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大主题新闻报道转型突围的几点思考
2017-04-22周琳肖煜
周琳?肖煜
内容提要: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是党报、党台等传统媒体履行职责使命的重要手段,同时更是其核心竞争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集中体现。随着新媒体兴起,全媒体时代全面到来,党报、党台的主流影响力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为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河北新闻联播》不断创新重大主题报道方式方法,有效提升了传统媒体的竞争力、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
关键词:重大主题报道;创新;竞争力;传播力;引导力
重大主题报道是目前电视联播类新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常常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要决策、重大活动和社会热点,展开具有深度和广度的规模化、系列化报道。其内容大多为正面报道,且主题鲜明;形式也相对规范,有一定长度。这些自身鲜明的特点让主题报道在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展现社会发展全貌,树立社会典范,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但同时它的定位和特点也让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民生新闻、突发事件比它不好看、不耐看;和新媒体传播比它不便捷、不及时。在如今各路媒体百舸争流、各路争锋的新形势下,如何使重大主题报道真正做到吸引观众,打动观众,引领观众,进而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精神要求发挥出其应有的舆论引导作用,成为目前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本文拟通过对《河北新闻联播》近年来求新求变种种努力进行剖析,管窥其中一二。
一、探索重大主题报道活动化,造就节目品牌,扩大影响、提升传播力
大型新闻活动具有规模性、现场性、互动性等突出优势,能够较好地改善主题新闻的生涩、呆板的问题,既保证了主题新闻舆论宣传重要功能的实现,同时又有效提升了新闻节目的生动性、感染力。所以重大主题报道和大型活动的有机结合成为近年来联播类新闻节目创新发展的策略性选择,新闻活动化、节目品牌化日益成为扩大媒体影响力、传播力,提升舆论引导力的重要手段。
《春动河北》是《河北新闻联播》历时一个月成功推出的大型新闻访谈节目。以此为契机也拉开了重大主题报道活动化的创新大幕。节目围绕着干部作风建设年、推进城镇化、调结构保增长以及节能减排等重点工作,集中出动转播车,走进11个设区市,选取典型景观,邀请书记市长进行访谈,与企业代表、普通群众对话作风建设,畅谈发展愿景,向观众展示河北各地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变化、新成果、新亮点。节目播出后,在河北各地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据有关部门按照收视率推及人口计算,全省有近760万人口收看了《春动河北》节目,其影响力、传播力不言而喻。
继《春动河北》之后,栏目组又陆续推出《瞰河北》《红动柏坡》《绿色崛起新路标》等一系列大型新闻活动。近年更是着力探索把直播活动作为重大主题新闻传播力提升的实现途径,《高铁大通车》堪称其中的精品之作。《高铁大通车》是针对京广高铁通车这一盛况推出的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大型新闻直播报道。节目从首发直播、车站介绍、购票攻略、车厢展示、乘车体验多个角度,为观众全方位呈现了这一盛况。同时,重点解读了高铁对地方经济发展、旅游、交通及生活的影响,为政府、企业的下一步决策提供了参考。另外,从节目策划到嘉宾选择,从直播点设置到整体包装,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创新,开创了河北台对全国事件进行大型新闻直播的多项第一。直播一经推出立刻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网友们对比央视、北京、湖南、广东等台的同期直播节目后,认为河北台直播更为全面、深入、生动,细节感人、恢弘大气。传播效果的显现再一次证明了重大主题报道活动化是提升传播效果的有效途径。
二、推动重大主题报道品质化,全方位锻造精品制作,提升核心竞争力
随着传播环境和受众需求的变化,近年来电视新闻的表达方式也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纵观近几年的重大主题报道新闻,我们不难发现,如今的主题报道再也不是“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样子了。在不久前落下帷幕的第2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获奖的电视新闻作品中有不少都堪称大片化制作。如获得电视系列报道一等奖的《大国工匠》,题材是对国家倡导工匠精神的配合性主题报道,但这组报道却摒弃了传统的主题报道方式,整组报道完全运用了纪录片的拍摄方式。获得二等奖的《一带一路特别报道》更是精工细作,甚至采用了一镜到底等最新的特技手段。这些代表着电视新闻的一种变化,那就是:粗陋简单已经成为过去,高颜值、有内涵正在成为趋势。
《河北新闻联播》近年一直在谋求从策划采访、制作包装等方面有所创新突破,致力于打造精品制作、品质出品。《大美河北古村行》是一组行走体验式特别报道,节目旨在展示河北人文之美、和谐之美,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了做好这组报道,在正式拍摄前栏目组派出记者深入各地的古村落,通过走访老人、与古村落保护专家座谈,寻找最佳报道点和拍摄角度。正式开拍后摄制组更是运用了高清摄像机、四悬翼无人机、斯坦尼康等先进设备,保证了画质的清晰度和流畅性。特别是无人机航拍, 直观反映古村落全貌,大气磅礴的画面与地面镜头相比,更有冲击力,为观众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视角。
还有被央视列为2016主题主线头条工程的《脱贫攻坚在阜平》系列报道,这是一组集中反映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下,河北省各级党委政府阜平扶贫出真章,攻坚克难奔小康的火热实践的主题报道。为高质量地完成这次任务,2016年春节刚过,报道组的20多名编辑记者就开始进驻阜平。从2月22日进驻到5月22日第一期节目播出前后共历时三个月。三个月的时间,记者足迹遍布了骆驼湾、顾家台的11个自然村落,走访了干部群众300多人,拍摄的新闻素材高达200多个小时。这些采制上的精雕细琢大大突破了传统主题报道的固有操作模式,丰富鲜活的内容、精致流畅的镜头有效提升了节目可视性、竞争力,为赢得受众青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重大主题报道融合化,打造全媒体合力矩阵,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近年来,网络新媒体以其无可争辩的优势受到信息时代媒体人的青睐,成为提高传播力的不二选择。作为传统党媒我们肩负着引领舆论的重任,更应该应时而变、顺势而谋、积极发声。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随着形勢的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题材、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由此可见,向融合要影响力,向互联网要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大势所趋。
近年来《河北新闻联播》以融合为途径,大力推动重大主题报道在传播渠道上实现多元化发展,打造合力矩阵。微博微信客户端已经成为我们推送重大主题报道的重要途径。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重大主题的直播活动,每次直播开始前,河北网络电视台会多频次发出预告,并在首页黄金位置开辟直播窗口。同时,手机台“冀事儿”,河北电视台官方微博微信,《河北新闻联播》官方微博、微信同步多屏直播,用户通过摇一摇、扫一扫等方式就可进入各直播通道,参与直播互动,实现了电视观众与网络用户双向转换,开启了全方位、伴随式互动。像《大美河北古村行》《燕赵乡村美如画》每期节目播出前,联播的官方微博都会进行精心地推介预告,省旅游局(2016年更名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及各市旅游局、河北电视台、河北卫视等官方微博都在第一时间转发。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并用,精准化传播、立体化覆盖,有效扩大了这一系列报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据统计,仅最新台网互动的《我在河北挺好的》第一季,其话题量就达到了50多万次。
7.19抗洪救灾宣传报道中,《河北新闻联播》更是充分挖掘新媒体优势,主动与省网信办密切沟通联系,强势推出了“今日最网红”特别报道节目。节目聚焦抗洪抢险救灾中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典型人物,每天推出一个与抗洪救灾相关的主题。15期“今日最网红”持续放送,用故事化表达、以系列化推出、形成规模化效应,并将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打通两个舆论场,充分营造了灾难面前,全省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的良好氛围,为全省抗洪救灾凝聚起强大正能量。
实践证明,新时期电视媒体并非只能一声哀叹,全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同样也能大有作为。转变思维、打破桎梏、持续创新,全方位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竞争力,必将会使电视新闻重大主题报道转型突围,继续成为引领时代变革的舆论先声。
参考文献:
[1]韩红,陈广录.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困境与突围[J].中国记者,2010年07期.
[2]赵微.中国新闻奖电视类作品评审体会[J].新闻战线,2016年11期.
(作者单位:周琳,河北广播电视台;肖煜,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