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等艺术院校乐团建设的意义

2017-04-25曹海生

文教资料 2017年5期

曹海生

摘 要: 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高等院校乐团建设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高等艺术院校乐团的现状出发,从乐团建设对人才的培养和对学校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建设高等艺术院校乐团的意义。

关键词: 高等艺术院校 乐团建设 艺术人才培养

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意旨是以大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人文关怀。高等教育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是素质教育,而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面向所有学生进行普及性教育。近年来,全国各高等院校纷纷组建大学生乐团,不论是西洋管弦乐团还是民族管弦乐团,都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在音乐艺术的选择上有更多的方向,为高等院校的建设与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高等艺术院校乐团现状

高等艺术院校建设乐团与普通高校有一致性,但也有自身特点。艺术院校通过组建乐团不仅可以实施音乐美育的重要内容,还可以丰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乐团的组建及训练同时对于艺术院校中的各种器乐教学具有延续和有益的补充,从而达到培养艺术人才的目的。

(一)高等艺术院校乐团建设目的

高等艺术院校的樂团建设应该充分发挥本校办学特色,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发挥艺术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所具有的优势,组建艺术院校所特有的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乐团模式。并且,通过专业艺术指导创造和加工,打造属于艺术院校特色的乐团建设模式,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艺术教学实践的探索和延伸,从而积累舞台实践经验①。

(二)高等艺术院校乐团建设条件

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艺术院校具有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在教学方面,高等艺术院校具备专业的教育指导,在生源方面,艺术院校学生的艺术素养普遍高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艺术院校有许多学生自身专业就是器乐演奏或是指挥、作曲等,因此,与普通高校相比,艺术院校充满着浓郁的艺术氛围。同时,在场地方面,艺术院校大多有专门的练习场所、音乐厅及乐团设备。除此以外,艺术院校比普通高校具有更完善的技术、环境及人员支持。

(三)高等艺术院校乐团建设形式

乐团的组建需要根据各艺术院校特色,建成适合自身特点的乐团。各地的高等艺术院校还需要重视对于地区特有的音乐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乐团通过排演地区特色作品,可以将本地区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传承,从而加深学生对于当地特色音乐艺术的理解与感悟,在此基础上,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创造及拓展,从而建立具有本地音乐艺术特色的乐团形式,发挥高等艺术院校乐团的时代责任感。

二、高等艺术院校乐团对人才的培养

高等艺术院校建立乐团,可以充分发挥艺术院校培育艺术人才的主要作用。高等艺术院校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条件,不仅仅在教师师资队伍方面,在学生专业素养方面也有着较强的体现。乐团排练作为紧扣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的集体体现,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

(一)有利于学生协作能力的增强

与器乐专业的学生训练不同,乐团的排练是不同器乐组合在指挥的指导下集体合作完成的。因此,学生必须有强烈的集体意识。在乐团合奏时,乐器的演奏与独奏截然不同,不但不能突出自己的声音,甚至要学会“藏”,要让自己演奏的节奏、音高、音色与自己声部的其他乐器保持一致。与此同时,乐队合奏必须学会倾听其他声部,分清主次旋律,避免颠倒;在排演中,学生必须时时与指挥进行交流,严格遵循指挥的手势和要求做速度、强弱的变化。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学会关注他人,关心集体。通过乐团的排练、演出或外出交流等活动,乐团不仅内部需要时时进行协作沟通,而且要与外界进行协作和沟通。通过这些训练和活动不仅能够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能够帮助学生融入集体,学会互帮互助,从而利于学生协作能力的增强。

(二)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乐团的排练中,长期合作演奏能够让学生学会聆听不同的乐器、不同的音乐,这能使学生开阔思维,跳出固定思维,对自己的乐器与演奏进行重新认识,从而产生新的理解②。作曲家在写作乐队作品时,往往依据乐器音色的想象,让不同的乐器音色、不同的节奏处理描写不同的场景。比如在圣桑的作品《动物狂欢节》中,作曲家用大贝丝沉闷的音色比喻大象,用大提琴的悠扬描写天鹅,用钢琴的快速音阶描写骡子等,由于长期接触这些多元化的音乐,学习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不同的音乐文化与年轻的思维方式碰撞,学生的创新思维便得到了发展。

(三)有利于学生提前认识业界

高等艺术院校中有一部分器乐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会进入乐团成为乐手。通过在校期间在乐团的经验,学生充分熟悉了乐团的运作方式,之后的就业会有一定的优势,并且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另外,部分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为音乐教师。由于国家对素质教育的推动,将音乐课作为考试科目纳入中考科目,全国各大中小学都对学生的音乐教育非常重视。乐团的建立可以直接展示学校的艺术教育成果,因此大都具有规模不等的管弦乐团或民族乐团。这些乐团只有在重大演出或者比赛前外请专家排练,而日常排练和管理的任务则落在音乐教师身上。在校期间有过乐队经验的学生无疑有更丰富的经验,在招聘就业上具有竞争力。

三、高等艺术院校乐团对学校的影响

对高等艺术学院发展而言,乐团建设是将学科教学理论和实践融合一体的体现,也是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还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

(一)促进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融合

艺术学院乐团面向的是大一到研三阶段的全体学生,这些学生在经历了多年的理论学习,普遍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然而这时期的年轻人精力旺盛,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快,可以通过乐团的演出与训练,将课堂上所学习理论内容与实践相融合,对艺术作品的感悟力和演奏能力得到提高,最后,通过实践加深对专业文化知识的把握③。

(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高等艺术学院乐团的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可以发挥育人和导向功能。乐团在排演过程中,往往出现各种形式的重奏或合奏作品,成为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这些艺术活动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还可以启迪和感染学生的思想观念,让他们在乐团排演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并且将其内化成自身的价值与理想信念④。

此外,乐团的建设还能够增进校园文化的协调功能。乐团通过排演具体的音乐艺术作品,將这些主题变成情感为纽带,将学生的知、情、意等心理因素统一起来。学生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获得自我教育和情感升华,在艺术氛围中不知不觉陶冶和完善了人格⑤。

乐团还能够增进校园文化的创新功能。学生通过在乐团的学习和排演,可以使演奏技能不断得到提高,通过演出,得到周边老师、同学及听众的认可,从而获得认同感,增强自信心,成为心理更加健康的人。

(三)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乐团建设对于高等艺术学院办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时代性的意义。艺术院校需要实现全面的发展,教学质量只是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方面,所谓的“全面”更多的是综合软实力的替生,其中包括办学质量、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校园文化建设等。乐团建设是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是对于教学能力拓展、学校管理能力提升等环节的综合性考量,所以加强乐团建设对于学校办学发展具有时代必要性⑥。

注释:

①③⑥李文汇.艺术学院附中乐团建设的必要性[J].艺术品鉴,2015(11).

②李亚梅.高师音乐院校乐团建设探索[J].四川戏剧,2015(05).

④⑤田硕硕.浅论高校民乐团与校园文化建设[J].文教资料,2015(28).

参考文献:

[1]卢盈盈.民族管弦乐团与大学校园音乐文化建设[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2]李文汇.艺术学院附中乐团建设的必要性[J].艺术品鉴,2015(11).

[3]李亚梅.高师音乐院校乐团建设探索[J].四川戏剧,2015(05).

[4]田硕硕.浅论高校民乐团与校园文化建设[J].文教资料,2015(28).

本论文为南京艺术学院校级项目: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德育研究(XJ2015022)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