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年经验谈
——运河浜冬春钓野鲫

2017-04-24江苏周宇杰

垂钓 2017年4期
关键词:钓点钓友鲫鱼

文/图 江苏·周宇杰

笑钓江湖

十二年经验谈
——运河浜冬春钓野鲫

文/图 江苏·周宇杰

笔者家乡位于太湖北岸,水资源较丰富,钓鱼运动在这里发展得很好,参与人数众多。笔者是从2005年开始玩台钓的,至今已整整12个年头。每年12月初到次年的4月初,当北方钓友“刀枪入库”时,我们这里却迎来了一年当中最佳的野钓鲫鱼季。笔者将在本文中分享个人在太湖流域的运河支流(当地俗称大河浜)冬春野钓鲫鱼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供大家参考。

【适用时间】12月初至来年4月初

【钓点/地域】江南运河支流

【钓具】本地运河支流的河面宽度多在30米以内,水深在1.5~3米之间,钓友们使用的竿子基本是4.5米和5.4米这两个规格,我通常使用4.5米竿。这个长度的竿子既能达到钓点最深处(本地河道都呈倒梯形,斜坡向前,基本是平底),又比5.4米竿轻松些。当然,如果某处经常有人钓的话,鱼儿会逐渐变得机警,这时用长竿钓远会有一定优势。

另外一点就是,尽管温度不是太低的时候用3.6米钓竿也有不错的收获,但总体来看,在冬春季还是钓较深处鱼多一些,且平均个体也偏大。

大多数钓友会同时使用两支竿子一起钓,甚至还有人使用三支竿。个人觉得,两支竿子已经足够。鱼情好时,两支竿都来不及摘鱼,鱼口差时,三支竿也是白搭。

线组方面,0.6~0.8号的主线、0.3~0.4号的子线是我常用的线组配置,钩子我一般使用2号海夕钩。如果钓点水草较多,主线可放大一些。实际上,天冷时用红虫施钓,线组用得粗一些也没太大的影响,尤其是寒冬时节,用0.8号子线和用0.4号子线的上鱼率并没有明显差别,只是细线相对更容易钓获狡猾的鲤鱼。

【实战经验】

以下是笔者十二年来在运河支流冬季初春钓鲫鱼总结的经验,现与大家分享。

一、天气选择

天气的选择至关重要,往往会决定你一天的钓获。低温时的鲫鱼,尤其是冬季的鲫鱼,只有两种天气状况不好钓。

第一种:西南风天气。太湖流域刮西南风时通常都是大晴天,每次降温过后回暖的日子也必定是西南风。鱼儿在降温过后,急需补充能量,那么降温后回暖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时机。这时候去钓鱼,收获通常不理想,因为鱼儿已起浮到半水或是水表晒太阳了。当你的钩子经过它跟前时,它也许会截口,甚至追到河底吃饵,但由于这种钩子经过鱼儿眼前的概率不大,所以你基本上钓不到几条。这种情况大概持续两天左右,经过两天的“取暖”,鱼儿恢复了些能量,天气通常也趋于稳定,结果就是——回暖后两天,天气趋于平稳,鱼儿上浮的现象不再那么严重,钓获也大为改观。

第二种:大幅降温后的一两天。我们垂钓的运河浜,蓄水量尚可。所以,降温当天水温的变化不会像小池塘那样迅速(小池塘通常刚降温就不好钓,因为水量小,水温下降快)。相反,在运河支流这种水量较大的钓场,降温当天反而是“狂拉天”。而降温后的第一天,其特点是风力不像降温当天那么大,人也不再感觉那么冷,但温度依然很低,这种天气,运河浜通常不好钓,降温的影响姗姗来迟,但终究还是来了。而降温过后的第二天,依然不会太好钓,原因是这一天基本会是刮西南风的大晴天,鱼儿会因水温回暖而上浮。因此,降温当天,水量大小和水的深度决定这一天是“狂拉天”还是“空军天”,降温后的第一天和第二天,通常不会有好的钓获,第三天开始,天气已经平稳,此时施钓,鱼获就会较为可观了。

那么,哪种天气是“狂拉天”呢?答案是阴天或下雨天。其实在水量大的钓场,下雪天也是狂拉天,而雪后初晴必定难钓。那么阴雨天,甚至下雪当天为何好钓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鱼儿在底部,没有起浮。有钓友会问:“阴雨天不是气压较低,不利于钓鱼吗?”如果你这么问,说明你还只是一知半解。确实,气压会影响钓鱼,这在夏天尤其明显,但是在冬季,整体的大气压比夏季要高不少。此外,冬季鱼儿代谢缓慢,加上运河水量大,水又是流动的,所以鱼不会缺氧。因此,冬季鱼儿上浮的原因与夏季是不同的,前者为了取暖而后者是因为缺氧,这是本质上的区别。自然水域里的鱼儿“夏季趋氧,冬季趋温”,这是笔者多年来总结得出的钓鱼经验之一。

最后简单归纳一下太湖流域冬季和初春较好钓鱼的天气:阴天、下雨天、下雪当天;天气比较平稳的晴天;小幅降温天。总体来说,温差比较小的天气,以及刚降温的一段时间比较好钓。比较好钓鱼的风向是——带“北”的风向最佳,东南风、南风次之,西南风尽量不出钓。

二、钓位选择

除了天气,野钓选位也很重要。在笔者看来,相比台钓中看“一线”之类的所谓高招,选择天气和钓点的水平才是一个钓者内功是否深厚的真正体现。对于看“一线”,我只用了一个小时就掌握了,而选天气,选钓点,我用了10年才稍有心得。

冬季初春运河浜野钓鲫鱼如何选点呢?总的原则是,哪儿温度高选哪儿。背风向阳处是优先考虑的钓点,只要最高温度不超过15℃,那么钓深一点总没错,即使在回暖的日子里,浅处的上鱼率也不会比深处好,这在钓者众多的情况下尤为明显。如果某钓场人不多,基本处于“生口”鱼情,那么你不必刻意钓远,哪怕使用3.6米的竿子钓浅滩也会有不错的收获,但一旦这个钓场被钓了很长时间,钓者众多,用短竿钓浅处就基本不会有好收 获。因此,“浅中找深”是冬季初春,特别是严冬选钓点的第一原则。严冬一过,天气开始回暖,尽管我们仍然感觉寒冷,但鱼儿似乎能够提前感受到春天的到来、地气的变热,于是开始游向浅滩。笔者的经验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过,就要开始注意浅处的钓点了,我们可以在深处和浅处各打一个窝,找出鱼儿更喜欢在哪里。正月十五过后,相比天天有人钓的深水钓点,寒冬里长期无人打扰的浅处往往能制造惊喜。

三、施钓技巧

所谓的施钓技巧主要是打窝和浮标调钓。

窝料基本上以“酒米类”为主料,笔者习惯用大米、小米、玉米查自己泡制的窝料。打窝方式主要有三种,首先是手撒。这种方法最方便,但缺点是打不远,而且冬季初春多是有风天,很容易打不准。再者,运河浜多有走水现象,用手撒出的窝料在下降过程中容易被水流带走。因此,这种方法适合用短竿钓近时使用,笔者使用4.5米钓竿施钓时可以用手撒酒米(大米相对较重,比小米扔得远)的方式,再远就不行了。第二,用打窝器。打窝器分锥形沉底打窝器和浮水型打窝器,由于打窝竿硬度的关系,本地钓友基本都是用浮水型打窝器,用这种方式打的窝子比较集中,但比较麻烦,走水严重时也有窝子被水带走偏离的现象出现,但它最大的好处是不惊鱼。第三,是笔者常用的方式——将窝料(各种颗粒状小米或玉米查)用黏度适当的商品饵料团成一团,用手抛入钓点,窝料沉入钓点后才化开,避免了窝料在下沉过程中被水带走(窝料沉入水底后,走水带走窝料的现象基本可以忽略),窝料准确集中。

野场小杂鱼较多,所以窝料最好以酒香型为主,如果想加入腥型饵料,则必须衡量一下小杂鱼的密度是否会给你带来困扰。有人会问:手抛窝料动静比较大,会不会惊鱼呢?笔者认为,冬季初春野钓鲫鱼无须补窝,拳头大的一个窝料钓一天没有任何问题,加之刚开始时窝点并没多少鱼,等待发窝的时间也很长(通常要2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所以不必担心惊鱼的问题。笔者几次“狂拉”都是用这种“扔炸弹”的方式打的窝子,窝点1米左右范围内都有鱼。而到暮春时节,一个窝子就钓不了一整天了,钓一段时间后就要补窝,这时打窝器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子线摆动时间,增加诱鱼效果。这样调钓,在鱼多的时候,钩饵到底基本就有信号,甚至半程就有截口。需要注意的是,单根子线长度宜在15~20厘米之间,不可过短。有一次出钓,我连续上鱼,想通过换短子线(10厘米)迅速到底加快上鱼率,可10分钟内无鱼问津,换上18厘米的长子线后,到位就有信号,又开始连续上鱼。可见,鱼对漂动的饵料兴趣要大些,浮标适当地走水移动,在诱鱼方面也是有好处的,对有一定基本功的钓友来说,观标也没什

在最近两年里,笔者更多使用的是第一种直接用手撒纯酒米的打窝方式,一来可以省下作为黏合剂的商品粉饵,二来这种纯酒米不太招小杂鱼,而使用粉饵作黏合剂往往会招来很多小白鲦。这种打窝方法的不足之处是诱鱼速度会慢一些,但总体上还是利大于弊。

关于浮标调钓。运河浜多数有走水现象,很多钓友对此感到纠结。其实我对走水现象倒是比较欢迎的,因为不走水的时候,尽管观标方便了,但鱼口却不好。大家也许会想到流水与含氧量的关系,但我觉得这主要是跟鱼儿的趋动性(水动)有关。流动的水会激发鱼儿的某些本能,影响之一就是使其变得活跃(江南农村几乎每地都有池塘,但冬季却钓不到鱼,我想主要原因除了温度低之外,就是因为其水是静止的,鱼儿的活性没有被激发出来)。对于走水,很多钓友的办法是钓得很钝,甚至大跑铅,结果是,浮标不仅不会随着水流移动了,提竿还经常“双飞”,甚是得意。不过在我看来,“双飞”次数太多并不是件好事,事实上已经错过很多有效信号。我的做法是调钓略钝,比如调3钓3~5目,配合行程标,适当延长么困扰。

最后说说浮标的选择,笔者建议在抛投方便的基础上,选择小一些的长脚长尾行程标,可以大大增加诱鱼效果。我使用4.5米竿时用的浮标吃铅量为1.2~1.5克,只要风不是太大,抛投没有任何问题;如果你的钓位顶着4级以上大风,可选择2克左右的。

四、红虫与商品饵孰好孰坏

冬季初春用饵,要辩证地看待粉饵和虫饵各自的优势。

从整体上讲,红虫的效果是比商品饵好,但是在某些钓场或某些时段,商品饵也有着不错的效果。去年12月,平均气温大概在5℃~15℃左右,笔者在每年都要垂钓多次的一个钓场(水深2.8米,走水)垂钓。按照经验,12月份已经进入“红虫季”,不过在发窝两小时加上施钓一小时的三个小时过程中,鱼口并不好,但我能感到河底有鱼。于是,我换了一份商品饵,加了一些甜玉米香精和促食剂(整体味型是香大于腥),先是试探性地在上钩挂了一颗粉饵,顺带着验证一下有没有找对底,浮标有没有吃水。不过,浮标刚到位就来了一个1目的有力下顿,鱼吃的是上钩的饵料。一般来说,由于下钩受浮标牵引力较小,鱼通常都是吃下钩,因此这个现象(第一颗饵料、1目下顿、咬上钩)立马使我感到那天的鱼更喜欢吃商品饵。我继续换商品饵,又是一个有力的下顿,接下来的施钓过程鱼口都非常好。巧的是,那天有钓友见我连续上鱼,也坐到我旁边钓,一开始他还不太相信这个季节饵料会比红虫效果好,因此用红虫钓,但没多久他就让我给他开饵料了。

整个12月直到1月上旬,粉饵的效果都比红虫好,不过后来天气更冷,红虫在该钓点的效果逐渐赶了上来。

第二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的另外一个主战场(水深1.3米,几乎不走水),时间为春节期间。那些天每天大概有10多位钓友来钓,其中有一位水平不错的竞技钓手坚持使用3.9米钓竿,拉饵施钓,我则使用4.5米钓竿,挂红虫钓。这么好的对比机会,我当然会留意观察。对比的结果在意料之中,也有些意料之外:意料中的是,在使用商品饵的竞技大师的鱼获当中,小白鲦和瓜子鲫占了很大比例,而我钓获的几乎都是鲫鱼,个体也更大,而且平均每天只钓获两条小白鲦。意料之外的是,在连续三天的垂钓中,我每天有9斤左右的稳定收获,而竞技大师虽然波动略大,但最多那天钓了12斤。事实上,在三天的施钓过程中,冠亚军的位置都是我俩轮流坐的。这说明,在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该钓场的鱼无论对商品饵还是红虫都有强烈的摄食欲望。

不过,尽管春节期间商品饵的效果不错,但我还是会使用红虫,一来红虫用起来比较休闲,不像用饵料那么累人,二来我比较喜欢钓鲫鱼,小白鲦不是我的目标鱼。个人觉得,太湖流域要等到元宵节过后,气温上升一些,粉饵的效果才会比较明显。另外,寒冬季节使用饵料是需要加点小药的,无论是我还是那位竞技大师,都有这种体会。总的来说,饵料的大方向是“浓”,带一点腥味。

钓鱼是项系统工程,有点厚积薄发的意思,钓手们平常钓鱼时的观察、比较、记录、联想、回忆等都是提高钓技的途径。我一直认为野钓钓技的概念比竞技钓钓技的概念更加宽泛,天气、选位、打窝,以及选用钓法等方面都是钓技,这是需要积累的。本文是笔者十二年冬季初春野钓鲫鱼的经验总结,主要是针对太湖流域,其他区域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钓点钓友鲫鱼
鲫鱼
春季观鱼情选钓点
钓友的表情包
春季垂钓五法
钓位有限,如何挑一个有鱼的位置?
夏末秋初
钓轻口鱼的方法论
条件反射对垂钓的影响及对策
鲫鱼最鲜美的10种做法
鲫鱼的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