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就“党群连心网” 画好“共治同心圆”
2017-04-25王晔
王晔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城乡社区。近年来,我省在社区治理工作中以习近平总书记“形成做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重要论述为指导,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区域和群众中的凝聚引领作用,积极推进“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的区域化党建格局,初步形成了“同心凝聚、辐射发散、同轨运转、同脉相连”的区域命运共同体和社区“共治同心圆”。
核心凝聚,理顺联建共建联结带。着眼于破解驻区单位协调沟通难、服务资源优势互补难、在职党员在居住地社区作用发挥难这“三道难题”,我省从完善机制入手,推动党社、党政及辖区社区的互融联通。一是党建引领,搭建框架。通过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省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推进实施社区“大党委”制,在不改变辖区单位党组织隶属关系的情况下,吸纳整合驻区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各方资源,实现统筹协调发展。立足于顶层设计,明确职责定位,各地党组织纷纷制定完善细则。牡丹江市委制定社区“大党委”议事制度、承诺办结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8项管理制度,健全规范党建联席会轮值主席、双向清单等工作机制,保障各项工作规范运行、协调推进。佳木斯、大庆等地为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辖区内区直单位在社区“大党委”中发挥作用的情况,列为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并在干部提拔使用、评选先优中把社区“大党委”的意见作为重要参考,赋予社区“大党委”充分的“话语权”,扶直了社区“大党委”的“腰杆子”。目前,全省推行“大党委”制社区815个,开展共驻共建社区2058个,占全省社区总数的81.2%。二是延伸触角、全面覆盖。在机关、高校、企业和工青妇等群團组织共建单位中推行“组织联建、党群共建”,在商务楼宇、商业街区、行业协会等“两新”组织中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目前全省吸纳10 030家单位进入共驻共建体系,把“独角戏”变为“大合唱”,驻区单位和各类组织中的党员主动参与共建的局面初步形成。三是促进融合,凝聚力量。引导驻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围绕共同目标,明确责任,结成对子,互帮互助。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同志进入社区“大党委”领导班子,使不同隶属关系的党组织兼容联系起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切关系,推动工作,有效解决了“一头热一头冷”和“建而不联、联而不合”等问题,营造了全体成员真心所向社区建设、真情服务社区居民的良好氛围。
圆周覆盖,整合共治共享资源网。在资源共享上,充分挖掘、利用驻区单位的资源。一是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力量。省内大中城市依托区位经济优势,运用“互联网+”技术整合专业化社会资源。哈尔滨市南岗区芦家街道办事处宣信社区建立的“家乐惠”服务平台,与区卫生系统“慢性病”云平台对接,居民利用远教网络平台就可以与医生进行一对一问诊;与辖区内律师事务所、教育机构、出租车公司联办的“法律e站”“教育e站”“的士e站”,常年为居民开展法律咨询、青少年线上辅导及接力送医、爱心送考等服务活动近千次。位于边疆地区的双鸭山市属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相对单一。该市立足自身特点,开展军警地“六联六建”(党建资源联享,共建发展故乡;组织生活联过,共建活力故乡;精神文明联创,共建生态故乡;文体活动联谊,共建文明故乡;弱势群体联助,共建和谐故乡;重大事件联动,共建平安故乡),结成59个共建对子,共同促富裕、扶贫困、正风俗,促进了军民深度融合。二是立足需求确定资源投向。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实行区域资源联动、服务资源共享,组建助老、文化、治安等功能服务队,确定服务内容,明确责任义务,实现由“单打独斗”向“连片抱团”转变。大庆、鹤岗等资源型城市,采取政企联合、互帮联建的方式,为企业化解矛盾、减轻压力;大兴安岭地委面对林业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的企业特殊转型期,由驻区单位党组织主动认领对接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解决群众困难。三是互惠共赢放大资源效应。驻社区各成员单位广泛沟通联系,提供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开展双向认领。大庆市让胡路区16个社区党组织为驻区单位大龄未婚青年牵线搭桥,提供健康义诊、法律咨询、文化艺术等服务,深受驻区单位欢迎。驻区单位“投桃报李”,将油田退休职工活动中心向社区开放,社区居民与油田退休职工的活动有分有合、交叉进行。5年来,大庆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为结对社区投资、赠送图书资料及电教设备折合人民币5000多万元,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多赢局面。
半径辐射,架设惠民暖民服务链。本着为民便民服务宗旨,积极开展服务群众活动。一是服务双岗位,党群一线牵。推进“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在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全省29万名在职党员投身社区党建指导、民事调解、治安巡逻、扶贫帮困等岗位,在群众身边亮出身份、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把好事做到群众家门口。实施双向管理,哈尔滨、伊春等地制作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证,规定每季度至少到社区服务一次,每次服务需由社区工作人员或服务对象签字确认,形成了在职党员“评议、评先、提干,问问社区行不行”的良好氛围。二是服务创品牌,情暖万千户。以全省10个社区党建实训基地为带动,陆续打造“六色丝带服务队”“温暖乘风我的家”等一批社区党建服务品牌和“微电影”摄制、“红色文化”展廊等服务载体,通过品牌效应提升服务群众水平。三是集智定决策,共建我家园。发挥居民“主人翁”作用,把社情民意充分贯彻在社区发展建设中。佳木斯市东风区晓云社区党工委打造“社区人大代表工作之家”“党代表12号接待日”等交流平台,面对面向党员居民代表征求意见、研究解决措施,通过公开栏、回访等形式,将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办理情况进行公示和反馈,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
如今,在龙江大地上,以区域化党建为牵引,城乡社区安居乐业、团结互助、服务健全、管理有序、环境优美的美好生活“同心圆”正在绘就……
(本文由省委组织部组织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