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审美语境下的水族马尾绣艺术特色
2017-04-22曾丽刘兴邦
曾丽 刘兴邦
一、当代审美语境中的马尾绣困境
马尾绣是2006年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着水族先民朴素而浓郁的原始审美观。当代新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意境使得审美大众化、娱乐化、通俗化、时尚化、快餐化、个性化、商品化。传统马尾绣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浪潮的冲击,成功保护的背后却是传承的危机:这种古老工艺与当下生活具有较大的距离,出现了摆脱原始功能和原始审美后的发展瓶颈,具有当代审美价值的马尾绣创新产品极其缺乏。虽然马尾绣有着浓郁的黔东南少数民族特色,但仍能提炼出和梳理出鲜明的当代艺术特征。
二、世俗化和个性化的马尾绣题材与图案
图案是马尾绣中最具特色的艺术语言之一。马尾绣的众多图案题材分为源于水族历史神话、自然和水书这三大类,通过象征、寓意和比拟手法赋予图案造型世俗化的思想。在变化多端的流行中,带着强烈民族特色的马尾绣图案,如能自然巧妙地融于现代设计赋予新的时尚含义,大众化的审美必然通过马尾绣题材的通俗化得到释放和表达。
马尾绣图案造型经过简化和夸张的艺术处理后显得单薄,常在主体图案上,增添一种或多种其他图案,所以马尾绣图案往往由植物、动物、几何及文字等多种形式的纹样共同构成。作为创作主体的绣娘,在马尾绣作品中根据个人思想情感和个人喜好,选择不同的图案组合,形成不同的寓意,人们对此产生情感和审美的共鸣和呼应,满足审美个性化的心理需求。
三、密不透风和错落有致的马尾绣形式构成
马尾绣在完成盘绣图案轮廓后,必须运用打籽绣等刺绣工艺把轮廓内全部添绣,否则当地绣娘认为“不好看”。这种满地布局的基本型形状相同或近似,面积细小,数量多,在大小、方向上有一定的变化。多种单元图案连续穿插,密集而流畅,整体感强,追求密而不乱,造成视觉上的张力。这种热烈拥挤、密不透风的布局与中国传统绘画讲究“留白”是两种相反的意境,却与当代娱乐性、快餐化审美要求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谋而合。
马尾绣工艺繁复,除了小件马尾绣物品外,只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绣制,并不进行通篇绣制,且大量的马尾绣也容易形成视觉审美疲劳,所以在大件服装中采用组合布局,传统水族女上衣领口、袖口、门襟、下摆、侧衩等边缘反复运用马尾绣,呈现连续的、由各种单元图案组成的适形和边隅纹样,整体图案布局相互呼应、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形成视线的流动和节奏的变化。这种结构总体看起来基本一样,但是细看变化丰富,符合严密整齐而又活泼多变的审美趣味。
四、雅致细腻或浓郁高亢的马尾绣色彩
不难发现市面上马尾绣商品大部分浓墨重彩,但三都水族人民穿着的传统服饰中,马尾绣色彩清丽中带着华丽。这说明马尾绣用色隐含着两种类型:传统马尾绣色彩内敛含蓄,是水族人民长期建立的蓝绿紫冷调用色。而使用红、黄等暖色时,则降低明度和纯度,多为中明度中纯度,弱化色彩对比,配合整体雅致细腻的风格,形成和谐融洽的视觉效果。马尾绣的色彩分布不均匀,规律不明显,不呈现大面积色块,这种杂糅色彩给人以点彩画感觉,图案融在色彩中,成为色彩的配角。
商业化的马尾绣色彩厚重浓丽,对比强烈,具有典型的西南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特征。选用纯度较高的色彩,暖色调为主,红、绿、黄、紫搭配,用色鲜明,显得喜气醒目。同一绣品中经常会选择六种以上的色彩进行搭配。在色彩丰富而饱和度高的情况下,白色马尾轮廓线起到了缓和色彩的视觉刺激感。这种大胆、明亮、喜气的用色,配合生动夸张的造型和对称均衡的构图,与浓郁高亢的民间年画感觉类似(图1)。
上述两种马尾绣色彩效果中,色彩和图案并不存在自然界固有的对应关系,鱼可以是紫色、红色,这种色彩对图案的解构,是颠覆传统审美的极好形式。色彩也是水族馬尾绣绣娘表达情意的语言,不同的绣娘能为同样的图案配出不同的色彩,通过个性化配色将马尾绣绣娘的个人情感传递给他人,映射出现代个性化审美。
五、独一无二的马尾绣材料与工艺
马尾绣是用马尾为原料进行的刺绣。马尾材质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极易满足当代审美观追求新、奇、特的趣味。马尾绣另一个特殊材料是形似古代钱币的小铜片,黄豆大小,以红线固定在马尾绣片上,具有装饰和驱邪避凶的功能。在绣片上添加金属的装饰手法,在印度刺绣中常见,容易取得审美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审美的国际化。
马尾绣特殊的工艺是缠马尾,以纺制过的白线缠住3-5根马尾,形成预制马尾绣花线,用暗线钉法固定在图案轮廓。这些工艺不着痕迹、针脚精细,耐心细腻温和,表达风土人情和儿女情长等情感。在流行讲故事讲情怀的今天,进一步增加和丰富了以情动人的审美内涵(图2)。
六、结语
在当代审美西化的时代,水族马尾绣已经开始应用于现代设计,但是简单复制、直接移用和硬性植入导致了重复和僵化。进一步推进马尾绣创新性保护理论的实验和探索,必须鉴别厘清当代审美语境及其特点,理性思考马尾绣和当下审美的关联性,挖掘马尾绣与现代审美和生活可以产生共鸣的艺术语言。这是对马尾绣发展瓶颈的一种解决尝试,同时也给当代设计与民族精神文化的结合带来了契机。
基金项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重点科研项目(项目编号:601522S25008)
曾丽: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刘兴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