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课宽容型教师的五项修炼

2017-04-21曹银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9期
关键词:初中学生思想品德

曹银娟

【摘要】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变,初中生身心成长的阶段特征,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特点,三者共同决定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有宽容之心。然而,宽容在实践中却陷入窘境,从情与理、知与行、言与信三个维度上分析,教师要做到宽容就必须建立支撑宽容行为的信念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五个信念:坚信学生具足一切,学生能做最好的选择,学生行为背后有善良动机,教师面临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学生的进步必然发生。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加强对五个信念的修炼,教师就能够做到宽容,让宽容从理想变为现实,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学生 思想品德 宽容型教师 五项修炼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217-04

众所周知,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负责,更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负责,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也要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学生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因此,教师的宽容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实际上很多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遭遇过不宽容,包括体罚、语言的冷暴力以及一系列对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造成破坏的教育教学行为。为什么众所周知的道理在真实教学中就会被教师置若罔闻?为什么那么多教师很难做到宽容?除了外在因素及教师个人修养因素外,人们对宽容型教师的研究偏少,对教师如何才能成长为宽容型教师的认识不深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宽容型教师成长的规律,提出五项修炼的方法,帮助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成为宽容型教师。

一、呼唤:教师的宽容之心

如果说宽容是人类社会的美德,那么,教师则应当是践行这一美德的模范,教师应当拥有一颗宽容之心。教师每天面对的都是成长中的最需要给予宽容的个体。对初中学生来说,做他们的老师更要懂得宽容。

(一)新时期的教师角色需要宽容

宽容是时代精神,是一个崛起大国自信的精神风貌。中国今天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已然成为时代精神。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它承载着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主张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走互尊互信、合作共赢、文明互鉴之路。

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国家,他的未来公民必然要具备宽容的品格,而学生的品格又必然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在新时期,教师的角色也要染上宽容的底色。

(二)初中生的身心成长需要宽容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又缺乏分辨能力,他们社会阅历浅,涉世未深,这些由他们自身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产生的不足,有些学生思想单纯,品质也不错,就是学习成绩却总是上不去,长期处于班级的末尾;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在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方面却有欠缺,屡犯校纪校规;有的学生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不错,就是身体太差,稍有不小心,就会给学习带来很多不便;还有的学生身体挺棒、品德和学习成績却很差,就是所谓的“双差生”,这样的学生虽是极少数,也应是教师工作的重点。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指出,在12-18岁期间,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成为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对处于寻求自我同一的青少年来说,教师需要给于更多的宽容,鼓励他们尽早走出角色混乱危机。

(三)思想品德课程教学需要宽容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4版)》明确提出,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中学生由于自律能力、甄别能力、是非观念还不成熟,很容易被社会上那些不良思潮,不良行为所影响,放松自己的学业学习,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从而导致成为学困生。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

二、窘境:教师的宽容之难

宽容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这几乎成为教师的共识。然而,教师有时候很难坚持宽容,哪怕自己也认同宽容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依然在行为中难以做到。

(一)“体罚之风”反照宽容之难

用百度新闻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教师体罚学生”,能搜索出31500篇相关报道。可见体罚之风仍然不绝,即便是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学校管理者再三强调,到教师这里似乎宽容二字已经不复存在。

《博兴一学生因没考过60分被体罚涉事老师通报批评》。

齐鲁网滨州10月25日讯近日,一条名为《博兴某小学老师体罚学生只因没过60分》的信息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疯传。10月24日,记者来到博兴县乔庄镇蔡寨中心学校了解到,10月18日,因学生刘某学情检测成绩不好,学校潘老师对学生进行了惩戒,对学生造成了伤害。

《花莲一高中生玩手机遭体罚教练持木棍暴打其臀部》。

华夏经纬网10月24日讯:据台湾媒体报道,花莲某高中体育班高二男学生,平日寄宿球队教练家,学生20日晚上11时躺在床上滑手机,教练突然暴怒拿木棍朝学生大腿及臀部猛打3下,打到木棍断裂,还怒骂学生三字经及摔坏手机。

《濮阳一教师长期对学生罚款体罚22名同学被打》。

河南法制在线[微博]2016-10-2319:30濮阳市范县高码头镇宋名口村宋名口中心小学四年级全班共24名学生,其中有22名同学遭受到老师不同程度的棍棒体罚,且这种棍棒体罚已经持续了将近一年。

仅仅从以上几个较新的新闻报道中就不难发现,体罚之风仍然是屡禁不止,总是有一些教师突破底线,动用体罚这个手段,以教育的名义惩罚学生。体罚可以说是对宽容的背叛和践踏。体罚现象的存在反照了教师践行宽容之难。

(二)“语言冷暴力”诉说宽容之难

2015年,集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举办了“向暴力说不”的心理论坛活动。论坛上公布了一份有关“校园冷暴力”的社会问卷调查,900份有效问卷中,有300份专门面向厦门的中学生。调查发现,300名厦门中学生中,27%的学生遇到过教师的“冷暴力”现象。

冷暴力不像体罚那样明显,但是,冷暴力不意味着对学生的伤害就更小,有的时候,冷暴力也可能会对学生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一位单身大龄女青年,二十多年来惧怕接触异性,婚事成了大问题,而这竟是因她在小学时的一次课间休息时与男同桌嬉笑打闹,没听到上课铃响,而被老师怒斥“不要脸”,从此埋下心理阴影,“谈男色变”。

由于教育结果的滞后性,多年之后的不良影响很难通过确凿的证据归因于当年老师的一番冷嘲热讽。不过,即便不考虑未来若干年后的事情,当下教师用冷暴力的方式对学生开展批评,仍然会对学生心灵造成创伤。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教育和教学中如果态度和方法不当,不够关心爱护学生,态度冷漠甚至强硬,或者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没有及时了解和发现,使学生厌烦老师,对学科学习懈怠,就会在无意中强化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使他们步入学困生的行列。

(三)“问题学生”提供宽容之难

家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依赖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对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家庭中,父母中有早逝、有离异,或者,父母关系正处于紧张阶段,孩子缺乏家人的关心和照顾,得不到父爱、母爱,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在他们遇到问题时,得不到应有的引导和启发,在这样放任的家庭环境里,孩子的心理发生了扭曲,成为了学困生。

另外,个别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缺少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的话,家长就只会拳脚相加、恶语批评、以打代教的后果就是导致孩子产生极大的抵触心理,学习没有目的、没有信心,也没有动力,学习也没有兴趣可言,成绩下降,滑入后进生行列。

还有一些家庭的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庞爱有加,过分的溺爱使孩子自我意识和逆反心理特别强烈。当父母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时,他们就破罐子破摔。长此以往,必然学习劲头不足,形成后进生也就必然了。

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带有不同家庭的印记,问题学生来自问题家庭,教师因此就有了足够的理由可以不宽容了,家庭于学校之间的嫌隙往往给教师的不宽容提供了借口。

三、勾勒:教师的宽容之维

宽容是一种能力,它不是人与生俱來的本能,需要后天不断修炼。要获得宽容的能力,首先需要了解宽容的维度,为宽容勾勒一副修炼地图。

(一)情理对抗之维

所谓情理对抗之维,是指情绪反应和理智反应的对抗。人有两套认知系统用于对外部世界进行反应。第一套系统是情绪反应,它能够非常迅捷的对环境的改变给出应对策略,比如看到颜色鲜艳的动物会恐惧进而躲避;听到奇怪的声音也会恐惧,从而躲避未知风险;看见肮脏的东西或者腥臭的东西,就会恶心、厌恶,选择离开等等。这些都是情绪反应。

第二套系统是理智反应,它能够全面评估外部环境给人带来的收益和损害,从而做出一个稳健的反应。比如人们进入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仔细计算,反复询问,最后才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始终会在情理对抗的维度上展开。当学生需要教师以宽容之心对待的时候,多半是因为学生犯了错误,或者这个学生能力偏低,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

如果教师总是以第一套认知系统支配自己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看见学生调皮就动怒,发现学生犯错就厌恶,不去经过理性的思考直接做出反应,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多半是没有办法做到宽容的。

所以,很多外人看来教师体罚学生、对学生冷言冷语的行为很难理解。只要设身处地为教师想一想,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真实情境下,教师的第一套认知系统会发挥强大的作用,教师直接做出情绪反应是大多数人的正常反应。

(二)知行相左之维

宽容作为一种能力,还要在知行相左的维度上挣扎。中国哲学讲究知行合一,这恰恰说明知行合一很难做到。无论是先知后知,知道与行为之间很难实现合一。

首先,知是很抽象的概念性知识,在人脑中被编码为一条规则,这条规则要发生作用,就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如果教师对宽容的认知只是停留在教师的宽容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样一个价值判断层面,那么教师就无从将这样的一个抽象的知识转变为行动。

其次,行都是在真实复杂情境中展开的。教师在处理一个具体情境下的问题的时候,到底宽容的做法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一点在关于宽容的知识中并没有提供可操作的建议。因此,哪怕教师深刻认识到宽容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是,教师依然做不到宽容。

(三)言信互背之维

言信互相违背也是制约宽容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维度。所谓言即教师经常说出来的观念,而信则是深植于教师内心的信念。

能够看到非常多的文章谈论教师的宽容,这些文章很多出自教师自己的手笔,反应了他们真实的想法。然而这些想法始终停留在对宽容行为的与宽容带来的结果之间的关系上。即文章总会讲述教师对学生宽容的一个故事,在故事中教师会对学生的错误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和做法,若干年以后,学生对教师当年的宽容感激不尽。然而,这样的叙述并没有揭示教师采取宽容行为背后的支撑性观念。到底什么样的观念支撑了教师选择了宽容的行为呢?只是因为教师觉得宽容有价值吗?

宽容的教师之所以能够宽容的对待学生,并不是他们看到学生调皮犯错不生气,也不是因为他们能够做到知行合一,而是因为他们脑海深处有一套信念,这套信念为教师的宽容提供了支撑。尽管宽容的教师很少说宽容有多么重要,但是,他们的形成了支撑宽容行为的强大信念体系,这才是宽容教师真正的秘密。

四、修炼:教师的宽容之筑

要做一个宽容的教师,不能停留在认为宽容很重要这样一个认知的表层,而应当建立支撑宽容行为的一个信念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五个信念。这五个信念的建立需要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可以看作是教师宽容的筑基工程。

(一)宽容就要坚信学生具足一切

通常,教师对优秀生常常宠爱有加,他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好,教师会给他们信任有加,支持和鼓励,而对学困生却是恨铁不成钢,认为他们“不可理喻”、“伤透了脑筋也无药可救”,其实,学困生的内心是非常丰富,也很脆弱的,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青睐、理解和鼓励。

上学期,我班上一男生张某,人长得很帅气也很活泼,很讨人喜欢,在课堂上也总是喜欢说笑,常常引得同学大笑,影响了课堂纪律,造成了学生注意力涣散,任课老师大为不满。得知情况后,我在课余找他谈话。我首先肯定他大胆、能说会道的特长,接着给他分析了课堂上谈笑的得失利弊。上课说笑,不仅破坏了课堂秩序,影响了课堂教学气氛,还贬低了自己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你大胆发言,说明你有强烈的表达欲,只是方式不对,若把你的“大胆”和“表达欲”发挥在课堂上的积极发言,用自己流畅、风趣的发言感染和影响其他想捣乱的同学,起到维护班级纪律,提升自己形象的良好作用。后来,这位张姓同学愉快、认真地负责起班中的“纪律检查”,并且做到以身作则。在批阅周记时他这样写道:感谢老师对我的理解和鼓励,让我觉得自己原来还不是令人嫌弃的人。

初中思想品德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很少有学生真的不具备学习这门知识的能力。教师应当坚信学生具有能够学好这门知识的能力,也相信学生愿意学好这门课,更要相信学生内心也是渴望他人尊重,认可的。学生具足一切,要做到宽容,就要从内心坚信学生虽然有差异,但是成绩再差的学生也一样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宽容就要相信学生能做最好选择

教师有时对待犯错误的优等生和对待犯错误的学困生的处理方式和态度完全不同。对犯错误的优等生,教师往往简单地稍许说下,象征性地批评几句就过去了,而对学困生,则往往是声色俱厉地批评,严厉处罚,使这些犯错误的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漠视和厌恶,对自己丧失了信心,严重的,有些学困生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情绪,认为,反正老师不待见我,我就那样了!教师缺乏对这一群体学生的关注和爱护,忽视了对他们心灵的维护和宽容。

记得在2009年,我班有位姓杨的女学生,脾气直率、火爆,性格像男孩子,有假小子之称。有次,杨同学和班上另一姓王的男同学发生冲突,她居然和男同学大打出手。当时,我非常生气,女同学怎么也像男同学那样如此“粗鲁”。我怒气冲冲地把她叫到办公室,正准备严厉批评,一抬头,看到她昂着头,一脸倔强的样子,我冷静了下来,严厉批评会导致她有抵触情绪。我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后,语调平稳、语气诚恳地和她交谈起来,谈同学相处,谈她的学习情况,慢慢地她也平静下来了,跟我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时,我也知道她有自己的苦衷,她也意识到自己的不对了。过了几天后,她来到我办公室,低着头,却很诚恳地说:“老师,谢谢你没有责怪我,宽容了我,以后我会克制住自己的情绪的。”时过境迁,可这位同学还和我保持着联系,有时给我发个我短信,她说到自己已改变许多。

在老师看来学生很多不可理喻的行为,其实对学生而言都存在合理性,他们之所以那么做,一定是在特殊情况下迫不得已做出的最好的选择。只是他们因为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所以才选择了错误的行为。当学生有错误的时候,老师如果能挖掘出学生行为背后的观念性原因,就能够从更深的层次解决问题。所以,宽容的教师一定要相信学生犯错的时候也是他做的最好的选择,只是他这个选择背后理由可能错了。

(三)宽容就要相信背后有善良的动机

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成绩低迷,进步滞缓,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白眼,家长的责怪,他们的内心需求长期受到压抑,感受不到班级集体的友爱,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觉得周围的人和事总与自己过不去,他们内心产生“孤独无援”的无助感,于是,有些学困生产生了横竖横的破罐子破摔的负气心理,平时远离班集体,或孤僻或调皮捣蛋,对老师的批评抵触,对家长的管教更是故意逆反。

我班里有一位俞的男学生,在小学时就行为习惯较差,常常与老师发生冲突。读中学后依然如此,行为习惯没有丝毫收敛改变,还受了学校的警告处分。这个学生确实给学校和老师们带来了不少麻烦:撒谎、旷课、打架。其他教师教导几句,还会公然与老师对抗,任课老师们反映强烈,认为这孩子已不可救药。针对这样的情况,我首先进行了家访,遗憾的是,这学生的家庭状况很令人担忧。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小俞同学由于长期受家庭成长环境的不良影响,以及平时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交往而染上了这些不良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经常有意無意地找他谈话,宽容地帮他分析原因,以换位角度去思考小俞同学的内心:也许他觉得社会遗弃了他,家庭抛弃了他,老师经常的批评使他灰心丧气,他得不到身边老师、同学的关心、爱护,内心空虚失落,表面上却孤僻、冷傲。在一次不经意间路过操场时,我发现他体育还不错!我像找到了宝藏,心里欣喜如狂,于是,我鼓励他积极参加校运动会,为班级争光,改变自己的形象!运动会上,当奖状拿他在手上时,我很高调地表扬他为班争了光,他开心地笑了,慢慢地,他找到了自信,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认真上好体育课开始,他也认真地上其他学科了,任课老师们对他也改变了看法,在任课老师们的配合下,小俞同学明显地进步了,成绩上去了,人的精神面貌也明显改变了。

任何一个学生心里都想成为好孩子,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很多时候调皮捣蛋并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也并不是想要故意搞破坏,其实他们只是想得到更多的关注,希望老师同学能够注意到他们,欣赏他们,发现他们身上不一样的地方。如果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其实看到那些需要我们宽容的学生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他们内心一定有一个善良的动机等待我们去发现。

(四)宽容就要接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应该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更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十二分的细心去关注他们,要客观地、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些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而不能揪住“伤疤不放”,即使再调皮的孩子身上,也会有可取的东西。

我班有个男生很调皮,时不时要出状况,任课老师都有不好的反映。一天下课后,我手上东西太多,一下子不能全都拿走,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那调皮男生看到了,过来跟我说:“老师,我来帮您拿吧。”拎起录音机就走。我心里一动:真没想到调皮捣蛋的大男孩是这样的细心和热心。

还有,我班中一个女同学特别喜欢吃零食,一有钱就买零食,在课堂上还会偷着吃。但是,在一次班里献爱心捐款活动中,她竟捐了50元钱,我和班上同学们都感到很意外。为此,我及时在班上表扬了他们,称他们都是热心助人的好学生。那个女生很感动,当即发言,表示以后再也不在课堂上吃零食了。

有些时候,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正是那些平时看来不安分,不乖巧,不听话的学生能给班级带来不一样的元素,他们的改变能给教师带来欣喜。与其抱怨遇到这样的学生,不如坦然接受,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宽容型教师修炼的最好考验。

(五)宽容就坚信学生的进步必然发生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SheriR.Levy,通过量表将一批大学生分成了两组,A组坚信人会随着环境改变,B组认为人格天生难以改变。Levy让他们对非裔、亚裔、拉丁裔等等少数种族的美国人进行评价,发现B组会用更快的速度做出评价,并且这些评价也来得更极端,爱憎分明。

请问你觉得非裔美国人体育怎么样?

可变组犹豫了一会:他们体育不错。

不变组果断作答:黑人都是运动健将啊!

如果教师不相信学生的进步必然发生,那么就会像B组的人一样,对学生很快做了定论。定论则会成为自我实现预言,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作用下,教师断言学不好的学生,也许就真的没有再进步的可能了。

断言是宽容最大的敌人,宽容型教师从来不下断言,不会相信“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谚语,更不会通过几节课的观察,几次考试的成绩就给学生下了定论。学生的进步必然发生,只是需要一个能干的老师促进学生的进步。(下转200頁)

(上接209页)总之,宽容型教师并不是一种先天决定的人格特质,而是教师后天努力修炼而成一种素质。教师要成为宽容型教师,也不是只要内心下了一个决定就可以做到,哪怕下了再大的决心缺少方法,也一样很难真正成为宽容型教师。宽容型教师的修炼是以五个信念为核心,当这五个信念真正确立的时候,就能够突破言信之间的违背现象,并且能够从知到行实现同一。

在情绪反应来袭的时候,能够及时克制情绪,运用理性的方法,从五个理念着手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避免了粗暴的情绪反应,真正远离了冷热暴力,以一颗宽容的育人之心对待成长中的孩子,跨越教师宽容之难的窘境。

参考文献:

[1]何毅亭.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精神[J]北京:人民日报,2016年09月23日,14版

[2]校园冷暴力十句话最伤人[J]北京:厦门晚报,2015年05月11日

[3]林乐波等.“差生”不差——多元智能理论与后进生转化[J]天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

猜你喜欢

初中学生思想品德
饮食文化与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相互融合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体育技能评价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
初中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浅析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