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赣战役仙霞岭战斗真相考

2017-04-23杨良英江山市档案局

浙江档案 2017年9期
关键词:广丰敌军江山

徐 青 杨良英/江山市档案局

根据抗战时期国民党军第105师、第49军、第十集团军第三战区的作战阵中日记、作战详报及日军的作战日记等史料记载,仙霞岭战斗当时被称作“保安街附近战斗”,作战区域主要涉及浙江江山峡口、保安以及江西广丰十都、嵩峰等地。由于仙霞岭战斗这一名称早已广为流传,且仙霞岭就在保安乡境内,本文为便于读者的理解和研究的延续性,仍沿用原来仙霞岭战斗的名称。

仙霞古道

作战目的

1942年4月18日,由杜立特率领的美国特别飞行中队16架B-25轰炸机,轰炸了日本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地后,飞至衢州等地机场降落。由于航程、天气、联络等原因,没有一架飞机降落成功,飞行员大都由中国民众救起,其中江山民众参与营救6名杜立特行动的飞行员,给日军以很大打击。为了报复,5月日军发动了浙赣战役。日军在打通浙赣线后,本打算于7月中旬撤退,但为了掠夺并运走铁路器材等各种物资,遂将主力撤退时间定在8月中旬,并明确“返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于我军意图须严格保密,以迷惑敌军;通过所谓的退却攻势,粉碎敌军的反攻企图”[1]。为掩蔽撤退企图,日军各师团首先在周围地区进行了反击作战,特别是在第三战区司令部附近的江西广丰、浙江江山等地发动大规模进攻,逼迫国民党军远离浙赣线,以掩护主力安全撤退。从日军的角度来说,仙霞岭战斗就是日军为掩护主力撤退而发动的进攻。

仙霞岭位于江山市保安乡,地处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岭上关卡众多,素称“两浙之锁钥,八闽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浙赣战役爆发后,6月7日,衢州城被日军侵占,第三战区为了掩护部队撤退和控制浙赣路中段,防止日军打通浙赣线,决定集中兵力防守江山峡口、广丰、上饶地区。1942年6月12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如是记载:“上饶顾长官祝同文电陈,敌迭陷江山、玉山,本人拟移崇安指挥。敌昨真(十一日)晚占江山,本文(十二日)未占玉山,第10、第32集团军之主力元(十三日)拂晓前,可概就峡口、五都及广丰、上饶、江村之预定阵地线布防。职为便于指挥,拟元丑自上饶移崇安。”[2]可见,江山县城被占领同时,顾祝同向蒋介石作了专门汇报,报告第三战区司令部转移到福建崇安。随着日军攻入上饶以及浙赣线被打通,为保证福建后方第三战区司令部的安全,第三战区要求必须严密封锁与扼守通铅山、崇安间以及廿八都、浦城间的道路。在仙霞岭战斗时,第十集团军军部驻福建浦城,第49军的军部就设在福建浦城吴墩。从国民党军的角度来说,仙霞岭战斗就是扼守日军由浙江廿八都入福建浦城唯一通道而进行的保卫战。

战前态势

7月中旬,在福建浦城附近的第49军接到接替第74军江山峡口至广丰石壁街一线阵地的命令,其中第105师接替第74军江山峡口、保安街、广丰十都一线阵地[3],主要扼守由浙闽边境进入福建的咽喉要道——仙霞岭,以阻止日军南犯,确保浙闽边境之要地浦城、建阳的安全。第105师是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军第3、第4方面军的警卫部队和张作霖的卫队团等军队经扩充改编而来的,是国民党军最早投入抗战的军队之一。

第105师接到命令后从福建浦城出发,沿江浦公路向廿八都集结,7月23日到达廿八都附近,师部驻上灰山。第105师到达廿八都后,即接替友军防务并侦察阵地地形、部署兵力。第105师以第314团为右地区队,担任峡口至石井尖(含)地区间守备,团部驻赵宅门;第315团为预备队,控制龙井、上街间地区,团部驻龙溪;第313团为左地区队,担任石井尖(不含)至莲花山(含)地区间之守备,团部驻双溪口(广丰十都附近)[4]。

日军方面,自江山沦陷后,日军河野混成旅团就负责江山区域驻留警备。浙赣线打通后,日军第15师团负责广丰区域驻留警备。7月28日,日本大本营指示“中国派遣军”:“击溃浙江之敌,摧毁衢县、玉山、丽水等地敌主要空军基地,确信足以粉碎敌军利用上述机场轰炸我本土之企图。据此应于8月中旬末分别恢复原有态势。但敌军势力若在浙赣沿线有所抬头,我军务需不失时机地予以扼制。”[5]接到命令后,日军各师团首先在周围地区进行了反击作战,其中河野混成旅团和第15师团就在江山和广丰地区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此时国民党军主力集中在福建浦城一带,日军要从江山、广丰向福建发动进攻,廿八都是必经之路,于是日军分别从广丰十都、江山的峡口、保安向廿八都、福建浦城方向发动进攻,就这样仙霞岭战斗打响了。

7月28日,日军向江山、广丰交界地区集结。据记载,“7月28日,第三战区方面,时我第10集团军第49军广丰东北之敌,除以小部占据淤头市、新塘边市、八都镇之线各要点积极构筑工事,并不断对我石门市、凤林镇、后阳市、官溪市一带滋扰外,其主力似已集结江山、广丰附近地区。”[6]29日,敌200余从江山官溪窜至广丰郑家际附近,与四十二都附近第105师第313团守军发生战斗。30日,敌军增至600余人、炮六七门,则鸣巷、乌岩山北部、白石山相继失守。第313团除一部与敌保持接触外,主力转移至茶子山、十一都、莲花山一带。基于战斗形式较为严峻,第105师令第315团第三营赴十都待命,并派第313团第三营以及第314团第三营为左右攻击队,由郑家际、吴家之线攻击敌军。31日,敌大部分向杉溪方向退去。在广丰激战的同时,日军第15师团不断向江山派兵。

8月3日,第105师得到军谍报队王队长的情报,称8月2日18时,江山之敌向茅坂增加130余人,同时开赴江西八都四万余人。3日晨7时,日军80人、山炮一门由茅坂向峡口前进。4日,第105师以第314团第三、四连各一排的兵力分别于凤林镇大悲山底附近设伏,以第315团徐营长率第七、九两连分别于广丰后阳附近通二十二都、八都、龙溪各要道设伏,并相机袭击。

作战经过

8月5日,仙霞岭战斗全面开始。据记载:“《泽田记录》中八月五日(晴)的情况如下:当天下午室外背光处的气温为38摄氏度。第15师团、河野旅团两个兵团开始行动。”[7]这里的泽田即泽田茂,是日本陆军中将,在浙赣战役中任日军第13军司令。日记明确发动仙霞岭战斗的是山内正文领导的日军第15师团和河野毅领导的河野混成旅团。另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陆军第105师保安街附近战役战斗详报》,可知日军直接参加作战的有河野混成旅团中原第40师团抽调的步兵大队之234联队,联队长重松洁;第15师团51联队,联队长斋藤严郎;伪第一方面军第六师第21团,敌兵力总计不下5000人,并配有山炮十余门、骑兵二百余、战车十五六辆、飞机十架[8]。当日,国民党军第105师获悉了日军分别从广丰和江山县城向江山南部集结的重要情报。

8月6日,敌分四路大规模进攻第105师阵地。驻守在江山城的河野混成旅团分二路进发,一路1000余人,携带山炮四门、步兵炮六门,由江山城窜抵江郎街;一路500余人,携带山炮二门,由江山城窜抵茅坂。从广丰向玉山八都集结的第15师团也兵分两路,一路800余人,携带步兵炮二门,从广丰后阳窜抵龙溪;一路1300余人,携带山炮六门,从江山管溪进犯广丰清淤[9]。国民党军第一线的第314团首先与敌军激战于江郎街、峡口老街、乌石坂、中大弄、王村竹帝、龙溪、清淤等地,由于敌军攻势猛烈,第314团退守,并构筑莲花山、柴村、叠石弄、羊角山、大阳等防线,同时派出小部队分于峡口乌石坂、王村、龙溪、清淤等处警戒。当日,第315团第二营推进至保安街附近。

仙霞关第二关

仙霞关第三关

8月7日凌晨1时30分,峡口敌南犯莲花山,数度猛攻,均被第314团击退。拂晓后敌增至五六百名,借助苏家岭附近山炮四门猛攻国民党军阵地。同时,王村敌300余向西山、柴村北方高地进攻,形成对峙局面;龙溪、清淤之敌700余猛犯大阳等第314团守地。到5时,敌军达到2000余人,出动飞机八架以及借助炮火围攻莲花山、柴村等地,双方反复争夺阵地,伤亡惨重。第105师师部为转变形势,遂变更部署,令各团长固守双溪口、保安街之线。第315团第二营及第一营一部占领三卿口至虎头山、双溪口线,掩护部队南移,并先后与敌发生激战。15时30分,第314团主力及第315团第一营占领保安街南端高地。16时40分,敌迫进保安街、双溪口、猪头山,并猛攻保安街及双溪口各南方高地。双方在保安街激战。18时40分,国民党军进入街内,与敌开展巷战,至19时,敌不支,企图突围北窜,适三卿口方向增来敌军300余,再次协力反攻。为了避免不利形势,国民党军退据原来阵地。第313团方面,敌军1000余人从罗塘、岭下夹击第313团师公尖、则鸣巷阵地,第313团退至翁婆坑,后退至乌石门尖与敌对峙。

8月8日,为了占据有利地形,第314团主力占领天雨庵东北高地至关圣庙东端高地,第315团第一营占领外排山西端高地。3时许,柴村敌一部200余南犯外排山,经守军第315团第一营勇猛侧击,敌受创,回窜双溪口。5时,敌步骑兵800余由三卿口方向进抵保安街,6时20分,敌机四架在天雨庵南方高地国民党军阵地上空轰射,敌先头步兵400余在火炮掩护下向天雨庵东北高地发动冲锋。待敌进至半山,第314团以手榴弹、机枪猛烈还击,同时乘势反扑,敌军被迫下山。此时敌人火炮向高地集中发射催泪毒弹,多名反攻的国民党军官兵中毒,敌乘机退据保安街。9时,敌山炮四门于窑岭、步兵炮六门于鸡公石山附近向天雨庵、关圣庙、龙井一带不断射击。10时,敌步兵600余藉炮火掩护,复出保安街,分路包围第314团天雨庵、三岔坞阵地;同时敌500余分两路猛犯西洋弄及外排山,于第315团激烈交火。10时30分,各路进犯之敌藉炮火威力攻势愈猛,逐批进迫山腰。守卫官兵抱必死决心,誓与阵地共存亡,第314团与敌进行了白刃战,甚为激烈。敌不支,溃退山麓。此时,保安街增来敌军400余、飞机三架助战,敌再度涌上山与国民党军激战,双方伤亡均惨重。鏖战至12时30分,第314团转占关圣庙、鹤顶山与敌对战。敌再次施放催泪性毒气,乘势猛攻,第314团集中多数机枪封锁驿路,使敌不得寸进。12时50分,敌继续增援,国民党军据坚固守,鏖战至15时许,敌始终无法进展,乃大量施放毒气,浓烟弥漫山谷。守兵中毒逾半,师部遂令第314团让开龙井,逐次向太平关方向转进。第315团第一营为避免不利态势,接令向龙溪附近转进。16时许,敌继续向第315团第二、三营龙井东西面高地进攻。战至17时30时分,敌占据关圣庙、鹤顶山之线。第313团方面,敌增至400余,乌石门尖、五爪龙、白石山失守,第三营撤至十都附近待命。

8月9日,第105师开始反攻。6时10分,窜至仙霞岭的敌300余及葵坑岭碑的敌400余向龙井及王洞坑进攻。第105师令第315团第二营由龙溪经关圣庙向竹丝塘方向出发围攻敌军,第315团第三营从达坞、裴家底向鳌顶及葵坑岭碑方向出发围攻敌军,第315团第一营驻防龙溪附近,第313团第三营由广丰十都附近开赴裴家底附近集结待命。9时,第315团各攻击部队,先后在仙霞岭、鹤顶山、葵坑岭碑与敌激战,至10时50分,上述阵地先后攻克,敌伤亡惨重。至12时许,敌向保安街、西洋弄、双溪口退窜,第315团逐克复天雨庵、里排山各要点。12时10分,第315团各攻击队攻入保安街、西洋弄、双溪口附近,搏战至13时30分,敌不支,向三卿口、柴村、广渡街各方向狼狈溃窜,一路沿公路经峡口向江山方向退去,一路经柴家向八都方向退去,第315团即克复保安街、双溪口之线。第315团各攻击部队继续北进,先后克复柴村、小岗弄、广渡街各要点。第313团方面,一部由大坞尖向乌石门尖、翁婆坑之敌攻击,进出于郑家际附近;一部由霞耕山向白石山之敌攻击,进出于王家坞尖附近。至18时30分,国民党军先后收复鸡公尖、则鸣巷等各要点,并继续向北搜索残敌。

10日5时30分,第315团第二、三营先后搜索至峡口、王村、桥头、清淤之线,发现无敌踪迹,即克复该线原阵地,并克复了峡口、王村、桥头、清淤等地。第313团推进至郑家际、王家坞尖各要点,并恢复该线原阵地。至此,第105师当面之敌均被击退,仙霞岭战斗结束。

105师师部驻地——上灰山

作战的配合及结果

仙霞岭战斗国民党军主要参战部队为第49军的第105师,该师在作战过程中得到第26师以及预备第五师的配合。第26师在仙霞岭战斗期间,奉第49军命令支援第105师,并派第76团推进至廿八都进行防御,归第105师指挥[10]。8月10日,第76团在廿八都进行防御时,遭敌机轰炸,13名官兵伤亡。8月初,原驻浙江寿昌的预备第五师,由横峰出发经上饶西北之葛村过河口镇时,受命接替第26师广丰七都亘石壁街之线防务,配合第105师313团作战。

日军方面,除直接参与作战的第15师团、河野混成旅团外,当时驻守玉山的第22师团也向玉山八都集结,配合作战。

仙霞岭战斗双方均损失惨重。国民党军面对日军的飞机、大炮、毒气等的攻击,抱定不胜必死之决心,英勇战斗。据1942年8月6日至10日的战斗详报统计,第105师参加战斗8536人,牺牲333人,受伤467人,其中第314团牺牲205人、受伤278人,第315团牺牲108人、受伤157人,第313团牺牲20人、受伤32人。日军伤亡约1670余人[11]。仙霞岭战斗国民党军击退了日军的猖狂进攻,阻止了日军南犯,廿八都及闽北浦城一带免遭日寇蹂躏。

注释与参考文献:

[1]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昭和十七、八(1942-1943)年的中国派遣军(上)》,中华书局1984年中译本,第159页。

[2]《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49—民国三十一年四月至六月(上)》,国史馆印行,2011年9月,第605。

[3][4]《陆军第一百零五师三十一年度七月份阵中日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787—10544。

[5]郭汝瑰等:《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12月,第1180页。

[6]台湾国防部史政编译局:《抗日战史(浙赣会战)》,台湾国防部史政编译局出版,19 80年,第74—75页。

[7]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昭和十七、八(1942-1943)年的中国派遣军(上)》,中华书局1984年中译本,第101页。

[8]《陆军第一百零五师保安街附近战役战斗详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787—10543

[9]《陆军第一百零五师保安街附近战斗经过要图(8月6日5时至7日24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787—10543。

[10]《第49军26师在金华、广丰一带阵中日记(浙赣会战)》,194205—0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787—10540。

[11]《陆军第一百零五师保安街附近战役战斗详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787—10543。

猜你喜欢

广丰敌军江山
如诗如画的江山
广丰木雕传承与发展研究
醉了江山醉了我
玫瑰余香
发红包
绘一纸江山,醉一场迷梦
江山明月在,我发我的呆
赵广丰:曾经背拍走江湖
忆志愿军优待战俘和瓦解敌军工作的成功经验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瓦解敌军工作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