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形势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与实践

2017-04-21宋召军魏久传余继峰孟凡雪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9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新形势实践

宋召军++魏久传++余继峰++孟凡雪

【摘要】本文主要对《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首先概述了该学科的学科性质,研究的对象和方向,介绍了课程建设的先进性,互动性,整体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尤其是在新形势下本门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采用室内室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突出唯物辩证地质思维的重要性。最后指出了该课程建设的一些不足及如何改善优化的建议,将课程建设的重点放在传授学生以学习的方法上,特别是在专业课程的传授中,重点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能够探索研究性的学习。

【关键词】新形势 课程建设 普通地质学 实践 方法

【基金项目】山东科技大学2013年精品课程(普通地质学);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5M141,2012249);(2)山东科技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计划资助。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049-02

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学的改革,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专业性。在教学中教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传授学生以学习的方法更为重要,特别是在专业课程的传授中,重点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能够探索研究性的学习。尤其是《普通地质学》这门学科,是一门具有自己独立体系的基础课程,在空间上有着广泛性和为观性,时间上有漫长性和瞬时性,研究内容广泛而复杂,它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启蒙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仅仅是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很难让学生掌握真正所学习的内容,通过新课程的建设,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力求在理论部分尽可能地达到更加新颖更有深度的突破,在实践部分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获得真知。

一、《普通地质学》的学科性质

《普通地质学》是主要以行星地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地质基础性学科,它的理论性,科学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研究范围包括水圈,生态圈,岩石圈,大气圈等,着重研究固体地球的组成构造以及演化史等,包括地球的形状,表面形态以及地球内部层圈和外部层圈的结构,发生在地球内外部的地质作用特征及产物,地球的物理性质,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形变等等。地质学是地学的主体,同时对环境,旅游,生物等其他的专业方向都有很大的影响。普通地质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只为大一的新生开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关于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技能,能够综合分析关于地质的实际问题,能够对常见的现象进行解释,为今后关于地质方向或者其他相关专业方向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的特点

1.新课程的建设要有先进性,即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最后教学取得的成果要得到学生的肯定才可以称得上是成功的教学方法,而不仅仅是得到专家的认定,新课程的建设要紧紧围绕着人才培养这一理念。先进的教学内容,要及时反映当下在地质学上取得的研究成果,给学生传递最新的科学技术的信息,广泛吸收教学经验,结合当前社会的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及规范。要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合理的吸收和摒弃,将教师的有机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

2.新课程的建设要有互动性,课程的建设要有持续性,不断完善反馈机制和教学评价体系,要及时汲取学生,教师,校内,校外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来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强化课程的建设者与使用者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课程建设成为能够流传下来的精品。

3.新课程的建设要有整体性,就是指教师,学生,使用的教材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要素的整体性,要考虑课堂上的各个环节,抓住各个环节的关系,如课堂上教学与学生的互动,课堂授课的水平,课上的交流与讨论,学生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教学辅助手段,教材与教辅的使用,最终的学业评价等,关注的是整体的建设而不是局部的建设,要有顾及全局的建设理念。

4.新课程的建设要有开放性,打破教学资源对教学质量的限制,免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向着更广泛更深度的方向发展新课程的建设。

三、新形势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与实践的方法

《普通地质学》是大学新生入学来所接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极大程度的影响着学生对这一专业的学习兴趣和今后的发展,尤其是面对新形势的发展,社会,经济。科学技术都在快速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以及向社会的输送十分重要,所以教师和教育部门等要对新课程的建设十分地重视,课程上要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热情,制定一套能够体现教学效果并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

1.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力,可以将知识信息通过声音图像等表现出来,弥补语言讲述的不足,比如可以用动画形式来展现大洋演化的威尔逊旋回和海陆变迁的过程等,从而使教学的内容生动形象,又丰富了教学信息量,能够表达出用语言难以表达的信息,解决教学上的难点也能够突出其重点,使学生感性地理解抽象的知识理论;利用精美神奇的矿物等自然图片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加强对书本上的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使学生足不出户便能领略到大自然的奇妙。

2.室内和室外教学相结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进行户外的教学实践,利用周围环境的特点和优势,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岩石的结构构造以及附近大量的地质现象,尽量多带领学生去野外實践,让学生亲身观察,体会,可以使学习本身变得更加轻松愉快,更好地吸收课本上的知识,还能够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3.始终贯穿唯物辩证的地质思维方式,其本质是对地质过程的理解与认识。地质思维是地质工作者所要必备的思维,唯物辩证的地质思维就是一种重要的地质思维。地质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对地球的诞生,地壳的变动都体现了唯物主义世界观。在新课程的建设中,要强调地质思维的时空观,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地质演变及一些地质现象的形成过程,比如碳元素可以形成石墨和金刚石两种不尽相同的矿物,类比法的原理等也都体现这地质的思维时空观。沧海桑田,海枯石烂并不只是文学词汇,也是一种由内动力作用使地壳提升,外动力风化腐蚀作用形成的一种地质现象,还有内动力和外动力对地质作用的关系形成“背斜为谷,向斜为山”等的现象也都体现了唯物辩证的观点。所以,在课程的建设中要始终贯穿唯物辩证的地质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对时间空间的理解,帮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地质演变的过程。

四、新形势下课程建与实践中的问题与优化

现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各个专业学科的知识内涵也在不断增加不断发展,普通地质学的教学体系也应该跟随发展的脚步来不还完善变革。目前,关于地质学的教学还有很多的挑战,主要是教学改革使地质学课时大量的缩减,教学内容也有了改变,地质学的教育正在面临由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地质思维,主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能够自主探究性地去学习。

新课程建设与实践的优化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理论教学的优化和实践教学的优化。围绕社会的需求和人类所关心的问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找到教学重点,合理取舍,可以将《普通地质学》的课程教学内容分成几个板块,比如地球的背景知识板块,包括地球的基本特征、矿石岩石的结构等内容;地质作用知识板块,包括内动力,外动力地质作用,这是课程内容的主体也是重点的内容;地球资源与环境知识板块,包括资源的发展和可持续利用,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作用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地质学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理论的讲解,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地质现象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比如可以将火山岩的形成与火山喷发的现象结合讲解。不仅要注意指示性科普性,还要注意趣味性,不仅要讲授丰富的地质学知识,还要联系生活中的地质现象,让学生能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更好的解析自然界的地质现象演变过程,使学生不至于感到枯燥乏味。《普通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包括室内的知识学习以及野外认识。在实验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讲授一些实验方法,技巧和要点,在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观察结合理论课所学习的知识描述标本或是进行其他实验内容,教师可以抽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再根据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有侧重的讲解,这样既可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野外学习之前应该准备充分的学习资料如教学短片,图像影音等,让学生能够先了解一些所要去学习地区的基本情况和目标任务,避免倒时不知所措,提高了野外实习的效率。在野外学习的观察中,主要是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探索学习,加深对地质演变以及其原理的理解,巩固旧识,认识新知。

最后,在整个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都要注意的就是时刻彰显学生的主体位置,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必讲内容,如基本的概念、原理等和学生自学内容,如一些描述性内容、假说等,教师着重讲解必讲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去学习自学的内容。采用互动性的教学,增加学生课上交流和讨论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课本上的知识太过枯燥无聊,使学生感到疲乏,增加互动部分,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五、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等建设速度也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人为的地质灾害,尤其是现今社会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得资源和环境成为人类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地质学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工具受到了社会很大的重视。提高普通地质学的教育成效,就要发展改良在新形势下的地质学的课程建设,课程建设与实践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在本科教学中具有很大的意义,并且有利于建设高水平的大学,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陈蓉,杨可珍.哲学在“普通地质学”教学中应用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3(01)

[2]宋召军,李月,胡绍祥.《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的初步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3]王家生,谢树成,龚一鸣.“普通地质学”野外和室内实践教学改革與体会[J].中国地质教育.2009(02)

[4]王祥邦.愉快教学法在“普通地质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02)

作者简介:

宋召军,男(1976.10—),汉族,籍贯黑龙江木兰县,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普通地质学教学与研究;

魏久传,男,1962.11,山东博兴,研究生,教授,从事矿井水害防治研究;

余继峰,男,1964.10,安徽萧县,研究生,教授,从事沉积学研究;

孟凡雪,女,1981.11,辽宁葫芦岛,博士,讲师,从事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新形势实践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