踊跃展示:还原学习的活力
2017-04-21何春光
摘要:“踊跃展示”的本质是教育的尊重与解放,过程是教学的对话与互动,旨趣是学习的经历与提升,是从源头上还原学生学习活力的必然追求和重要途径。其价值取向应从多个维度指向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其实践路径,应从展示的内容确定、形式选择和过程组织三个方面综合统筹考虑。
关键词:踊跃展示;内涵;价值;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A-0075-05
为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14年,南通市教育局提出了“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两年多来,广大一线教师根据这个指导意见,结合自身实践,不断丰富“踊跃展示”的内涵,明晰价值取向,并结合学段、学科特点,探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
最近,我们以“踊跃展示”为检索项,从“中国知网”搜集到南通市各县市区教师公开发表的18篇文章,又书面征求海安县50多位一线教学专家、骨干①的意见,比较全面地了解到了一线教师对“踊跃展示”的看法、想法和做法。
一、内涵解读
“踊跃展示”,是指学生在课堂能规范、大声表达,主动、积极展示。南通市教科院院长陈杰从三个维度诠释了“踊跃展示”的内涵:本质是教育尊重、过程是教学对话、旨趣是学习提升。“展示”前冠以“踊跃”,旨在强调既要有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表现欲望释放,又要有学生群体人人参与的课堂文化再现。他认为,踊跃展示是课堂上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重要抓手,其立意不仅是“限时讲授”“合作学习”教学思想的延伸,更是“限时讲授”“合作学习”教学成果的检验[1]。
(一)展示的本质是一种教育的尊重与解放
让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从中获得成功体验,是对学生的尊重;赋予每个学生平等的课堂展示权,摒弃教师自己的话语霸权,是对学生的尊重;相信学生会有精彩表现,乐意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就算是在幼儿园的游戏中,每一个幼儿在游戏中的展示,也是对幼儿分享师爱权利的尊重。展示还是一种“解放”。课堂学习应该是身心协调发展的过程,不仅有“脑”的参与,也需要有“身”的参与。真正意义上的展示,都是学生身心和谐、协调的解放。美术课堂上的展示,是学生手、口和脑的解放[2]。展示是在教育尊重基础上的全身心解放。
(二)展示的过程是一种教学的对话与互动
学生的课堂展示是对话与互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学生通过口头展示,用简洁、流利和通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通过书面展示,用文字、符号和图表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和逻辑关系;通过行为展示,用肢体、表情和道具演绎表象背后的人生感悟和价值诉求。课堂上展示的背后,是展示对象的倾听、接纳与理解。课堂展示中倡导的是实现人与人的精神“相遇”、视域融合和意义生成。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课堂展示也是学生与内心中自我的对话。学生通过对话互动的过程获得对自我的接纳和认同,对外则表现为学习自信心的获得和增强。
(三)展示的旨趣是一种学习的经历与提升
学生需要在“经历”中学习,展示无疑是一种必需的、可贵的、综合性的经历。展示前的准备阶段,学生需要精心准备“展示什么内容”“展示到什么程度”“按怎样的思路展示”,这其实是一次认知反刍或重组的过程。展示过程中,同学的质疑、组员的补充、教师的点拨、展后的反思,都会让学生不断地突破自己原有的狭隘视界,获得对知识世界、课程意义、人生情感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学习与理解。学生在教师讲授中所接受的知识在这样的经历中获得了新的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展示的旨趣在于让学生在一种综合性的经历中再一次获得学习提升的机会。
二、价值取向
“踊跃展示”是从源头上还原学生学习活力的必然追求和重要途径。展示环节要获得明显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展示环节应有正确明晰的价值取向。纵观各学段、各学科的案例,教师们对展示环节的把握已經有所突破和革新,主要表现为:内容目标由单一走向综合,主体目标由个体走向群体,过程目标由短视走向长远。同时,教师们还能透过展示的表象背后,思考一些深层的问题,如既关注展示本身的价值,也关注展示的反馈价值,既关注展示的解构与重组,也关注展示的建构与创新……学生课堂的踊跃展示是一种常态化的追求。
(一)内容目标,以基础知识的巩固、基本能力的训练为起点指向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位初中教师认识到,“踊跃展示”作为一种学习呈现手段,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展示,带动的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踊跃展示”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踊跃展示”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思维的能力、自我展示的勇气。一个人勇于挑战、敢于表达,他就已经认可了自己。如果教师能适时给予肯定,效果会更好。一个勇于展示自己的人,周身都会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而这就是发展性核心素养带来的魅力。
(二)主体目标,以个体发展为视点,将视角扩展到合作学习的群体发展视野
课堂展示虽然通过个体来呈现,但肯定离不开小组的合作交流。课堂展示落脚的视点是指向个体的,个体的展示离不开群体环境,教师的视角必须扩展到合作学习视野中的群体性发展。一位小学教师认为,展示是相互的,从主体间性的角度看,表达、证实、展现的是展示主体,借鉴、吸收、分享的是受众主体。一位中学教师从“互需互酬”的交往原理出发,努力造就“人人都愿展示、人人都有展示、人人都能展示”的境界,带动了整个班级学业水平的普遍提高。
(三)过程目标,以阶段性价值为起点,关注过程性价值,最终指向学生的终身发展
教师对于某一课堂上的踊跃展示不仅要有“点”上的审视,也要有“线”上的考量。就某一课来说,学生的踊跃展示可以是阶段性学习结果的检阅,但就学生发展的宏观流程来看,需要更多地审视其过程性的价值。对于学生来说,要看是否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推动激励作用。
(四)功能目标,不仅关注成果价值,也需要关注反馈价值
不少教师认识到,从学生的角度看,“踊跃展示”是学习成果的展示,是学生思想的碰撞,而从教师的角度看,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是学生思维的显露。展示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意识的引领,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有意识的引领。
(五)展示是解构,也是建构
“踊跃展示”不仅需要对原理的解构,更需要在形象化解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式的建构。数学课上“一题多解”的展示,是基本原理的形象化解构。实践课上的作品展示,属于创新式的建构。学生需要在不断的解构与重构中完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形成自己的综合素养。
(六)展示是课堂教学的常态化要求
一位幼儿园教师认为,要让幼儿的“踊跃展示”成为课改的新常态要求。一位初中教师体会到,“踊跃展示”最终指向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更应成为初中课改的常态要求。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不管是学习优秀进入高等学府深造,还是进入社会努力打拼,最终都要融入社会,与别人交流。面向培养未来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向他人展示、交流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是其基本的常态要求。“踊跃展示”立足孩子未来发展、终身发展的需要,让他们通过回答问题、展示演讲、展示表演等多种形式,不断锻炼自己,提高综合能力,使其终身受益。
三、实践路径
教师们体会,“踊跃展示”的实践路径,可以从展示的内容确定、形式选择和过程组织三个方面综合统筹考虑。
(一)内容确定
根据课堂组织的需要,教师可以从不同的教学节点设计“踊跃展示”的内容,这些节点大致有:①新知展示。预习后的新知展示不是新知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预习体验与收获之后的全面展示,可以是预习后的收获与困惑,这将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环节取舍决策的基础。②探究过程展示。探究主体不仅仅展示探究的动机、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结论,还应注重体现探究过程中各个探究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注重通过比较归纳,形成具有一般意义的过程性体验、规律性的观点和结论。作为受众主体要积极对照、比较、分析、发现问题,倾听意见、借鉴优点,完善和调整自己的探究方案。③互动质疑辩论展示。每一个个体都必须在与外界保持必要的信息互动的过程中获得成长。质疑辩论是一种重要的互动形式,要引导学生通过质疑辩论,碰撞思维,去伪存真,收获成长。④创造性思维展示。唯有创造才能推动创新,唯有创新才能推动进步。要敏锐地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想法、新方法、新途径等创造性火花,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创性思维。⑤拓展展示。核心素养可以在教育教学中培养,但必须在拓展运用中形成。面向相关领域、面向日常生活的拓展联系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延伸和拓展。⑥问题展示。不仅仅是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可展示在学习活动中的问题(提问)。问题要厚实,具有发散性,有思维生长点,具备连贯性及一定的深度,让学生持续思考并达到一定程度。
操作性强的学科中恰当运用“踊跃展示”,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英语学科的口语训练,通过全体参与的踊跃展示,使学生的课堂生活充满趣味与新意,课堂气氛活泼生动,在无形中提高了训练效果。有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出三条锻炼学生口语水平的展示路径:一是初学鼓励展示,促进口语矫正;二是复习引导展示,推动口语训练;三是实践提倡展示,推动口语应用[3]。
(二)形式选择
教师们实践中常用的展示形式有:①口头语言展示。口头语言是对现象描述、概念解读、原理阐释等进行展示的最简约、最便捷的方式之一。②书面内容展示。题例的解答、定理的证明、探究推理的过程等需要用书面的形式来展示,以利于主体之间进行深入点评、比较和推敲。③肢体表演展示。这是需要个体综合素质投入的人文项目,可以用手势、表情、姿态等肢体语言来增强表现效果,作为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有效补充。④动手操作展示。在学习空间图形、过程演变等内容时可以提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学生间的展示、比较,加深对空间转变、过程演进等变化关系的理解。
(三)过程组织
展示的过程是个多种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展示前要有必要的铺垫,展示中要有适宜的调节,展示后要有适当的评价反馈。只有環环相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踊跃展示”的综合效益。教师一定要注意及时引导、精心调控。
1.创造条件
“踊跃展示”需要平等、自由、民主、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只有师生相互认可、关系融洽、彼此包容、心理自由,学生才会愿意展示出自己本真的面目。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展示氛围的营造,努力形成一种和谐自由的课堂学习文化[4]。例如,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通过视频动画、情境模拟、歌谣传诵等形式,创设出具有亲和力的趣味活动氛围,有意识地唤醒学生的“童心”,学生不知不觉地加入到多种多样的英语实践中,本原的学习活力“踊跃”回归,逐渐形成一种良性的学习习惯[5]。
“踊跃展示”还需要有效先学。从大的方面看,“踊跃展示”的前提是兴趣和积淀,从具体的学习内容来看,学生有效先学是“踊跃展示”的前提。多年实践表明,用传统的讲授、交流的方法教学,有太多的学生不能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为此,教师将部分内容让学生自主先学,开课即“踊跃展示”。这样,学生经历了问题建模、搜集资料、整合信息、操作探究、交流合作的过程,形成自己对勾股定理及相关内容的初步理解,同时也对相关数学文化有了初步感受。更大的价值意义在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感性认识了传统文化背景下数学的思想、方法、手段,丰富了对数学发展过程的整体认识,激发了学生运用现代信息平台的浓厚兴趣。学生课前的有效先学,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上的展示、交流、对话得以充分开展,充分发挥了学和教的主体创造性[6]。
“踊跃展示”更需要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改进。眼下的初中课堂,普遍存在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的现象。闻道于先的教师们胸有成竹、滔滔不绝,大多数中等以下学生屡战屡败。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让绝大多数学生不再感到压抑,使“踊跃展示”成为教学常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教师就要致力于培养孩子“踊跃展示”的意识,教给孩子展示的技巧,发展孩子展示的能力,培养孩子展示的习惯。教师还要善于示拙,有意保持沉默,控制、调节优秀生的表现,努力改进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2.关注差异
“踊跃展示”应当成为全体学生的权利和机会,而不是少数优等生的“秀场”,教师必须尊重差异、正视差异、正确利用差异资源,组织学生“踊跃展示”。
有效的分层设置,会契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展示需求。为防止学困生因缺乏自信、能力而不愿或不敢尝试,教师要分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并以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以保护和激发不同学生展示的自信和热情。对学困生,教师要努力为他们创造机会和条件,多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对优秀生,教师要努力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给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基础和优势,让他们选取多种展示方式,促进学生全员参与。对性格开朗活跃、思维清晰、喜欢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学生,教师采取面向全班同学的展示方式会比较好。有的学生比较内向,不善于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谈话,可以先让他们在小组内展示。教古诗《望洞庭》,为了让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生都能展示自学的成果,教师开放了展示的要求和方式。学生们有的激情背诵诗歌内容,有的展示书法创作,有的描写诗歌的情境,有的改写诗歌的背景故事……纷纷参与,各抒己见、各显神通[7]!
除了关注个体差异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年龄、区域等群体差异。一般而言,幼小阶段教师普遍有较强的学生年龄差异意识,中学教师知识结构意识较强,但将知识结构与学生的年龄结构相匹配的意识不强,在引导学生“踊跃展示”时尤其要更多地思考、探索。与城镇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开放程度低,羞于表达。教师应营造良好适切的交流范围,强调人人都有平等研究、发言、辩论或互教的权利,帮助学生“大胆表达、尊重他人、合理要求、及时沟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展示环节中来。即使同一班级内,不同生活背景的差异也会影响学生的展示积极性,需要有个性化的引导激励策略。
尤其是在公开课的展示环节,教师更需要尊重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师来说,公开课是磨砺自我、展示自我的窗口,对学生来说,更是一种“关键性事件”。教师要努力让这种“关键性事件”成为学生“踊跃展示”的“助推劑”。反之,则容易成为扼杀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帮凶。
为了拓展展示的宽度,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差异,精心组织分组,合理分配任务,促进学生合作。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和能力水平层次各有不同,小组组建最好严格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组内异质”,是指要充分考虑组内学生能力、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保证组内成员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以促进学生的合作进步。“组间同质”,是指各小组间的总体水平大致相同,以利于组间的公平竞争。在落实小组任务前,教师还要明确组内不同角色的任务,增进学生间的互动合作,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8]。
3.过程调控
学生展示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过程,需要教师随时智慧调控,才能让学生有所得益、收获成功。一是问题的形式,教师要精选案例,找准切入角度,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感觉值得探究、可以探究,而且可以深究。因此,设计的问题切入点要小,切入角度要巧,问题的推进要有梯度。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探究中享受过程,获得快乐的成就感。二是展示的形式,每个孩子都渴望表现,渴望欣赏和认可。教师要创新手段,开放展示交流的机遇,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让阳光照耀每个孩子。教师可经常变换手段,制造展示交流机遇,可毛遂自荐,可随机抽签,可教师推荐。
有初中教师借鉴总结了实现课堂“踊跃展示”的“三可四不五转变六让学”。“三可”:可以出错,可以有不同看法,可以向教师质疑、提意见。“四不”:学生能看懂的不讲,学生能说清楚的不讲,学生能探究的不讲,学生能操作的不讲。“五转变”:由教师讲明白向学生自悟明白转变,由教师提出问题为主向学生探究问题为主转变,由课堂的统一性强制管理向开放式自主管理转变,由教师演示示范向学生动手探究转变,由追求结果的正确向过程方法的有效转变。“六让学”:内容让学生看,问题让学生提,过程让学生做,规律让学生找,实验让学生试,结论让学生说。尽管“三四五六”内容有些交叉,表达略显粗朴,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可操作性的。
4.激励评价
学生“踊跃展示”的程度与他者的激励评价关联。尤其是小学生,非常渴望得到来自教师、同伴群体的关注与肯定,爱表现、重激励,教师要把学生课堂上展示的过程表现、阶段成果纳入过程性评价中,并用学生能感受到的评价量表加以记载和强化,使展示成为学习成功体验的源泉,让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9]。当然,有专家指出,重视激励评价,也要辩证地防止学生形成“奖励依赖”,必须有相应的“效果回授”,让展示效果与“回授”形成放与收、往与返、矢与的的关系,对立而又统一的关系,一体两面的关系,使评价调节成为“展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10]。这样,才能逐渐让学生把“踊跃展示”化为主动、自觉的学习行为,也让“踊跃展示”成为真正充满活力的教学新常态,从源头上还原学生学习的活力。
注释:
①参与的教学专家、骨干教师主要是:双楼幼儿园潘晓冬、壮志小学葛乐、孙庄初中张友稳、卢小平、城南实验中学王月娟、明道小学王玉东、海陵中学储呈伟、海陵中学赵晓丽、曲塘中学附属初中肖亚东、西场小学低数组、南莫中学刘伟、仁桥小学许旭、仁桥小学张锦莲等。
参考文献:
[1]陈杰.“踊跃展示”的内涵诠释[J].南通教育研究,2014(3).
[2]刘爱民.中学美术课堂“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模式探讨[J].文理导航,2014(6).
[3]单晓菁.踊跃展示,注入小学英语口语训练新生命[J].新课程导学,2015(10).
[4]张玉琴.缔造踊跃展示的数学课堂[J].学子(理论版),2015(6).
[5]葛丹丹.踊跃展示,打造“出彩”英语课堂[J].学子(理论版),2015(7).
[6]冒劼.有效先学·踊跃展示·启发思考[J].中学数学,2015(7).
[7][9]张继芳.“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课堂模式的践行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4(12).
[8]丁张琴.浅谈“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课堂模式的践行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5(8).
[10]冯卫东.打通六个“关节点”建设“十二字课堂”[J].初中生世界,2014(40).
收稿日期:2016-11-21
作者简介:何春光,海安县教育局教科室(江苏海安,226600),西华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南通市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理论、儿童阅读课程开发。
责任编辑: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