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价值取向冲突:生态诉求与平民主义

2017-04-21罗祖文湖北大学艺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莫里斯艺术设计运动

罗祖文(湖北大学 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价值取向冲突:生态诉求与平民主义

罗祖文
(湖北大学 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有感于工业革命以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与人类精神生态遭到破坏,强调艺术设计“师法自然”,企图以自然的整体性来恢复生态的平衡;工艺美术运动主张艺术设计服务大众,带有强烈的平民主义和社会主义色彩,开启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先河。但这两种设计主张在实践上是矛盾的,并未落到实处。为此,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家们在理论上倡导“艺术与技术”统一,在实践上主张豪华风格与实用风格并存。

工艺美术运动;艺术设计;生态美学;平民主义

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经济与生产力的发展,手工艺与工业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工业制品是走机械化批量生产之路,还是让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成了设计理论界的争论焦点。以拉斯金、莫里斯为首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思想家深受第一届世博会复古滥造产品的刺激,提出师法自然、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设计思想;在设计的社会理想上,他们提出艺术设计为大众服务的理念,开启了探索现代艺术设计的先河。

一、师法自然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级强国,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道德信仰危机等问题。针对自然环境污染,拉斯金忧心忡忡地说,再这样下去,“庄稼只有长在房顶上,而交通只有靠在房顶上建高架桥,或者在工厂下面开通道。烟雾已经遮蔽了太阳,大家只有靠煤气照明。英格兰的每一亩土地上都有机器的轰鸣声,所以我们将无立足之地,即使站在那里也会被吹成碎片”[1]。而面对优美的郊区农舍,他则表现得格外钟情。“这个农舍依山傍水,大约是查理时代的产物,屋子上有竖格的窗子,屋门外是一个低矮的拱状门廊;围绕着农舍的是一个三角形的小花园。我们可以想象一家人,他们过去常常坐在这个小花园里度过他们的夏日时光,听潺潺的流水透过石楠的篱笆轻轻地传过来,看绵羊在远处的丘陵上沐浴在阳光中。”[2]238在这里,拉斯金通过对优美农舍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工业文明的厌恶和对中世纪乡村生活的向往。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赞美,无疑隐含着对工业文明的否定,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人类生态审美本性的流露。“我们的人性并非在我们自身内部,而是在于我们与世界的对话中。我们的完整性是通过与作为我们的敌手兼伙伴的环境的互动而获得的,因而有赖于环境才保有其完整性。”[3]生态审美本性是人性的基本特征,面对瑰丽雄伟的大自然,一个敏于判断与欣赏的人会激发起一种保护的欲望。而亲近自然主义风格的工艺品,无疑缩短了人与自然的距离,会激起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在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家看来,自然是一种神秘力量与精神境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同于人与上帝的关系。他们认为,对工艺美术的鉴赏与把玩,能恢复人的宗教伦理,培养人的神学德性。“中世纪的传统文化不仅是整体的,彼此相连的,而且还是道德的、信仰的,这一点使得人们很容易对艺术的崇高形式达成理解与共鸣,当人们感受到有机的自然、艺术和信仰等多种因素综合成一个整体时,也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人生的幸福。”[2]99为了标榜自己的设计理想,莫里斯设计的红屋从外到内都体现了“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如图1)。

图1

从建筑外形看,红屋墙面不加粉饰,利用红色砖瓦本身的自然属性,屋顶采用了哥特式塔楼,直插苍穹。在平面布局上,红屋设计成L形,房间之外,延伸有药园与植物园,两园之内,草木茂盛,红屋掩映在绿树与花丛中,显得朴素自然,浑然天成。从红屋的内部设计看,壁纸、窗帘、桌帘与其他装饰图案之间交相辉映,木桌、化妆台、床和椅子、铜制烛台、壁炉等家具与室内整体色调、花纹相得益彰,整个室内装饰给人以和谐统一的舒适感。由是观之,红屋的整体设计并非几个装饰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装饰单元与风格的渗透与互融,体现了自然性与功能性的统一。

最能体现莫里斯“自然主义”风格的作品是他房间的墙纸、壁毯和织锦的图案设计。走进莫里斯设计的房间,仿佛能触摸到摇曳摆动的枝叶,嗅到茉莉的花香,观察出石榴果表面的黄斑、胭脂虫的纹理,揪起藤蔓闪亮的葡萄串……整个房间洋溢着自然的气息。在设计这些作品时,作者遵循动植物本来的样态,“应物象形”。莫里斯认为,“图案应当表现那种植物形式的生命力和生长趋势,甚至在一个线条结束的地方也能让人看出来如果给它余地就能够继续生长的充足能量”[4]56。在《莨苕叶》作品中(图2),作者用S形曲线表现莨苕叶的生长与攀爬,体现了植物枝叶的柔韧性,洋溢着自然生命的张力和从多样走向统一的和谐美感。在《葡萄叶》中(图3),叶脉清晰可见,S形茎线分布在干茎母线两侧,形成无数小分岔,每片叶子上的分岔按比例由大到小分布在叶片上,既符合自然法则,又均匀和谐。莫里斯处理自然的艺术手法来自于他对自然的洞察,更来自于他对自然的热爱。他在《生活的次要艺术》中写道:“在这些作品中,对自然的热爱在一切形式中都是核心和灵魂。”[4]86

图2

图3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对自然的师法,另一个原因是工业化生产造成了人的异化: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劳动产品的分离。“在这种情况之下,需要与工作以及兴趣与满足之间的宽广的关系已完全发展了,每个人都失去了他的独立自足性而对其他人物发生无数的依存关系。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或是完全不是他自己工作的产品,或是只有极小一部分是他自己工作的产品;不仅如此,他的每种活动并不是活的,不是各人有各人的方式,而是日渐采取按照一般常规的机械方式。”[5]在机械化生产中,工人依赖于机器,严密的分工使工人成为机器的某个部件,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很难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致使劳动兴趣下降,头脑越来越呆滞,心智愈来愈愚钝。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以“碎片”来比喻这种异化思想,“碎片”就是指人性的分裂与单纬面。工艺美术运动强调“师法自然”,意在以自然的完整性来修复人性的分裂。其次则是为了培养人的社会德性。自然与艺术同本同根,是人类本来意义上的家园,也是和谐之源,它们不仅给人以美惑,陶冶人的性情,而且增添人们的幸福感。在工艺美术运动思想家们看来,对手工艺术的坚守与推崇是一种良好的社会德性,优美的工艺品凝聚了本民族的文化,也表达了对基督神灵的敬畏,它不仅给使用者带来便捷,更能净化他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品质。

二、服务大众的平民主义思想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期,工艺美术运动中的设计者们处于迷茫、徘徊中。艺术设计到底是该为平民考虑,还是为贵族服务,两种观点针锋相对。前者具有理想主义民主色彩,后者显然是传统设计思想的延续。纵览西方工艺美术运动前的艺术设计史,艺术设计大多是为权贵服务的: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还是陶器与金属器皿,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中世纪艺术设计贯穿着“美是上帝”的审美理想,工艺美术是教皇地位的象征;巴洛克风格气势磅礴,富丽堂皇、璀璨缤纷,它显然是贵族财富与身份的一种炫耀;18世纪的洛可可风格更是皇室趣味的体现,是纯粹的宫廷艺术。由此可见,在西方古代社会,工艺品的身份象征意义是主要的,功能主义退居其次。

工艺美术运动思想家们认为,人民大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理应享受工艺美术的成果。拉斯金说:“以往的美术都被贵族利己主义所控制,其范围从来没有扩大过,从来不去使群众得到快乐,去利于它们。……与其生产豪华的产品,倒不如做些实实在在的产品为好。”[2]79因此,他主张艺术家、设计师创造出更多能被广大平民百姓接受和享用的艺术作品和产品。莫里斯在《为人民的艺术》中指出:“我不希望那种只有为少数人的教育的艺术,同样也不追求为少数人服务的艺术,与其让这种为少数人服务的艺术存在,倒不如把它扫除掉来得好。如果艺术只为少数人服务,那艺术跟我有什么关系。”[6]由此可见,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于思想家们的“良心发现”,他们将广大平民视为艺术消费的主体,体现了他们的社会同情心与民主主义观念。

平民主义设计理念还体现了工艺美术运动培养艺术大众、提高社会艺术水准的责任感。从生产与消费的角度看,大众是手工艺品的消费对象,也是手工艺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正是广大民众对手工艺品的消费需求决定和刺激着工艺美术品的生产。如果脱离了民众的消费需求,工艺品的生产就失去了终极目的和意义。另一方面,工艺品也催生新的消费者。马克思指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7]一个社会的艺术品消费者的艺术修养和精神追求往往是通过艺术品自身创造出来的。扶持和生产优秀的艺术品往往能“创造”出高品位、高境界的艺术大众,而任由低劣庸俗的艺术品泛滥则可能“创造”出趣味庸俗的艺术民众。不难理解,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家们提出艺术为多数人服务,不但满足了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需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广大民众的精神品质。

在西方传统艺术理论中,艺术有大小之分。所谓“大艺术”是指绘画、雕刻等纯艺术,而“小艺术”是指工艺美术。这种分野可以见出西方社会对纯艺术的推崇而对手工艺术的贬抑。在工艺美术运动前期,“大艺术家”们沉迷于纯艺术的殿堂,不屑从事日常工艺品的设计,而“小艺术家”们却因缺乏必要的文化修养,使工艺品的风格越来越粗鄙庸俗。为了实现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更好地服务于平民,莫里斯提出取消大小艺术之分。莫里斯认为,手工艺术虽然风格芜杂,但并不是成就不如大艺术,而是它的发展一直处于一种混沌、不自觉的状态;手工艺术不仅体现人类的审美创造性,而且能美化人们的生活,“大艺术”虽由造诣深厚的艺术家塑造,但其价值的实现也离不开实用艺术的宣扬与包装。若“大艺术”长期远离大众,久而久之必会失去人们的尊重,而退步为一种富丽、但又毫无意义的装饰品。因此,艺术种类无雅俗高低之分。莫里斯对大小艺术分野的弥合,使纯艺术家们走出画室,尝试工艺美术的设计创作,而手工艺术家因有纯艺术家的理论指导,工艺水准日益走向精湛。

三、矛盾的解决方案:豪华风格与实用风格的兼顾

莫里斯一方面反对机械化生产,倡导手工艺运动,另一方面又强调艺术为大众服务,这在手工艺实践操作中是行不通的。采用手工制作,劳动效率低,拒绝使用机器生产的廉价原材料,致使工艺品生产成本高,这样一来,手工艺品的销售价格远非平民所能承受,而实际上,莫里斯行会设计的产品成了富人们的专属奢侈品。如莫里斯设计的红房子不能流行,最后只能作为富人的别墅。莫里斯设计的缠枝花草封面过分繁复,无法批量生产,最终也只能沦落为少数艺术家的收藏品。这与他的初衷“艺术是为人民所创造,又为人民服务”的平民主义思想无疑是矛盾的。

德尼·于斯曼在论及工业产品的设计原则时指出:“使用的手段和材料的经济(最低限度的成本),至少不损害相应制成品的功能价值和质量,这是实用美的起码条件。”[8]这里谈到了两个工业生产原则:其一是降低生产成本;其二是产品设计尽可能简洁,以突出其功能。唯有这样,生产者才能以较小的经济成本赚取较大的利润,同时满足广大民众的消费需求。也就是说,价格是决定产品能否惠及广大民众的关键,要想降低产品价格,对厂家而言,就是要求产品原料低廉,生产工序简单。而莫里斯提倡师法自然,过分地追求艺术效果,这必然增加生产成本。比如制作具象莨苕叶花纹的棉毯比抽象几何图案的棉毯工序要复杂得多,具象的莨苕叶形态多样、色彩斑斓、纹路复杂,用手工制作工序多、耗时长,而抽象的莨苕叶棉毯花纹,用抽象的线条与规则的几何形状即可表现,机器批量生产起来,印制成本低廉得多。因此,莫里斯抵制机械化生产,既想师法自然又想服务大众的设计思想在现实中是无法实施的,其行会最终因失败而解散是情理之中的事。这引发了莫里斯对社会制度和技术美学等问题的思考。

莫里斯将贫富分化的社会现实归罪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商业奴役劳动”。他认为,工业机械化生产虽使社会物质财富得到大幅度增长,却使工人劳动过度,疲惫不堪,并使贫富之间的对比日益强化。“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9]于是,莫里斯开始致力于批判资本主义,憧憬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政治理想,莫里斯广泛参加各种政治团体,比如“全国自由联盟协会”,他甚而参与到工人抗衡资产阶级的运动中。莫里斯参加这些社会团体,一方面是为了保护那些具有民族风格、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工艺品;另一方面是为了利用社团与协会来宣扬自己的工艺美术思想和社会主义理想。

作为工艺美术运动的领袖,莫里斯在推行自己设计思想遇到现实“撕裂”时,转而采取了折中主义设计路线。他将工艺品家具分成两类:一为“豪华家具”,这类家具“重艺术”,采用手工制作,装饰得堂皇而精美,是专门为富有阶层服务的;另一类是“普通家具”,这类家具“重技术”,采用机械化批量生产,艺术上相对简约粗糙,是为普通民众设计的,主要体现在室内座椅、橱柜与窗棂上。“普通家具”结构标准单一,生产成本低,初步实现了“平民主义”理想,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设计任重道远。如图4上为豪华椅子,下为普通椅子。

图4

工艺美术运动后期的阿什比在实践上继承和发展了拉斯金、莫里斯等人的设计思想,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社会理想,力图将民主、平等的政治经济制度与简朴的生活、快乐的劳动、大众的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他将自己的手工艺协会迁至偏远的乡村坎普顿,虽然最终抵不过工业机器生产的冲击而破产,但为艺术设计的探索提供了前车之鉴。晚年的阿什比吸取了教训,倡导简约的设计风格,但怎样将“艺术”融入简约的形式之中,这是后起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所探讨的课题。

[1] Ruskin J.“A Joy Forever”;The Two Paths[M].London:George Allon&Sons,1907:306.

[2] 拉斯金读书随笔[M].王青松,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3] 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 [M].刘耳,叶平,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92-93.

[4] 河西.艺术的故事——莫里斯和他的顶尖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 黑格尔.美学:第1卷 [M].2版.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31.

[6]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228.

[7]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

[8] 德尼·于斯曼.美学[M].栾栋,译.台北:远流出版事业公司,1999:86.

[9]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3.

(责任编辑:张晓军)

Contradictions of Design Virtue in British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Ecological Demands and Populism

Luo Zuwen
(FacultyofPhilosophy,HubeiUniversity,Wuhan,Hubei430062,China)

British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Started due to the destruction or damage of natural ecology, social ecology and human spiritual ecology. It emphasized “learning from nature” in artistic design and intended to repair the natural ecology and social ecology with the natural integrity. It proposed that artistic design should serve the common people, with a strong color of populism and socialism and turned to be the pioneer for modern artistic design. Nevertheless, the two design ideas proved to be contradictory in practice and could not work in reality. Hence the thinkers who started the British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advocated the “integration of art and technology” in theory and the co-existing of luxury style and practical style in practice.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Art design; Ecological Aesthetic; populism

2017-01-12

罗祖文(1974- ),男,湖北阳新人,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

J53

A

2095-4824(2017)02-0058-05

猜你喜欢

莫里斯艺术设计运动
《星.云.海》
《花月夜》
神奇飞书
能 看 多 远
半夜的演讲
我的风筝
不正经运动范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