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隰县:“触网”按下致富“快捷键”

2017-04-22张津津

中国扶贫 2017年8期
关键词:隰县玉露触网

张津津

山西隰县位于晋西吕梁山南麓,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路驱车进入县城,整洁宽阔的街道、依山而建的楼房、种类齐全的商铺、琳琅满目的商品、笑脸盈盈的居民……这一切,都让人无法将这个小县城与“贫困”二字联系起来。

作为一个纯农业县,实现脱贫攻坚最快捷的途径就是让优势农产品走进市场,变成商品,而电商就成为隰县实现这个目标的不二选择。

目前,隰县多种手段齐发,大力推进域内电商产业发展。通过电商平台,以玉露香梨为主的农特产品销往全国50多个省市,带动创业就业1191人,帮扶贫困户1700余户,销售额达1000余万元。

电商培训铺就创业新路

《诗经·国风》中有“山有苞棣,隰有树檖”的记载,檖,即山梨。可见有“中国金梨之乡”美誉的隰县自古以来就是梨的名产区,特色梨品种“玉露香”香飘全国,名扬四海。除此之外,隰县还盛产砂糖杏、纸皮核桃、小米等多种品质优良的特色农产品。但是,如何让好东西卖上好价钱,成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经济支柱,需要智慧。为此,隰县政府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建立电商培训基地,邀请电商大咖对有意发展电商的农户进行培训,并多次组织老百姓到浙江丽水学习电商,旨在让贫困老百姓通过互联网销售农产品,实现脱贫致富。

说到电商培训与实地参观学习,刘晓慧就是一名受益者。“去之前我根本不知道电商是什么,在丽水学习的五天收获满满。”如何开自己的店铺、如何用微信进行营销、如何锁定单品客户,让其成为精准顾客,如何增加粉丝……可以说,刘晓慧的丽水之行绝对是满载而归。

刘晓慧在培训中学到了一套更好宣传自己产品的好办法,那就是去果园采集资料,晒到朋友圈;在朋友圈晒自己修剪果树的照片、视频;梨花开放时晒出洁白的梨花;香梨丰收时晒现场采摘、打包邮寄……这些打开电商市场的必要手段,使刘晓慧尝到了甜头,找到了路子。“往年只卖入2000元的玉露香梨今年卖了8000多元。”刘晓慧兴奋地说,“以前只等客商来收购,现在自产自销,减少了中间环节,既方便又能赚到钱,还学到了很多营销新技能,感谢政府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好平台。”

董向明之前在外跑运输,几年下来根本没有赚到什么钱。去年7月,他留意到县里有了电商孵化基地,就参加了基地的培训班。几次下来,董向明觉得电商创业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便注册成立了黄土镇无鲁村电商服务站。“去年,我的不套袋苹果卖了26.5万元,这是我之前跑运输想都不敢想的收入。这种创业方式真是我们返乡农民的最佳选择。”说起自己的返乡创业经历,董向明一臉兴奋。

经过电商培训,老百姓的思维转变了,发展电商的技术提升了,外出务工农户不断回乡创业,这些都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引擎,为隰县的脱贫攻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机体活力。

科技创新造就电商扶贫新模式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知道梨农的姓名、照片、电话和所在村庄。一颗梨还能够如此追本溯源,这在之前想都不敢想。为了响应隰县县长王晓斌提出的“发出大美隰县在互联网上的声音”的号召,隰县玉露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一套玉露香梨二维码追溯系统,汇集了全县梨农的详细信息与生产管理等情况,这样每一颗玉露香梨都有自己专属的“身份证”,既是产品的宣传员,又是质量的监督员,更是产品的销售员。据了解,2016年贴有二维码的玉露香梨,市场销售局面格外喜人。

如今,农户拿起手机,随时能向消费者推销自己的农产品,这得益于隰县“两站”的建立。隰县电商扶贫科技创新技术研发之初,率先建成和开通了158个农村电商服务站,为创业者提供了电脑版的创业平台。但是,那些无法连接宽带的贫困村怎么办?经过半年多的潜心研究,隰县微站终于成功上线。这不但使隰县的农民不受时间和区域的限制,只需拿自己的手机,用自己的微站,即可推销自己的农特产品,而且实现了电商精准扶贫全覆盖、接地气、服水土、无盲区。微站与网站的融合,破解了农村电商发展的难题,形成了村村有平台,户户搞电商的大好局面,使农村电商销售在当地、服务在当地、造富在当地,真正让贫困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一码、两站”所构建的这种农业可追溯体系,切切实实给发展电商的贫困户带来了“红利”。王明明是隰县阳头升乡青宿村的一个普通农民,2016年开始做电商,机敏的他充分利用这种农业可追溯体系,把自己的电商事业搞得风生水起。“我每天都通过微博、微信,把我在田里干了什么活、果子的长势情况,拍成小视频发布出去。”王明明告诉记者,现在消费者吃东西不放心,运用这种形式,也是变相为消费者提供保证产品质量的“证据”。有了这些证据,消费者可放心购买农产品,销路越来越广。

与此同时,为了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隰县建立了电商体验园与电商创业园,为创业者建立了孵化成长的实践园区,为消费者定制认养提供了平台,为原产地电商平台提供了绿色网货。到目前为止,隰县共创建电商体验园22座、电商体验基地30个、“特产体验馆”1个。创建电商众创园1个,占面积980平方米,设有“隰县众创园”“特色隰县馆”“电商服务中心”“特产体验馆”“综合服务区”,提供100个工位。有创业导师13人,运营管理人员139人,创业人员1万余人,1140个电商创业团队。“一码、两站”所构建的农业可追溯体系实现了创新上网、品牌推广、用户反馈。“两园”又形成了标准化的产业生产基地。“一码、两站、两园”的建成既提高了农产品的信誉,保证了食品的安全,增加了消费者的信心。同时又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树立了良好的产品形象,打造了自己的品牌,推动隰县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新型农民创建电商新品牌

“我从去年开始搞电商,一开始是从杏做起的。”王明明饶有兴致地向记者讲述着他的电商故事,他家有十几亩杏,因为杏的成熟期短,且不宜久存,所以经常等不到客商来收购就已经烂在了地里,卖不上价钱,“好的时候五六毛一斤,有时候五六毛都卖不上。”2016年杏成熟时,王明明借每年搞“草莓采摘”的思路,组织宣传“砂糖杏采摘节”。随后,王明明把搞采摘的消息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出去,没想到效果特别好。“有些距离比较远的顾客想要邮寄,我就试着寄了。”电商宣传不仅让王明明的杏卖出了高价格,还让他的杏卖出了山西省,“之前从来没有卖出过山西省,现在通过这种线上宣传,我的杏卖到了福建厦门等地。”

初步打开电商发展势头的王明明决定,要坚定地走好电商致富这条路。恰逢县里开了电商扶贫培训班,王明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之前卖杏的时候就是摸索着通过朋友圈宣传,通过参加培训,我学会了开淘宝店,开始在淘宝上卖我的农产品。”王明明说。

王明明认为做好电商,除了宣传做到位,最重要的就是质量,“现在,我都是种不套袋的‘丑苹果。”王明明向记者介绍,因为不套袋、不铺反光膜,所以苹果在颜色和形状上较其他的苹果稍显逊色,但是因为有了更加充足的光照,他的苹果甜度特别高,口感特别好。同时他的果园还坚持实行不打农药、不打除草剂的原生态有机种植方式,倡导自然消费和绿色消费,保证苹果天然有机品质好。另外,在王明明看来,持久地发展电商,不仅要保证好的质量,信誉也很重要,“前几天,往江苏发了一箱玉露香梨,到货后对方反映有一个烂的,我二话不说马上又给人家发了一箱。”凭着好信誉和好质量,王明明收获了一波又一波的回头客。

收获了“甜蜜事业”的王明明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为自己的电商事业规划更高更远的蓝图。目前,王明明带领村里的部分贫困户,成立了“隰县百信农产品合作社”,并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晋西小镇”,他把商标授权给北京一家公司,让他们在京东、淘宝上开店,他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自己的产业链做大做强。 现在,王明明的所有农特产品都贴上了“晋西小镇”这个专属商标。对于如何更好地打造品牌,王明明胸有成竹,“我们农民资金、人脉关系都比较少,单靠自己很难把品牌做大做强,如果通过企业就不一样了,他们资金多、门路多,如果委托他们把‘晋西小镇的品牌打响,受益的不仅仅是企业本身,对于我们村的老百姓,甚至整个县里的老百姓来说都是一件脱贫致富的大好事”。

会经营、有打算的王明明在电商产业发展上收获颇丰。之前年收益只有两三万元的杏,通过电商销售卖到了十万元左右;玉露香酥梨也能通过电商卖到近七元一斤;谷子在当地只能卖到2.2元每斤,网上能卖到近八块钱一斤……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字都让王明明对之后的电商发展之路充满信心。

王明明只是隰县通过电商脱贫致富的普通一员,但他的发展折射出了农民脱贫致富的基本品质,那就是只要勤劳、敢想、敢干,跟得上新形势,千万个王明明们就能实实在在地快速奔向小康。到那时,隰县将真正地“香飘四海”,实现中国梦。

猜你喜欢

隰县玉露触网
玉露香梨“赛美人”
隰县玉露香梨发出第一张全渠道授权证书
寒露感怀
“隰县玉露香梨”品牌建设
一名“触网”记者眼中的“网红记者”
山西:隰县玉露香梨精品版开通上线
农产品“触网”的另一面
当传统企业开始频“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