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党的对外工作“政治引领”的特色与优势

2017-04-22柴尚金

当代世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政党全球化中国共产党

柴尚金

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工作,就是通过交往、交流、交心,向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引导各国政党、政要和政治组织等理解、尊重、认同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理念和方针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党交往的“政治引领”特色愈发突出,作用愈发明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乱象纷呈的世界,中国共产党的政党交往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对外战略思想指导下,充分发挥党际交往更大优势,在国家总体外交布局下,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的对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他强调指出:“我们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作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一条重要战线,党的对外交往工作按照国家总体外交布局,在新形势下更加突出对外“政治引领”的特色和优势,成效显著,已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道亮丽风景。

发挥政党交往优势,做好“政治引领”工作

在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风雨历程中,政党交往都重视做人的工作,“政治引领”始终是政党交往的重要内容。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积极阐述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进步意义,以正义和革命旗帜,引领外国进步组织和人士投身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争取到了国际上的宝贵同情和支持。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国际威望大大提高,影响随之扩大,亚非拉许多共产党和民族主义政党渴望加强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根据当时国际形势和世界革命现实,黨际交往的“政治引领”工作侧重于革命目标和斗争策略的制定与引导。“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极“左”的指导思想下,党的对外交往走过一段弯路,干扰了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其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共产党与外国政党的交往多限于政治领域,之后,党的对外交往“政治引领”面不断拓宽,治国理政经验交流进入政党交往视野。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变化了的形势要求中国加强软实力建设,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作为开展政党对外交往的重要职能部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用活用足政党外交优势,将“讲好中国故事”寓于政党交往活动中,注重用国际通用的话语和外国受众能够接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

政党外交说到底就是做政治工作。围绕“讲好中国故事”和“提供中国方案”来展开“政治引领”,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对此作了深刻阐述,指出“为世界提供政治引领,就是通过交往、交流、交心,向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引导各国政党、政要和政治组织等理解、尊重、认同我们党的价值理念和方针政策,并深入探寻中国内外政策背后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同我们一道推进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事业”。这段话是在总结过去政党交往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对外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政党交往“政治引领”作用的高度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政党交往从高层的“神秘”交流扩大到面向媒体、智库和广大民众的“接地气”传播,从主要宣传中国对外工作方针政策扩展到全面介绍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政策主张,从为改革开放争取同情、理解和支持转向全面展示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政治引领”特色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明显。

突出中国制度“正能量”,引领人类进步潮流

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主张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发展同各国、各政党的友好关系,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意识形态差异分歧以及认知偏差仍是制约中共开展党际交往的重要因素,一些西方政党自恃其价值观念“政治正确”,将共产主义视为“异端邪恶”,欲置之于死地。为此,它们把“自由”“民主”“人权”作为重要抓手,对现存社会主义国家实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输出,推行“和平演变”。然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是人类理想天堂,如今陷入制度困境不能自拔,社会主义历史并没有如其所愿而终结,相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功,举世瞩目。近年来,西方传统政党力量下行,政治民粹化、极端化倾向明显,宗教种族矛盾和社会裂痕加深,草根和精英鸿沟扩大,反建制、反精英、反移民、反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民粹主义思潮在一些国家蔓延,民众不满现状的抗议浪潮此起彼伏。特别是英国公投脱欧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加速西方社会分裂和政治极化,西方政治制度暴露重重弊端,西方价值观念广受质疑,西方发展模式屡遭危机。根据国际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中国在对外交往中,突出中国道路和制度优势,揭露西方制度弊端,驳斥西方对中国制度的攻击和丑化,打破西方长期“政治正确”话语垄断,弱化西方话语优势,从而改变中国在政治话语权上的被动地位。

在西方话语体系中,民主和专制、自由和极权是判断社会制度优劣的标准。要想让西方了解中国,既不能用西方概念来套用中国,也不能脱离国际通用话语表达方式,自说自话;既要主动介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真实情况,又要注重方式方法,有效表达“中国说法”,以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启发对方思考当今世界价值理念、制度模式、民主道路等问题。在同西方政党交往中,中方并没有刻意回避人权、民主话题,而是注重在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基础上,从历史与现实、理念与实践等等不同角度,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只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统一起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成功经验优势转换为国际社会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国际说法”,才能把中国各方面取得的成就转化为中国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化被动为主动。

在政党交往工作中,中国共产党不是简单的政策宣讲,而是让双方思想产生交流,引发共鸣,彼此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以思想引领,才能说服人、打动人,从而促使外国政要和精英从被动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和经济崛起的优势,到内心接受中国政治社会制度的现实,再到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领导方式的认可,不断提升中国制度影响力和中国共产党形象亲和力。同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相比,中国政治制度有独特优势,如将贤能政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有效整合各种社会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党政决策民主集中制,既不搞“大民主”,也不搞“大集权”,决策科学高效;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同于西方选举制,也不同于中国古代的王权委任制和科考制,而是一种将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票选和选贤任能结合起来的选拔制度;综合运用政治力量、社会力量和资本力量,而不像美国那样盲目崇拜资本力量和欧洲片面依靠社会力量,等等。有比较才有鉴别,以事实说话,才会言之有理,才能增强中国发展道路的感召力,吸引更多国家共同推进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事业。

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引领新型全球化方向

如何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变革,如何推动全球化在逆流中前行,各国如何同舟共济、携手合作,共同走向美好的明天?在2017年年初达沃斯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雄文演说,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当今“世界向何处去”这一各国关切的重大方向问题,提出了推动经济全球化、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宣示了中国推进经济全球化、参与全球治理的坚强意志和建设性主张,展示了自信开放、包容合作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引起世界强烈反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变革是大势所趋,不仅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且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不仅事关对发展制高点的争夺,而且事关各国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长远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打造人類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潮流的前瞻性思考。

二战后,美西方国家推出了一系列与其价值观相适应的规则制度类公共产品,如主导建立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吸引众多国家追随,构建起牢固的同盟关系和伙伴网络,长期居世界龙头老大领导地位。但美国拥抱全球化,这始终是以本国居民的安全和社会秩序不受袭扰为前提的,美国单一价值体系和规则秩序高于全球化,一旦本国就业或安全不保,就会突出本国政治特权或民族优先权,“美国第一”自然取代“美国领导”。过去数十年,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而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新格局,代表性和包容性欠缺。事实上,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卫生等“扶贫”项目往往附有政治干预条件,全球公共产品成为西方专利。如今,西方出现逆全球化现象,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面临严峻挑战。极端政党与民粹主义融合聚变,加速西方政治碎片化,给全球化和国际格局演变带来了新的变数。中国的快速崛起有力冲击了国际秩序中固有的套路和模式,美西方国家对此普遍不适不爽,势必借本国民粹思潮,转移矛盾,强化保护主义,阻滞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总体对外战略实施。

西方在全球化和世界秩序主导地位上的动摇,给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和引导全球化进程提供了机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当前国际秩序和格局以及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复杂演变的新形势,抢抓机遇,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几年来,“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四十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2017年5月,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建设成效将惠及更多国家。

世界不会是平的,全球化进程不可能一马平川,开放和封闭、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将会产生激烈冲突。但经济全球化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各方利益,是大势所趋,中国不能因为一时困难停下脚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乱象纷呈的世界,在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对外战略思想指导下,党的对外交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交往、交流、交心,引导各国政党、政要和政治组织等理解、尊重、认同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以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变革的中国方案,引领新型全球化方向。

立足“中国价值观”,引领国外舆情民意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逐渐走进国际舞台中央,大国责任感和话语优势相应提高,但国际上恐华、反华舆论不时兴风作浪,特别是当前西方民粹主义、保守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泛滥,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对华舆情民意环境。面对新形势,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中除了在国家利益层面上释放善意、消除西方对中国快速崛起的恐惧感外,还“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通过积极宣介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独特看法及中国价值观,创造性地发挥中国价值观对国外舆情民意的塑造与引领作用,为国家关系发展打下坚实民意基础。当然,“中国价值观”引领不是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更不会介入和干涉别国、别党内部事务。

中华民族讲信修睦、善待他人的传统塑造了中华民族敦厚平和的禀性,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传统哲学孕育了中华民族推己及人的文化,王道、仁治、德政,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共同理想熔铸了中华民族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精神。所以,中国永远不称霸不只是一句外交辞令,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价值观,也是传承数千年来中国仁治德政和修身齐家治国的“君子情怀”,是值得信守的。当今,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是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整体布局下的“立体外交”,是政党外交、民间外交、公共外交的有机结合。通过政党、民间、媒体等不同层面的交往交流,阐释中国内外政策背后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不仅加深外国人对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外交理念的理解认同,而且为发展同各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对外交往立足“中国价值观”,寻求人类利益共同点,释放善意,从而更好地做好人的工作,增进政治互信,为促进国际热点问题和双边关系中的难点问题的解决提供便捷渠道,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争取有利的舆情民意,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者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正局级参赞)

(责任编辑:魏银萍)

猜你喜欢

政党全球化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德国《政党法》的精神内核和制度构造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国内外关于政党类型学的研究评述
避免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