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复合型传媒人才的内涵及培养体系建设

2017-04-22白贵刘念念

采写编 2017年1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内涵

白贵?刘念念

内容提要:信息技术革新带来了傳媒业态的巨变,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媒体输送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成了社会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新要求。明确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内涵,并通过完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新闻传播专业课程设置、完善新闻传播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构建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对高校培养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应用复合型传媒人才;内涵;培养体系

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随之而来的新媒体技术的革新与普及,极大地改变了媒介体系中的传播规则、传者与受众的角色、信息的传播形式等。对新闻业界来说,新闻发现、采集、制作等生产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不仅是一种媒介形态的变化,更是整个媒介环境和信息场域的变化,媒介融合、跨界融合等多维复杂局势已经开始成为业界面临的生存常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输出符合业界最新需求的传媒人才已经成了传媒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

从近十年的新闻教育实践来看,传统新闻教育在提供业界急需人才方面越来越表现乏力。在中国教育在线网站上,新闻学专业不仅被列入了“2016年十大就业最差专业”,而且被评价为“国内有名的非实用性专业,专业内容莫名其妙,……连中文都不如。本科就业非常差,大多学生只能去挤公务员的独木桥。” [1]这些评价虽然不尽全面,但其所指出的当前国内新闻传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却是真实可见的。建立培养优秀的可塑、可持续发展的新闻传播人才教育模式刻不容缓,教育界要努力跟上媒介的发展趋势,打通学界与业界的沟通渠道,打造适应媒介新形势的新闻教育模式以实现新闻传播教育的转型。

一、应用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背景

在谈到当下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理想时,李良荣教授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就业不理想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就业率低,毕业即失业;二是就业情况不符合新闻传播学教育培养目标,去向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新闻传播学专业扩展过速、供需比失衡,以及传媒业态发生了变革,新闻传播业人才结构面临重大调整。的确,当下媒体对于从业人员的需求与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着背离现象:一方面,媒体对于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另一方面,高校培养出的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无法步入媒体岗位,这样的现象提醒着高校新闻传播院系,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与时俱进、作出调整。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加之互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和不断革新,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意义上对新闻传播类学生采、写、编、评、摄的专业培养,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和市场对于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的新闻传播人才,既要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舆论导向,又要在具备专业技能之外,掌握其他专业知识,以呈现出满足受众多元化需求的精彩内容;既能抽丝剥茧把握细节,又能立足整体放眼全局;同时,还要掌握包括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这个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的要求早已超越了一般的专业技能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提出要 “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地方高等学校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因而,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必须顺应时代需要,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融合起来,培养一代能力强、素质全面的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二、应用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的内涵

目前,培养复合型传媒人才已经成为新闻教育界的共识。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高校应将不同的专业进行交叉渗透,让受教育者接受两种甚至更多专业的教育,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以便较好地应用所学的专业从事复杂的工作。也就是说,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所具备的“一专多能”,“专”指的是人才要具有新闻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多能”型新闻传媒人才不能只局限于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知识,还要对人文、社会、经济、政治、信息技术等各个领域的学科知识有广泛的了解,应做到本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融会贯通。要打造复合传媒人才,就要善于通过“引文入理、引理入文、文理渗透”,[2]拓宽学生知识面,在强化学生的学科背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复合素质,提高其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关于应用型人才的内涵,有研究者将其定义为“从事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而工作的人才”,其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也有研究者把应用型人才解释为“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职业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那么,应用、复合型传媒人才就是能够将新闻传播学以及其他各个领域学科知识,运用于新闻工作实践中去的专业人才。但笔者认为,这样的简单界定,并不能为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提供科学的参照,原因在于这种界定无法超越“理论与应用”二分式的区分,即把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区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并从与学术型人才相对应的视角定义或解释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高校培养出的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不应是简单的新闻民工,而应是对于新闻传播理论知识以及其他领域学科的理论知识有着一定了解和认识的高级人才。因此,应用、复合型传媒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关涉到培养目标、培养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思维训练和实习实践等环节的系统工程。

三、打造应用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郭庆光教授指出,“新媒体、自媒体的崛起等实践界的纷繁变化给新闻传播教育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以媒体融合为主要特征的传播生态下,我们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面临着一个拐点,需要大家一起积极推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学术研究、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各方面的改革创新,携手创造中国新闻教育事业更美好的未来。”[3]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启动这项工作:

(一)完善应用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方案。一套科学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培养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必要保障,因此,不断完善现有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

目前,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在各大高校广泛实行,在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于新闻传播学专业而言,传统意义上将通识教育简单划分为几大类的跨学科培养已经无法达到培养出满足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要求,专业课、选修课、公共课的配合与设置还有提升空间。笔者认为,“一专多能”的复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校在专业必修课的设置上应当贯彻跨学科培养的理念,打破传统的文理工界限,进行交叉学科培养,建立新闻传播类、人文通识类和信息技术类等合理配置的新培养方案。

(二)優化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被培养人思维方式的形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实践能力培养,因此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对于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课程设置上应力求“满足行业企业需求,提升课程实用性,增强学生就业能力”,[4]打破单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改变教育目标模糊不清、学生就业不明确、片面强调理论、解决问题能力薄弱的现状,努力培养具备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尤其是职业适应和发展能力的传媒人才。

当下,传媒业态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型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受众细分的趋势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实践能力、跨学科知识储备、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及专业理论课程是各大高校的传统优势,跨学科培养能力也在不断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了提升,但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各大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软肋。因此,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在实践课程设置上应当加大比例,注重效力。

首先,可以仿照理工科教学与实验相结合的模式,形成理论支撑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教学模式,应增加实践课程的种类和课时数量,让受教育者在实践课堂中最大程度地了解社会的需求与变化,掌握实实在在的技能;其次,实践课程不能闭门造车,要与媒体用人单位形成联动,通过设置校外实习平台,进行学分转化,根据校外实习基地的评价对学生进行打分,并最终转化为毕业所需学分,有效减轻学生压力,提高校外实习效率。

(三)探索应用复合型传媒人才实践教学方法。新闻传播专业实践课程的意义越来越多地得到学界和业界的重视,各大高校也纷纷开设了旨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各类课程,但是高校走出的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仍然没能满足各级各类媒体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失灵有关。

如何高效而充分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把媒体的实际需求转化为实践课程内容,并形成与其他学科进行科学可行的合作与互动呢?案例教学法可以为解决这一系列难题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部分高校已经将案例教学应用于新闻传播专业课堂之中,但在手段和内容上尚存在进步空间。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可以根据社会热点,建立内容丰富的案例库,引导受教育者在课堂上为终结于抉择点上的各种案例讨论并提出接下来的解决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案例教学并非对现实的简单再现,教师要引导受教育者寻求更加多样、优化的解决办法,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将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中的举例论证严格区分。

“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要实现应用复合型传媒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正规比赛,配有专业辅导教师,提供专业设备和资金支持,让学生在参赛中实践所学,在实践中提升应用能力,在提升中夯实知识体系,形成有效的循环。

应用、复合型传媒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是值得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不断思索和探究的重要课题。要打破单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改变教育目标模糊不清、学生就业不明确、片面强调理论、解决问题能力薄弱的现状,就必须为应用复合型传媒人才的培养定好位。只有通过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创新教学方法等系列措施来构建科学、完整的培养体系,才有可能向社会输送更多的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参考文献:

[1]《2016高考专业:十大前景最好和十大就业最差专业》中国教育在线 http://career.eol.cn/zhuanye/201606/t20160606_1408237_2.shtml

[2]金一平,吴婧姗,陈劲.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和成功实践.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

[3]李荣,徐小兰. 高校新闻教育——打造复合型人才[N].光明日报,2010-08-05,第10版.

[4]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内涵
挖掘习题内涵 探究问题本质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飞行技术专业全英语教学设想
木木相册
寻找色彩与线条间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