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围猎共享单车的逻辑:这个“少年”有烦恼
2017-04-25冯庆艳
文/冯庆艳
大佬围猎共享单车的逻辑:这个“少年”有烦恼
文/冯庆艳
诞生
不论ofo和摩拜,还是永安行、小鸣、小蓝、优拜等,还有其他大约数十家共享单车企业,都有着优于政府主导投放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地方。
共享单车的概念并不新鲜,多年前很多地铁口就有很多政府主导的共享自行车项目,但由于规划难度大,固定停车桩限制等问题,很多处于废弃状态。
共享单车的租赁到使用再到归还,全都在手机APP里完成。这些共享单车企业都各自拥有一款自行车租赁软件,在单车企业运营地区范围内,下载单车APP,注册、认证并交纳数额不等的押金,就可以在APP上搜索附近的单车,用手机扫一下车身上的二维码或者输入车的编号,手机就会收到锁的密码,就能解锁将车骑走,而且停车是无桩的,还车时随便停,只要不放在影响交通的位置。
自称“全球第一个无桩共享单车”的ofo,创始人清一色为北京大学的同学。一开始做骑行旅游的ofo转型在校园试水。运营ofo的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于2015年8月份。2015年9月,ofo小黄车在北京大学上线,10月底走出北大,进入其他校园。在一次公开演讲中,ofo创始人戴威回忆,彼时没人看好他的项目。不过,在这一年后,ofo已经拓展到20座城市。
源于校园的学生创业项目的ofo,在2016年上半年的A轮和A+轮融资过后,2016年9月2日则获得经纬中国、金沙江、唯猎资本的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
在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的营业范围里,没有“机械设备租赁”这个项目,这可能暗示这家公司在商业模式上与其另外一家竞争对手的摩拜单车的差异。运营摩拜单车的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在2016年10月,将这个项目增添到其营业范围里。
ofo称,ofo目标是“不生产自行车,只连接自行车”,最终成为一个既做不生产车、也不购买车的共享平台。
目前风头正劲的摩拜单车(Mobike)成立于2015年1月27日。2015年10月,摩拜单车获得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并于2016年4月22日上线,8月则再度获得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熊猫资本、愉悦资本和创新工场。
虽然从用户的角度看,体验过程差异不大。比如用户在下载摩拜单车APP后,找到离自己最近的单车。通过扫描车身二维码打开车锁,到达目的地以后手动关锁就会自动结算计费。不过,摩拜单车均为自主研发、制造和投放。
初始轮就投资摩拜的愉悦资本刘二海,是一个在汽车/出行根据地进行了很多投资的人,他投了神州租车、神州专车、优信、蔚来汽车、途虎养车、车王二手车、车轮社区等,对于出行这个“生态系统”来说,他有着独到的见解。
刘二海说,专车并非唯一的、通用的解决方案,单车会是解决城市毛细血管末梢的一个必然途径。科技含量高、无桩模式以及非常强的个人参与感是他投资摩拜的主要原因。
故事开始
刘二海投资摩拜的时候,共享单车的校园大战话题正酣。
摩拜创始人之一的王晓峰当时的关于摩拜进入ofo大本营北京大学的几条微博广为流传。当时的市场还流行着一种观点:ofo和摩拜似乎会演绎一场新的滴滴和快的的故事。
与戴威所称,彼时没人看好他的项目的时代过去了。作为共享单车的领军企业,这两家公司现在“火到融资根本无需BP(商业计划书)”。
在投资人眼中,共享单车市场想象空间巨大。从校园到社会,不论全国,单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至少6000万的庞大的人口数量,以上海为例,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建荣曾测算过,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上海,全市共享单车需求量大约在50万~80万辆之间。
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是ofo的投资人之一。2017年2月,他在混沌研习社分享当时对ofo的投资逻辑时称:“能做起来最好,公司会成为一只独角兽;如果做不起来,那仅凭校园市场,也能做到创业板上市。”
在2016年的夏秋之际,共享单车迎来了资本狂潮。2016年9月26日,滴滴出行宣布向ofo投资数千万美元。在之前几轮融资中,金沙江、王刚和经纬本身也都是此前滴滴的投资方。
当时,ofo背后的投资方包括DST、经纬中国、顺为资本、小米科技、Coatue、元璟资本、中信产业基金等,之前已经进入的包括了金沙江创投、真格基金、唯猎资本、弘道、天使投资人王刚等等。
摩拜单车则迎来了红杉资本中国、天使投资人王兴、高瓴资本、创新工场、BAI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启明创投、腾讯产业共赢基金、华平投资等,祥峰投资、熊猫资本,之前愉悦资本已经入局。
共享单车迎来资本狂潮之际,其他领域的风险投资则处于冷潮期的当口,创业孵化器不断传出倒闭消息,很多创业企业的消失也不时入耳,创业企业倒闭名录不时传出。
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天使投资人称,2015年投资很火的时候,身边不少朋友投了很多项目,绝大部分都死了。然后在2016年转做FA(财务顾问,主事融资中介),“这也是为什么2016年一下子多了那么多FA”。
2016年11月,一家公司的合伙人当时正在修改一个路演文件。他说,那家企业可以改造一下搭上共享单车的风口,现在这个概念“特别好卖”。
对很多投资人而言,滴滴的入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机构蜂拥而至投资共享单车,也是因为滴滴作为一个标杆,给投资人的触动,错过滴滴投资机会的人,想不能再错过这一波了”,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创投合伙人称。
上述不愿具名的创投合伙人称,私募资金规模如此之大,但好项目却寥寥无几,基金拿了钱,投不出去,势必压力陡增,而如此多机构扎堆投共享单车,我个人觉得有这个因素。这位投资人与共享单车相关企业交道较多。
现在,资本仍然在持续涌入。
1月初,摩拜获得腾讯、华平、红杉猛砸2.15亿美元,紧接着,1月23日,摩拜宣布获得郭台铭的电子代工巨头富士康战略投资,并深度合作,旋即,又获得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亚洲最大对冲基金高瓴资本的“加持”。
3月1日,ofo刚刚宣布完成D轮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亿元)融资。此次融资由DST领投,滴滴、中信产业基金、经纬中国、Coatue、Atomico、新华联(000620)集团等多家国内外机构跟投。
摩拜和ofo都历经了多轮融资,都是一轮比一轮融资规模大且新投资者的背景也越来越大。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国内共享单车创业企业约有30家左右,短短一两年间,这些企业的融资规模达百亿元以上,ofo和摩拜就分别进行了8轮融资,各自的累计融资规模均在30亿元以上,占了整个领域融资规模的60%左右。这些投资,还没有计入共享单车上下游的相关投资。
新的格局
从业自行车行业30年、江浙地区一家自行车公司的管理者说,短期看,共享单车对上游自行车生产是一个促进,但因为生产的初级产品,生产厂商技术没有提升,而订单的飙升让生产厂商招工扩产,一旦热潮褪去,或市场饱和,新增的产能反而无法消化,在技术和市场仍存短板的情况下,传统制造厂商依然找不到新的增长点。值得关注的是,全球自行车品牌里,国产品牌仍然无法跻身第一二流品牌行列。
ofo如今已成为代工厂订单的最大金主,共享单车企业与上游代工厂商合作的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摩拜这样的自主研发模具,然后代工厂只负责组装,另一种如ofo这样全交给代工厂加工,但也有代工厂避免采购资金占用,会让共享单车平台采购零部件,代工厂只负责组装。结算时间也是由双方提前达成协议。
共享单车的兴起,由于订单都集中在较大的自行产生产商身上,很多靠组装生存的小厂以及想做自己品牌的自行车厂商,都已受到较大冲击。
土石坝及与穿坝建筑物接合部位渗漏,是工程质量中的突出问题,故单独说明。与渗漏有关的溃坝案例59例,占总数306座的19.3%。有关案例提醒我们在建设管理中应切实加强相关环节的质量控制。
这个行业并没有更多的黑科技。摩拜单车提出的所谓自行车行业的黑科技,比如单边车叉、无链条轴传动等,都是很多年前就已经很成熟的技术了。摩拜和ofo车子的使用和操作感跟不入不了自行车爱好者的眼,他们不会骑这种车。
传统的销售模式正在崩塌,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
上述自行车公司管理者的一些同行,正在享受着共享单车带来的“红利”,在多年销售疲软之后,突然来了这些单车平台雪片般的订单。他们以及整个工厂似乎重新焕发了“生机”。
“今年ofo预计在200个城市投放2000万辆车。”ofo负责人说,摩拜虽然未透露今年投放量,但其无锡基地和富士康产能加起来超1000万辆。单ofo和摩拜就占了3000万辆的销量。
这意味着ofo、摩拜两家今年的投放量就远远超过往年全国内需总量,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官方文件,中国每年8000万辆的产量,内需在2500万辆左右,其他出口。
上述自行车公司管理者表示,共享单车的销量实际是挤占了内销的自行车专卖店的量,而内销总量是没有大变化的。而且品牌专卖的格局将会被打破,未来发展方向是综合店,一个品牌很难生存,需要企业们互相抱团才能取暖。
共享单车的冲击波延伸到一些没得到订单的自行车生产厂商身上,原本捷安特就销售低迷,2015年在中国销量下降10%,去年预计仍持续下跌状态,而捷安特CEO罗祥安对2017年的中国市场仍然悲观,认为今年仍会下滑。美利达去年销量下滑比例更大。
共享单车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在逐渐侵蚀之前的商业模式。
共享单车损坏率较高之下,乱停放影响交通的痛点也正在凸显。3月上旬,上海市交通委约谈摩拜、ofo等6家共享单车企业,目前共在上海投放约45万辆,考虑到中心城区停放点容量趋于饱和,要求即日起暂停投放。随后北京市西城区也规定10条大街禁停共享单车。
这到底是一场革命还是资本狂欢?摩拜创始人胡玮炜的一句话犹在耳边“失败了,当做公益吧”,但聚集了百亿资金的共享单车涉及的面已经非常广,共享单车项目已经改变了社会的生态。
模式之辩
即使有上百亿的资金已经投入了进去,依然有很多投资人在质疑共享单车的模式。在新一轮融资的关键时刻,朱啸虎2月份在混沌研习社回应的主题之一是共享单车“庞氏骗局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从投资角度看,先进去的人赚到钱,赚到的是后进去的人的钱,并不是项目产生的收益;在前期拓展中,需要不停的去布点、布车,资本的营收不足的情况下,极有可能用前面的押金来布点,前面的人要退押金的时候就要用后面的人的押金来补。
前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创投机构合伙人称,从目前看,大街小巷,大家都在骑,已经成为现象级产品,需求肯定有。但有需求,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投资项目,看方向——符合方向潮流、团队、算账——算下来投入产出合不合适。“前两点具备,第三点我有疑虑。”
对于投资的账目,朱啸虎算的账是大赚:一辆自行车200元,校园里每骑一次0.5元,每天能骑十次,就收了5元,如此40天就能回本,而加上维护成本,以及偷窃、损坏等,可能三个月,成本就赚回来了。他说,尽管校园市场不够大,但一天能做个两、三百万单,还是有机会的,算下来一年也会有几个亿收入,是能够做到创业板上市的。“校外市场……能做起来最好,公司会成为一只独角兽;如果做不起来,那仅凭校园市场,也能做到创业板上市。
现在,这个帐目可能需要重新计算。近期为了抢用户,共享单车企业掀起了免费骑行的热潮;另外一方面,免押金的行动也已经展开,此时伴随的是大规模单车投放市场的资金需求。
押金模式原本可产生资金沉淀和银行结息,可这种模式也在马云投资的永安行免押金带动下摇摇欲坠。芝麻信用评分只需600以上就可以通过支付宝扫码免押金扫码骑行。
目前摩拜单车押金为299元,优拜单车押金为298元,骑呗押金为200元,小鸣单车押金为199元,而ofo则为99元(校园用户用车时不用交押金)。
按照今年1月份摩拜和ofo公布的超1000万用户量,简单计算,他们累计可以获得十亿级的押金。与传统的自行车租赁不同,共享单车是一辆单车对应多个用户的押金,这随着用户规模飙升而成为“资金池”。
目前,ofo已宣布与芝麻信用战略合作,采取芝麻信用评分只需600以上就可以通过支付宝扫码免押金扫码骑行的方式。目前除了ofo对盈利有信心外,其他企业鲜少有此类观点。ofo相关负责人说,ofo是业内唯一一家拥有自我造血能力和盈利能力的,目前在一些城市的利润率最高已经达到40%。但是,对于造血能力,ofo上述人士表示,主要靠骑行租金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