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学生营造一片读书的蓝天

2017-04-21唐国海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9期
关键词:个性阅读读书

唐国海

【摘要】要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多读书是必不可少的。要通过创设展示自我舞台,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培养自主创新思维,正确对待个性差异等措施,为学生营造读书的氛围,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的舞台中展现和闪光。

【关键词】小学 阅读 读书 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184-01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总得‘读,对于那些感情充沛的课文或片段,一定要发挥读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各年段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利用朗读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读作为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活动,可以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加上一定的情感技巧,能把文中所不能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地表露出来。

语文阅读课,应该成为学生展示自我个性的舞台。我们知道,朗读语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要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多读书,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我们要怎样为学生营造读书的氛围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方面:

一、创设展示自我舞台

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听到一些教师上课引导学生朗读时说:“老师范读,大家跟读,或像他这样读多好啊!”读书有规矩吗?规矩是什么?它是限制人的思维、行动的各种思想观念、纪律、法律制度和社会环境,它对人要求“应该这样,不要那样。”应该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但规矩一旦落后于时代,就会成为可怕的枷锁。因为教育若被指定形成于单一的、僵化的、保守的思维模式,思维习惯,就有可能制造出一些腐朽的、落后的文化遗产,这是非常可怕的。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应该给学生套上太多的“枷锁”,不应该束缚他们的思维,相反,我们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展示个性的舞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领悟文本的情况下,进行阅读。学生的读可以多样化,自读、,默读,诵读等,让他们在读中悟出情感,在读中展示自己对文本的体验。教师,一定不要过多地对学“指手画脚”。当然,这种对学生的“放手”,是建立在他们对文本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反之便毫无意义。

二、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活动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离开活动去谈论全面发展,谈论培养素质、爱好和天赋才能,只不过是一些空话而已。所以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读书活动的开展,运用班级活动这一方面素材来教育学生,建立集体读书会活动,为学生思想品德的成长提供实践的条件和生活经验的基础。充实学生的生活,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应该把学生旺盛的精、浓厚的兴趣引导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所以班级必须定期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所读、所思、所悟,让学生的心灵在交流中得到洗礼。

三、培养自主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前提。”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体现学生自主的地位,给学生活跃的学习气氛,诱发学生的兴趣,而引导学生的浓厚兴趣是培养创新的前提。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二想象力是无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只有丰富的想象力,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到发展。”在閱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语言文字之间的联系、课文前后内容或人物间的联系。思维是创新的灵魂。语文阅读教学中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有利益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活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参与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核心。如何面向全体同学,变“教”为“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解读问题,这一点,非常关键。

四、正确对待个性差异

创新教育离不开个性教育。应承认学生个性,并对个性差异性进行个性教育。正如特级教师钟梁所说:“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为他们的发现和创造提供最大的开放空间。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欣赏是多元的,多解的,我们应使阅读形式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每个学生都应该给予展示创新能力的机会。教师的每一节课不是为优等生设计的,应多多考虑后进生的参与面。例如我们在教学一些比较浅显的文章时,应多鼓励后进生的参与度,让他们学习的快乐,尽量做到每位后进生都能参与,应尽量做到教育是不落下一个学生的。

五、创设情感共鸣情境

学生的阅读,趣味性非常重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着必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知道,“情由境生,境为情设。”这种情感创设不是将课文情感直接强加于学生,而是学生的思维情感在教师的引领和教材的引诱下情不自禁地走进教材特定的情境,构筑起情感的支撑点,通过诵读背诵、倾读静思、情景再现、课堂论辩、课本剧表演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变“旁观者”为“当事人”,变“他人言行”为“自己内心需求”,从而对文本、对作者的独特感获得真切的感受,以沟通学生与文本、作者乃至文中的人物的心灵,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领悟并接受文本的价值取向。《课标》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使学生受到课文的感染、熏陶,就要求教师全身心投入,一情激情。而小学语文课堂的新境界,理应是充满生机勃勃的,而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不绝于耳;学生的喜怒哀乐,皆现于色。

在情境中激发学生阅读,在阅读中点燃学生的思维,不断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教师应做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并将这种情感价值取向升华为感受完美的人格,学习做人的道理。

教育是培养人创新思维的核心,而学校教育是主阵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吧,不要给他们套上太多方面的枷锁,让学生的个性在这个舞台中展现,给他们一片读书的蓝天吧!

参考文献:

[1]林楚亭.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打造诗意教学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20期

[2]钟玉萍.阅读,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4年06期

[3]余余燕.浅析以教材为基础的阅读教学设计[J].新课程(下)2014年05期

猜你喜欢

个性阅读读书
我爱读书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