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联合哮喘方为主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

2017-04-24刘云霄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穴位

刘云霄 李 斌

1 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 浙江 温州 325000 2 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 浙江 温州 325000

临床研究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联合哮喘方为主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

刘云霄1李 斌2

1 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 浙江 温州 325000 2 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 浙江 温州 325000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联合哮喘方对支气管哮喘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指标影响。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5年8月于温州市中医院呼吸科确诊的81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依据指南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治疗组41例则联合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及中药哮喘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生长因子(TNF-a)、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等炎症因子及CD4+T、CD4+/CD8+T、CD8+T细胞等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改善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TNF-a、IL-8、IL-10等炎症指标水平未明显变化,但治疗组TNF-a、IL-8降低,IL-10则较前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CD4+T、CD4+/CD8+T等指标无显著改变,治疗组CD4+T、CD4+/CD8+T水平提高,CD8+T则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症状积分较前降低,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且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联合哮喘方治疗哮喘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 哮喘方 支气管哮喘 炎症因子 免疫功能

支气管哮喘又称为哮喘,以反复胸闷气喘、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本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因持续哮喘状态而致呼吸系统衰竭,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1]。资料表明,我国哮喘患者已达到3000万,随着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中大多数患者病情可被控制在较理想状态,但少数病情严重的患者常因疾病反复发作[2]。研究表明,支气管哮喘患者在长期炎症反应的作用下可出现机体免疫功能失调,为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3]。笔者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联合哮喘方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此类疾病效果显著,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1年3月至2015年8月于温州市中医院呼吸科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81例患者纳入研究,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4],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80%。纳入标准:①符合哮喘的诊断标准,属缓解期并已知情同意者;②经医学伦理会审核通过;③年龄18~75岁者;④近期未服用其他治疗药物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者;②入组时疾病属急性加重期;③严重精神病不配合者;④受试药物过敏者;⑤存在其他可引起咳嗽、气喘的疾病者;⑥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严重障碍者;⑦随访时未遵医嘱退出研究者。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0例,治疗组4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分级等一般资料均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参照指南制定常规西医治疗方案,以控制感染、解痉平喘为原则,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4.5μg/吸,阿斯利康,国药准字H20140458),2次/天,3个月为1疗程。治疗组:联合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由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炮附片、肉桂等药物组成,将生药按一定比例研末至100目筛,以甘油、生姜汁制成膏剂。使用时将药物压成厚25mm、直径120mm药饼,分别固定于定喘、肾俞、肺俞等穴位,以医用胶布固定,1次4h,初伏前第10天、初、中、末伏第1天、末伏后第10天各治疗1次。治疗期间应注意患者皮肤是否出现瘙痒、红肿,过敏者应及时停用。哮喘方由太子参、熟地黄、金荞麦30g,酒地龙、苦杏仁、黄芩、川芎、桔梗、桑白皮、麸白芍、浙贝母、炒白术、芦根各15g,甘草、蜜麻黄各5g等药物组成,并随证加减,均由我院中药房提供并代煎,日1剂,150ml,早晚各1次,治疗3个月。治疗过程中如发现患者病情急性加重则对其进行剔除处理,不再继续纳入本研究。

1.3 观察指标:分述如下。

1.3.1 安全性指标: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第2及第3个月时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常规安全性检查,如发现异常者根据情况采取继续观察、药物干预或中止研究等处理方案。

1.3.2 疗效性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TNF-a、IL-8、IL-10等炎症因子及CD4+T、CD4+/CD8+T等免疫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T细胞亚群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L-8、IL-10、TNF等指标用ELISA方法检测,试剂由芬兰Oiron公司提供。②比较患者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选取喘息、哮鸣音、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依据其严重程度从无到轻中重分别以0、1、2、3表示,记录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③比较患者临床疗效差异。临床控制:哮喘已获得完全缓解,即使偶然发作也不需要药物干预而缓解;显效:哮喘发作较前显著改善,程度减轻,仍需用支气管扩张剂或糖皮质激素;好转:哮喘缓解但不明显,需药物维持;无效:症状未改善甚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SPSS17.0统计分析,统计前进行正态分布检测,计量资料数值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用百分数表示,比较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水平均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对照组治疗组40 41喘息治疗前2.3±0.5 2.2±0.4治疗后1.8±0.3▲1.4±0.3▲#哮鸣音治疗前2.2±0.5 2.3±0.6治疗后1.7±0.4▲1.3±0.3▲#咳嗽治疗前1.9±0.7 1.8±0.8治疗后1.6±0.5▲1.2±0.3▲#咳痰治疗前1.8±0.3 1.8±0.4治疗后1.5±0.4▲1.3±0.2▲#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炎症指标水平均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对照组各指标未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TNF-a、IL-8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0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对照组治疗组40 41 TNF-a(pg/L)治疗前13.76±3.69 13.37±4.04治疗后14.54±3.64 9.62±2.27▲#IL-8(pg/L)治疗前837.46±86.82 842.57±89.96治疗后862.03±92.22 382.60±63.49▲#IL-10(ng/L)治疗前45.68±16.65 44.98±16.78治疗后46.42±15.91 64.38±12.38▲#

2.3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改善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T淋巴亚群指标水平均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对照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较前无显著性改变(P>0.05),而治疗组CD4+T、CD4+/CD8+T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CD8+T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改善情况(±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改善情况(±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对照组治疗组40 41 CD4(%)治疗前37.62±5.34 37.24±5.58治疗后38.06±5.56 47.48±6.35▲#CD8(%)治疗前26.64±4.53 26.72±4.49治疗后26.62±4.93 25.34±4.58▲#CD4/CD8治疗前1.41±0.32 1.39±0.35治疗后1.43±0.34 1.74±0.43▲#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宿痰伏肺是哮喘发生的病理基础,加之受到饮食、情志劳倦、外感等因素刺激,导致气道痰浊阻滞影响肺脏宣发肃降功能,气道挛急不舒而发病。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肾脏亏虚为本,痰浊内阻为标[5]。一年中以三伏天阳气最盛,此时人体经络通达,阳气发泄,天地之气交会,如补足卫外的阳气可有助于素体阴邪的驱散,使阴阳调和,从而达到防治哮喘发作的目的[6]。清代张璐首次将甘遂、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等药物研磨,于三伏天敷贴于膏盲、肺俞以治疗冷哮[7]。后世医家在此方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对组方进行加减,多获良效。穴位敷贴时我们选用定喘穴、肺俞及肾俞三穴。藏象理论认为,肺主气,调节人体气机运行,肺俞有通调肺气、止咳定喘作用,可改善肺功能。定喘穴则是经验穴,临床常被用于喘证的治疗;肾为先天之本,刺激肾俞培补先天之本,肺肾两脏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正常的呼吸,肾俞与肺俞合用,肺肾同补,使正气充足,既可防病邪入里又可助邪外出。

中药治疗多从肺肾两脏入手,肺实与肾亏是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病机,急性期以肺实为主,伴有肾脏亏虚,缓解期则以肾虚为主要矛盾[8-9]。哮喘方为我院经验用方,痰浊内阻是本病的病理关键,痰浊内阻可郁久化热,加之激素属温燥之品,久用不但可耗气伤阴,还可助长湿热,故以金荞麦、黄芩、浙贝母、芦根清热化痰[10];桑白皮泻肺平喘,清热。麻黄、杏仁、桔梗均具有宣肺功效,与桑白皮合用一升一降,使肺脏宣降功能得以恢复;久病多瘀,血行不畅则气机亦受阻,表现为气滞血瘀,地龙与川芎合用气血同调;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故以白芍补益肝血,肝血充足则肝体得养,有助于肝脏疏泄功能发挥正常,调节全身气机,从而促进哮喘的康复;肾虚是本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因此临床治疗当强调肾气的调补。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健则肾脏得养,故以白术、熟地合用脾肾双补。同时,白术具有燥湿健脾功效,又可避免熟地过于滋腻而损伤脾胃。全方合用,共奏宣肺化痰平喘、补益脾肾功效。

综上所述,我们对该病患者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联合哮喘方内服为主治疗,经临床验证取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蒋朱秀,郑小伟,江劲,等.金匮肾气丸联合穴位敷贴对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肾阳虚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6,57(11):938-941.

[2]张秀英,胡玲,潘旭萍,等.伏九贴敷疗法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及IgE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4):312-313.

[3]Mehta AK,Singh BP,Arora N,et al.Choline attenuates immune inflammation and suppresses oxida tive stress in patients with asthma[J].Immunobiology, 2012,215(7):527-534.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

[5]李昌启.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78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0):89-90.

[6]张训浩,陈伟.三伏灸防治支气管哮喘120例[J].江西中医药,2013,44(8):48-49.

[7]杨宏志,姚欣.三伏天灸联合益肺胶囊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3):71-72.

[8]郑小伟,宋红,王颖,等.肾气虚哮喘模型及中西药联合干预的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2):129-131.

[9]徐洪洁.穴位敷贴对支气管哮喘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12):1761-1763.

[10]何强,张磊,胡晓灵.三九贴穴位贴敷对哮喘大鼠血清IgE含量影响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2):200-203.

2016-11-11

猜你喜欢

支气管哮喘穴位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支气管扩张CT与中药治疗34例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