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就业困境及对策分析
2017-04-21于洋孙晶
于洋++孙晶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立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等宏观发展建议。但从近几年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现状来看,其发展不容乐观。本研究主要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基本情况、学习情况、就业心理与形势进行分析,为社会工作相关部门提供参考意见,以促进高等院校办好社会工作专业,促进社会工作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社会工作 调查 现状 对策
【项目成果】本研究为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072-0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立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等一系列的专业发展建议;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方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可见,国家政策与国民发展息息相关。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基地,毫无疑问地承担了教育为本的历史使命。本研究以贵阳市花溪大学城为例,通过调查法、观察法、半结构访谈法,分析社会工作专业就业困境。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
为了解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本研究选取贵阳市花溪大学城三所高等院校: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这三所院校均在不同院系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分别附属于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财经大学文法学院、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采用特尔非法、问卷调查法、半结构化访谈法,对三所院校2012级、2013级、2014级300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情感认同、学习情况以及心理趋势等情况。
二、问卷的编制
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基本资料调查(了解学校开设相关课程的情况),第二部分为学习情况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时间比例),第三部分为就业形势与心理调查(了解学生就业前的专业期待)。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专业与职业的不一致性
在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范围中,被调查者中只有10%的毕业生从事社会工作相关专业;17.5%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有些许关联,72.5%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与从事工作无关。从此可以看出,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专业与职业呈现不一致性,就业对口形势不容乐观。
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法,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认为造成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主要原因包括三方面:24.5%的同学认为是专业单一,就业面狭窄,24%认为是行业薪资低于实际生活需要;51.5%认为社会工作机构少且发展尚不成熟是最根本的原因。
(二)毕业生的月薪期望值与实际不一致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月薪期望值基本高于实际收入,有84%的应届毕业生工资低于2600元,15%的应届毕业生工资在2600-3600之间。
大部分毕业生认为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可以更好的适应现阶段的工作,但是在经过四年学习之后,认为自己对专业“深刻理解”的同学仅占10%,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略有领悟”以及“略知皮毛”有64%和26%。
结合这部分学生的问卷答题,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普遍认为,学校知识过于理论化,缺少实践环节,导致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理解不深刻。
(三)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学习认同与对专业教师的评价不一致
通过问卷分析,了解并主动选择进入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只占到极少部分,绝大多数学生是被“调剂”到社会工作专业。盡管选择社会工作专业的原因不尽相同、专业教育的学习不够深入,但是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有67%的同学表示经不后悔学了社会工作专业,不确定的学生和后悔学习的学生仅占31%。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工作专业在不同程度上都给予学生积极帮助,促其融入这个社会大环境。16%的同学认为该校师资是优秀的,75.5%的学生感觉该校师资良好,认为合格及以下的仅占到8.54%。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低,但是对所在院校的师资力量给予肯定,出现这样的矛盾原因可能与学校的课程体系结构相关,教师或许没有很好的整合课程资源结构,开发适宜于社会工作专业的相关实践类课程。
四、社会工作专业就业困境对策分析
结合本次问卷的调查结果,综合各院校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的相关培养方案,笔者认为,解决社会工作专业就业困境,需要从几下几点路径作为突破口:
(一)增强社会工作专业“职业生涯指导规划”系列课程,提高学生专业认同
鉴于大部分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来源为“被调剂”群体,学校在课程体系结构方面,应增加“职业生涯指导规划”课程,且应注重贯穿于整个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例如,在大一学年,开设“专业入门指导”,第二学年开设“专业-职业分析”,第三学年开设“了解自己”,第四学年开设“专业就业形势分析与展望”,从陌生到掌握专业的社会发展前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规划职业生涯,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
(二)增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贵州师范大学于2013年开始进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其中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也做了明确规定,在课程结构上适当压缩专业课程的比重,加大通识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比重,从过分偏重“具有客观性、普遍适用性”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尽可能让学生“经历知识和真理的探究过程”,以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三)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中,应注重将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三类课程有机融合,贯穿四年学习生活,并在“课程量”的开设上注重均衡性。充分发挥各课程板块之间的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人文精神,注重以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为支撑,将专业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整合为理论教学体系、实训教学体系和社会实践活动三部分内容。
五、小结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尚不成熟,国家从大方向大政策只是提出了增强社会工作发展动向,但笔者认为需(下转82页)(上接72页)要改变社会工作专业就业困境,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扶持力度;需要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变更课程培养模式。当然,作为学习者最为重要之处,还需要每一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能够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专业能力。相信通过各部门、各院校、各位社工专业的学生绵薄之力,社工专业定能在就业市场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孔凡彪.朱志文.刘杰杰.徐文.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困境和对策分析——以淮安高校为力.全国商情[J].2008:135-137
[2]黎斌.张福东.邹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东北电力大学学报[J].2010(6):64-67
作者简介:
于洋,女,吉林延吉人,本科,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