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生活实践的练习课

2017-04-24李娜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17年1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教材

李娜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们一直提倡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丰富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单元练习的设计上就充分显示了上述特点,遵循了基础性、实践性的原则,设置了“语文与生活”“诵读欣赏”和“口语交际”等板块,以课程设置照进现实,有效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那么,教师如何充分利用好教材,让练习课更加有用、有效、有趣呢?怎样才能最大化地利用教材这一“例子”呢?本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练习5》为例,对此进行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树立目标意识

“过去的语文练习是围绕考试转的,考试是烦琐的、机械的,标准是唯一的,所以练习也是烦琐的、机械的,标准也是唯一的。苏教版下决心要在‘练习上来一番改革,不是小修小改,而是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其指导思想是语文练习要指向生活、指向窦践、指向综合,将知识、能力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变应试目的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总而言之,是一条走生活语文的道路。”这是张庆主编在《教材编写的“潜台词”》中针对“练习”编写说的一段话。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往往把练习课当成了“练习课”,指导学生做题目,实际上练习更多的是通过一个个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语文知识的讲解,更不是让學生苦做习题。

我们在教学时要认真思考:这节练习课编写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希望学生通过这节练习课得到哪些方面的训练和成长?也就是说,我们在上练习课时要有清晰的目标意识。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练习5》“诵读与欣赏”为例,教材选择了当代诗人沙白的《秋》,极富个性地写出了秋的韵味。我们教学时是不是仅仅指导学生学会诵读昵?显然不是。教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之后充分朗读,读熟读透,然后进行诗歌赏析,最后在此基础上读出画面,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我们经常在教学中忽略赏析这一过程,或者在赏析时一带而过,不得章法。这首小诗的描写很有特点,全诗最耐人寻味的一句话就是“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赏析这首诗的时候,应该调动我们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倘若没有生活的积累,便无法理解“上面坐着一个秋天”这句诗表达的奇妙:秋天似乎是个可爱的孩子,坐在红叶上,多么富有生机和活力;也更加无法理解“一片红叶”如何能包容了整个秋天。奇妙的想象,奇妙的诗句,真可谓“神来之笔”,与“一叶落知天下秋”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因为有了生活的积累,我们才能进一步展开想象:湛蓝清澈的湖面在微风里泛着细细的涟漪,一片纤巧的红叶飘飘悠悠地在空中曼舞,静静地飘落在湖面上随波漂荡,如同一只轻巧的小舟。这样的文段要让学生从生活感受出发,整体感知和体会诗歌的妙处,细细品味其中的曲折,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诵读。

二、创设学习情境

练习课中,“口语交际”是一个特殊的版块,它与生活密切相关,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要想把这一板块真正教出实效、教出特色,必须巧妙地创设特定的情境。

对于课堂教学活动,老师应设计有理、有趣、有效的活动方案。《练习5》的口语交际内容是“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大部分老师比较常规地让学生自己练习语言表达。练习语言表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不再新鲜,趣味性不足,参与度相对较低。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明星访谈”的方式,设计成“大牌驾到”的情境:让同学们扮成自己喜欢的明星,模仿明星的说话方式和腔调,然后选择一个同学做节目主持人,其他同学做观众,在访谈的过程中将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渗透进去。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有趣愉悦的表演过程中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如果我们只给“口语交际”增加了“趣味的外衣”,单单创设一个情景引出“练习”,那也是对教材的一种误解。“练习”不应追求“规范”和“统一”,而应崇尚“表现”和“创造”,以提升语文素养为根本目标,将知识、能力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文“习得”环境,指向生活,指向实践。因此,教师还需要在课程中体现语文意识,在创设有趣情境的同时,辅以语文学习方法的传授,告诉学生怎样有条理、有中心地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三、适当迁移扩展

其实,不仅仅是练习课,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都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留足时间让孩子们动起来,树立学生活动充分的理念。教师会因为担心学生的能力而不敢真正放手,总要多说两句才“安心”,结果可能适得其反,长此以往,学生不再愿意想、不再愿意说、不再愿意做。当然,放手让学生活动并不意味着“放羊”,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要注意适时“反馈”和“矫正”,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以利于迁移和应用。

《练习5》“语文与生活”板块要求学生学会认识不同的风,学会根据“风速歌”推测风速。这是非常“接地气”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然而,教材的内容还是不够,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进行适度扩展,所以,笔者在教授这一内容的时候,加入了关于“风”的成语和诗句,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从生活感受出发,体验以不同的文字描述不同的风的各自巧妙之处,然后播放视频,让学生对不同风速有直观感受,从而进入生活,观察生活现象,根据现象判断风速或者根据天气预报的风速预测形成的现象。这一板块的功能就有所扩展了,如探究和迁移功能、多方面运用语文教育资源的功能等等。当然扩展不是毫无原则的,“少则得,多则惑”,如果教师不对相关知识要点进行梳理、统筹和规划,就可能会使教学内容变得琐碎与杂乱。

总之,语文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出发,树立目标意识,创设学习情境,适当迁移扩展,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究语文知识,增强实践应用的能力,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教材
教材精读
两块磁的交际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看影视学口语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
Ways of Communication
情景交际题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