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件路径分析方法:基于悖论与存在主义视角

2017-04-21杜义飞王建刚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事物维度方法

□杜义飞 潘 琼 王建刚 李 蓉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1731]

事件路径分析方法:基于悖论与存在主义视角

□杜义飞 潘 琼 王建刚 李 蓉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1731]

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使得组织面对的不确定性和矛盾变得更加突出,事物为什么以及如何可以在动态复杂的条件下实现潜在的释放?发现更合适的方法去研究这样的问题成为必要。我们认为,矛盾与悖论贯穿于事物的整个发展过程,而事件构成了事物存在展开的过程与情景。我们持续探索一种事件路径分析方法,该方法以整体的组织事件为线索,从事物整体过程中的事件解析出矛盾的维度,进而呈现事件数据所隐含的过程路径,以发现事物演变的潜在过程规律。

悖论视角;事件存在;事件路径分析;潜在过程

引言

随着管理现象更加复杂多变,研究者们开始不断探索新的理论和视角去理解和阐释新的变化,追求对动态性、变化性和不确定性的更大包容接纳和应对,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并发展出双元性理论、强调悖论视角看待现象,构建新的管理和组织理论[1~3]。

悖论视角的发展融合了东西方的哲学思维[4~7],西方学者大量关注的同时也激发了本土学者的极大兴趣,因为两种思维与文化的融合使得本土研究出现了新的可能和变化。从这种广泛认可的悖论视角下,去探索本土管理和组织现象,建构中国情景特点的理论,可以真正凸显出本土特色,而回到一般性的结论时也更容易获得理解和认可。

由于悖论视角下对于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的极大包容和接纳,使得研究者对于现象的把握、理解和诠释成为一个新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去展示悖论视角下的管理和组织发展过程,构建新的理论?面对这些新的研究问题,发现更加适合的方法成为必要。显然,量化的方法对于这类问题不再具有优势,何况管理文化与艺术中包含人的思想、观念、意志、情感和行为具有个别性、非确定性和非量化性,不可能以自然科学的方式被客观地加以描述、说明,它们只能通过深度卷入、理解、诠释才能被合理地把握[8]。为此,广大学者在质性研究的方法上进行了持续的努力。

就目前的质性研究而言,扎根理论方法[9~10]被广泛应用,通过对材料层层编码的方式,最终归纳出理论,使得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Burawoy认为扎根理论虽然处理的是质性材料,但是却用量化资料的方式来思考,把个案抽离时空脉络,范畴作为变项,分析变项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于悖论视角下的管理和组织发展变化过程的研究,这种方法不太合适。面对浩淼的质性分析材料,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其中的“事件”,通过对事件的再认识发展出新的一些方法,如Morgeson,Mitchell等认为事件不单单是一种表征和记录,更是人们描述自己的生活或者组织发展的中心,因此事件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受到重视,他们提出了事件系统理论,关注如何通过对事件重要性、新颖性、中断性的测量,以检验事件所产生的结果和影响[11]。Hussenot &Missonie认为组织通过是一连串的组织事件编织出的稳定常态与新奇动态的结合体,研究了持续呈现的事件结构,包含着过去和预期的未来[12]。尽管这些研究给组织中的“事件”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意义,但对揭示事件所隐含的潜在过程以及组织的潜能释放仍然相对有限。那么是否可以通过组织纵向发展过程中的事件,探索一种更关注于揭示包含了不同矛盾形式的组织的动态、潜在的发展过程的方法?为此团队几年来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尝试,提出了事件路径分析方法。对于当前的组织管理研究而言,事件路径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整体的、立体维度的现象分析,它可以在保证发展过程事件完整性的基础上,对组织的发展过程规律进行探究。

我们暂时不能提供一个可以标准化的操作程序,主要是因为这种方法不若实在论、客观主义或者量化的研究取径般,预设客观外存的事实可以被研究者以中立的观点和透明、中性的语言来予以正确的描述或者解释。这种方法是一种带有问题视野来解读案例过程的研究策略,具有相对的灵活性。

一、管理与组织过程:事件路径

以实证主义作为基础的大量的量化分析,以及类似于扎根理论、内容(文本)分析这样的质性研究方法认为世界客观地存在在那里“实在”,可以被测量、统计,等待着人们去发现。而后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对实证主义进行了反驳,认为在社会科学领域并不存在所谓的不变的本质,一切都是通过人们的语言或者行动建构形成的,虽然承认实在,但没有一个特定的“实在”了。而存在主义[13~14]发展起来,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本身是没有规定性的,可以理解为他已经否定了有一个确定的“实在”在那儿。此在要达到真正的本真自我不是按照某一模式去实现它,而是通过其源始展开方式,在现身和自身定准的调整中,在对自身有所领会的过程中,去实现它自身所具有的可能性,从而达到自我的构成[15]。

人们通常将“时间性”的存在者(自然进程与历史事件)和非“时间性”的存在者(空间关系和数学关系)区别开来,在海德格尔看来,在他之前对时间概念的讨论无论是自然科学角度还是哲学角度,都是基于一种假设,即在人们的生存及世界之外,有一种自在的、现成的时间流。假定时间存在,并且以无始无终、均匀流逝的方式存在[14]。

在存在主义看来,存在不是现成存在者的现成属性,而是“去存在”的种种可能性,它是此在在世界中的历史性、时间性的展开活动。因此,世界不是一种现成的空间或场所,而是此在本身的展开状态,它是此在通过现身、领会、言谈等生存机制组建、构成或开展出来的。因此管理和组织发展过程的展开,还原到现象只有通过它的过程中连续不断的事件去看,将事件作为窗口,放电影似的地看整个展开的过程。

除了强调事件作为存在绽放的反映,我们更着眼于事件的整体性,一个事物从根本上无法与其他事物分开而独立存在,同一个事物或者过程的构成部分亦无法独立存在。可见,事物与事物间是紧密地作为一个整体联系在一起[15],传统的分解和分析方法难以还原事物本身。因此,我们对事件整体性的理解与区别于西方传统的理解,它们认为各个部分经过组合而成为整体,但我们认为,整体不仅仅是部分之分,更是部分的整合,整体的功效与价值不等于部分之和。事件路径分析方法并不对事件进行归纳的要素分解,而是从整体过程中把握规律,最大程度还原事物发展过程。

这里的整体特别强调“立体性”。管理和组织过程由人构成,整体性还体现在立体维度上,如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只从一个侧面看问题时,必然是只是看到其中的一面。在这首诗中,横竖、远近、高低几个侧面将庐山的面貌进行描述。因此,只有多维度的,立体维度地去看,才能览得全景。

二、研究对象与资料来源

(一)研究对象

事件路径分析方法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主要用于发现管理和组织过程规律,探索现象背后的潜在释放。事件路径分析方法是以贯穿于某一过程的事件为分析材料,剖析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维度,揭示过程规律。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对某一活动主体的发展、成长或者演变过程的研究。如许毅刚等[16]纵向考察了嘉华公司在2001~2011年的10年间企业边界发展演变过程。何婧和杜义飞研究了一个典型的国有企业自建立以来40年的发展历程,探究后发企业价值传递和能力补缺过程,揭示后发企业进入顾客锁定的过程机理[17]。

就管理和组织发展过程这类的研究本身而言,无论是哪一种途径去获取最初的研究材料,叙事总是存在的。叙事出现在每个时代、每个地方、每个社会。叙事的普遍重要性,主要在于人类存在状态所不可避免的时间面向。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凭借着时间来经验与诠释其生命[18]。人们不可避免地活在时间的推移之中,而以一种身处现在、意识到过去与未来的方式在体验时间的前进。人们在说故事或者叙事时,通常的做法是将自己的经验组织成在时间上具有意义的一幕又一幕,这是一种既典型又重要的认知方式[19]。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多种途径去获得资料,整理出的质性材料从时间上展开之后都是一个一个的情景,也就是事件,如图1。

事件路径分析方法将事物发展的“过程”视为连续的“情景”构成。而情景则是由一连串的事件构成。事件路径分析从分析事件出发,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发展,而不是进行要素分解。同时,事件路径分析着眼于事件与事件间的关联性,将事件编排成具有时间顺序和内在关联的整体,才能保留住事情发展所处的“情景”。“情景”传达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传递的,只有处于情景之中的人才能体会,只有处于情景中的事物才是当时的事物,而不是别的另一种事物。

图1 资料获取与分析对象

事件路径分析也着眼于由事件构成的过程,以动态、纵向的视角看待研究现象[20],我们认为现象由事件、活动、变化等组成,主要考察现象随着时间改变的过程。在这一点上,事件路径分析最终构建的理论更偏向于过程理论,关注结果的实现过程,通常回答的是“为什么”与“如何”发展和演变的问题[21],而不是检验因果关系。

(二)事件数据

事件路径分析方法的研究数据主要是贯穿于研究对象发展过程之中的各类事件,为了保证研究的可靠性,我们在数据的获取上坚持几个原则:

第一,数据要求来源公开,被大众所认可。比如CNKI报纸数据库、企业发展的年鉴、大事记、上市公司的年报等,这样的材料属于原始数据,不为研究而准备的原始材料具有极大的客观性,可以减少人们的质疑;现场访谈的方式则要求保留完整的访谈记录,并整理成档,不遗漏,不进行刻意选择。

第二,全样本的数据收集。为了保证是针对整体过程的研究,通常研究涉及的数据必须覆盖整个发展过程的每一个时间段,不要出现刻意筛选或者遗漏。在具体的全样本数据获取方法上,目前不少学者也开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挖掘技术。

第三,单个事件完整性,包含背景、时间、涉及的活动人物等,进而构成一个“情景”。完整的事件才能保证后面的事件分析过程顺利进行,更加便于进行准确的事件分类,判断过程发展的趋势。

第四,对来源多样的事件进行三角验证[22],确保事件的准确性。比如来源于年鉴或者大事记的数据可以与相关的新闻报道、人物专访,或者实地调研中的访谈资料进行一致性比对,将事件的时间、涉及的活动人物以及性质描述准确。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和完备性,增加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具体操作如下:对所抽取的事件进行评估,保证事件不被遗漏;拷贝和编撰过程重复多次,使得事件描述满足完备性;重复多来源资源数据的印证过程,多次复查事件编码达到一致性。事件数据再编码完成之后并输入数据库之前反复比较,事件描述的文字差异被控制在5%以内。整理完备的数据将构成一条完整的时间线或大事件年表。构建现象的时间线或大事记年表本身也是质性研究的常用策略之一,这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案例情景,从而揭示现象模式。

三、事件维度解析:基于整体情景与悖论过程

对于过程的更大程度还原依赖于保持过程发展的持续性和完整性。所以保持情景的存在活性十分重要。因此方法尝试通过相对的,动态性的倾向性维度来描述事件的状态。

事件路径分析是着眼于过程的研究,我们认为事物的发展从始到终都有一个一致性的矛盾贯穿其中[2],这个一致性的矛盾是事物整体发展过程中占主导作用的、不断地去平衡的矛盾,这一对矛盾构成维度的主轴,是我们想要解释和发现的结果。另一个维度则通过对事件的归纳总结分析,关注主体通过何种方式去面对过程中的主要矛盾。需要注意的是,维度表示活动的倾向性,具有相对性,不存在量化刻度,如图2所示。通过这样的维度解析,可以很好地将事物发展过程中一致的、不变的主要矛盾与动态、变化性的活动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当过程中所有的事件按照矛盾主轴展开之后,往往能够带出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一面。这也是我们在已有的研究中能够发现重要且有意思的结论的重要原因。

表1 事件路径相关研究的事件数据和数据来源示例

图2 事件维度解析

事件维度的解析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研究视角,也是事件数据分析的策略。作为一种数据分析策略,事件维度解析不断讨论、探究的反复过程,能够保证全样本的事件数据收敛于事件维度所构成的四个活动空间之中。在事件维度解析的过程中,维度与数据之间不断进行迭代和匹配,同时还要能够与相关的理论进行对话和联系。

为了保证维度划分的信度,通常采取的做法是,当事件分类被明确定义时,将收集的事件逐一放入相应的事件分类中。为保障分类的准确性和相对客观性,研究过程中选择了一名研究团队人员以外的人员,在阅读了事件分类标准和典型事件后,对所有事件进行分类,最终事件分类一致性超过90%,我们认为此分类标准是准确的,即分类标准符合研究信度要求。

这样的事件解析方法,不仅使得研究者在众多的事件数据之中能够有一个大体的目标,而且归纳性相对较好,有助于之后的理论构建。此外,我们不仅仅使用一种数据分析方法或策略,而是几种策略相互补充,各取所长。可以看到,在事件路径分析方法中,事件数据的整理编码构成的数据库会呈现出时间线或大事记年表的形式,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现象所处的情景,以及现象中关键事件的时序关系。在前期的事件维度解析时,扎根理论的方法也被大量使用。而在之后论述到的过程分析环节,内容分析的方法将被用于细节上的解读,时序区间的方法[23]大量用于单个案例过程分解的过程之中,带有箭头和框架的可视化图示方法则广泛用于简要展示现象整个过程。

四、过程分析

(一)阶段分析

事件进行分类之后,使用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对所有事件进行了趋势图的处理,比较直观地呈现出过程“路径”,这是进行过程分析的基础,也是研究发现的最直接来源。

通过观测事件发展的趋势来进行细致的过程分析,得出阶段性命题,进而构建新的结合理论框架。同样地,任何研究都是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之中,以传统的实证研究为例,提出的假设可能会被证实或者证伪,如果假设没有获得支持,研究者可能再进行其他原因的探索。在事件路径的分析中,经过分析和维度划分之后的事物发展过程如果不能呈现出明确的路径规律,研究将会重新进行,一直到我们能够从中发现新的规律,以构建一个有意义的知识框架。事件路径分析可以借鉴过程研究方法,以进行阶段的分析。在过程研究方法中,可以实现对过程的跨案例复制,过程分解的纵向复制、可视化图示过程呈现以及过程的一般化[23],如表2所示。

表2 过程分析常见形式

通常在跨案例、时间或者过程模型之间,使用对比复制。如王建刚和杜义飞[23]在阶段内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跨阶段分析,以识别出东汽对技术与市场领域的竞争与合作的动态平衡模式的变化,并结合事件分阶段的特征与变化趋势,提炼出隐含的过程规律,从而形成理论命题和框架。对于单个研究对象而言,通常使用过程分解展现事物不同阶段的演进,通过对不同区间中理论要素的复制和比较,解释现象中的演进逻辑。Zhang等在以百度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本土互联网成长路径,他们发现,事件趋势在各个阶段的特征分布较为明显,整个发展过程就可分解为几个不同的阶段,从而得到阶段性的命题。

(二)过程理论

通过事件路径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有价值的过程演化规律,构建新的理论框架。如许毅刚等[16]纵向考察了嘉华公司在2001~2011年的10年间企业边界发展演变过程,将企业边界的确立过程看作是应对两种不同类型不确定性(外部和内部)的两种不同逻辑过程,为组织边界理论带来了动态非平衡的过程观,全景展示出了企业在形成自己边界过程中两种不同行为逻辑的交替与协同。何婧和杜义飞[17]研究了一个典型的国有企业自建立以来40年的发展历程,去探究后发企业价值传递和能力补缺过程,去揭示后发企业进入顾客锁定的过程机理。通过事件路径以及过程分析,文章提出了一种价值传递与能力补缺的双循环过程理论模型,对后发企业基于过程吸收能力的研究带来新的贡献。王建刚和杜义飞[24]通过对一个典型的后发企业在技术与市场领域间的竞争与合作的事件路径分析,他们发现,后发企业吸收能力存在“由外至内”的逻辑。通过团队的努力,事件路径分析方法在发展过程理论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24~29],具体情况参加表3。

表3 已有研究汇总表

五、结论

文章主要从事物发展的存在认知、事件数据、维度分析以及过程分析几个方面对事件路径分析方法进行了基本阐述。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通过事件路径分析对事物发展过程规律探究,能够保存事物原本的整体性,还原和揭示事物发展过程规律。这种方法保存了事物本身的“活性”能够发现发展过程中潜在力量。

方法仍然处于探索和发展的阶段,未来的发展:数据获取上结合大数据技术尽量地全样本,增加事件密集性,更大程度还原发展过程。另一方面,目前所用的多为一个组织或者个体,可以拓展到多案例、过程的对比;从组织研究到个体研究,比如领导者或者领导者群体、团队;目前已经有学者研究的关键事件与该方法的结合,考虑通过矛盾的转变定义关键事件以及关键事件对整体过程发展的持续影响等。

[1]LANGLEY A.Process thinking in strategic organization[J].Strategic Organization,2007,5(3): 271-282.

[2]SMITH W K,LEWIS M W.Toward a theory of paradox: A dynamic equilibrium model of organizing[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11,36(2): 381-403.

[3]SUNDARAMURTHY C,LEWIS M W.Control and collaboration: Paradoxes of govern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3,28(3): 397-415.

[4]CHEN M J.Reconceptualizing the competition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A transparadox perspective[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quiry,2008,17(4): 288-304.

[5]HAMPDEN-TURNER C.Maps of the mind[M].New York,NY: Macmillan,1981.

[6]HARRIS A S.Living with paradox: An introduction to Jungian psychology[M].Albany,NY: Brooks/Cole,1996.

[7]SMITH K K,BERG D N.Paradoxes of group life: Understanding conflict,paralysis,and movement in group dynamics[M].San Francisco,CA: Jossey-Bass,1987.

[8]吕力.深度情境化与诠释: 管理学的质性研究方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11): 31-37.

[9]GLASER B G,STRAUSS A L.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M].Chicago,America: Aldine,1967.

[10]SUDDABY R.“What Grounded Theory Is Not”[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49(4): 633-642.

[11]MORGESON F P,MITCHELL T R,DONG LIU.Event system theory: An event-oriented approach to the organizational scienc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15,40(4): 515-537.

[12]ANTHONY H,et al.Encompassing stability and novelty in organization studies: An events based approach[J].Organization Studies,2015,37(4): 523-546.

[13]萨特.存在与虚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14]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15]CHEN M J.Transcending paradox: The chinese‘Middle Way’ perspective[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2,19(2): 179-199.

[16]许毅刚,杜义飞,曾勇,李仕明.构建企业的边界:权力与能力的过程观—嘉华公司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3,6(2): 69-81.

[17]何婧,杜义飞.基于一个纵向案例的后发企业“价值-能力”双向循环与顾客锁定[J].管理学报,2015.12(1): 20-28.

[18]RICHARDSON,LAUREL.Narrative and sociology[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thnography,1990,19(1): 124-125.

[19]POLKINGHORNE,DONALD E.Narrative knowing and the human sciences[M].Albany,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8.

[20]PAPACHRONI A,HERACLEOUS L,PAROUTIS S.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through the lens of paradox theory building a novel research agenda [J].The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2015,51(1): 71-93.

[21]LANGLEY A,SMALLMAN C,TSOUKAS H,et al.Process studies of change i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unveiling temporality,activity,and flow[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3,56(1): 1-13.

[22]JICK T D.Mix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riangulation in action[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79,24(4): 602-611.

[23]LANGLEY A.Studying processes in and around organizations[M].London,UK: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2009.

[24]王建刚,杜义飞.资源双依赖下后发企业“由内至外”逻辑的研究—基于事件路径的分析[J].管理学报,2016,13(11): 1624-1634.

[25]王建刚,杜义飞.资源双依赖下后发企业惯性逻辑与悖论整合—基于一个纵向多案例的研究[C].第九届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15.

[26]王建刚,杜义飞.资源双依赖下后发企业平衡冲突的嵌套模型—基于纵向多案例的研究[C].第八届中国战略管理学者论坛,2015.

[27]杜义飞.衍生企业组织演化:驱动与约束的权衡-来自企业纵向事件抽取与趋势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11,14(4): 42-49.

[28]杜义飞,庞先英.衍生企业技术与市场能力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东汽树脂的纵向案[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16(6): 46-51

[29]杜义飞,赵鹏飞,杨振华.技术引进、市场波动与后发企业吸收能力—一个纵向案例的事件路径分析[C].北京:第七届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13.

Event-Path Analysis: Perspective of Paradox and Existentialism

DU Yi-fei PAN Qiong WANG Jian-gang LI Ro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1731 China)

The complexity and variety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makes organization face the more uncertainty and contradiction.Why and how can things release the potential under dynamic complex condi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discover a more suitable method to carry out these researches.In our view,the contradiction persist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ings,and the events constitute the process and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ings.We continuously explore an event path analysis method.It takes overall events as a clue,carrying on the overall analysis of dimensions including contradi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the event,thereby rendering the process path to find the latent process of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paradox;existentialism;event path analysis;latent process

F270

A

10.14071/j.1008-8105(2017)02-0018-06

编 辑 何婧

2017-0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72131,71672021);中央高校重点资助项目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团队项目(ZYGX2015 SKT01);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资助项目(2016ZR0014).

杜义飞(1974-)男,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潘琼(1992-)女,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建刚(1984-)男,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李蓉(1988-)女,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事物维度方法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美好的事物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奇妙事物用心看
光的维度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