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新经济,以互联网的名义
2017-04-24刘兴波
卷首语
拥抱新经济,以互联网的名义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有关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讨论,成为经济界代表委员们最为关注的焦点,实体经济代表与虚拟经济代表间的辩论可谓针锋相对。
这里需要厘清“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定义。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是相对实体经济而言的,是经济虚拟化(西方称之为“金融深化”)的必然产物。广义上理解,虚拟经济除了包括目前研究较为集中的金融业、房地产业,还包括体育经济、博彩业、收藏业等。而“实体经济”是一个相对于“虚拟经济”的概念,不是仅仅包含制造业,而是涵盖着传统定义上的一、二、三产业。经济界集体担心的是企业和资本过度追求虚拟经济,吹大虚拟资产的泡沫,进而导致国民经济发展的困惑。
从国家层面来看,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正是今年国家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我国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稳中求进的关键性政策部署。而在实体经济中,更要着重培育壮大新经济、发展新动能,不仅是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是在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促进实体经济蓬勃发展。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指出:“新经济”的覆盖面和内涵是很广泛的,它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仅仅是指三产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
众所周知,电商是新经济,但是它却直接带动了实体工厂的销售;快递业是新经济,它既拉动了消费也促进了生产;目前火热的“共享单车”也是新经济,它让曾经一蹶不振的传统自行车制造业获得了新生(顺便还大力刺激了自行车维修工匠们重获新生)。这些典型的新经济行业,都是生产型服务业,都是在为实体经济服务,其边界融合非常到位,同时也可以理解为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有些人把互联网经济等同于虚拟经济,这种误解反映了互联网对传统经济产生的冲击,它对传统经济的组织、运作、服务和商业模式等带来了深远影响,让传统经济进入了转型发展的阵痛期。而实际上互联网经济是助力传统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它对于重新解构实体经济,优化“发现供需、匹配(制造)供需、分发供需、交易供需”的全流程生态圈有着重要意义。互联网经济对传统实体经济的改造,既是存量改革也是增量改革,是新经济和新动能,未来将成为中国经济实现弯道超车的超级助推器。
用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的蓬勃力量,推动传统产业尤其是实体经济更好地适应经济转型,才是强国之道。因此,本期跨界论坛将从“碰撞与融合”“机遇与挑战”“转型与发展”“模式与组织”“国内与国际”等多个角度,深度解析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碰撞、融合的相关话题,试图解构互联网经济将如何通过构建“新实体经济”生态圈,最终实现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