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质公园地学特征与发展前景分析
2017-04-24陈畅
陈畅
摘要:云南大地构造类型典型齐全,地貌结构高原特征鲜明,地学资源丰富多样,地质景观地学科普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突出。以此为基础经过必要开发,已形成独具云南特色的地质公园体系,推动了云南区域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研究云南地质公园的地学特征,分析云南地质公园的发展前景,对地学资源保护和地学旅游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云南;地学资源;地质公园;发展
云南北依青藏高原,南向中印半岛(包括东南向两广丘陵)倾斜,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云南的地貌以山脉为骨架,呈掌状分布、阶梯状逐级下降;山地和高原地形构成云南地貌的主要特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云南大地构造处于欧亚、印度洋、太平洋三大板块的汇集地带,西半部属于地壳活动性强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山带,东半部属于地壳稳定或半稳定的古老地台及环太平洋带,并受到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影响,造就了云南多样化的地质特征,可以说是一个活的地质博物馆。全省共有重要地质遗迹806处,其中:基础地质类407处、地形地貌类364处、地质灾害类35处。
一、云南地质公园的地学特征
云南各个地质时期的构造活动频繁活跃,带来了大量的地质活动遗迹和景观。西北部处于三江褶皱系南部、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南部云南省境部分、松潘—甘孜褶皱系中的玉树—义敦褶皱带南部,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形成了高山大川、江河纵横为特征的地形地貌,此为云南地形的第一阶梯。这一地区二、三级构造单元常以深断裂为界,形成了怒江大峡谷、虎跳峡大峡谷等世界级地质构造景观和“三江并流”的地质奇迹。第二阶梯为奔子栏—格咱一线以南至永平—下关—宾川以北,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其特点是深切稍有收敛,山峰矩阵罗列,纵深断裂伴随较为典型的地质构造变质,辅之以混合岩化作用或混杂堆积,使高山沉陷湖泊和丹霞地貌时有出现,丰富了云南地学资源的类型。在这一阶梯上,分布着云南最具地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众多地质奇观:老君山、玉龙雪山、苍山、洱海、泸沽湖、腾冲火山遗迹,云南地质公园的相当一部分就分布在这一地区。第三阶梯以滇东高原为主体,是残留的古夷平面,平均海拔2400米左右。这一阶梯同样极富地学、地史学与古生物学意义:石林奇观、抚仙湖出现在这一阶梯,禄丰恐龙化石、澄江帽天山古生物群化石等均集中出现于此,是云南地学旅游的又一富集区。第四阶梯在省境南部、东南部一带,由海拔1200m~1400m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组成。此区域喀斯特地貌与上一阶梯承接,并有发育较为完善的岩溶地貌,有九乡峡谷洞穴地质公园、泸西阿庐地质公园、罗平生物群地质公园等国家级地质公园。
云南目前共有两处世界地质公园:石林世界地质公园(2004)、苍山世界地质公园(2015)。有10处国家地质公园:石林地质公园(2001)澄江动物化石群地质公园(2001)、腾冲火山地质公园(2002)、禄丰恐龙地质公园(2004)、玉龙黎明-老君山地质公园(2004)、大理苍山地质公园(2005)、丽江玉龙雪山地质公园(2009)、九乡峡谷洞穴地质公园(2009)、罗平生物群地质公园(2011)、泸西阿庐地质公园(2011)。第七批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名单已于2014年1月15日公示,共22处,云南无入选者。
云南地质公园从地学特征看,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地质学典型地貌与地质奇观类,共三处:苍山世界(国家)地质公园、玉龙黎明-老君山国家地质公园、丽江玉龙雪山国家地质公园。苍山地质公园被誉为“天然地质史书”、“地质构造博物馆”,其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对于沉积学、地貌学、构造学、岩石学以及地球历史等地质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苍山高山黄杜鹃景观更是独步天下。老君山国家地质公园的高山丹霞地貌,是国内迄今为止已发现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丹霞地貌区;该景区内还有丰富的冰川地貌、金沙江河谷地质地貌景观、侵蚀地质景观、丹霞峰丛、岩浆岩节理等多样化地质景观。
第二类:古地史演变遗迹类,共二处:石林世界(国家)地质公园、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石林保存和展现了最多样化的喀斯特形态,高大的剑状、柱状、蘑菇状、塔状等石灰岩柱是石林的典型代表,此外还有溶丘、洼地、漏斗、暗河、溶洞、石芽、钟乳、溶蚀湖、天生桥、断崖瀑布、锥状山峰等,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喀斯特形态都集中在这里,构成了一幅喀斯特地质地貌全景图。腾冲火山地质公园以古火山遗迹和与之伴生的地热泉为主要特色,现有97座火山体。其中火山口、火山锥保存完整的有25座。
第三类:古生物化石遗址类,共三处:澄江動物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罗平生物群地质公园。澄江动物化石群地质公园拥有保存完整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涵盖16个门类、200余个物种化石,是了解寒武纪早期海洋生命景观,研究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演化、生态的珍贵证据。禄丰恐龙地质公园号称“恐龙之乡”“化石之仓”,是世界著名的恐龙化石出产地之一,科研价值和科普价值都极为突出。
第四类:岩溶地学资源类,共二处:九乡峡谷洞穴国家地质公园、泸西阿庐地质公园。九乡峡谷洞穴国家地质公园是中国西南岩溶高原地形地貌演变进程的代表性区域,具有国际典型意义的高原流域峡谷洞穴系统。泸西阿庐地质公园拥有亚洲最壮观的溶洞之一泸西阿庐古洞,其地下洞穴喀斯特地貌极具特色。
若以稀缺性而言,第二类地质公园最具特异性。特别是石林因其发育演化的古老性、复杂性、多期性和珍稀性以及景观形态的多样性,保存和展现了最多样化的喀斯特形态,成为世界上反映此类喀斯特地质地貌遗迹的典型范例,同时也成为“石林”这一专有地质学名词的起源地。若以地学价值、美学价值、旅游价值而言,第一类地质公园可说是旅游开发中的“当红小生”。以此为基础,加上滇西北地区独具特色的白族、纳西族、摩梭人等少数民族风情,构成了滇西北黄金旅游线并长盛不衰。第三类地质公园科普价值独领风骚,但游客类型相对小众。第四类资源具有自身特有的高原岩溶地貌特色,但容易被周边省份更负盛名者如织金洞等屏蔽。
二、云南地质公园的发展前景
1. 打牢基础、谋求升级是云南现有地质公园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中国目前已有世界地质公园33处,数量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33处中云南有两处,属于中上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已经获得国家地质公园称号或在建的项目,都铆足了劲想冲击世界地质公园的荣誉称号,因为这被认为是名利双收的事情。云南省的国家地质公园中,目前至少有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澄江动物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玉龙黎明-老君山国家地质公园等四个地方在跃跃欲试;但每年通过两处左右的速度,注定了这将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如何提升景区内在质量和管理水平从而间接提升竞争力,对这些地方可能更有现实意义。
2. 制定标准、完善体系是未来云南地质公园体系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在云南省地质公园体系中,目前尚缺少省级与县级这十分重要的两环。过分倚重世界级和国家级,忽略省级地质公园的建设,显然不利于地质公园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像云南这样地学资源丰富的省域,建立省级地质公园评建标准,建设30个左右的省级地质公园,不仅必要而且可能;省政府应授权国土资源厅,加快推进这方面的工作。同时,通过试点,审慎稳妥地推进县级地质公园建设,在全省建成50个左右县级地质公园,从而完善云南省地质公园体系,不失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3. 保护优先、有序开发是地学资源与旅游业发展联动的必然出路。区域经济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都需要加快推进地学资源市场化开发步伐——主要途径在当前就是旅游开发,具体实现形式则为地质公园或地学景区建设。以保护为前提,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指导下,加强规划引领、加快地学旅游资源开发,在政策、措施和节奏上作必要的提速,一定时期内不失为可以考虑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转引自陈安泽、姜建军《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旅游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