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2017-04-21高晶晶
高晶晶
【摘要】动手是幼儿认识自然、感知世界的基本手段和能力,动手才能动脑,动手才能促进幼儿智力、思维能力、记忆力、意志力,以及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全方位发展。本文阐明了目前幼儿动手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寓教于乐、科学设计、耐心鼓励”的动手能力培养模式,在实践中找出幼儿动手能力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摸索出了依托家园互动机制共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幼儿;动手能力;培养;科学设计;家园互动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223-01
动手才能动脑,人类在幼儿时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是幼儿认识自然、感知世界的基本手段和能力,如果双手被束缚起来,就不能有效地执行大脑的命令,也无法体验自然规律的直接反馈。所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出“解放孩子的双手”,只有多给幼儿提供动手参与和实践的机会,才能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开发潜能,真正做到“心灵手巧,手巧心灵”。
一、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大脑的灵活度成正比,所以说“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也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前提条件。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不仅能增强其独立性和记忆力、使注意力集中,还能提高孩子的思辨能力,养成好习惯,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科学的种子。
对幼儿来说,让他认识一个物体,掌握一种技能或明白一个道理,光靠家长的说教或直观演示是不行的,必须让幼儿亲自动手来实现,只有直接施于动作,被认识的对象才能进入意识中。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动作,能使相应的脑细胞得到锻炼,加深印象,从而锻炼了幼儿的记忆力。西方学者克洛韦尔曾说过:“动作是智力大厦的砖瓦”。幼儿在动手拼拼、搭搭、拆拆活动中,能根据问题的变化,按照不同材料和条件及时地改变思维方法,学会用创造性的方法抓住问题的本质。
除此之外,动手与非智力因素发展也关系密切。在训练幼儿动手能力时,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难来磨炼幼儿,培养幼儿专心致志,坚持到底的毅力。教育他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多动脑筋、想办法,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加以克服困难。
二、动手能力培养实践中的问题
杨振宁博士对比了中美学生后忠恳地指出:中国孩子动手能力差、胆小、怕出错,不善于选择和剔除,不善于提出问题,崇拜权威。究其原因,都是我们幼儿时期欠缺动手能力养成的结果。纵观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普遍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1.重智力、轻能力
很多老师和家长都认为发展幼儿智力是学习的唯一目标,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好坏与其今后的发展没有关系。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也会觉得“发展幼儿的智力才是最重要的”。一方面,觉得让幼儿动手操作会十分麻烦。另一方面,教师也会因为要应付学校对幼儿的抽测而一味地进行智力培养,却忽略了动手能力的培养。
2.以教代学
有的教师喜欢包办一切,忽视了幼儿的动手。无论做什么事情,教师总是喜欢亲自完成一些需要动手的活动,结果导致幼儿没有自己动手而难以深刻理解所学内容。有的教师没有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还没有等幼儿想出解法,便一下子全部讲出来了。表面看讲得很细,其实这样的做法忽视了幼儿的认识规律,以教师讲解代替幼儿的思考过程,并未达到加深幼儿理解的目的。哈佛大学有句名言“听来的记不住,看到的学得会,做到的记得牢”就是这个道理。
3.怕出意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保护儿童安全是教育机构和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幼儿的年龄小,自护能力差,伤害事故最易发生,有的教师怕在活动中发生意外事故,便因噎废食,情愿让幼儿乖乖坐好听讲,而不愿意让他们自己动手。
4.以自我为中心
有的幼儿自身缺少自己动手的意识,他们处处都不想自己动手,事事都想依赖于人,而家长出于溺爱心理,或怕孩子受累,或怕孩子受伤,一切事情都由大人包办,这种现象在独生子女中较为常见,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便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耽误了其动手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机。
三、动手能力的培养方法
从宏观的角度看,学前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始阶段,而当前学前教育还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重智力、轻能力”“以教代学”等问题,束缚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抓住“寓教于乐、科学设计和耐心鼓励”这三个关键问题,采用正确合适的方式方法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1.寓教于乐
关注幼儿生活、把握幼儿的兴趣所在,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唤醒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进而根据幼儿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专门教育,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思考,启发他们利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在快乐中不断成长。在趣味性与教育性的平衡上,游戏活动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游戏活动不仅能激发幼儿动手实践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幼儿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学习的效果。但开展游戏活动时,应注意把握游戏的趣味性、易操作性和科学性。尽量选择那些贴近幼儿生活、能突出幼儿的主体性的游戏活动,确立合理的游戏活动目标,发挥游戏活动的正面教育功能。
在游戏教育环节上,首先应该以适宜、感兴趣的材料人手,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层次性强的操作材料,化形式单一为多样式、多层次,“教学做合一”,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强烈愿望,让幼儿多动手實践。例如,叠纸船和堆积木看起来都是很简单的游戏,但是幼儿却百玩不厌,因为这些玩具有着无穷的变化组合,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如果将两种游戏巧妙的组合,在纸船上搭积木,幼儿将会更加直观的体验到“沉浮”、“轻重”“稳定”等重要的自然规律,“比一比谁的纸船装得多”“比一比谁的纸船上积木更高”会激发孩子的无穷创造力,游戏会展现出更好的多样性、层次性。
2.科学设计
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游戏实现的,如何将科学性内容巧妙融入游戏、设计游戏也就成为幼儿教师的一项重要课题。这各种创造游戏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动手操作要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丰富教学情境,引导幼儿动手操作。例如,在进行“我爱我家”的主体活动时,作者在一定的教学空间里设置了家具、电器、用具、植物、宠物、玩偶、房间等“家”的道具和场景,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各种家庭生活需求、设备和用法,从而逐步培养了幼儿动手和思考的能力。
(2)从日常入手
幼儿的活动范围小,所以身边的日常事物是幼儿认识的重点,包括颜色、光线、风雷雨雪、动物、植物等等,根据时节变化适时的开展游戏。例如,夏季引导幼儿认识风、雷、闪电和雨,冬季引导他们认识冰、雪,进而感知不同季节、不同温度下水的存在状态。
(3)有条不紊地展现活动材料
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从孤立到联系,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例如,在认识油和水的游戏活动中,其科学性和知识点体现在:油和水的直观感受和触感、油与水是否能相容、哪些物质能溶于油,哪些能溶于水,水和油哪个重,哪些东西能漂在水里,哪些能飘在油里等等,其中蕴含了物理学的比重、化学的相容性等知识点,通过动手游戏为将来小学乃至中学的学习积累直觀生活经验。
3.耐心鼓励
孩子好奇心强,什么东西都要动一动、摸一摸,如何因势利导、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孩子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是不断增强孩子动手能力的关键。当然,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于教师,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为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通过细微观察幼儿在活动的言行举止,准确地判断幼儿当前的想法,从而适当地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动手活动。在幼儿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伴随着不断的思考环节,逐步引导幼儿形成独立意识,挖掘幼儿的潜力。一些幼儿独立去做但是会有一点难度的事情时,要进行鼓励、引导,鼓励他们自主完成任务,从而建立和不断坚定幼儿的自信心。
四、动手能力培养实践
笔者将上述“寓教于乐、科学设计、耐心鼓励”的教育模式应用于实践之中,通过长期的经验摸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和讨论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1.动手能力差距明显
班级内幼儿的动手能力差距明显,有些孩子表现出强烈的动手愿望,并且能很好的完成动手实践,而有些孩子吃饭都需要家长帮助。通过进一步与家长的沟通,发现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具备亲自动手的能力,习惯于包办代替,直接导致了幼儿在家中得不到动手能力锻炼。还有很多双职工家庭中,幼儿多由家中老人看管,出于担心孩子“闯祸”等原因,加上老年人思想较为保守,孩子往往被控制严密,得到动手锻炼的机会并不多。
2.性格差异的影响
虽然好动、好奇是幼儿的普遍特点,但是幼儿之间还是存在性格上的差异,有些孩子较为外向,爱动手、爱问问题,动手游戏的参与度和参与效果都比较好。有些孩子较为内向,表现得较为少言、胆怯,需要老师反复地耐心的鼓励才能真正参与到游戏中,而一旦参与其中,这些孩子也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师应认真观察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耐心的安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是关键。
3.搭建家园互动平台
为了赢得家长的支持,建立家园双向反馈机制,我们通过“观摩活动”“家长学校”“家园联系册”“班级QQ群”“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让他们放下怕孩子“闯祸”毁坏东西的包袱,认识到幼儿总是在不断的“错误”中认识和成长,这些小的付出换来的是大的收获。很快,我们班级里孩子家里陆续有了自己摆弄的小天地,孩子们也经常把自己的“杰作”带到学校展示,让同学、老师、家长一同分享动手成功的喜悦。
五、结语
在当前学前教育领域,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已经被认同,并提出了“解放双手,手脑协同”的教育理念。但是,在动手欲望激发、动手游戏设计、引导和教育等环节,以及方法和模式上仍然亟待完善。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幼儿动手能力培养教育理论和经验,提出了一套“寓教于乐、科学设计、耐心鼓励”的培养模式,应用于教学和相关环节上,找出了幼儿动手能力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依托家园互动机制统一家长和教师的思想和行动,共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唐春燕.快乐动手、快乐成长—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尝试与实践[J].学科学,2011,(7)
[2]马晔.多途径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5)
[3]莫妮.浅谈幼儿园教学中动手能力的培养[J].当代学前教育,2010,第05期,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