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血小板治疗对腔梗以及脑微出血的影响研究

2017-04-22杨利红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6期

杨利红

【摘要】目的:进行血小板治疗对脑微出血和腔缝梗死影响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腔隙性脑梗死并伴有糖尿病、高血压患者109例,依据是否伴有脑微出血进行分组,记录伴有脑微出血患者的出血位置与数目。然后依据患者是否服抗血小板药物划分为未服药组、服药组,并在治疗3个月、12个月对抗血小板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微出血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在接受抗血小板治疗3个月、12个月时患者NIHSS测评分数高于入院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内,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率没有增加。结论: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伴发脑微出血,获得益处远比风险大。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抗血小板治疗;脑微出血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08-01

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卒中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疗效已经得到医学界普遍认可,但当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伴有脑微出血时,采取抗血小板治疗是否会造成出血风险增加,当前还没有获得明确结论。本研究将依据MRI成像和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抗血小板治疗对LI伴有CMB的获益、风险关系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109例腔隙性脑梗死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排除大血管病变、出血倾向疾病、出血性脑梗死、颅脑外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腔隙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四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患者入院时对其血压、血糖水平进行测量,并全部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测评。为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前的MRI检查,对CMB数目进行记录。同时依据相关标准对CMB级别进行划分,1~2个CMB为轻度,3~10个CMB为中度,CMB超过10个为重度。依据是否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具体划分为脑梗伴CMB未服药组、脑梗伴CMB服药组、脑梗未服药组、脑梗服药组。具体研究过程:①对研究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风险进行密切观察。②全部患者戒酒戒烟。③全部患者接受相同基本治疗措施,具体有改善脑循环、降脂、降糖、控制血压等。④服药组患者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毫克,并在治疗3个月、12个月开展NIHSS测评与MRI检查。⑤对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记录。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1.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用±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对脑梗伴CMB未服药组、脑梗伴CMB服药组、脑梗未服药组、脑梗服药组的MRI成像情况和NIHSS测评评分进行比较,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治疗前后NIHSS测评评分对比 比较入院时、治疗3个月、治疗12个月的NIHSS测评评分,服药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为服药组好,同时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逐步恢复。具体如表1.

2.2未服药组和服药组腔梗复发对比 随访1年服药组具有20.0%(11/55)二次腔梗性脑梗死发病率,未服药组具有31.5(17/54)二次腔梗性脑梗死发病率,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705,P=0.017)。

2.3 CMB观察结果 入院时通过MRI检查发现109例患者中41例患者存在202个CMB。其中17例患者为轻度、19例患者為中度、5例患者为重度。202个CMB中75个位于皮层-皮层下区、77个位于基底节-丘脑区、50个位于幕下区。接受抗血小板治疗3个月、12个月开展复查,腔梗伴CMB未服药组、腔梗伴CMB服药组的CMB个数、部位,相对于入院时的个数、部位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在治疗3个月、12个月腔梗未服药组和腔梗服药组的MRI检查相对于入院时,未有新的CMB出现。

3讨论

卒中作为人类三大致死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我国多数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是腔隙性脑梗死[1]。在我国三个一线城市的调查中发现,42%缺血性卒中患者为腔隙性脑梗死,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有47%患者存在脑微出血。当前医学界对于血小板药物是否会增加伴发CMB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出血风险,还没有获得明确的结论[2]。有研究认为抗血小板药物会增加伴CMB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出血风险,也就研究认为是否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CMB发生率的相关性并不明显。在一项长达5年的随访研究中,对CMB患者划分为未服药组和服药组,结果显示相对于没有服用阿司匹林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患者的CMB风险并没有增加,而服用阿司匹林超过5年和5年之内患者的CMB发生率差异并不明显[3]。

在本研究中,对比服药组、未服药组的腔梗复发率和NIHSS测评分数,可知在腔隙性脑梗死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同时在1年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并发CMB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其CMB的发生率并没有增加。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伴有大量CMB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时,仍需要开展严格的出血风险监测。综上所述,在预防腔隙性脑梗死中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100毫克/天),产生的益处远高于出血风险。但本研究中的例数和分析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所获结论仍需要大规模前瞻性研究进行佐证[4]。

参考文献:

[1]陈佳,刘维洲,潘华等.急性脑梗死伴脑微出血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J].临床荟萃,2012,27(14):1197-1200,1204.

[2]代成波,王硕,段振鹏等.脑微出血对非腔隙性梗死抗栓治疗后早期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的初步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3,12(9):712-717.

[3]吉凤,王世民,于兰等.老年脑梗死患者伴脑微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11-13.

[4]范刚峰,张微微,黄勇华等.影响脑微出血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10(9):472-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