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夏建涛
2017-04-22
对话夏建涛
《中国工业评论》:在您的眼中,工业物联网产品设计和实施的难点在哪里?
夏建涛:工业物联网最大的难点就是我国工业水平参差不齐。我们有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也有中西部的落后制造业,即使是先进制造业地区,也因为发展历史不同,起点不同,它们的设备水平以及整体制造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例如我去过一家印染厂,一条生产线上应用的P L C竟然有十几种品系和品牌,有的品牌都已经倒闭了,面对这种情况最难做的是你怎么把底层的数据整合起来,怎样把生产过程变成数字化过程。第二,就是我国工业信息化也经历了一段时间,好多企业也都在建设自己的数字化平台,很大一部分企业都有E RP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都来自于不同的供应商,是不同时期买进的,他们的数据结构不一样,运用的软件技术也不同,但是这些数据却很重要,用什么方法使这些信息孤岛的数据和机器物理设备的数据能够统合起来,变成一个统一化平台,一旦形成数据的统一化平台,对于我们后期做大数据分析产能制度、品质诊断将提供极大的便利性。一旦形成合理有效的大数据合流,后面就相对容易多了,所以实施工业物联网最大的瓶颈和难题就是底层数据的整合和采集。好多公司都说能做这块,实际上这需要丰富的行业经验才能完成的。再一个难点就是工业软件企业并没有把数据展现作为一种重要的服务内容提供给用户, 数据展现还是通过电脑等原始载体呈现。
《中国工业评论》:当下,许多工业企业都在搭建自己工业物联网平台,您认为,同样做工业物联网产品,工业企业有优势还是像有智科技这样的网络科技公司有优势?他们的优势和劣势在哪儿?
夏建涛:像徐工集团、红领集团都在做自己的工业云和智能制造云,但这里有几个先决条件,第一,如果它的企业体量够大,它就完全有能力把工业云和智能制造云建得完全贴近自己的需求,因为它不用考虑它所做的产品的外延,完完全全贴近自己的需求就可以。第二,就是它的投入、产出、运维的经济可行性,经济上是否有优化的空间。例如中石油的新疆油田,即使它不做工业云和智能制造云,自己本身的I T团队就非常强大,既然有这个团队,就顺理成章地可以承接集团公司的工业云和智能制造云的工作。但我们看到,它们无论怎么做,它都是为了解决自己需求,并不能得到广泛适用的,因为你的经验和能力始终是锁定在一个企业内部的。但像有智科技这样背景的企业它有几个特点:第一,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台达集团,它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厂,它在国内就有5大生产基地,所以我们对工业制造工艺特别熟悉。第二,我们对工业自动化产品特别熟悉,第三,我们在数据可视化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这样我们把优势都集中在一个云平台上时,就可以有广泛的适用性。我们在设计平台的最开始,就兼顾了大中小型企业各种不同的需求,所以它就成为了面向各个工业领域的公共软件模型和可视化模型。这样我们就能更经济、更快速地服务广大工业企业。
《中国工业评论》:工业物联网采用云服务的形式是否会带来信息安全的风险?您认为,信息安全风险应该如何控制?
夏建涛:我有一次去广东湛江正大集团的一个养鸡场,我和养鸡场老板谈给让养鸡场应用云服务,这样可以使养鸡场的温度、环境包括给料控制等都可以达到最优化。这个养鸡场老板说,我的数据都给你了,如果隔壁养鸡场得到了怎么办?那是我的机密啊!
在美国,我们统计了一下,去年美国企业的7 0%应用已经在云端实现了,那已经变成S a a S服务了,包括财务软件。而在我国这个比例非常低,工业企业的运行数据是关键数据,设备运行数据、工艺流程数据都是它的吃饭工具,它就相当谨慎。虽然我们解释我们有多么好的加密工具,有多么严格的后台管理程序,但他们还是很担心。实际上,云服务要比每家公司单独部署数据中心更安全,因为云服务它是由专业的团队负责数据安全,远比一些中小企业的数据管理人员专业得多。举个例子,你家的钱是放在家里装把锁安全还是放在银行安全,肯定是放在银行安全啊!因为银行有专业的团队给你保管肯定比你自己管安全,这对云服务也是一样的。另外,我们在自身上也做了技术方案的保障,我们的合作伙伴都是取得公安部加密认证的企业,我们把它的数据加密的算法和方式也应用到我们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加工当中,所以我们后台的数据只有客户自己能看到,我们后台的人员能看到数据但不知道它的含义,因为它已经被打乱,被加密过了。
我认为,工业物联网的数据安全需要有三个方面做保障:第一,要有好的技术手段,有好的加密工具,好的防火墙。第二,要有规范的制度保障,我们公有云服务中各个职能职责的区分,企业部署私有云时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区分,这些都要有规范的制度做保障。第三,就是法律层面,今年6月就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了,这也为工业物联网数据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责任编辑:刘洋
liuyang@ccidj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