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集群理论下地理标志品牌建设的研究
——以沂源县为例

2017-04-25

当代经济 2017年2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标志集群

(青岛农业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9)

产业集群理论下地理标志品牌建设的研究
——以沂源县为例

徐威源,李宗洙

(青岛农业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9)

地理标志品牌建设与产业集群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了解地理标志品牌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升当地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文以沂源县为例,从产业集群理论入手,对地理标志品牌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基于产业集群理论提出地理标志品牌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沂源县;地理标志;品牌建设;产业集群

地理标志源于欧洲,是西方国家广泛采用的保护原产地特色农产品的有效方法。各国为保护本国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声誉以及经济利益,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建设与管理,并颁布相关法律进行保护。中国地理标志发展报告统计显示,2013年我国涉农地理标志的数量占地理标志总数的97.57%,并且众多农业产业集群因此而兴起[1]。在我国,地理标志资源主要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主。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1998)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同处在某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有关组织在地理上集中的现象[2]。农业产业集群是以某一特定农产品为主,通过核心农业龙头企业的带领,将企业、农户、与企业关联性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组成的集中地理空间结构。

沂源县县政府对地理标志品牌建设非常重视,着力推广品牌农业的发展。但是,在沂源县地理标志(以下简称“地标”)品牌建设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上,动力不足,发展粗放,“搭便车”现象频出。本文从地理标志品牌建设与产业集群理论、沂源县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基本情况、产业集群理论下沂源县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与对策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标品牌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

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可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业集群又会提升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第一,资源集聚是地标品牌申请的前提。由于农业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性,农业生产者为获得地域资源优势,集中到该特定范围内,从而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集群,并具备了一定的地域资源汇集优势[3]。地理标志品牌申请的前提就是这种汇集优势。第二,地标品牌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地理标志品牌公共性的属性决定了区域组织内部各经济主体共同参与建设,各种要素的积累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三,产业集群提升地标的品牌效应。产业集群的不断成熟,使得产业集群内部各主体间分工逐渐细化、明确,集群内地理标志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价格和质量优势,加速了地理标志品牌的传播[4]。

二、沂源县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基本情况

沂源县位于鲁中山区,地貌以中山、低山、丘陵为主,农业经济发展较快。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沂源县目前形成了东部蔬菜、西部畜牧、南部林果和北部中药材的特色农业结构[5]。

1999年,国家质监总局正式发布《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是我国进行地理标志品牌建设的开端。随着地理标志品牌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农产品市场意识的提高,沂源县开始重视地理标志产品的发展。自2009年至今,沂源县在农业部和国家工商总局登记注册的地理标志认证产品共九个。

由表1可得知,沂源县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前期,获得认证的产品集中在地域特色较强的主要农产品,如沂源苹果、沂源全蝎、沂源黑山羊等;而后期获得认证的主要是可控性较强的小类农产品,如鲁村芹菜、西长旺白莲藕等。

图1 2009-2014年沂源县地标品牌注册数量情况(单位:个)

由图1可知,沂源县地标品牌认证主要集中在2009年和2012年。2009年,沂源县有三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品牌认证,主要集中在畜牧业、林果业及当地特色农产品。到2012年以后,共有五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主要以小种类产品为主。由图2可知,沂源县地标品牌注册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分别在农业部和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登记,受专门法保护和商标法保护与管理。

表1 沂源县地理标志产品统计表(2009-2014)

图2 2009年-2014年沂源县地标注册登记单位(单位:个)

随着沂源县地标品牌建设的不断发展,相关农业产业集群随之发展起来。沂源苹果、沂源大樱桃等地标品牌的先后建立,在中庄、燕崖等乡镇形成了相应的林果业农业产业集群,果品种植成为沂源县农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苹果、樱桃等各类果品年产约10亿公斤,农民七成以上收入来自林果业。鲁村、东里、悦庄等乡镇蔬菜种植面积达12万余亩,成为市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各农业产业集群的不断深化,实现了集群区域范围内各生产要素的集聚,促进了可控性较强的小种类农产品的发展,为沂源县相关企业提供了全新的市场开发题材,吸引着企业在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方面发挥着作用。

三、产业集群理论下沂源县地标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沂源县政府不断加强对地理标志品牌建设的重视,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相应促进了地理标志的发展,但由于沂源县产业集群发展起步较晚,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处于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地标品牌与产业集群互促力度弱

沂源县产业集群处于生产要素主导的初级阶段,地理标志产品技术含量较低,难以深化与地理标志品牌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缺乏创新机制。沂源县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集群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低成本优势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相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难以拥有自己的开发研究机构[6]。例如,沂源奉源果蔬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仅为4人,主要从事苹果、樱桃等果蔬产品的采购、经销,成本低,所需技术支持较少,主要靠人力来完成,公司缺乏产业化科研创新发展机制。

2、地标品牌建设主体互动不足

产业集群内,沂源县参与地理标志品牌建设的各主体缺乏有效互动,忽略了集群内部之间的有机联系。沂源县林果业较发达,从事果蔬经营的企业众多,但规模较小。“华洲果蔬”“鸿开果蔬”等小企业在果品上市时,雇工直接向农户进行采购,与果蔬专业合作社之间联系不足,市场信息滞后,难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洪才”“盛全”等专业合作社作为地理标志产业集群中的市场主体之一,在建设地理标志品牌的过程中,服务职能发挥的力度弱,只能向政府或其他机构寻求政策和资金上的帮助。

3、产业集群内地标发展粗放

沂源县地理标志品牌认证数量共9个,为全国县域之最,多品牌使得沂源县地标发展粗放,导致产业集群内部秩序混乱。“沂源苹果”“沂源黑山羊”等主要地理标志品牌随着产业集群规模的不断深化和科研创新力度的加强,原本所具有的优势逐渐弱化。而“沂源大樱桃”“消水蒜黄”等新发展起来的地理标志品牌知名度低,难以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沂源县能为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提供的地域范围、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条件是有限的,对于如何划分这九个地理标志品牌发展的主次顺利,缺乏明确的秩序管理。

4、“搭便车”现象严重

在地理标志品牌建设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搭便车”行为,是因为地理标志品牌产品的巨大收益性。西长旺白莲藕、消水蒜黄等小种类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建设还未成熟,东里、悦庄镇的农民大多以散户种植为主,难以获得地理标志品牌使用权。利益驱动下,邻近地区的农户冠以地理标志产品的名号,高价卖出。这种“搭便车”行为难以完全符合相应地理标志产品生产标准,将会损坏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形象。同时,反映出沂源县地理标志品牌公共服务力度较弱,难以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品牌的公共服务性。

四、产业集群理论下沂源县地标品牌建设的建议

1、加强地标品牌与产业集群的互动

就沂源县目前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而言,应加大对高级生产要素、地理标志科研的投入力度,加强科技创新,深化产业链结构。利用苹果、樱桃来做罐头、蜜饯,利用蝎子来研发保健品,提高沂源县地理标志产品附加值,从而进一步提升地理标志产业集群的综合效益[7]。同时,沂源县政府还需要完善生产要素流转机制,促进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在农村的流动,从而拓展地理标志品牌的延伸力度和范围,提高沂源县地理标志品牌的整体形象[8]。

2、加强产业集群下地标建设主体的互动

沂源县的农业产业集群目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此时沂源县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应该发挥引导作用,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中,通过协调产业集群各主体及沂源县政府部门间的联系,加强沂源县产业集群力度和规模来进一步提升地理标志品牌的潜在价值,各生产经营主体之间紧密联系,加强合作,共同促进沂源县农业产业的发展。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互动媒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企业与农户的互动关系,来协调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互动关系。

3、规范产业集群下地标建设管理秩序

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对于沂源苹果、沂源黑山羊等优势较强地标品牌,应提高对该类品牌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促进产业集群内地理标志品牌建设的良性发展。对于沂源大樱桃等小种类地标品牌,要充分利用相关企业的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地理标志产品的附加值,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通过“地理标志+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链模式,将地理标志品牌产品、农产品市场及农户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更为稳定和谐的产销和服务关系,完成零散生产和大市场的有机对接,从而有效地保障农民利益。

4、增强产业集群内地标品牌公共服务性

对于防治沂源县地理标志品牌出现的“搭便车”现象,沂源县政府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生产该地标品牌产品的农民采用自愿原则加入其中。对于不加入的个体,则不被允许使用该品牌进行生产和销售;对于有意愿加入者,首先要提前考察个体农户或企业的资质及条件,达到相应条件的予以授权使用该品牌,并按严格经营主体所制定的管理制度进行生产销售,从而有效治理“搭便车”现象,增强产业集群内地标品牌公共服务性。

五、结论

在产业集群发展的带动下,各主体对沂源县地理标志品牌关注的兴趣和能力提高,但是依然存在产业集群与地理标志品牌互动不足、相关主体缺少联系、产业集群内缺乏有效的管理秩序、地理标志品牌公共服务性有待加强等问题。虽然沂源县在地理标志品牌建设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对于如何有序地发展众多地理标志品牌,还需要进一步理清地理标志品牌建设与产业集群的关系,一方面使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地理标志品牌的建设,另一方面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又会进一步深化产业集群。

[1]张维浚、吕苏榆:农业产业集群内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博弈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6(3):124-127+133.

[2]Porter,M.E,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

[3]宋玉兰、陈彤: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探析[J].新疆农业科学,2005(S1):205-208.

[4]周勇: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地理标志品牌建设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5]李崇澍:沂源县有机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

[6]崔俊敏: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发展[J].商业时代,2009(8):99-100.

[7]刘希怀、胡炜:基于产业集群的河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0(10):130-131.

[8]张传统: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

(责任编辑:王瑞芬)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标志集群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专家
——张润清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为什么奥林匹克以五环为标志?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