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食材走出深山成了俏销品

2017-04-21李斌程群

中国名牌 2017年6期
关键词:再生稻供销社养鱼

李斌+程群

人勤春来早。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程村乡大树村夏村屯,还没过完正月十五,村民们就开始修整鱼坑鱼沟、耙田、灌水。准备工作完毕后,县水产畜牧局工作人员来到这里,给村民们发放鱼苗。等到稻谷收获的季节,村民们就可以同时收获肥美的鲤鱼。

“这是我们这里的特色‘禾花鱼,在水田里与禾苗一起长大,肉质鲜美,在田边销售价格每公斤40多元,如果运到县城卖,每公斤近60元。”村民唐刚得领到鱼苗后喜滋滋地说。

当地许多村寨养殖禾花鱼历史悠久,从山间密林中汩汩流出的清泉流入梯田,喂养出鲜嫩肥美的鲤鱼。但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不到位、缺少鱼苗等原因,稻鱼养殖局限于自给自足,没有形成产业优势。

从2013年开始,三江县积极鼓励农民传承传统农耕模式,实施种稻养鱼整乡推进示范工程,通过打造“高山稻鱼”品牌,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在政府帮助做好保水设施之前,稻鱼产量很低,现在产量则达到每亩40公斤至50公斤。”大树村党总支书记唐新光告诉记者,示范养殖户每亩稻田可以增收近1000元。

唐新光说:“养鱼的稻田里,稻谷基本不打农药、施化肥,主要采用诱虫灯灭虫,用沼气水肥田,农民逐步恢复了传统农耕习俗。”

“再生稻”供不应求

三江高海拔山区农民有收割稻谷之后留再生稻的習惯,由于再生稻成熟季节时值深秋,昼夜温差大使得稻米口感极佳。

“再生稻是在割完稻谷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出来的,出穗时已过霜降,低温霜冻杀死了害虫,所以再生稻不用任何农药,稻米品质很好。”三江县水产畜牧局局长杨有君说。

从2014年开始,三江县积极引导农民在收割中稻之后留再生稻,并由供销社保价收购。2015年三江产出5万公斤再生稻米,很快销售一空。2016年产出25万公斤,不到两个月就售罄。

“再生稻米每公斤30元,经过大力推介,很受欢迎。”三江县供销社理事会副主任梁永杰说。在收获季节,供销社派员到田间保价收购湿谷,再统一烘干、剥壳、包装,统一销售。

“再生稻平均每亩可以收获300公斤,供销社收购湿谷每公斤3.6元,由于价格高,算下来每亩可以增收1000多元,比一季中稻的收入还多。”夏村屯村民莫仁平说。

生态优势带火山乡农产品

“仅稻田养鱼和再生稻这两项,农民每亩就可以增收2000元,之前丢荒的田也重新种了起来,一部分外出打工的农民开始回乡种田。”三江县水产畜牧局副局长莫善康说。2016年三江稻田养鱼面积达到7万亩,再生稻面积超过1万亩,2017年将引导农民扩大再生稻面积。

“鱼稻共生”产生了“稻因鱼而优、鱼因稻而贵”的效果。经检测,“三江稻田鲤鱼”属于“富硒”产品,不久前还被农业部确定为地理标志产品。

三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当地开展“结对一个贫困村、健康食材伴一生”行动,努力扩大销售渠道,用绿色食材助力精准扶贫。

目前,产自深山侗寨的稻米、鱼、红薯、韭菜、土鸡、土猪、鸡蛋等生态农产品,通过订单源源不断销往城市。三江县委书记袁东升说,此举让城市里需要绿色生态农产品的人群得到了“鱼”(生态健康食材),农村待脱贫致富的人群找到了“渔”(脱贫致富的根本办法)。

“当前人们的需求正在从解决温饱向讲究优质安全转变,过去讲规模和产量,山区农耕劣势突出;现在反过来了,没有工业污染源、拥有青山绿水和坚守农耕的山区优势明显。”袁东升说。

猜你喜欢

再生稻供销社养鱼
温存记忆的供销社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供销社里攫取黑金的蛀虫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统计信息
怎样避免网箱养鱼患“营养不良”症
统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