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汉先生《天山东望集》纵横谈

2017-04-21陈裕华

东坡赤壁诗词 2017年2期
关键词:诗词

陈裕华

对于星汉先生的诗词,国内论坛早有不少评论,本人不才,在研读先生的诗词后,也撰写过几篇文章,分别从先生诗词的内容、语言、抒情方式、议论等方面作过评说。今夏读了先生惠赠的《天山东望集》后,可谓全面地了解了他的诗词风格、艺术、人生。《天山东望集》从1968年至2008年,时跨41年,所载诗词934首(含少量组诗)。于是,我想从纵横两方面拟构我的这篇评说,故题标为“纵横谈”。

先说“纵”。所谓纵当然是时间,上已示《天山东望集》纵贯41年,从21岁到61岁。我想将其分为四个部分,从“纵向”看他的诗词之路、诗艺实践的风采。

其一,1968年至1980年,21岁至32岁。这13年诗词71首。其中词19首。可谓初涉诗苑,熟悉格律,也初绽才华。他“没有上过高中,17岁就参加了铁路工作”,诚如自介“我写诗,既无家学可矜,也没有师门可承”(《自序》),全是自学之得。但他似乎有写诗的天份,请看《登嘉峪关门楼远眺》:

雄关西望便凝愁,家在残霞最外头。

北大河声将撼日,祁连山色正横秋。

红彤彤语贴墙壁,黑压压人批帝修。

指点江山也有我,今朝却未感风流。

这是《天山东望集》的第一首诗,时间是1968年,21岁,初中毕业后在当工人。全诗格律严整,脉络清晰,首联及题出己之况。二句颇有艺,残霞即天边,而家还在其“最外头”,切合此时此地之景,也有慨叹身世之意。中二联出眼前景、时代风,结构有异。颔联的动词、颈联的叠词用得好。尾联嵌引毛主席词句,传出己之襟怀情趣,然尾句却反向收束“却未感风流”。何以如之?当是暗嘲己之际遇,身在“底层”,微薪聊以糊口,哪有豪情!另也可见他喜欢“求异标新”。

这诗显出了作者功底。在文化大革命年代,作者通过自学体悟诗之格律己悉,可谓用心而聪敏。这也是他后来奋起大有为的“源”和“础”。

在他23岁那年,填了一词,即《天山东望集》中第一首词《扬州慢·武侯墓》,其下阕:

已酬三顾,鼎三分霸业初成。废阿斗庸才,诏遵先帝,应是忠贞。荡荡汉江如旧,清波里、流尽群英。叹定军山下,斜阳荒冢青青。

凭吊诸葛先生是历来的众唱。先生此作虽并无新意,但显示了他的学识襟怀,也亮出了他的诗词特点——好议,出个见,且能以景句收尾。这是古人赞赏的诗词收束之法。“斜阳荒冢青青”,意在景中,亦在言外,可见作者已初悟诗词创作三昧且跻身堂奥了。

这时期正是中国天翻地覆时期,在文革那年月,读书无用曾弥漫中华,无数年值青春的学生在穷乡僻岭“接受再教育”,无数青年在嬉闹中打发无聊,而他却在钻研古诗词且居然写出了完全合律合谱的“处女作”,可见他是有志青年,也似乎是富有诗词天资的才子。其成功或成绩是勇敢攀登坚毅索取的报偿。

其二,八十年代(1981—1990),34至43岁,诗词214首。其中词41首。若说上一时期是他诗词的初涉、悉律、才艺刚显时期,那么,这十年则是他跻身大学留教母校迈向教授级的“创业”时期。他的诗词充分显示了他的精神面貌、风格才艺,最有代表性的应是这首《巴里坤湖边驰马》:

今日我横行,天山挂晓钲。前程看鞭首,心境听蹄声。长啸湖云瘦,飞驰荒野平。离鞍情未已,酒向大杯倾。

先生时在大学任教,扑于书堆之中。但先生绝非一介书生,此诗画出了飒爽英姿。首联“我横行”出豪爽,颔联飚矫健,颈联展風景,“啸”“驰”,英姿再塑,“瘦”“平”景象纷呈,用语精妙。尾联“情未已”“大杯倾”,西北汉子的粗犷尽现,令人刮目。五律较七律难写,难在用语更少,镜头更应集中,用字更应精确。先生驾驭语言得心应手,可佩可赞。此诗作于1989年,时42岁,可谓人在中年、豪气云天也。

这十年先生教务繁仍,但诗兴浓郁,写作颇丰也颇佳,集中1984年就有52首。他的诗艺风采逐渐形成,其中一点就是善于“奇思巧联”。写于1985年的《辞家返京》就别有情趣。“妻儿送我处,几棵衔冬树。风雪也留人,遥封远方路。”明明是大雪封路自然之状,他偏说是“风雪”为“我”而“遥封远方路”。这就是诗,是一如屈原、李白、李贺的诗。诗无奇思、狂语还叫诗吗?这是先生的一大特色。大凡真正诗人,多是既慧又狂的人。在他眼中心中,世界的一切都是为我而存在和运转的。再如沈园、唐婉、《钗头凤》,唱了七八百年的老歌了,但只要想到此或亲临此,诗人们就避不开这个老掉牙的题材。先生游于1986年作《沈园》诗曰:“燕语呢喃柳带长,沈园依旧满春光。游人慎唱钗头凤,莫使芳魂再断肠。”他避熟出新不写游况,不惋唐琬、陆游,不斥封建礼教,而是劝游人“慎唱”,原因是怕“芳魂再断肠”。怜香惜玉,亲切慈善,溢于薛笺,妙。绝句功夫在转句,先生正如此。又如1987年作《吐鲁番过火焰山作》,通过巧构,解释为何“火焰”,“因在人间最低处,便将窝火怒冲天”。先生别具慧眼,道出人世正理,发出死灰“未必”不“复燃”的警语,令人惊悚,如是纪游诗词方有捧读之必要。先生想象丰富,构联巧妙,诚如论家言,没有联想,便没有诗;没有才华横溢的联想,就没有才情横溢的诗。

其三,九十年代(1991—2000),44至53岁。这十年应该是先生功成名就生活安定的十年。集中诗词236首。其中词50首。先生身为教授,工作和兴趣使然,继续漫游名山胜水。然而,他不是纯“乐在山水之间矣”,他的山水诗词其实是他思考历史、人生、社会、文化的旅程,也是他情志陶冶升华的一种实践。但是,他是写诗填词,不同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1991年他游开封写了《开封包公祠观塑像有感》:“依稀当日旧容颜,内里全无一寸丹。也似今朝名利客,官场学样与人看。”意向鲜明,在一词中他还一语道出包爷的铡“不是旧时铜”,直笞官场腐败。在《丹顶鹤》中言“但凭一顶红帽子,便向家禽夸立群”,在《乐山大佛》中,他揭露“大佛”“也无心肺也无骨,不倒原来有靠山”,诗语直白,一语道出人人都见到但人人都没意识到或未说破的世间真相——“不倒原来有靠山”!世间衮衮诸公、济济庸材,尸位素餐者,何尝不是背有靠山啊!

这期间,他有些诗词透露了“郁闷”,如说《高压锅》“有气不得出”,海上看弄潮者,竟言“直腰强项倘如我,哪会随波逐水流”(《亚庇观弄潮者感赋》),无不别有所指。但是,他的心志仍是昂扬的,在《水调歌头·戊寅秋观黄果树瀑布》中言:“洗鄙吝,扫怯懦,淡牢骚。心随雪浪东去,浩荡卷新潮。不负山河雄壮,不负杯中佳酿,吟兴正扶摇。趁此星河水,对景试挥毫。”豪壮之慨溢于言表。这就是星汉先生及其诗词的本色。

其四,新世纪8年。54至61岁。诗词444首,其中词52首。这几年先生一如既往,旅游不断,诗词尤多。2001年68首,2005年69首,可见精神饱满,诗兴盎然。读其作,虽佳构连连,但可能一是审美疲劳,二是因先生这期间应酬诗词较多,阅赏兴奋,再难激起。令我感佩心荡久之的是先生的几首“露骨”之作。先生耿直竟多触及了,如挽屈死的王洛宾先生:“当年屈死又如何,情理无须说破。”国人多不知其人,也罢了。诗中还有“十年反覆云雨,莫去挂心怀”(《水调歌头·雨中重登岳阳楼》)、“愁满乾坤不用我来愁”(《虞美人·雪中郊外小饮,适金城阮莲芬吟兄以手机发词至,步韵答之》)之类,不一一赘述。诗人年在花甲人近“老”了,诗词中豪语不及原先,相反“秋”“暮”“雨”之类字眼多了,在《西江月·登阅江楼》中虽上阕也说“雪浪长流日月,人间总有炎凉。登高最厌叹兴亡,没个英雄模样”,以英雄自励,但下阕“但辟胸中春路,何愁头上秋霜。大江东去载斜阳,拦在阅江楼上”。诗人鞭策“辟春路”豪言“拦斜阳”,可谓英气炙人。然毕竟已近花甲“秋霜”沾顶,即使浩气云天,也只是“拦”住“斜阳”了,与集中无数“登”字之吟相比,已暗暗溢出一丝秋意。

纵观星汉先生《天山东望集》,我可以说,它是先生的心灵档案,是异彩纷呈的长廊展览,是汹涌奔腾的浩浩长河,是花卉烂漫的艺术之路。珠玑繁多,清芬醉人,但也不无砂砾,一并存之,先生耿也。

再说“横”。

顾名思义,所谓“横”,当从“地”“面”“同代”等方面进行比较,即把《天山东望集》放在当今诗林词苑中评比,将先生与同代若干诗家并论。这个工程似大,吾非不能,只觉不宜,但我可明言,先生是我最佩服的当今四五位诗家中靠前的一位。下面仅就先生的诗词实际与一般诗理略说所感。

其一,诗与词。前已陈《天山东望集》辑诗词934首(含组诗),其中词162首,词占17.3。先生更习惯于严整的格律诗,未见古风、歌行体。相较而言,绝句律诗的形式固定,而长短句的词形式复杂,一词多体,用韵也活,先生可能不太耐烦将时间花在这些事上。从集中所选词看来,都合谱,音韵悦耳,意象纷呈,情感扬溢,先生绝非不善词也。

其二,主与逸。即诗词所写思想内容。先生集中绝大部分是山水旅游之“纪”,我被先生吸目,也是他的河山之詠。如果形而上学地来划分主旋律与闲情逸趣,我想先生应归于“逸”和“闲”。我不认可一味跟形势唱“新歌”作表态,我固执的仍是“心灵说”。“诗者,吟咏性情也。”(宋·严羽《沧浪诗话》)而且也不是唱了“主”就真的“主”了,反之也一样。

其三,露与蓄。按中华传统诗庄词媚之说,都讲究“温文尔雅、蕴藉含蓄”,而填词应“要眇宜修”(王国维语),其意要“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填词固以可解不可解,所谓烟水迷离之致,为无上之乘耶”(况周颐《蕙风词话》),而诗向以“言志”为己任,直露点可以。通观先生诗词,总的印象是较豪放,意扬情溢,不少诗词甚至干脆直出胸襟,议论句多。先生诗多词少,大概也缘于性之耿直和诗词之有别吧!

其四,雅与俗。先生有言“我的诗词……不够雅驯”。我很喜欢先生的诗词,但认同这句自评。雅驯即雅训,当是指合于规范,文质彬彬,语多融典,意蕴深藏,情不轻露。如上说先生较直露,雅驯当然就显淡了,但不是像先生自谦的“没有雅驯的资本”。身为带文学研究生的大学名教授,怎么没有这“看家资本”呢!先生诗词用语纯,即使“戏作”也并无时今网语中的怪异扭曲,可说他用的是严守师训的规范语言。

其五,精与砂。读易行先生主编的《古韵新风·后记》,其中有言“原计划每位作者选取一百一十首诗词,选着选着大大‘超标了”,原因在“有的作者难以‘忍痛割爱”。常言“敝帚自珍”,何况是大家的玑珠呢?可惜因“难以‘忍痛割爱”,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大家之作就夹带了一些砂子,先生似乎也未免,令人惜。我读《天山东望集》至半后,不禁在书旁划道:“不惑年超天命知,观山阅岭意无疲。豪情挥洒诗囊溢,未见新章胜昔时。”又“诗韵由来不尚多,淘它一半又如何。先生惜墨情当谅,未顾人间贵锦罗”。我之意此书选500首足矣,可能是按编辑者要求,选少了书本不厚显不出气派,可见诗坛大家也未能免俗。若先生再出集子,我斗胆建议就300首,一如《唐诗三百首》,一页一至二诗,精装典雅,流芳于世,方不枉先生诗艺才华也。

猜你喜欢

诗词
诗词里的节日
毛泽东诗词抄录(书法)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家庭“诗词大会”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猜诗词
春蚕丝尽便会死吗
诗词虽火但也不能绑架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