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婆婆,是我今生的小幸运
2017-04-25朱凤玲
朱凤玲
下班回家,走到门口,听见一阵古筝的旋律传来,以为是女儿在练习新曲子,推开门,却发现弹古筝的不是女儿,竟然是婆婆,刹那间,我对她肃然起敬,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愣是一声不吭地等她弹完才走过去打招呼。我不知道这个成天被家务和孙女套牢的64岁高龄的老太太,究竟是什么时候学会弹古筝的,我在家的时候,最常看到的是她在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买菜,除此之外,一定是在帮我接送女儿,那双长满老茧的手从不曾碰过琴弦,更没有接触过任何乐器,如果有,那一定是在擦拭灰尘,她怎么会突然间就能完整得弹一首曲目?婆婆见我不停地夸她和做出惊讶状,脸上浮现出一种害羞的表情,向我娓娓道来。
原来每天晚上,我们还没有下班回家,她都会引导女儿练古筝,并陪坐在旁边,可是孩子的天性就是贪玩,总是不到二十分钟就想结束,她使出了所有的招术:鼓励、表扬、命令、生气等,可谓软硬兼施,都治服不了贪玩的熊孩子。于是,她拿出了杀手锏:请女儿当她的小老师,教她弹古筝;没想到,一下子激发了孩子的动力。毕竟小孩子学习音乐的接受能力要远远超过老人,很简单的一行曲子,婆婆弹着弹着就眼花,居然找不到弦了,女儿有模有样地教她指法和窍门,练习了两天,她基本能完整地弹一首简单的曲目,女儿的兴趣陡增,每天不但自己主动练习,也会请婆婆弹一首曲目。为了督促孩子,已是花甲之年的婆婆尝试着用空余时间学古筝,这一点,让我万分膜拜,又自愧不如。活到老、学到老,这样的至理名言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对于婆婆,我一直充满崇拜与感激。我多次在文字中提及她,不是因为她做了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满满正能量的价值观,深深地影响着我。古人云:人过四十不学艺。可是婆婆的诸多本领都是在四十岁之后学会的。四十岁之前,她也想学,可那个年代,受于经济条件和各方面的制约限制,她的前半生基本上与大多数女人的生活模式一样:结婚、生孩子、上班、带孩子,照顾家庭,二十多年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却又无可奈何。
四十七岁时,她办理了提前内退,开始学习游泳、舞蹈,同时加入了同龄姐妹圈中的健身队;五十多岁,正式退休了,还没享几年清福,就帮我带孩子。为了把女儿打扮得漂亮一些,她特意跑到商场里的发饰专柜观察别人如何梳各种发型,回到家就拿女儿做试验,一周七天发型不重复,获得周围无数亲朋好友的好评;她给我的女儿亲手织清新漂亮的小毛衣,为她们做健康营养的儿童食物,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她的成就感爆棚,她具有很强的审美观,眼光独特,孩子身上的每一件衣服都是她亲自挑选搭配的,不一定很贵,但穿起来确实好看。
去年,我发现大女儿的一条牛仔裤膝盖处破了一个洞,按我的想法铁定扔掉。没想到周末见女儿穿了一条牛仔裤,膝盖处有一个卡通小动物,以为是婆婆为她新买的。婆婆说觉得那条破了的牛仔裤布料挺舒服的,扔了有点可惜,不扔,也不能让孩子穿烂裤子吧,于是她就从女儿小时候的旧衣服中挑了一件,把卡通小动物剪下来,再缝到牛仔褲的膝盖处,非但不难看,而且显得更时尚有个性了。我对她刮目相看。她的文化程度不高,连初中都没毕业,可举手投足间竞显优雅。虽然已经64岁了,但出门历来都是衣着得体,配戴珍珠项链,把自己收拾得光鲜亮丽,即使去菜市场买菜,也从未见她邋遢过,她常常说,人活着要有点精气神。她很平凡,却又不凡,是那个走在人群中,你能一眼发现的人,就算中间还穿梭着比她年轻几十岁的人,她的风采也依然夺目,不输年轻人。
也许,那就是气场。她62岁才学会玩微信,还是我和老公教了无数遍才学会的,手机里的很多APP和功能,她并不会用,也不知道有什么用,但她会拍视频发微信,因为小女儿学舞蹈,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要求家长每天监督并拍摄视频,发送微信进行点评和指正。除此之外,她的手机只是用来接听和拨打电话,属于典型的将智能手机用成了功能手机的人。
她以前会坚持早起跑步半小时,现在因为早上要送孩子上学,于是将健身时间改在了晚餐之后,只要天气晴朗,一般会沿着家附近的人行道快走一个小时,她说即使起不到减肥的效果,最起码能达到健身的好处,我也受此影响,一改十几年不运动的懒习惯,从去年跟着她一起快走,到目前坚持了半年,最大的变化是睡眠质量提升了,能走路就尽量走路,绝不坐车。
我见过很多老年人,都是一种养老的状态,当然并没有什么错,操劳一辈子,歇歇也是理所当然,但和婆婆在一起生活的十几年时间,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价值观,我看到的是一个生活有质感的老人,让我更加清楚不能碌碌无为一辈子,还是要有点追求和梦想,并能付诸行动,至少不负青春,还能影响下一代。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凭心而论,遇见婆婆,是我今生的小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