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德学科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2017-04-21王丽群
王丽群
【摘要】品德课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在课堂上,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贯穿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
【关键词】品德课 渗透 价值观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214-01
品德课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大胆创新、深入挖掘、科学整合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有计划地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贯穿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具体地融入到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以下策略:
一、深挖教学目标,有的放矢策略
每节品德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紧密围绕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展开渗透,能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在螺旋上升中不断发展,况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就具有层次性,难以做到在一节课就达成最终目的。因此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有针对性落到实处,不能空泛。
比如《我们的国庆节》一课教学目标:尝试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这就明确要求在教学中进行“爱国”价值观教育。《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一课教学目标: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体会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并且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这就明确要求在教学中进行“敬业”价值观的教育。
还有一些教学内容,在教學目标中没有明确要求进行价值观教育,但是,教师可以在深挖教学目标后,找到学习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交汇点,在教学中展开渗透教育。如《我的一家人》等,都可以通过选取典型事例交流,让同学们体会到家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像他们那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的人就具有“敬业”的美好品德。
二、细化教学过程,灵活多样策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同渗透内容的品德课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爱国、敬业”为主题的品德课,可以采用故事喻理、情境渲染、讨论研究、角色体验等教学策略;以“诚信”为主题的品德课可以采用搜集资料、调查研究、交流汇报、社会实践等教学策略;以“友善”为主题的品德课可以采用动画视频、参与游戏、判断辨析、畅谈交流等策略。
如在《我们的学校》一课中,通过观察、采访、模拟表演、汇报交流等,让同学们感受学校生活的快乐,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体会自己的成长和学校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密不可分。
三、把握时代脉搏,开发资源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时代性,时事新闻也是品德课的重要课程资源,教师应敏锐地找准它与学习内容的结合点巧妙渗透,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能力,还能帮助教师增加品德课授课的生动性和新颖性,也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依托。可见把握好时代脉搏,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随处在开发课程资源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实的也是可能的。
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世界也是每天千变万化,我们的学习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教师可以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充实丰富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同时有效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神州系列载人航天、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钓鱼岛事件、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等都可以有机地成为学习内容。这些时事新闻鲜活生动地展示了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发展与强大,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素材,我们既可以通过创设课前“新闻5分钟”与大家交流,也可以通过和教学内容融合进行渗透。
四、适时点拔评价,润物无声策略
教师本身应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在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小结时,教师可以通过充满激情的适时点拔评价,升华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课堂发言,也可以有积极的引导,同时也能和学生一起创建一个友善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起到润物无声的积极作用。
如在执教《祖国江山的保卫者》一课时,课上,教师没有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能及时敏锐地捕捉到学习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点,通过点评、小结及时进行渗透教育,如“是谁日夜驻守在祖国的边防线上,保卫着祖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呢”、“边防战士舍小家保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正是这些心系国防的边防战士们,才保证了我们国家的安全,人民生活的安宁”、“强大的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繁荣昌盛的有力保障”等,一句句深情的话语既饱含对人民解放军深厚的感情,又升华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边防战士“爱国”的情怀和舍小家保大家的“敬业”精神,从而激发出学生对人民解放军的热爱和敬仰之情。相信通过本课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播撒在学生的心中,润物无声般融入学生的心田,并指导他们课下的行为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