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蕙风词话》解读

2017-04-21熊文祥

东坡赤壁诗词 2017年2期
关键词:词学直率词话

熊文祥

况周颐,字揆孙,号蕙风,又号玉梅词人,广西人,世家子弟,生于公元1859年,卒于公元1926年。光绪五年(1879)举人,光绪十四年后,历任内阁中书、会典馆纂修。盛年后曾入晚清大僚张之洞、端方幕。清亡,以遗民自居沪上。

在清末四大词人中,对词涉猎最早、在词论上成就最大,首推玉梅词人况周颐。他继承和发扬了常州派讲寄托、倡含蓄的词学传统,推出“词心”说和“拙、重、大”的词学主张,将常州派的词学理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其词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所著的《蕙风词话》一书。本文试就况周颐的词学理论作些解读。

诗馀之“馀”,作“盈馀”之“馀”解。唐人朝成一诗,夕付管弦,往往声希节促,则加入和声,凡和声皆以实字填之,遂成为词。词之情文节奏,并皆有馀于诗,故曰“诗馀”。世俗之说,若以词为填诗之剩义,则误解此“馀”字矣!(《蕙风词话》卷一)

解读:词曰“诗馀”,传统解释皆为诗之“馀剩”也,即诗之附庸,不为独立之文体,不登大雅之厅堂,只配歌筵酒宴传唱,“递叶叶之花笺,文抽锦丽;举纤纤之玉手,拍按香檀”是也。传统士大夫不屑为之,词之地位低下,由此见出。时至晚清,列强环伺,国运飘摇,于是仁人志士,如常州派之词人,倡导词之比兴寄托,作词亦如作诗,当寄慨家国情怀,以此抬高词之地位,诗有史,词亦当有史,此即常州派的“词史”论。蕙风的“诗馀”新解,即基于此。

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南渡诸贤不可及处在此。

重者,沉着之谓,在气格,不在字句。(《蕙风词话卷一》)

解读:重者,浮薄之反拨也;拙者,尖新之反拨也;大者,纤巧之反拨也。“重”和“大”指内容。厚实庄重,沉挚之思,至真之情,此之谓“重”。忠爱缠绵,博大开阔,寄托身世家国之慨,此之谓“大”。“拙”指风格,蕙风论词,倡导清新、自然、本色、质朴,反对尖巧空浮。所谓“气格”,是指词作内在的气质品格。这种气质品格,是作品内在的,不是徒作语言的模拟浮夸,此至关重要也。

词中求词,不如词外求词。词外求词之道,一曰多读书,一曰谨避俗。俗者,词之贼也。(《蕙风词话卷一》)

解读:此所谓工夫在诗外也。读书是积累,是借鉴,是陶冶,是养吾浩然之气,当视作日课。避俗,此俗乃指不着边际的空话、大话、套话,或貌作典雅的无病呻吟。至于那些口语化、生活气息浓烈的作品,不当视作俗。不过这类作品亦当把握度,过则为曲矣!

填词要天资,要学力。平日之阅历,目前之境界,亦与有关系。无词境,即无词心。矫揉而强为之,非合作也。境之穷达,天也,无可如何者也。雅俗,人也,可择而处者也。(《蕙风词话》卷一)

解读:天资,先天生就也;学力,后天造就也。天资不足,学力可补。无天资,纵有学力,无所施其技。若天资学力皆乏,则无药石可救矣。天资学力皆备,而身无阅历,胸无境界,断难佳作,强为之即是矫揉造作也。词心取决于词境,有境界即有词心,无境界即无词心。关于词心,待后再述。

词笔固不宜直率,尤切忌刻意为曲折。以曲折药直率,即已落下乘。昔贤朴厚醇至之作,由性情学养中出,何至蹈直率之失。若错认真率为直率,则尤大不可耳。(《蕙风词话》卷一)

解读:所谓直率,直白浅陋也。词乃言情之物,直率不可。曲折,含蓄不露也,言情之必须也,然曲折亦当有度,刻意为之,则扑朔迷离,不知所云。真率,性情之流露也,与直率判若云泥。一般以为,曲折乃直率之药石,蕙风以为“以曲折药直率,已落下乘”。然何以药直率?“性情学养”也,即上文所说天资学力也。

词能直,固大佳。顾所谓直,诚至不易。不能直,分也。当为无字处为曲折,切忌有字处为曲折也。(《蕙风词话》卷一)

解读:此“直”,不作上文“直率”讲,其意当是作词不凭思力特意安排,而是情动于中,只凭感发力量,脱口而吟,如李后主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种“直”,不是天分绝高,万难到达。不能“直”,当然只有“曲折”了。此“曲折”,指的就是思力安排。如史达祖咏春雨之《绮罗香》:“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他、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此作不凭力量的感发,全凭思力安排也。然此“曲折”在意而不在字,字朗爽而意百转千回。李后主词有李后主的好处,史达祖词有史达祖词的好处,不必轩轾。有天分之人,宜学五代北宋词;理性而缜密之人,宜学南宋词。

词不嫌方。能圆,见学力。能方,见天分。但须一落笔圆,通首皆圆。一落笔方,通首皆方。圆中不见方,易。方中不见圆,难。(《蕙风词话》卷一)

解读:方,个性也,棱角也。圆,圆转也,流丽也。前者无天分莫办,后者凭学力可达。圆转中无棱角,易做;棱角中不带圆转,难免。蕙风论词,是推崇个性化的。

词太做,嫌琢。太不做,嫌率。欲求恰如分际,此中消息,正复难言。(《蕙风词话》卷一)

解讀:词要雕饰,如辞藻、用典、酌字酌句,皆属雕饰范畴。如何恰到好处,全在把握。雕饰太过,有斧琢痕;不雕饰,犯直白浅陋。把握分寸,全在领悟。当代诗坛词坛,两种弊端皆有。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吾宁选其琢,避其率也。

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且易脱稿。(《蕙风词话》卷一)

解读:此条易解难做。此真,当是自己之真,非他人之真也。若把他人之真作己之真,伪真也。

词人愁而愈工。真正作手,不愁亦工,不俗故也。不俗,第一不纤。(《蕙风词话》卷一)

解读:此条可商榷。蕙风以为,不俗则工,不纤则不俗。然此“工”非彼“工”也。“愁而愈工”是情感的自然感发,家国情怀之寄慨,情“工”也。不俗不纤,技“工”也。二者岂可同日而语哉!

十一

作词最忌一“矜”字。“矜”之在迹者,吾庶几难免矣。其在神者,容猶在所难免。滋事未遽自足也。(《蕙风词话》卷一)

解读:“矜”者,做作也,炫才也。做作不可,炫才犹其不可。“矜”之在字,犹可医,矜入骨髓者,断难医矣。此所谓病入膏肓者也!

十二

填词先求凝重。凝重中有神韵,去成就不远。……若从轻倩入手……即为疵病矣。(《蕙风词话》卷一)

解读:晚清风雨如晦,国运式微,感时伤世,常州派词人倡导填词当有寄托,而此寄托又当以凝重一格出之。所以,他们推崇宋末元初的遗民词,认为有寄托且风格凝重,而鄙弃“花间”,认其为轻倩儇薄,殊不知《花间词》活色生香者亦不少。总之,他们的词学观乃形势使然。不过,填词从凝重一格入手,总是不错的,轻倩伤格。然如认轻倩为生动新颖,谬矣!

十三

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而能以吾言写吾心,即吾词也。此万不得已者,由吾心酝酿而出,即吾词之真也,非可强为,亦无庸强求,视吾心之酝酿如何耳。吾心为主,而书卷其辅也。书卷多,吾言犹易出也。(《蕙风词话》卷一)

解读:蕙风首倡“词心”说。“词心”很难讲,蕙风也没有明确界定。这是中国古代诗话词话的特点,神龙见首不见尾,缺少西方文论的理性精神,大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过从上面这段话中,我们仍可以窥测“词心”的一些蛛丝马迹。

一曰“江山”“风雨”。它可以指自然界之一切景象,也可以指社会风云变幻、个人遭际,但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词人或是登山临水、面对风雨,寄托心中之感受;或是胸中久蓄块垒,恰遇可以触发心机之江山、风雨,形成契合。二曰“万不得已”,此指一种心境。当此心境受外界自然风雨和社会生活之剌激、压迫时,骨哽在喉,却又欲说无端。三曰“酝酿”。当外界物象对词人压迫剌激日久,词人情感积蓄日厚,就形成了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综观上述,蕙风继承的仍是常州词派“比兴”“寄托”的词学观,融入了创作时的心境和状态,形成了自己的“词心”说。所谓“词心”,简洁地说,就是词人感受应对外界物事时的一颗灵敏之心。“万不得已”四字是关健,有此四字则有词心,无此则无词心。此心应是心中有物,若心中无物,必是无病呻吟。这物必是自己独有之物,不是泛借他人之物,或以热门话题充物。

十四

吾苍茫独立于寂寞之区,忽有匪夷所思之念,自沈冥杳蔼中来。吾于是乎有词。泊吾词成,则于顷者之一念若相属若不相属也。而此一念,方绵渺引演于吾词之外,而吾词不能殚陈,斯为不尽之妙。非有意为是不尽,如书家所云无垂不缩,无往不复也。(《蕙风词话》卷一)

解读:此段话初读有些玄奥,其实第一句讲的是诗词创作时的一种临界状态,情感冲击达不到这种状态,断难为词。后数句讲的是为词当“含蓄”。含蓄与寄托,都是常州词派的重要词学观。值得注意的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含蓄”,非词人有意为是,实乃词作之自然流露,有意为是,则假,是秀含蓄,非真含蓄也。

十五

人静帘垂,灯昏人暗。窗外芙蓉残叶飒飒作秋声,与砌虫相和答。据梧冥坐,湛怀息机。每一念起,辄设理想排遣之。乃至万物俱寂,吾心忽莹然开朗如满月,肌骨清凉,不知斯世何世也。斯时若有无端哀怨怅触于万不得已;即而察之,一切景象全失,唯有小窗虚幌、笔床砚匣,一一在吾目前。此词境也。三十年前,或一月至焉。今不可复得矣。(《蕙风词话》卷一)

解读:此条较上条更为玄奥,其实所讲乃是创作灵感的产生及捕捉全过程,蕙风将此叫作词境,不很贴切。灵感产生,诚然不易,但也不至于如蕙风所言,“三十年前,或一月至焉。今不可复得矣。”这就把灵感神秘化了。一部《蕙风词话》,晚年力作不少,可见“今不可复得”,乃文人夸张之辞,宁可信乎?不过,灵感产生也绝非易事,一日数至是极为罕见的。吾不知诗家词人,一日数首或一日十数首,灵感何其多也!

十六

问:填词如何乃有风度?答:由养出。问:如何乃为有养?答:自善葆吾本有之清气始。问:清气如何善葆?答:花中疏梅、文杏,亦复托根尘世,甚且断井、颓垣,乃至摧残为红雨,犹香。(《蕙风词话》卷一)

解读:此条极不好讲。何谓“清气”?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清与浊对举,所谓“清气”,可视作尽去尘俗之念,当指一种精神、品质、人格。这种“清气”如何“葆”即培养呢?蕙风没有说,只打了一个比方。托根尘世的疏梅、文杏,虽托根尘世,处断井残垣之侧,甘之如饴,不为所困,即使摧残为红雨,其香如故。亦如颜回之“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由此可知,人之“清气”之培养,当远离名利。诗人词家,心有沉滓,何来“清气”?

十七

作词不拘说何事物,但能句有意即佳。意必己出,出之太易或太难,皆非妙造。(《蕙风词话》卷一)

解读:此条三层意思,一是“有意即佳”,二是“意必己出”,三是“出之太易或太难,皆非妙造”。前两条凡有经验的作者,一般皆可做到,唯第三条,非学养莫办。太易,耳熟能详也;太难,过犹不及也。

(作者系国家一级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曾任黄冈市作家协会主席、本刊主编)

猜你喜欢

词学直率词话
江顺诒《词学集成》的特点和意义
积懒成笨等
直率
新词话
王国维??《人间词话》??李敬伟书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学胜境
词学胜境
真实、大众化
《人间词》《人间词话》研究论著编年叙录(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