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相亲类节目的成功之道

2017-04-22赵宜钧

采写编 2017年1期
关键词:真人秀

赵宜钧

内容提要:在电视婚恋服务类节目同质化严重的今天,观众开始进入审美疲劳期。作为后起之秀,《中国式相亲》的新型架构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是一档接地气的节目力作。

关键词:中国式相亲;真人秀;电视相亲

电视相亲类节目最早要追溯到1988年,当时山西电视台播出了第一档相亲节目《电视红娘》,途经三十年,节目形态日趋成熟,然而换汤不换药的手段,伴随而来的是观众的审美疲劳。最近,一档被称为“良心红娘”的相亲类真人秀《中国式相亲》重新唤醒了观众的热情与关注。

一、 电视相亲类节目生存下的社会情境

当下社会,人们的生活蒸蒸日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食粮。单身男女高举“宁缺毋滥”的旗帜,更有“丁克”一族,即不生孩子的人群,他们渴望自由,与传统的婚恋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青年人忙于立足社会而无心婚恋的情况十分普遍。长此以往便开始逃避,不少家庭开始选择相亲的方式来帮助适龄儿女遇见心仪的另一半。正是如此,电视媒体作为社会的领路人,各种相亲节目的横空出世能够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和展现自我的平台。《中国式相亲》便是在这种社会情境下顺应而出的。

二、从“内”创新,展现代际交流

从以往的相亲节目来看,同质化现象严重,过度重视节目包装而忽略节目内容。《中国式相亲》恰恰反其道而行之,颠覆了过去“台上24位女嘉宾”等形式,节目包装谈不上精美却很有意味。“《中国式相亲》利用玻璃屋,巧妙的将舞台分割成了两个部分。正是由于这两部分的分割,造成了男女双方在相亲对象认知上的信息缺失。而这种信息缺失,正是大部分经历过真实相亲的男女所会遇到的尴尬。”

《中国式相亲》定位精准,由父母亲友做第一轮把关,这与生活中的相亲语境不谋而合,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婚恋观有所差异,差异造就冲突,从而为节目的播出埋下了看点。甚至长辈决定了晚辈要娶什么样的女孩子。观众在观看节目感到气愤的同时,更多的是对生活现状的反思。单身受众可以通过嘉宾的表现来考量适合自己的对象条件;已婚受众根据自身的经验可以对嘉宾有所点评,甚至为嘉宾的选择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增加网络互动量。两代人的婚恋观和择偶观出现分歧,最终导致情侣之间不欢而散的情况并不罕见。凭借着过来人的姿态过多干涉孩子的选择,这是当下社会所存在的矛盾之一。

三、 “接地气”的真情流露

《中国式相亲》的内容选择和嘉宾选择十分具有代表性,是接地气的表现,也是节目的核心和优势亮点所在。著名学者梁漱溟曾经指出,与西方国家不同,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中国社会的组织方式都来自于家庭关系,以伦理组织社会,这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特殊性之所在,“举凡整个社会各种关系而一概家庭化之”。

常言道“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中国的婚恋不仅仅是男女双方的问题,更是两个家庭乃至两个地域的融合问题,这也是《中國式相亲》的基石所在,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公共的话题空间。一个人的生活环境要与另一个人相互契合这需要了解彼此的父母、朋友、亲戚、邻居、同事等。所以节目中也有妹妹、姨妈到场等情况,从而带来强烈的生活韵味,扩大了受众群体的范围。

随着节目的播出,“妈宝男”、“巨婴男”、“单身妈妈勇敢爱”、“找老婆还是找保姆”等话题引起了受众的关注,同时第一季中10对牵手成功的男女嘉宾,让更多的人燃起了新的对爱情的憧憬。

四、 总结

从根本上看,《中国式相亲》的成功其实很简单,就是全身心的做好内容构架,精心挑选具有群体代表性的嘉宾。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当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分歧时,将沟通最大化、从而促进家庭的和谐,将内容细致化。这种全新的思路和认真的态度无疑是众多电视综艺节目值得深思的优势所在。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真人秀
谜语真人秀
国产真人秀的“伪纪实”与“真实美化”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明星真人秀为何失去吸引力
私会与狂欢
孙杨发文炮轰真人秀全按剧本演
调查
“真人秀”满足了谁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严控明星子女参加真人秀
限童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