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语义式的创意思维设计教学研究
2017-04-24周鹏程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王 丰 章 洁 周鹏程(江南大学 数字媒体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基于多语义式的创意思维设计教学研究
王 丰 章 洁 周鹏程
(江南大学 数字媒体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创意思维要以时代语境视角为着力点,以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为诉求,以信息时代观念来进行教学研究。其意在挖掘主题性的核心概念,引入“思维导图”到课程环节,强调多语义式的“内容”和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衔接,有效地将二者围绕主题迭代生成。从强调设计手段的训练转型为注重设计思想、艺术修养、创新意识等教学模式培养,这也意味着国内高校的设计教育在向开放性、融合性的设计思路转变。
多语义式; 思维导图; “95后”大学生
1 课程概述
创意思维在整个设计学科的教学计划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国内外所有设计院校都会将创意思维设计作为学科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既然是一门基础性的设计类训练课程,就应当打破专业局限,使之具有更普遍和广泛的思维特征,强调思维的开阔性和融合性。因此,江南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融合学科培养方向,将这门课设置在了本科一年级新生的基础平台课程中,从强调设计手段的训练转型为注重设计思想、艺术修养、创新意识培养的训练,这也意味着国内高校的设计教育在向开放性、融合性的设计思路转变。
创意设计要以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为诉求,以专业能力与相关素养、艺术与科学的思维逻辑相结合,以时代语境视角为着力点,形成“观察—感受—分析—体验—提炼—尝试—表现—总结—展示”的一个整体,强调多种表现形式的课题训练。教学过程以递进化的方式进行目标设计;最终表现手段应以思辨准确、方向清晰的感性思维为前提,创意思维过程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
2 教学内容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创意思维设计共计48课时,每周两次集中教学,每次4学时,整个课程共计8周。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将整体教学分为三大板块:思维方法的导入、主题核心概念的挖掘、多语义词的创造。综合考评可反映为:思维过程占总比例的70%,最终表现形式占30%。综合测评是对整体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判定,从分析事物的过程,到分析自我的过程,反映出设计的结果是多样的,形式依附于内容,思维过程才是教学内容的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可行性的创作思路与方法。
整体课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思维过程,可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1) 以头脑风暴法的形式进行核心词的发散练习。通过讨论环节,从概念出发,经过思维震荡、对核心词进行多向性发散;
(2) 结合课堂讲述的多种思维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设计领域的实际案例,对核心词的概念进行挖掘、引入“思维导图”的训练模式,对当代语境下的词汇进行文字和图形的再现与梳理;
(3) 在核心词原有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捕捉、创造,超越,由此转化而成的再创词,具备了全新的语义环境。通过课堂教师举例的方式,阐述时代特性下派生出的词汇,比如“OK”的起源,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或句等,例如“元芳,你怎么看?”这些词在新的语境下,时代赋予了其本身内容之外的更多用途。
(4) 设计最终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思维应当物化为视觉的形式,形成可传达、可沟通的“语义流”。最终的目的是体现思维的灵活性,创意的原创性与新颖性。视觉表现要求直观,清晰,并兼具审美特点。展陈的形式不管是创意海报,活动策划方案,概念演示视频,纸媒或是网络推送等,都必须遵循自己思想认识的发展过程,强调形式依附内容的合理性。
3 课程特点
3.1 教学设计合理
1)在流量为62m3/h(标准状态下)的条件下,臭氧的浓度、产量及转化率与臭氧发生器的功率基本呈现为正相关,且臭氧转化率的增长速率先升高后降低。为了达到特定的产量时,尽量采用70kW以上的高功率组合制备臭氧,以达到经济高效的效果。
本课程除了周详的教学计划,还在教学目的、进度安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教学内容强调概念明确、探索过程清晰。创意思维的过程成为课程的核心内容。通过课程的实际过程,能够促使我们的思维延伸并触及问题的各个方面,从而使我们的思维方法和创作手段得到最大化的开发,也有利于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
3.2 学生作为主体
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则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决策者和引导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首先通过教师启发性的介绍和提问环节,让学生逐渐得以明晰,进而引申自己的想法,这也给了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特别是在思维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持续沟通,教师所回馈的建议不给予决定性评判标准, 而以鼓励为主,用提示与询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发地找到方向。这样也改变了学生原有的思维状态,鼓励学生改变过去的思维习惯,化被动为主动,形成一种开放式的,促进师生交流的动态教学模式。
3.3 教学形式丰富
开展讲授、课堂练习、讨论、采访与问卷调研、收集案例资料、小组合作、项目汇报等多样化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到讲台上来阐述观点,尊重学生思维的过程,重视讨论意见的记录汇总,建立小组内部自我评价体系,此环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鉴赏能力,还能促进他们的思辨能力、善辩能力、归纳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在评中教、在评中学,达到教学的平衡。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和获取资料的过程,已反映出学生能够在讨论中互动交流,互相启发,自觉地从应试思维向主动思维模式转换。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们的思想相互碰撞、对思考过程中产生的困惑、矛盾、迷茫、冲突、坚持等态度与立场都在此过程中得以展现,所以思维过程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点。
3.4 课程创新架构
作为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基础课程,结合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创新模式,贯穿了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符号学、语言学等多学科领域,师生共同完成对课题的积极探索。同时对教师而言,自由发挥的思维性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研究目标,要求教师有更加广博的文化背景和跨学科的综合知识能力。
4 教学过程
关于多语义式思维课程的整体构想,是笔者通过授课过程发现的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课程最终是以哪种表现形式或手段展现,但是对于概念的挖掘与创新并不作为课程内容的首要条件。学生这种被动接纳命题要求的做法,忽略了设计类课程的核心内容。设计类课程不注重内容挖掘,而是单一的展现形式,将造成表象的空洞,思维的桎梏。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创意思维的过程才是关键内容,最终表现手段应以思辨准确、定位清晰的思维结点为前提。
4.2 课程案例分析
首先将“思维导图”引入课程环节,利用思维的发散性和跨越性特点,通过发散式的联想过程将问题从一个中心点开始向四周辐射,辐射出来的每个词或图像又称为一个新的中心点,最后演变一个由中心向四周发展的无穷无尽的分支链。这类思维方式,既不框定范围,也不限制方向,最大化地衍生出各类问题的解决方案。2016年第一学期,把课题名称定义为“95后”, 对于“95后”的人群定位分析,每个人的理解与感受都不同。在思维过程中,首先通过“95后”与“00后”“90后”“80后”进行横向时间轴的类比,接着再通过纵向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等内容的组织分类,从而派生出众多包含时代特性,又有多语义环境的新词汇。课程并不只是停留在对于现有词汇的整合和梳理,最终目的是通过自己对“95后”的个性认识和主观意念,挖掘出凌驾于此词汇之上的一个全新的创意点。
案例1.“friend red”(见图1)
经过了纵向思维,横向思维,再到发散思维,进而对原有概念进一步挖掘,通过小组无数次的讨论,想法的聚拢、推翻、反复、上升,最后得到的派生词为“friend red”。汉语直译为“朋友”“红”,这正是其中一位组员的名字——彭友红。从字面的意思,再引申到语义环境下的外延与内涵,给“friend red”赋予了全新的阐释。“friend red”代表了具有创造力、正能量,有一般男性不具备的敏感性和亲和力的一群人。这类人衣着时尚,紧跟潮流,不盲目追求名牌,内心阳光,具有感染力,并经常在人群中担当重要角色。首先在百度词条上新建“friend red”的定义,确定族群化,族群化就是风格化,如果不能清晰地定义出族群,就很难维系忠诚度和建立持久的联系。通过对特征人群的定位分析,可执行的项目包括潮人社交分享平台,借鉴无印良品的生活形态提案店(Life Style Store),策划一场彩虹跑式的主题活动等。创造来自思想,思想出自精神。在艺术与设计中,让思想转化成视觉的真实,以设计概念海报、广告版面、制作宣传视频作为课题汇报的结论。整个创作过程的最终目的不仅局限于作品本身的展示,而更多的是表达一种主张或是展示一种文化理念,这种宣传、主张和展现实质上也表达出特定的人或人群所持的一种价值和价值观的认同感。
案例2.“95后”(见图2)
“95后”,本身就是这批学生们自身的写照。“95后”真正需求的是获得独立、关注和认同感,力求实现个人价值。他们个性张扬,并有着对自我表达的强烈渴望。“95后”也是孤而不独的一代人,由于社交网络和娱乐方式的多元化,他们的社交圈也在不断地扩大。他们所感知的世界,通过一台网络终端,而变得触手可及。在社交网络上表现出更高的依赖性,也更加主动。在虚拟空间中,他们期待安全独立的社交环境,可以打破教条,畅所欲言。因此,这个小组以小见大,结合组员自身的想法,来思维发散,通过最初的头脑风暴,中期的思维导图,和最后提炼归纳,得到了这一组词:“WU感”、“好奇型”、“焦躁症”、“杂触”。
(1)“WU感” WU,这个不定式,可以随着其发音有多个解释,也可以有多重意思。WU可以说成无、五、物、雾、悟、伍等多种意思。WU感是一种多变的感受,涵盖生活中的许多感情色彩,是一个包容性的多语义词。
(2)“关交” 关交一词出自广东石岐方言,可解释为非常厉害,是程度副词,在粤语中也有离谱的意思。“95后”的年轻人中有着这么一群追求独立、与众不同的“非主流”群体。另类张扬,追求与众不同的个性符合了“95后”的心理行为。
(3)“焦躁症” 焦躁是“95后”人群存在的一种症状。这种类型的人通常过于认真,常杞人忧天,无论干什么事都非干到底不可,对一点小事往往心存芥蒂,耿耿于怀。这类人的人际关系不佳,容易自我封闭起来,往往容易受他人的言行刺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紧张,承受精神疲劳之苦。
(4)“杂触” 杂触是一个复合词,将尖锐的社会问题、内心的变化归纳起来的一个词,它是表现我们所面对的复杂的社会和内心杂乱又互相交织的感受的一种内在感受,也从另一方面表现了我们不断地接收来自社会的压力,同时我们在这些压力中表现出的不屈服的态度与顽强的意志。
5 结语
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曾指出应该用语言性描述来观察、认知和解读问题。在他的多元论哲学思想和非线性思维方式的研究中,就提出过此类观点。通过概念化的语言性解读,转译生成的视觉性形式语言,是本次课程设计的重点。语言是思想表达的工具,更是一种认知世界的媒介。人类以语言为媒介,依赖语言建立起人际间的交流,描绘出视觉化的图景。对于设计院校的教师和学生来说,需要塑造和提升的能力不仅是视觉形式,更是思想内涵。创意思维已成为当代和未来中国高等教育肩负的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以多语义式的思维框架为设计方法创意思维课程能够多手段、多层面,多角度地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此门课形成的由内容到形式的一个小循环,在衔接后续其他课程之后,就可以形成整个课程体系的大循环,由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推进整个教学计划的执行,这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符合当代设计教育的要求。
[1] 陈进文,彭云.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意思维培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1):63-64.
[2] 单春晓.浅析创意思维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培养模式[J].艺术时尚(下旬刊),2013(7):114.
[3] 黄闻而达,诸云.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95后”大学生德育课程设置研究[J].文教资料(下旬刊),2015(7):116-118.
[4] 武雪.新媒体境遇下“95 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3):60-63.
责任编辑 俞 林
Research on Teaching Method of Creative-thinking Design Based on Multi-concept Learning
WANGFeng,ZHANGJie,ZHOUPengcheng
(School of Digital Media,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12, China)
Creative-thinking design is a way to match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lifestyle,take the times’viewpoints as the foundation and apply the new technology to teach new-generation students. The major goal is to identify the core-concept of the main theme. The process is effective to bring the creative-thinking mode into the courses,emphasiz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multi-concept and multi-artistic expressions.Thereby, the new teaching method should focus on the design philosophy, artistic culture and creative thinking. This also means that the design education in domestic schools is more open.
multi-concept leaning, creative think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fter 95’s
2016-12-15
江南大学2015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基础课程群的整体优化研究”(JG2015144)
王丰(1978— ),女,江苏无锡人,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可视化与数字产品研究。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7.02.007
G 420
A
1671-7880(2017)02-00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