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渡迎朝阳
2017-04-22王戈
王戈
东京改装文化之旅
去日本参观2017年东京改装展,
在结束美国SEMA SHOW的行程之后,就被列入到我的行程表中。SEMA SHOW里过于明显的美式奢华风和扎实的HotRod文化传承,促使我对日本改装文化可能与国内有更多衔接点的期待更加迫切。现在,请让我以时间推进的方式,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在这里的所见所闻
提到日本,我想大多数人会想到的是动画片、漫画和“动作”小电影,以及迅速递增的方式伴随着年轻人成长的智能電子产品,还有一些心中隐隐作痛的历史痕迹吧。而日本的改装文化,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真的想起除了如Nissan GTR 32、Honda Civic EK9、Mazda RX7等“神”车本身以外的东西,或许只是体现在了动漫迷们通过《头文字D》和《湾岸Midnight》知道的类似“VTEC”和末代民用转子引擎的梗。
不过,想用短短几天就弄清楚日本改装文化的种种的话,颇有难度。况且大多数日本人不大会说英语,而我在期待着日本之行同时唯一担心的也是这个,所以,权衡之后决定将行程策划分为参加民间改装车聚会和东京改装展两个部分,经验告诉我,这两个部分结合起来,信息量也很大了。
地下玩车族的文化氛围
作为一个改装车玩家,我深知不管是在哪个国家和地区,改装聚会以及改装展两种活动各自所表现的氛围和文化层次是不同的,两者之间的相互交集来自于人群本身,有些经常出没各种聚会的玩家本身也是从业人员,玩车的也会去关注改装展里发布的产品信息,找找灵感。所以在出发日本之前,我已经决定先去参加台场改装车聚会,先给自己打个底,看看日本的改装车聚会和展会人群有多大的差异。如果你是想看那些“活着”的经典车款的话,去这种聚会就没错。
2017年1月12日晚8点的台场改装聚会是一个叫HARDCORE TOKY0的组织主办的,公开的聚会,谁都能去。算准时间来到停车场门口时,已经有很多“大王”排队入场了。想看这种聚会的亮点的话,要先守在地面有高低落差的位置,看那些车身降低的车怎么过那些“坎”,听到前后杠或者排气管蹭地的声音时,大家都会高呼,等停车场差不多放满了的时候,就可以慢慢去欣赏那些改装车了。
日本的地下玩车族分为两类,一种是喜欢跑的,另一种就是喜欢静静停在那里聊天的。像台场、大黑这种地方聚集起来的多数是玩静态的,HELLAFLUSH、VIP等各种风格在这里比比皆是。可能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满足是在台场聚会里可以看到非常多的经典跑车,而且它们都被维护得非常干净和整齐。我个人是偏爱那种外观整齐素雅的,比如在一楼的一个单独的车位上停着一辆NISSAN S13,非常整齐。
当聚会进行到接近午夜的时候,依然有大量的改装车从四面八方聚集过来,停车场已经放不下了,依然有很多车有序的排队在入口处等待。各种各样的改装车有秩序的排队等候进场,不会按喇叭或者原地轰油门来催促前面的车快点走,可能对于他们来说,来到这里就已经是SHOW TIME了,这一点可能是国内一些类似改装车聚会里稍微有点缺失的。
不知道为什么,警察出现了,警察封闭了停车场入口,在路口跟车主们交涉让他们绕行。我看到很多警察围着一辆9代WRX的时候,有点担心他们是不是打算查个非法改装什么的。同行的朋友说,日本警察一般不太愿意去查扣改装车,改装车被查扣之后,他们还要花一些时间去鉴定这些改装车到底是哪些部分违规了,先进行19000日元的罚款,然后让车主在一个限定时间里修改好车子的规格再开回来让日本警察看看。倒不是说日本警察做事不认真,而是他们不想因为扣到的可能是暴走族的车,然后招来一大群暴走族在警察局门口炸街示威,把事情闹的更大。这种事发生过很多次,而且屡禁不止,温和的做法就是劝他们离开,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冲突。最后,这个停车场聚会没有持续到午夜就被驱散了,我们离开的时候,看到停车场周围的路口都有警车封路和开出通道,让改装车尽快离开。朋友说,这些玩家没那么快散去,估计得折腾到后半夜。而这些画面可能早就被国内网友上传微信朋友圈,我看到很多人都在说日本玩车如何好,日本警察如何好。好吧,既然我也在场,也正好说明一下,日本警察叔叔心里苦啊。
五脏俱全的东京改装展
2017年东京改装展一共进行3天,从1月13日持续到15日。设有11个室内展区,东、西区各4个,北区3个,一共有约400个品牌参展。另外还有一个场外试乘试驾区和一个公开表演会场。展会首日是早上9点开幕,虽然只是约400个展商,但是玲琅满目的各种改装零部件实在是看的你眼花缭乱,同时很多展商同时也带来大量的纪念品和小配件在现场售卖,价格还都很亲民。那么展会里具体有些什么内容,且待我娓娓道来。
品牌角度,先来聊一下那些大家都熟知的日系厂商,如TEIN、CUSCO、TANABE、ENDLESS、BLITZ、KYB、FUJITSUBO、WINMAX、PROJECTU、DEFI、BRIDE等等。就在自己家的大门口办展,这些日系品牌当然不好缺席,唯一耍大牌不现身的好像只有HKS,其他的都已踊跃登场,带来了全新系列的竞技部品和特别针对日本国内市场的进阶部品。其中风头最劲的就是已经在国内合资建厂的CUSC0,其展台规模和现场设计都让人印象深刻,除了车身强化件、LSD限滑差速器等众多拳头新品摆满了展架,还有一辆86赛车侧躺一旁,得意地向观众炫耀着被CUSCO武装到牙齿的坚固底盘,小到一个放油螺丝都涂上了标志性的蓝色。
然而我们同样熟知的一些欧洲品牌,除BILSTEIN之外,其他像KW、H&R这样的一线改装厂商却没有出现在东京改装展。在咨询过本土资深改装达人后得知,这些欧洲品牌考虑到自己并没有工厂设立在日本,如果万里迢迢的跑到日本来参展,不但舟车劳顿而且也不见得有太多收获。何况东京改装展的参展费用实在是非常昂贵,一个标准规格的展位要价70万人民币(3天)!所以这些欧洲品牌更多还是按兵不动。相比之下,这些欧洲品牌可没有缺席在中国境内举办的改装展,这样看来我们还是挺幸福的。
车厂角度,HONDA、TOYOTA、SUBARU、NISSAN、SUZUKI、VOLKSWAGEN带着2017年即将主打的车型参与了展会,展台上不乏相关车款的改装版本,这些改装版本可不是贴贴拉花,原厂轮毂喷个别的颜色就完事了的,从车身颜色、内饰、轮毂、细节上都花了很多心思,有些甚至是改装有宽体套件的版本。另外MUGEN、STI、TRD、NISMO等车厂御用改装品牌也一起出现在了东京改装展上,他们纷纷带来了各自的参加全球性顶级赛车赛事的现役赛车和民用高性能改裝版本车款。
日本的车厂和改装品牌是非常热衷参与全球顶级赛车赛事的,在各种严酷的比赛环境下收集起来的数据又会及时和全面的运用到民用量产车和民用高性能车的研发中去,在这一点上,值得我们深度学习。美中不足的是,很多日本车厂并不愿意向中国汽车消费市场输送那些国内玩家也钟爱,并十分愿意为了情怀而投入重金的车款,导致一些车直至停产也没能被我们拥有,只是成为了“永远的传说”。
除此之外,展会中还有很多之前并没有在国内市场发售过的改装品牌,这些品牌所期望的目标客户群体也各有不同,并非如同我们熟知的一线高性能品牌一样,主打极致操控性和在赛车运动领域的可靠性。他们的目标受众群体更多的是期望服务于一些民间改装玩家的需求。所以在保证基本的性能点之余,价格或许更平民化。也有一些品牌把更多的元素体现在产品涂装上面。比如近两年才尝试进入国内市场,反响不错的品牌326POWER。除了我们已知的可定制数据轮毂之外,还有带有个^生化涂装的避震附件,亮点在于这些避震的涂装都非常艳丽,很多弹簧线材和桶身防尘套涂装都用了荧光色,这种五颜六色的设定很受日本本土改装玩家的喜爱,期待着有更多类似品牌也可以被引入中国市场,给国内的改装玩家更多的选择。
在国内,STANCE风格也已经风靡,可能是国内各地的路况并不适合用搅牙避震完成超低车身高度的设定,所以气动避震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内改装玩家所认可。而在东京改装展的气动避震品牌方面,只看到AIRFORCE和名曰BROCADE的可定制轮毂品牌一起设有专门的产品展位,其他的比如国内大热的ACCUAIR和AIRLIFT等美国知名气动避震品牌都是用极致姿态的展车来做品牌露出。为此我特意咨询了一些日本本土避震品牌厂商,他们告诉我,在日本本土,会选择气动避震的玩家并不多。理由可能只是日本的路面状况比较好,加上落差起伏并不大,所以不需要用气动去解决方便性的问题,以及玩家们更多的是喜欢搅牙避震的动态感。
另外在今年的东京改装展里有非常多的轮毂品牌,有包括RAYS、BBS、WORK、SPORTECHINC、TWS、LEGANCE、ESSE×、T.S.D STYLING、ROHANA、VELLAN0、ABT、BC FORGE、ADV.1、WEDSSPORT、BEOODY CRDSS、FLEDERMAUS、326POWER、LEXANI在内的数十个轮毂品牌,每个品牌都带来了品牌旗下几乎所有的系列产品,从竞技取向到民用改装应有尽有。正所谓,新车下地,改套轮毂马上与众不同。
STANCE风格玩家所关注的一些热门品牌的最新套件,如ROCKET BUNNY第三代宽体套件,LIBERTY WALK宽体套件和VARIS等等,值得一提的是,VARIS作为日本著名汽车空气动力套件品牌,拥有相当长的历史,产品被广泛运用在汽车改装以及赛车运动中。因此,在2017东京改装车展上,VARIS携旗下重要产品如期参展。分别展出了为丰田86(ZN6)、斯巴鲁WRX STI(VAB)和日产GT-R(R35)等热门车型开发的车身套件,从全车包围、引擎盖、尾箱盖到大型后部定风翼一应俱全。
总览VARIS旗下产品,几乎都采用激进、奔放的设计。黑色的碳纤维前盖和尾盖让人无法忽视他们的存在,锋利的头唇和硕大的尾翼都有着划破空气的气势,非常适合个性张扬的用户。事实上,这些看似夸张的设计建立在空气动力学原理基础上,能够确实地在赛道上提升速度。VARIS现任主理人所在的家族在数十年前就涉足材料工业,以制造船体材料起家。如今,VARIS已经掌握了玻璃纤维、碳纤维、凯夫拉材料的运用,甚至自创了名为VSDC的半干式碳纤维技术。可以说,对材料技术的运用是VARIS产品广受好评并立足市场的秘密武器之一。使用VARIS空力套件的赛车在2016日本SUPER TAIKYU锦标赛取得了ST-2组年度亚军及季军的成绩,也是对VARIS产品性能最有力的证明。材料魔术师这个美誉,VARIS当之无愧。
而在这空气套件方面众多的知名品牌中,有一个参展品牌不用大牌的车型、不靠哗众取宠的设计,却以一身洁白的素衣吸引了不少眼球,这个品牌就是来自日本的车身包围套件厂商M'z SPEED。M'z SPEED带来的展车包括梅赛德斯一奔驰E级、雷克萨斯LX和丰田HARRIER等。虽然作为装备了全套包围套件的改装车,几辆展车的实际效果却并不夸张,相比原车设计的改动主要集中在原有的框架内,几乎没有突出车体的部分。
相比制造战斗气息,M'z SPEED更擅长将车辆原有气质发挥到极致,例如在奔驰等线条较为圆滑的车型上采用更多的曲线和曲面强调柔美,而在第四代普锐斯等设计风格较为硬朗的车型上采用锋利的线条突出动感。虽然旗下包围产品不强调视觉冲击,但恰如其分的设计总能让人过目不忘。一直以来,M'z SPEED的展车大多选用纯白色,将优雅和高贵的气质进一步烘托。
据M'z SPEED负责人介绍,相比于走浮夸路线博取关注度的方式,M'Z SPEED更专注于开发对消费者产生实际意义的产品,让他们既能在自己的爱车上彰显个性,又不用在意周围人的眼光。虽然M'z SPEED并不主打运动路线,但依然参加汽车运动验证产品性能,SUPER GT和SUPER TAIKYU等日本赛事中都有M'z SPEED产品的身影。
总而言之,大到车体、引擎、变速箱,小到可调拉杆,螺丝,只要是你能想到的,东京改装展里都能找得到。
后记
在没正式踏入东京改装展展馆之前,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期望看到很多有日本改装特色的改装案例。如果说美式改装风格是以夸张华丽为主导的话,那么日式改装风格体现的就是整齐和细致。或许这是我对以往所了解的日本改装文化的传统理解模式。然而在2017年东京改装展里,我并没有看到大量的性能改装案例,正如前文所描述的,东京改装展里更多的是轮毂和空力套件的展示,以及在今年的展会里看到最多的车型是如短轴版的TOYOTAHIACE等MVP车型,其改装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从前几年的高性能跑车到今年的MVP和长轴轿车主打,或许也是在表达日本本土改装群体在选择车型的观念上已经有了一些转变。而事实是,日本本土的改装群体已经开始呈现高龄化,也就是说,玩车的中坚力量已经步入中年,而大量的日本年轻人由于将更多的关注度放在了智能电子产品和单机游戏、漫画上,少了很多对改装车的关注。同时日本很多车厂也开始越来越多的注重于节能环保和家庭需求方面的车型开发,整个日本的改装文化开始出现疲态,甚至有点后继无人的意思。
而在中国,改装玩家群体却是在飞速壮大中,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参与改装。即使目前同样是玩车的中坚力量也慢慢的在年龄层上进入中年,但同时有更多更年轻的玩家加入进来,所以中国本土的改装群体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超越周边其他国家。在今年的东京改装展中,我们看到很多来自日本本土的改装部品制造商也开始进一步关注和考察中国市场未来可能的潜力,比如在2016年日本本土全年销售量前三名的TEIN,先中国设立工厂,将价格调整至更符合中国汽车改装消费者的范围,同时在2017年东京改装展里正式发布了在收集了大量中国境内改装消费者需求的相关数据后,研发推出的带有全新技术的ENDURAPRO PLUS系列改装避震器。这可能是预示着,将有更多的全球一线改装部品制造商将逐步把视角投向中国市场。这无疑是中国汽车改装行业将会更加蓬勃的潜力所在。
绿色奇迹
TEIN日本总部工厂探访
趁2017东京改装展开幕之际,受Tein邀请,我们探访了TEIN日本总部工厂,在这里我们深入的了解了这个在全日本销量排名前三的,全球知名高性能避震制造商严谨而精致的避震制造过程及最新推出的相关产品信息。
TEIN的日本总部工厂设立在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户塚区上矢部町3515-4,工厂和行政大楼独立分开,在行政大楼一楼展厅里;有一根巨大的TEIN避震立柱,被称为“我们的大绿柱”,代表TEIN追求高性能高品质的品牌精神支柱。展厅里除了有最新型的避震器以及周边附件展示之外,还有一个在TEIN品牌支持下各个车队在全球顶级赛车赛事里赢得的奖杯。墙面上挂着数块TEIN品牌产品各个方面的知识产权认证书。整个办公区域均采用无尘环境设定,非常安静。
TEIN总部工厂,一共分为两层。一套完整的TEIN避震器将从一楼开始经过15道严谨专业的工艺到达二楼完成检验包装然后装车送往各地。这整个生产过程中,除了一些常规设备之外,还有TEIN自主研发的设备,用来进行长时间的损耗测试,从中提取有效数据,用以改良产品性能,保证每一支TEIN的避震器都能给用户满意的性能支持。TEIN表示,设立在中国境内的工厂面积比日本总部工厂更大,产量是日本工厂的4倍。
随后TEIN向我们介绍了将在2017年全面推出的新产品,实现了更上乘的耐用性和乘坐舒适性的原厂形状的避震器ENDURAPRO和ENDURA PRO+,这两款避震器可以直接替换原车避震桶的同时留用原厂弹簧。TEIN的开发理念是耐用性的目标是原厂的2倍,比原厂更舒适的乘坐感受以及比原厂避震更实惠的价格。同时这个产品也运用到了TEIN品牌目前最新的避震桶脚缓冲结构设计,一段设计非常精细的活塞式弹簧底座被放置在避震桶脚的底部。当车辆行驶到颠簸较大的路段时,这个活塞弹簧底座将根据避震机芯预压的行程实施底部支撑功能和油量分配,避免避震机芯在颠簸中行程用尽损伤到机芯和油封。这个设计也是TEIN在中国市场上经过大量的用户回馈和数据采集后研发出来的。这两款避震器同时也可以满足用户不想改变车高就提升乘坐舒适性和操控性能的需求。
何以成为信赖之选
专访日本BBS轮毂营业发展顾问杨狄邦
1月13日,2017东京改装车展在日本千叶县幕张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在這场被誉为亚洲最顶级的改装盛会上,BBS轮毂为全球的改装和赛车爱好者们带来了诸多优质新品。
April
BBS品牌由德国BBS和日本BBS共同持有,经过协商,分别使用银色和金色两种颜色来区分,日本BBS使用金色BBS标志。成立于1970年的日本BBS主要生产锻造铝轮毂和锻造镁合金轮毂。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这个金标品牌凭借着出色的设计和可靠的产品质量,成功夺取大量赛事、改装和原装轮毂的市场份额,成了许多改装玩家、赛车队以及原厂高端性能车和豪华车型的轮圈供应商。这是众多用户以及厂家对BBS品牌的信任,也是本次BBS参展的主题——“TRUST”。
在本届东京改装展上,我们采访到了BBS亚太营业发展顾问杨狄邦先生,他坦言今年参展主要是想展示BBS悠久的历史以及产品的特殊之处。对于能够受到这么多高端厂商的青睐,杨狄邦表示:“和整车大厂合作是很多轮毂品牌梦寐以求的事情,但其中的难度也不小。因为许多车厂的技术需求很高,十分追求品质和安全性,因此并不会像赛车和改装轮毂那样去追求轻量化,我们需要根据厂商的要求,再重新进行产品的设计制造。我们今年还推出了新的工艺——人工抛光,相比局部抛光会更费时费力,但最终质量会更好。”
东京改装展之外,我们还应邀参观了BBS日本总部。在最显眼的地方,BBS设有专门的展柜,用来摆放那些让BBS自豪的产品代表,以及世界各地汽车厂商及车队、媒体颁发给BBS的荣誉证书。杨狄邦先生:“这些都是客户以及权威机构对我们产品品质的肯定,我们很珍惜这些荣誉。”
近几年,中国的汽车后市场实现了飞速的发展,而BBS作为深受中国用户欢迎的品牌之一,自然相当重视中国市场。“经过我们的市场调查发现,中国消费者近年来对轮毂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而中低端市场则竞争激烈,我们的产品在中低端市场中竞争力有限,所以BBS会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中高端的产品。”
日本BBS在赛车界也是成绩辉煌,其生产的镁合金锻造轮毂受到了F1、DTM、NASCAR、各级别方程式赛车以及GT赛车等赛事的众多车队的欢迎。中国的赛车行业目前也处于稳步前进当中,对于国内的赛车市场,杨狄邦表示:“中国赛车市场的前景光明,BBS将发掘与中国车队合作的机会。”
实力铸就卓越
专访RAYS轮毂小角若莱女士
1月13日,2017东京改装车展在日本千叶县幕张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作为全球三大改装展之一,始办于1983年的东京改装展目前已是亚洲最大、最专业的改装盛会,被誉为“世界改装车的新产品发布中心”。日本著名轮毂品牌RAYS也在本次盛会当中带来了他们最新的产品。
植仲颜
在RAYS的展台上,我们采访到了RAYS海外营业课课长小角若菜女士,通过和她的对话,我们对RAYS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中国的轮毂市场,RAYS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品牌。对于这个话题,小角若菜表示:“最开始的时候,我们RAYS在本土也经历了一段比较艰苦的时期,不过凭借着优秀的设计、出色的品质以及团队的不懈努力,我们的产品开始逐步被市场认可,也成功和中国深圳零创公司合作,进入中国市场。”
谈及零创,小角若菜女士给了这家中国代理很高的评价:“在中国能够受到欢迎,除了我们本身的品质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深圳市零创汽车用品有限公司对RAYS产品的推广。零创团队有对中国本土车型和RAYS的匹配进行特殊的测试。零创提供相关的测试资料给RAYS总部,再经过双方沟通之后,将这些资料用于产品的设计制造当中,从而令RAYS的产品更适合中国市场。”
RAYS在国内是年轻改装玩家的首选品牌之一,但RAYS品牌本身是面向所有年龄段的。“其实我们的产品并不是针对年轻人设计的,之所以会受到中国年轻人的欢迎,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改装历史还很短,接触到改装的主要还是年轻人。日本则不同,日本拥有更丰富的改装文化,曾经那些热爱改装的年轻人都已经变成中年人或者老年人,但他们依旧热爱改装。RAYS的产品在日本是老少皆宜的。”小角若菜如是说。
通过对话,我们知道RAYS有专门为中国市场打造定制产品,这是很多国际大厂都没有做的事情。为什么RAYS会这么重视中国市场呢?“RAYS拥有集设计制造加工喷漆于一身的实力,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对客户的要求具体到相关环节进行个性化定制。这是一些普通代工厂做不到的,代工厂没有定制的概念,也很难对既定的设计进行变动。”小角若菜回答:“加上中国市场消费者的基数很大,我们即便是进行小众颜色的定制,也能够批量生产,降低成本。”
小而美
名古屋探访BRIDE工厂
一张专业的赛车座椅到底是如何打造出来的?随我们赶往名古屋,到BRIDE工厂去开开眼
雷鸣
聊到赛车座椅,行内名气最大的无非BRIDE、RECARO、SPARCO这三大品牌。RECARO产自德国,SPARCO老家在意大利,BRIDE则是原汁原味的日本制造,它建厂已有36年,在改装圈里也算是家老字号了。这次去东京改装展,既然已经来到了BRIDE的主场,能顺便去厂里一探究竟,才算不虚此行。
BRIDE公司位于名古屋市郊,本以为这会是一家拥有庞大厂房的大企业,但去了实地一看才知道,它实际是化整为零,由相对独立的几个分厂组成。这几个分厂彼此距离还不近,虽然每个分厂的规模都不算大,但都是分工明确的专业化车间。为什么这样?答案很简单,因为与大批量生产的汽车座椅不同,这些定制化小批量的赛车座椅更多是靠手工制作,并不需要动用那些大型自动化生产设备,也不必组建庞大的生产流水线。
慢工出细活,关键工序全靠女技师
我们去参观的第一家分厂是做座椅本体的,它居然就藏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子里,周遭格外恬静的乡村气息看不出与速度激情有任何关联。在赛车座椅本体材料当中,玻璃纤维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因此我们常见的普通赛车座椅都是用这种轻质材料当结构基底,再将环氧树脂加注其中固化而成,至于背面的碳纤维及其他图案纹理,只是加了几层相应的编织布料,起到装饰及辅助加强的效果。当然,像BRIDE这样的大牌厂商在高端赛车座椅上也会采用全碳纤维材料,但那可就昂贵多了。往模具里拼接和铺设玻璃纤维是一个很考验细致和耐心的技术活,正是要做好这道关键工序,才能保证赛车座椅在高强度和轻量化上合乎严苛的赛事标准,因此,专门负责这道工序的都是有着丰富经验的女技师。不巧的是参观当天车间里正好在忙其他工序,没能在现场欣赏到这一步骤,让人感觉有点遗憾。
面料分厂有点像服装厂,不同的是穿到赛车座椅身上的都是符合FIA安全标准的阻燃布。通过专业的切割设备将各部分面料精准地裁剪好,再由操作娴熟的女工用缝纫机将其缝合成形。想要把自己的大名绣到座椅上?据说只要花2万日元(约1200人民币)就可帮你搞定,然后下一次再绣就不用收打版费了,只需要付2000日元。
支架和导轨也很考验功力
别小瞧了支架和导轨,这个与赛车座椅紧密连接的基座可是个极为重要的核心部件。因为在激烈驾驶甚至极端状态下,这个貌似单薄的机械结构可能要承担几倍于赛手的体重(要乘以各方向的G值)。在设计选材和加工上,如何保证它既坚固安全又足够轻盈?从BRIDE这个机加工分厂内部齐备的专业设备上,我们只能略知一二。据悉,BRIDE已经为上百款的量产车配套了赛车或运动座椅,其实它们的不同之处主要就在这个支架和导轨上。而针对新车型的开模,首先要做的也是一丝不苟的精准定位测量,这样才能保证将来安装起来严丝合缝。
最后参观的是总装分厂,前面三个工厂做好的部件都被运到这里,完成最后的拼接组装。将面料和衬垫通过安全环保的胶水粘合到座椅本体上,再用蒸汽熨斗将其熨烫贴平,装上支架导轨、靠垫坐垫、安全带孔箍,再贴上FIA认证标签和出厂标签,这才算是大功告成。
此次到访BRIDE,让我见识了一张专业赛车座椅的诞生过程,这背后可不简单,需要长期的赛事经验积累和深厚的技術沉淀。虽然整个的制作工艺看起来并不复杂,但从点点滴滴足以体现日本民族特有的工匠精神,那就是专注和细腻。
在本次东京改装展上,BRIDE刚刚发布了一款符合GT3规格的全新赛车座椅,该座椅附带靠背通风系统,能大大提升赛车驾驶的舒适和安全性。最牛的是,该座椅采用全碳纤材质打造,本体仅重9.9公斤,包含所有附件也才有16.2公斤,比对手轻了近10公斤。要知道对于GT3这类在车重上锱铢必较的顶级赛车,减重10公斤已是极不容易。当然,这台目前世界上最轻的GT3座椅肯定身价不菲,光座椅在日本定价就高达120万日元(不合税),再加上铝合金导轨和通风管这些附件,一套下来换算成人民币接近10万元了。贵吗?只能说贵有贵的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