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适宜,师法自然
——艺圃造园艺术初探
2017-04-24张蕾
张 蕾
(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尺度适宜,师法自然
——艺圃造园艺术初探
张 蕾
(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艺圃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造园风格质朴自然,整体风格独特,意境深邃,较多地保留了明代园林的特征。通过对艺圃历史沿革、整体布局、造园手法、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研究,解读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古典园林;空间布局;造园手法;艺圃
1 历史沿革
艺圃,位于苏州阊门内天库前文衙弄,本是明代袁祖庚所建的醉颖堂。艺圃的第二任主人是文震孟,是文徵明的曾孙,祖父文彭、父亲文元发也是著名书画家,而且都有“功名”。文震孟自己还是个状元郎,一直在京为官,秉公为政,廉洁自律,并多所建言,最后官至大学士。他与兄弟文震亨(即《长物志》作者)在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中,立场坚定,不屈不挠,始终站在东林党人一边,受到朝野不少人的拥戴。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文震孟购得艺圃时,还是个秀才,他对已经废圮的艺圃只是略加修葺,改“醉颖堂”名为“药圃”。其后几十年,尽管文震孟的地位愈来愈高,对自己的这所宅园却从未扩充过一分土地、加建过一楹房屋,基本上保存了“醉颖堂”时期“写意山水园”的特色。文震孟于崇祯九年(1636)罢官返苏,当年秋天逝世于药圃。清初时期,园归姜埰(号敬亭)所有,改称“敬亭山房”,后其子姜实节更名“艺圃”。至道光年间为绸缎业七襄公所的所在地。
艺圃虽几易其主,但主体风格却没有多大变化,更多地保留了明代园林的特征。
2 整体布局
艺圃属于典型的住宅花园,位于住宅的南端,是住宅的延伸。艺圃占地面积不大,仅0.33 hm2(5亩)左右。在布局上以水池为主体,水池面积约有0.067 hm2(1亩),大致近于矩形。庭院入口位于水池的东面,穿过狭长的小巷,首先看到乳鱼亭,小亭子伸入水面,坐在亭中,即可远观园景,又可近看鱼儿戏水,是观景的好所在。
水池的南面是临水而筑的湖石和假山,山势模仿自然,有峭壁,有陡径,山上林木茂盛,极富山林野趣。
水池西南角有一园中园,名为“浴鸥”,院中有小水池,与大池相通,池边点缀山石花木,极为清幽,大池的水尾正在此院中。小院西面有一组小建筑,南侧的名为“南斋”,北侧的名为“香草居”。
浴鸥院往西与一长廊相连,名曰“响月”。经过长廊向北就会来到水榭“延光阁”。延光阁体量很大,几乎占满了水池的北侧。水榭面阔五间,临水而筑,临水面全部使用和合窗,也就是支摘窗,天气炎热时可以全部取下。窗下是栏杆,而不是裙板或窗下墙。临水而坐,整个园景一览无余,是观景的好地方。
延光阁北面是“博雅堂”,又名念祖堂,是园子的正厅,当年园主会见宾客、谈古论今之场所。建筑面阔五间,硬山顶,堂内梁柱木构架是明代遗物。延光阁与博雅堂之间有一狭长窄院,内置湖石花木,极为清雅。
延光阁东侧厢房为旸谷书堂,也是临水而建,是姜埰之子读书讲学之所。出旸谷书堂折而向南就又回到乳鱼亭(图1)。
3 造园手法
艺圃全园布局简练开朗,风格自然质朴,没有繁琐堆砌、矫揉造作之感。从山水布局,亭台开间到一石一木的细部处理无不渗透出古朴典雅的风格特征,以凝练的手法,勾勒出造园的基本理念。
这是一栋二十八层的烂尾楼,脚手架因为停工显得有些陈旧,地面上横七竖八地散落着一些建筑材料,木板呀水泥桶呀什么的。
3.1 叠山理水
艺圃的大格局是“南山北水,山水各半”。
注:1.入口;2.乳鱼亭;3.思噬轩;4.朝爽亭;5.浴鸥院;6.响月廊;7.延光阁;8.博雅堂;9.旸谷书堂;10.爱莲窝.
图1 艺圃总平面图示意
Fig.1 General layout of Yipu
南面是大片的假山,由土石构成,山体为土,表面则被石头覆盖。设计者用灰青色石块模仿自然山体的沟壑、峭壁、洞穴等天然地形,人在其中往往难辨真伪,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假山之上林木茂密,写仿自然,同时也成为南面的屏障,成为园子的天然边界。靠近水池一侧,全由湖石堆叠而成,怪石嶙峋,池岸处还用了突出水面的石矶等,增添了几分自然趣味。
除了大片的假山之外,艺圃中还用了“厅山”。《园冶》中说厅山一般多选“稍有玲珑石块”,不宜搞得复杂拥塞。艺圃中也是如此。在延光阁与博雅堂之间的窄院内有形态秀美的石峰一座,上大下小,“似有飞舞之势”,虽比不上留园的冠云峰,但搭配上四周随意散落的石块,以及布置合宜的灌木花卉,为原本平淡无奇的小院平添了几分景致。
园子的北侧为水池,以聚为主,形状略似方形,西南方缺一角。如此处理就形成开阔的水面,使原本有限的空间显得十分开朗。在水池东南和西南方向设有水湾,东南角的水湾隐于假山之中,仿佛水的源头;西南角流入浴鸥院,形成水尾,以此显示水流无尽之意。流水进入浴鸥池,面积很小,与大水池形成鲜明对比,名曰“浴鸥池”。浴鸥池面积虽小,但曲折萦回,其上架设小桥,极富变化。文震亨在其著作《长物志》中说道:“阶前石畔凿一小池,必须湖石四围,泉清可见底,中蓄朱鱼翠藻,游泳可玩。四周树野藤细竹,能掘地稍深,引泉脉者更佳。忌方圆八角诸式。”浴鸥池的设计与这一理论极为吻合。水池形状不规则,池岸均由湖石砌成,池内有游鱼水藻,池子南面有低矮的湖石花坛,花坛里种着柿子、枫树等,西南角几株修竹随风摇曳,遮去了墙壁。池虽小,却形成了极为雅致的空间环境。池西为一组“品”字形建筑群,小巧玲珑,为读书之所。试想一下,坐在窗下读书,疲累时抬眼欣赏一下小院中的景色,是多么惬意自在。
3.2 空间的对比
当人们从一个小空间进入一个大空间时,由于两者的对比衬托,就会让人觉得大空间似乎更大了,这就是空间对比产生的效果。艺圃在入口部分处理上也充分运用了这一点。
图2 入口空间的对比Fig.2 Comparison of entrance space
3.3 看与被看
园林中的建筑物或“景”,一般需满足2方面的要求:一是看,一是被看,即同时作为观景和景观2方面内容而存在。艺圃在设计时,大到一亭一榭,小到一草一石,布置时都十分巧妙地考虑“看”与“被看”的关系,在总平面上看似毫无规律的布置,其实都是按照视觉关系作为潜在规则的(图3)。
例如,乳鱼亭的布置在水池的东面,位置看似很随意,其实这个位置的选择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首先,从小过厅进入主景区,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座小亭子(图2.B点);其次,登上南面假山上的朝爽亭,向北面看就会欣赏到乳鱼亭在树木掩映下欲藏还露的身姿(图4);来到西面的响月廊,向东眺望,乳鱼亭再一次成为构图的中心(图5);坐在北面的延光阁临水欣赏园中美景时,乳鱼亭又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图6)。在被看的同时,乳鱼亭也是观景的好所在。站在亭中四望,园中美景尽收眼底,低头俯瞰,还可欣赏池中嬉戏的鱼儿。乳鱼亭的位置、体量、形态无一不是为了“看与被看”设计的。
图3 乳鱼亭“看”与“被看”视线分析Fig.3 Sight analysis of “see” and “seen” of Ruyu pavilion
图4 从朝爽亭看乳鱼亭Fig.4 Watch Ruyu pavilion from Chaoshuang pavilion
相比之下,北面的延光阁则主要是为了观景设计的,它的体量较大,几乎占满了园子的北侧,临水面全部是和合窗,即支摘窗,窗下是栏杆,天气炎热时摘掉窗扇,就变得十分通透,向园中眺望,无论是近处水面波光粼粼,或是远处山上林木茂密,都尽收眼底,犹如一幅展开的自然山水画卷,呈现在人们面前。
图5 从响月廊看乳鱼亭Fig.5 Watch Ruyu pavilion from Xiangyue gallery
图6 从延光阁看乳鱼亭Fig.6 Watch Ruyu pavilion from Yanguang gallery
3.4 仰视与俯视
《园冶》中说:“楼阁之基,依次定在厅堂之后,何不立半山半水之间,下望上是楼,山半拟为平屋,更上一层,可穷千里目也。”意思是说,建筑建在不同的高度上,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艺圃在设计时也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建于低处的亭,可取得俯视的效果,如此一来,可以从不同于正常视点的角度来欣赏,尤其是屋顶部分,能更清楚地看到屋顶的装饰艺术(图4);建于高处的亭,就可取得仰视的效果,建筑物显得更加轻巧,翼角起翘也更为灵动(图7)。高低的变化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
图7 仰视朝爽亭Fig.7 Look up to Chaoshuang pavilion
3.5 渗透与层次
艺圃占地有限,为了能在有限的空间中产生无限的意境,就在设计中采用多种手法来增强景的深度感。首先,延光阁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它的南面临水处理得十分开敞、通透,这样就可以透过开敞的隔扇来摄取园中景物,使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图6);它的北面是博雅堂,中间有一狭长小院,院中有小景一组,从延光阁北面的门窗向南望去,小景无形中增强了景深感,丰富了空间的层次感。试想如无此小景,则直视博雅堂,平铺直叙,显得呆板而无趣。
浴鸥院是艺圃的园中园,西侧有一组小建筑和一个三合小院——芹芦小院,从浴鸥院的圆洞门向内望去,正好能够看到芹芦小院的一角。这样处理增强了景的深度感,给人景色无尽之意(图8)。
3.6 植物配置
“园,所以种树木也”,“种果为园”,从这些对“园”的解释不难看出,园林是不能没有花木的,有时还是构成园景的主要元素。艺圃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一方面可以直接观赏花木,另一方面也借助花木来间接抒发设计者的某种情怀。例如:思嗜轩前的枣树就有着特殊的含义。艺圃的一任主人姜埰特别喜欢吃枣,他逝世后,其子怀念老父,特意在枣树旁建了“思嗜轩”,寄托思亲之情。思嗜轩内有一对联:“朦胧池畔讶堆雪,淡泊风前有异香。”枣花洁白,清香悠长,这副对联用妙笔生动再现了这一景象。小小的一棵枣树,带给人无限遐想。
图8 从浴鸥院欣赏院内景色Fig.8 Enjoy the scene from Yuou garden
博雅堂内有一副对联:“一池碧水,几叶荷花,三代前贤松柏寒;满院春光,盈亭皓月,数朝遗韵芝兰馨。”水池在艺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植物配置上就不能少了高雅清香的荷花。《长物志》中说:“……于岸侧植藕花,削竹为阑,勿令蔓衍。忌荷叶满池,不见水色。”艺圃的池中也是如此,虽种有荷花,但并没有满整池,主要集中在池中北侧,在延光阁中隔窗眺望,碧绿的荷叶,摇曳生姿的荷花,与园景相得益彰。
4 结语
艺圃园景古朴、自然,较多地保留了明代园林的布局和风格,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1] 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 [明]计成. 胡天寿(译),园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Appropriate Scale, Learning from Nature: Preliminary Study of Yipu Garden Art
ZHANG Lei
(Civil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48, China)
Yipu located in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is a natural garden and has profound artistic conception. The overall style of Yipu is unique and retai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arden of Ming Dynasty. This study interpreted the unique artistic charm of Yipu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ts historical evolution, integrated layout, gardening techniques, artistic features, etc.
classical garden ; spatial layout; landscape technique; Yipu
10.3969/j.issn.1671-3168.2017.01.033
2016-09-18.
项目来源:陕西省建设厅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K74).
张 蕾(1978-),女,安徽肖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建筑历史与理论.
S731.5;TU986.1
A
1671-3168(2017)01-01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