APP下载

林区转型的“方正探索”

2017-04-25赵桂安徐雅坤李长文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7年4期
关键词:方正林区林场

赵桂安 徐雅坤 李长文

2017年1月22日上午,方正林区职工张方春和家人一同来到林区办公区广场。这里将举行一个事关企业也事关职工家庭未来的重要挂牌仪式。

随着省森工总局党委书记李坤的一声郑重宣布,一个系着大红花的“方正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的牌子展现在职工群众眼前。“新名字挺大气。”张方春低声跟家人说。

这个有着大气名字的新机构,将与2015年1月1日成立的方正重点国有林区管理委员会实行“两块牌子,一班人马”合署办公。作为全省森工林区改革“2+1” (方正林业局和沾河林业局+亚布力景区)管委会试点,在2020年年底前,该局将为全省森工林区改革“蹚出”一条可借鉴、可复制的转型之路。

2014年4月1日,我省国有重点林区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干了几十年的老工人,抹着眼泪将油锯、绞盘封存入库。”林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张晓华对记者说。

方正林区拥有5万名林业职工,施业面积达20余万公顷,是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改革的“大头儿”。一经停伐,职工就要转岗,“人往哪里去”关乎职工的安置和林区的稳定,是林区管委会需要尽快解决的首要问题。

“从2010年就开始面临转岗,当时心里既抵触又无助。”吉岭林场从事20多年伐木工作的刘庆强向记者说起当时的忧虑,“放下油锯,我能干啥?”

停伐伊始,全局和刘庆强一样需要转岗的工人超过1万名,有人意志消沉,有人心生抱怨……曾經高喊“顺山倒”的豪气消逝得无影无踪。

放下油锯能干啥?这个疑问引申出的另一个问题是:想干事钱从哪里来?停伐以后,林区以往“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风光不再——想发展替代产业,却又被守旧观念束缚了手脚:限于没有独立的财税体系,招商引资是“放着大好的资源,没有谈判的资本”,眼睁睁地看着乘兴而来的投资者失望离去却无计可施;林区长期实行的是政企合一、政事不分经营模式,“林大头”一时间成了“林头大”。

“我们被逼到了不改革就没有发展空间的死角。”林区管委会主任王清文说。

山穷水尽时,柳暗花明现——2015年3月,《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总体方案》出台,方正林区作为森工总局“2+1”管委会改革试点,被赋予特殊建制县的财税功能,林区转型的大道突然在眼前展现。

林区管委会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契机,以破解“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的难题为导向,于2015年4月提出“生态立区、产业强区、民生安区、文化兴区”的“四区”战略,迈出了加快职工转岗安置、发展接续产业、规范企业经营、恢复生态屏障的步伐。

油锯轰鸣的年代,没有哪个林业工人会正眼看一看长在洼地里的蒿秆。然而,在2015年的招商引资工作中,小小的蒿秆却成为方正林区发展的一个“生长点”。大连丰和草本箸业是一家以林下低矮灌木为原料生产一次性卫生筷子的企业。经与林区管委会洽谈和实地考察,这家企业提出“蒿箸”的生态产品生产理念,与方正林区“四区”战略一拍即合。2016年年底,丰和草本箸业正式达产,产业链延伸到300余个特色种植户家中。

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方正林区的干部职工有着深切体会。

伐木生产时期,方正林区的森林覆盖率缩减到了1800万平方米的警戒线。“缺少了生态屏障,其他战略都是空话。”林区管委会主任王清文说,他们把生态立区作为“四区”战略之首,通过森林复育、植树造林,目前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2100万平方米。

生态变好了,绿水青山就有了变成金山银山的可能。以罗勒密山景区为例,方正林区深挖生态旅游资源,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景区实现旅游收入6015万元、赢利401万元,“氧吧”“水上运动”“增收”……原本与生态平行的几条线在方正林区交织在一起。

“以林养人,以人护林”,生态立区为放下油锯的林区拓展了更广阔的回旋空间。成为“2+1”改革试点后,方正林区利用“招商之春”“招商之冬”, 实施产业强区,一改“一木独大”的经营模式,带来利税5000余万元的可观效益。特别是2016年下半年以来,根据省委省政府和省森工总局的要求,做强“原字号”“老字号”“新字号”三篇大文章,为民生事业、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吉岭园区内,66台“大风车”正不分昼夜地输送新能源,也为方正林区带来了发展新动能。已经投产的黑龙江辰能中宇百万千瓦风电项目,一期总装机容量达10万千瓦。“今年项目还将投资9.2亿元,建成‘十三五期间黑龙江省最大的风电基地。”林区招商局局长马全忠介绍。如今,“大风车”已经为林区带来了近1000万元的效益。

在管委会的局址生活区内,依照“显山、见水、透气”的规划原则,新型社区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松花江畔。近年来,林区管委会实施棚户区改造,原来的“一面坡”老平房,变成了今天的学府嘉园、福成名苑等新型社区。如今,林区已有14 879户林业家属入楼生活,棚户区改造面积达121万平方米。过去两年间,在实施民生安区战略过程中,每年投入民生事业的资金均超过5000万元。

在推动民生事业发展的同时,林区管委会在文化兴区战略上也投入了很大精力。近几年,他们通过改造职工活动中心、建设社区体育娱乐设施,丰富了职工业余生活,而“德耀方林”“书香方林”等活动的开展,让林区职工的生活多了色彩。

“在林区转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让林区人有获得感。”林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张晓华感慨道。

“哞……哞……”在西南岔林场的山上,徐单丽用特有的声音呼唤着在林中“散步”的黄牛。转岗后,她把养牛的想法说给林场领导后,当即得到大力支持。“林场鼓励她,既帮她转型,也希望通过她的成功带动更多的人转岗。”西南岔林场场长徐丛亮说。林场同时还在联系销路、提供贷款、防疫等方面给养牛的职工以支持。如今,养殖156头肉牛的徐单丽被林场职工称为“牛司令”。

转岗工人们看到“牛司令”的“牛气”后,纷纷加入这支“队伍”。王国峰以前是林场技术检验员,如今已是有80头牛的“牛倌儿”,每年的纯收入达10万元。“今年在局址买了楼房,明年打算买车。”王国峰的成就感溢于言表。

“转型开始后,林区用有限的财力对发展养殖业、种植业的转岗工人给予补贴和支持,提振了职工的心气儿。”管委会副主任姜凤刚说,2016年,当西南岔林场的牛养殖规模达到2000头时,管委会投资130万元为他们建起了占地8.8万平方米的牛舍,解决了肉牛的越冬难题。

近年来,管委会每年向各林场投入1000万元的种植、养殖补贴,并提供场地、饮用水、道路等基础性支持。如今,林区重点打造的北药、富硒大米、河蟹等特色产业,成为职工增加收入、提振心气的物质依托。

林区人的“牛气”还体现在生活的点滴中。2015年1月,林区管委会在水、气、热等涉民部门推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在市场竞争中提高服务成效。

“我们林区物业的保洁效果不比市里差。”职工许军“炫耀”地说,“林区医院每年春天都为职工接种疫苗,我们的供暖更好,燃气公司的服务热线啥时候打都有人接……”许军掰着手指数着近年来民生事业的变化,“要是不改革,肯定没有这些变化。”

两年多来,林区涌现出“全国工人先锋号”方林热力供应公司、黑龙江省“精神文明窗口单位”方正林区医院、松花江林业管理局“党员示范先锋岗”方林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提升林区职工“幸福指数”的“试水先锋”。

每天晚饭后,在占地46 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散步、跳舞的职工,为林区的夜晚增添了喜庆与活力。“我们‘方林人第一次有了这么大的广场。”职工李庆成告诉记者,广场西侧,正在建设中的体育馆将成为“方林人”未来的又一个休闲天地。

而另一个数据也展示了方正林区的“牛气”:2015年,林区局址居住人口不到4万人,2016年则超过5万人。这增长的1万人多是冲着“新林区”而来的周边乡镇居民。

“方正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的挂牌仪式结束后,和着阳光,张方春快步走回单位。和他一样,方正林区和林区人已将旧称呼甩给历史,正在迎接新的转型之路。

猜你喜欢

方正林区林场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湖北3家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本季推荐四方
浅析射阳大米的由来
关于钢铁厂车间动力自动化设备管理应统筹管理的思考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
浅谈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