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与情感教育的融合
2017-04-21吴利连
吴利连
【摘要】 新课改更加重视教学与情感的融合,要求塑造体验式的学习过程。由此,从高中生物教学角度,将情感教育融合到课堂教学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从教学体验来看,情感教育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其对提升学生学科课堂的学习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生物教学的实现过程,探讨教学与情感教育的融合,从而实现既进行知识学习,也提升学生情感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情感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092-01
由于高中生已具备了相对成熟的思想,但个人情感尚处于趋于成型的状态,仍具有可塑性。因此,在学科教学中不能偏重认知而忽略情感。教学有两大目的,一是传授知识,二是培养情操,换句话说,既要做到高中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也要实现情感培养与品格引导。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合情感教育,是践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之一,也是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一、生物教学与情感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教学内容的情感性表现
高中生物教學内容的情感性处理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从情感视角入手对教学内容进行传授,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内容中的作用。因此,对于高中生物任课老师,不应排斥教学内容的情感性,一个知识丰富的学生,若缺乏良好的情感价值认识,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必定会影响其成为人才的步伐,甚至会成为其人生价值追求过程的障碍。因为,人才最基本的情感意识,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然,而缺乏这样的思维,则可能使人才陷入知识的误区。因此,一个最理想的情况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从认知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加工,并从情感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价值认识,两者相互联系,互相融合,最终目的就是通过生物教学内容的情感表现,丰富学生的情感要素,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判断。
(二)陶冶学生情操,发挥教学的育人功能
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知识涉及动植物的生理现象,以及对生命的认知,由此通过生物教学使学生懂得尊重生命,这便是陶冶情操的基本。教师通过对生物乃至生命等教学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情操,进而更全面的认识生命与情感的意义,也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必要。
二、情感教育与生物教学的联系
情感教育是树立学生正常人格的必要过程,而生物教学是了解生命的生理过程及发展窗口,其联系体现于:
(一)平淡的教学内容与新颖的生物现象的融合
首先,高中生物教师要将比较平淡的教学内容与新奇的生物现象融合于课堂中,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情绪。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然意识,对一些生物现象也具有简单的了解,但这些生物世界的诸多元素之间存在的自然联系,却是高中生尚未掌握的,而教学内容由于经过筛选、甄别,往往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存在一些不一致,这就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因此教师应重视教学内容与生动事例的结合,灵活运用一些有趣的生物知识,既蕴含一定的趣味性,也对学生未来学习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二)学习联系生活,体会生物科学的实用价值
高中生物教师可就一些相对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并联系未曾接触过的领域,因为高中生对社会领域的认识已在75%以上,了解生活学科,知道与生活生产的联系,琢磨、推敲生物知识对人们的实际作用和影响,对于高中生来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作为高中生物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去学习学科知识,而应与现实社会、生活实际、生产实践相结合,尤其是学生面临着未来专业选择这一问题,因此让学生体会生物科学的实用价值,必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选择。
三、生物教学中与情感教育的融合策略
高中生物的教学内容是一种情感资源,而高中生情感的可塑性,使得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亦可进行学生情感品质的培养。
(一)深入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适当运用教学想象
教师要善用语言表达教学内容的情感,并运用表情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对于教师来说,灵活运用言语、表情于课堂之上,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情感表现出来,是实现感染学生情感的方法之一。在教学中,也要利用情境营造情感气氛,并发现教学内容背后的情感因素,并结合一些教学想象,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也激发高中生的远大学习目标。
(二)教学中运用表情化策略,情感化组织教学
高中生物教学涉及的知识较多,而时间也相对紧张。因此,在教学中运用表情化策略,以帮助课堂知识的讲授,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可选方式。在表情化策略中,高中生物教师在授课时,注重以言语表情和非言语表情,实现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亦过通过“无声语言”的运用影响学生的情感心理,从而创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促使学生将更多的个人情感投入到学习中。
(三)运用案例教学,结合情境体现情感认知
以《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这一知识点为例,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处理,在教学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感,以助于高中生情感素养的强化。
首先,设问导入。如:
师:今天老师将和大家讨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猜猜看,可能是什么呢?
生: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但不知答案。
师:两则消息:一则是北京一名女性在动物园自驾游中擅自下车被老虎袭击;另一则“肯德基的鸡翅可以放心的吃吗?”
课题:如何对待生物和环境的最大统一体——生物圈?
其次,情感性处理。即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人类活动比较少的自然风景区(如《九寨沟风光》)。要求学生观看并用心欣赏。
经过自然事件与景区生态的观察与了解,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就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生物品牌改良及生物圈的演变等发表不同意见,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1,并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发表自己对生物及环境的看法,高中生对这样的问题相对比较感兴趣。
在学生发言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就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对学生的思维、观点进行总结。
四、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生物学科自身的特性,在生物课堂中基于新课改的理念,探讨其与情感教育的融合以促进学生情感素养,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高中生而言,其情感形成正趋于稳定成熟,而随着知识层次的上升,对生物世界的认识也超越了表面的生命,其理解情感的体验开始呈现出一定的自主性。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情感的影响,在教学课程的设计中更多的体现情感化的思想,必将有利于学生“知识情感化”的理念,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常英杰.浅析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J].读书文摘,2016.5
[2]阿布都吾甫尔·阿不都热依木.浅谈生物课堂中的情感教学[J].俪人:教师,2016.4
[3]李艳燕.高中生物情感教育的内容与方法[J].新课程导学,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