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曾国祥:灵魂的抗争与和解
2017-04-25刘璐
刘璐
由陈可辛监制、曾国祥导演的青春爱情文艺片《七月与安生》在刚刚结束的台湾金马奖上不仅被提名最佳导演奖,影片中的两位女主角周冬雨与马思纯也同时获得了本届的影后。曾国祥何许人?他是大名鼎鼎的香港娱乐圈大佬曾志伟的儿子,但他的成功却不是因为他父亲。
37岁的曾国祥喜欢日本潮牌,爱收集眼镜,还总是随身带着一只复古行李箱。他和一群做电影的好朋友有空就会出来聚聚,找个地方吃火锅,然后放一部烂片,“一边吃,一边骂,一边笑”。有朝气,贱兮兮,反权贵、反精英,向往独立自由,这是曾国祥的一面。
拍电影是曾国祥16岁时向父亲倾诉的梦想。曾国祥大学毕业后,曾志伟推荐他去好友陈可辛的公司。做了几年,曾国祥离开了陈可辛的公司。演了两三年戏后,他决定推掉所有演戏的工作,回家专心写剧本。他最穷的时候银行账户上只有几十块钱,那是他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曾国祥也曾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路,是不是不适合做这个工作。
后来,在父亲的激励下,他慢慢地走上了写剧本和做导演的路。曾国祥和尹志文联合导演第一部长片《恋人絮语》时,曾国祥为这部片写了9个爱情故事,但是没有人看得懂,大家都说他的故事太亂了,没有人愿意投资这部电影,甚至有人说:“你去找你爸啊。”这让他无法忍受:“你可以说我戏拍得不好,可以说我戏演得烂,我都不介意,但你说我靠我爸,我真的会很生气。”曾国祥曾经告诉媒体,这种执念让他拒绝在曾志伟做监制的电影里做演员。拍摄《七月与安生》时,他坚持不通过父亲的关系找投资。
他又花了很多时间来改剧本,《恋人絮语》最终变成4个相互联系的爱情故事。后来,《恋人絮语》让曾国祥入围第47届金马奖最佳新导演。拍完第一部戏,曾国祥完成了梦想,但他又陷入了更大的失落中,他心里一直问自己:“拍完第一部戏,那又怎么样?”他不觉得自己多有才华,他唯一能做的好像就是继续找下一部戏来拍。
曾国祥喜欢在电影里进行哲学思考。在《七月与安生》的情节设置上,他和陈可辛有了不同的意见。曾国祥从写剧本之初就为结局设置了高难度的反转,以交换人生的概念让影片形成了3个结局。作为监制的陈可辛一直反对曾国祥这样设置,他认为这样太文艺,放到商业电影层面观众可能很难接受。可是曾国祥觉得,是交换人生这层哲学意义让他为这个故事感到兴奋,有了这个点他才觉得能拍这个故事,他一直跟陈可辛说:“我能拍出来的,没有这个点,我觉得这个电影就没意思了。”陈可辛抱着让他拍,拍完再说的心态让他去实施。
《七月与安生》试放映的时候,曾国祥非常紧张地等待200个观众的反馈,看这样的设置是否能得到认可。最终的结果让团队欣慰,他们完成了一次自我完成之旅的实验。
七月们得到安慰,安生们也得到了安慰。
【热用立意】对抗与和解/生命状态/人生
【素材现背】安妮宝贝说:“一个人的灵魂中两个面彼此对抗与和解的故事,表达着人对自身生命状态的觉知、挣扎与探寻。” 曾国祥,对待事业,他勤勉又兢兢业业,但他对自己想做的事情又丝毫不退让,最大程度争取自由。这是他的对抗与和解,也是他完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