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教法学法的体会

2017-04-21周胜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9期
关键词:物理模型知识点

周胜军

【摘要】本文是作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总是感到困难,从而潜心反思整个教学环节及学生做题过程,悟出的的一点经验之谈:成败决定于细节;能力是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融会贯通和运用自如,头脑中熟练的理论规律公式一定要和一道题的实际题意相结合。所谓物理解题能力就是思考分析具体题目的能力,关键是能不能找到突破口——要应用哪方面那个知识点,在那个节点或转折点上应用那个具体规律公式。突破口找到了,下一个关键是能不能发现细节变化,继续沿正确思路前进,在合适的节点上用好合适的的规律。所有规律和题意结合完了,剩下的最后关键就是解好方程或方程组。

【关键词】知识点 教到位 学到位 培养解题能力 物理模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169-02

首先谈谈物理课堂教学的几个细节:

第一,不放过一个细节,要让学生切实理解每个重要的物理知识点,知识点要教到位和学到位。

学懂的标准是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以及来龙去脉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教的过程中要强调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而同学们为了学懂,必须做到以下三点:认真阅读课本;认真听讲;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一般会比课本更具体更详细。认真听讲,一方面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注意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第二,深刻理解物理本质,要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中学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等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

第三,重视知识的回顾与再现,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变化在哪里,深化在哪里。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所学知识和熟悉例题的基础上,通过课本上练习题和作业题进一步巩固提高

第四,重视归纳总结,把知识体系整个装在头脑中,把许多解题方法和技巧装在头脑中,尤其是典型题或重点题……平时作业时遇到的难题;各次考试时遇到的难题或做错过的题。这样才能在遇到各种各样的题目时做到随手拈来,游刃有余。

第五,把物理规律,知识,建立起物理模型。一道题,就对应着一种物理模型,或者几种物理模型,不同的模型,对应不同的规律和公式。经过练习,熟练之后,解题套路就形成了,一看到题,就知道属于那种模型,对应的各种公式一下就蹦出来了,在题中挑出来各个已知条件,隐含条件,按规律列出对应的式子,解方程即可。所以所经常有人说,物理就是套公式,理解物理规律,定义和物理公式的基础上,结合题意的基础上,套对应的公式,就这么简单!

其次谈谈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1.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更巩固地掌握知识,懂得所学知识的用处,这些都是对的,都是联系实际的重要作用。但是,联系实际的最重要的作用不在这里,而在于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于物理知识,如果只是“懂”了,甚至“巩固掌握”了,但不会运用它,那么,费那么大的精力去学习它又有什么意思呢?“精通的目的全在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很重要的。要培养这个能力,除了联系实际外别无他法。理论联系实际最根本最重要的作用就在这里。

2.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个问题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教学大纲中有了原则性的要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某些典型课题,自己先拟出较为具体的要求和作法,观察学生的分析過程是不是切入点对了,分析方向是不是正确,细节点是不是注意到位了,然后引导或指出更好的思维习惯,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以后再进行总结,是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

要培养学生的能力,首先必须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起来,积极起来,手脑并用。如果学生消极被动,或者被迫去死记硬背和完成作业,那么能力是培养不起来的。因此,讲解例题必须要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去正确地分析考虑问题,教学必须采用启发式,教师当然还是要讲解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启发和指导学生去动手动脑,自己探索知识。为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课本,还要备学生。要深刻了解他们,了解学生在理解物理知识出现的种种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在做这些题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讨论,老师要作些指引,帮助学生顺利前进。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启发引导他们,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让学生去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联系实际的问题。积累的时间长了,做的题多了,形成解题规律了(思维惯性),熟能生巧,就显得有能力了。

3.学生做题时,要读懂题意,要弄清楚已知那几个物理量;属于哪中知识体系的问题,关键条件和转折点怎样,物理过程怎样过度怎样变化,对于不同过程和不同的节点(空间位置点或者时刻点)考虑用哪一个或者那一组相对应的物理公式,公式里面有那几个物理量,知道那几个,未知那几个,把已知量带入公式列出方程,最后解方程或方程组,解出要求的那个物理量。

关键是能不能找到突破口---要应用哪方面那个知识点,在那个节点或转折点上应用那个具体规律公式。突破口找到了,下一个关键是能不能发现细节变化,继续沿正确思路前进,在合适的节点上用好合适的的规律。所有规律和题意结合完了,剩下的最后关键就是解好方程或方程组。

不论是选择题还是计算题,都要读懂题意,读懂物理过程及不同过程之间的变化,找到变化的临界点,临界点前面的过程怎样,属于什么过程和规律,后面的过程怎样,属于什么过程和规律;节点或者临界点又符合什么规律,恰好满足什么等式(临界点时那些量相等,临界点基本都是特殊点,要找出特殊规律,列出等量代换的式子)。例如:速度大小变化,方向变化,力的大小及方向变化,那些力,还有时间变化,位置变化,还有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在哪个位置点发生什么变化或者在哪个时间点发生什么样变化,例如电场,磁场的变化,以及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引起了相应结果的怎样变化,对应的公式怎样表达。

4.说物理难,一是基本知识没掌握好,具体就是说基本规律,基本条件,基本过程,基本物理量没理解清楚;二就是对具体的一道题,没有读懂题意,主要是题意中包含的静态变化,动态变化,隐含条件,隐含常识,没有读懂属于哪组物理规律,没有读懂题中各个条件的变化及影响。

物理题,既像记叙文,又像说明文,作为记叙文,告诉了你要注意的时间,地点(位置及变化),人物(物体及研究对象),事件(物理过程)的起因,发展,高潮及结果。作为说明文,告诉了各个物理量及变化,告诉的这个物体(物理事件)有啥用途,有啥部件(各个条件),有啥功能(这个量起什么作用,起什么影响),有啥变化,都摆在这里供你分析,供你选用,物理规律其实就对应着物理模型,你要把各个部件正确的组装到对应的物理模型对应的公式里去。

物理学就哪几大块知识和规律(就是上一段所说的物理事件及物理模型),力学的,力和运动的,电学的,电磁学的,光学的,能量动量的,原子物理学的,热学和气体,要把握好各块儿知识的细节,严格按照几大块各自对应的物理规律列出对应的具体方程,带入数据,就能求出结果了,除非遗漏了什么重要条件或者隐含条件。少一个式子(尤其隐含条件或者等量关系),就解不出来结果。这像驾驶员一样,必须按章操作,来不得一点马虎大意,到了临界点(十字路口,红绿灯)就要停下好好观察,做好选择,在不同的路段采取对应的操作。做物理题,也来不得半点马虎大意,读题就要认识清楚各个条件及其变化,在物理过程变化的节点处,要看是什么特殊情况,符合什么规律,在变化前后的不同过程中,前后各对应不同的规律,列出对应的方程,然后就是数学知识了,解方程求未知数。

猜你喜欢

物理模型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谈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以“磁聚焦”为例谈谈物理模型的构建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