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美黄河口的沧海桑田

2017-04-21农夫刘月良

绿色中国·B 2016年11期
关键词:黄河口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农夫+刘月良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在黄河口,当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渤海,河海相汇、泥沙沉积,共和国最年轻的湿地由此而生。发轫于此的“沧海变桑田”,也愈来愈成为这片土地的“名片”。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北部黄河入海口处,是以保护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路线上重要的中转站、栖息地和繁殖地。总面积15.3万公顷,其中核心区5.8万公顷,缓冲区1.3万公顷,实验区8.2万公顷。区内共有野生动物1627种,其中鸟类368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丹顶鹤、东方白鹳等1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灰鹤、大天鹅、鸳鸯等51种。区内共有种子植物393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116种,具有代表性的木本植物有刺槐、旱柳、柽柳,草本植物有芦苇、盐地碱蓬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6.5万亩,天然芦苇40万亩,天然草地18万亩,植被覆盖率55.1%,是中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

三角洲湿地内,一年四季风景各异,鸟类成了一种独特无穷的流动风景线。每年的二三月份,成群的丹顶鹤、灰鹤、大天鹅如期而至,而后一同北迁;三月下旬,黑嘴鸥从不同的地点相约而来,长途跋涉,饥肠辘辘的它们在此饱餐后继续北上;四五月份,几家东方白鹳,不知从何处而至,等高筑巢,繁衍生息;酷暑夏日,须浮鸥翩翩而至,此时鹭类云集,野鸭游荡于水中。

在这里,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么和谐!

鸟类的天堂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中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保存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也是东北亚内陆河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路线上重要的中转站。近年来,随着黄河口湿地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过路”的候鸟“乐不思行”,在这里停歇、安家。

行走在黄河口,不时有一只只、一群群水鸟从眼前掠过,舞姿蹁跹,形态优美,在带给记者惊呼声的同时,也带走了人们无限的遐思。

正是秋冬交汇季节,黄河口湿地天空万里无云,整块的浅蓝色在空中铺展开来,越靠近头顶颜色越深,越靠近水面,泛着微红色的鱼肚白引人注目,在水天相接之处镶上了一层光环。站在这团蓝色之中,不知是天空浸透了湖水,还是湖水映蓝了天空。

“芦苇释放的氧气含量是森林的10倍!”黄河口三角洲生态保护区讲解员介绍说。只见大片的芦苇丛包围着湖岸,历经深秋,都被染成了淡黄色。有的深入到水中,高耸如林,有的点缀水中滩涂,成了鸟儿嬉戏的游乐场。讲解员说,“冬天为了防火,要对芦苇进行收割。”

冷不丁地,这水中的芦苇丛能飞出上万只小野鸭,黑压压的,在低空不时变换着造型。再看看湖面,仍有些许冰,上百只东方白鹳矗立在湖边浅水中,身姿挺拔,翅膀末端的黑色羽毛高傲坚挺地抱在身子两侧。旁边还有一片儿的洁白在水天之蓝中格外耀眼,那是大天鹅在水中游弋。大雁、白鹭、卷羽鹈鹕、丹顶鹤……众多珍稀鸟类享受着这里的好生态。

目前,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球有8条候鸟迁徙路线,黄河三角洲湿地横跨其中两条,是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每年繁殖、越冬和迁徙经过的鸟类数量达600万只,有44种鸟类超过全球或其迁徙路线种群数量的1%。全球易危物种—黑嘴鸥繁殖数量达到5300只,占全球数量的37.86%,河口湿地成为全球第二大繁殖地。世界上有15种鹤,中国有9种,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有7种,鹤类基本属于濒危和易危物种,数量稀少,属全球性保护物种。黄河口湿地是中国仅有的两个丹顶鹤越冬地之一,是丹顶鹤越冬的最北界,越冬丹顶鹤稳定在30-50只。迁徙丹顶鹤数量达280只,占全球数量的28%。同时也是灰鹤的重要越冬地,越冬数量3000只。东方白鹳属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全球数量不足3000只,在黄河口湿地繁殖数量逐年增加,2015年有49对繁殖成功,育出雏鸟147只,至2015年已成功繁殖东方白鹳741只,黄河三角洲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的繁殖地。

“每年初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鹤就从吉林莫莫格自然保护区迁徙至鄱阳湖。目前黄河口湿地已成为白鹤迁徙通道上的重要停歇地和繁殖地。今年已检测到了576只白鹤,占迁徙总量的四分之一。”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的巡护人员告诉记者,每年11月前后白鹤便会迁徙到黄河口,往年一般有数10只左右,最多时候有200多只。今年在该保护区已监测到了576只白鹤,超过了已从莫莫格湿地起飞的2000多只白鹤的四分之一。

成群的白鹤正在大汶流管理站的万顷湿地恢复区觅食,与保护区内愈万只雁类、鸭类,愈千只鹬类、愈百只灰鹤、天鹅、鸬鹚和白头鹤等珍贵的鸟儿为邻。

记者在黄河口看到,这些鸟类相聚于黄河口湿地,它们或在湿地上展翅低飞、或竞相追逐、或高空盘旋、或成群飞舞,场面非常壮观。因此,该保护区也吸引了众多观鸟者,成为鸟类摄影爱好者的拍摄天堂。

护鸟人王立冬面色黝黑,身材健壮,在黄河口湿地保护区已经工作了二十多年。每周他与同事沿5条巡查道路走遍这片湿地,通过小型望远镜,快速口算出视线所及的鸟禽数量。他说,这里出现过的300多种鸟他都认识。

在寒冷的冬天,为解决越冬鸟类觅食难的问题,保护区工作人员想了很多办法。“最开始,每到候鸟迁徙,我们就在保护区內鸟类聚集的地带进行投食,多是玉米、水稻之类,”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说,这种方式虽然操作起来简单,但是,由于范围小、时间也不好控制,投放的食物鸟儿未必吃,效果不明显还造成了浪费。

后来,保护区换了思路,能不能种些粮食让鸟类自由补食?自然保护区把黄河两岸最优良的土地预留给鸟类,实行耕地用途管制,必须种植冬小麦等粮食作物,建设鸟类补食区,将3%—5%收获遗落的粮食留给鸟儿自由补食,为迁徙候鸟类及越冬的雁鸭和鹤类提供食物和庇护,数以十万计的鸟类因此眷恋忘返。

此外,为减少人为活动对鸟类的干扰,保护区把鸟类集中区、觅食区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划为无人区,实施封闭式管理,严禁人为活动。

保护黄河口湿地之战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素有“地球之肾”的称谓。然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受气候偏干、黄河来水量减少、海水入侵、风暴潮、海岸线蚀退及各种自然灾害侵扰,加之大片原生湿地转化为石油基地、城镇矿区、低产田或盐碱荒地,黄河口湿地出现大幅萎缩,素以湿地面积高速增长著称的黄河三角洲,自1996年以来增长速度明显变缓,局部甚至出现了负增长。黄河上游来水量减少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地下水位下降、地面蒸发减少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一些依赖于湿地生存的动植物也由于湿地水环境功能的下降明显减少,造成生物多样性受损和植被逆向演替等众多生态问题。

黄河口湿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敏感地区,对其保护将直接影响着中国乃至全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关乎全球生态安全。

针对黄河口湿地现状,近年来,东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施了湿地修复和生态补水、鸟类栖息地保护及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这些对遏制湿地退化、保护物种多样性发挥了显著作用,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明显改善。

鸟类陆续云集黄河口得益于连续多年的生态补水工程。这里苇荡密布之间充沛的水源并非海水,而是黄河调水调沙工程补给而来的淡水。

持续多年的补水工程为三角洲生态恢复提供了重要支撑。2002年以来,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始实施调水调沙,为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恢复提供了历史机遇。保护区通过筑堤修坝向湿地引水、蓄水,恢复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用淡水冲碱压盐,开展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工程。8年来已累计为自然保护区补水1.31亿立方米,保护区完成了35万亩退化湿地的恢复工程,促进了湿地的自我恢复、自我发育机制。特别是2010年,黄河故道刁口河流路在断流34年后重新过水,改变了该区域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现状,自然保护区人又借助这一有利时机,开启了又一轮生态恢复、环境改善之路。

大汶流管理站副站长王天鹏说,每年6月下旬开始调水调沙,保护区进入一年中最紧张忙碌的状态,在个把月里与时间赛跑,抢引黄河水,因为这些水是湿地的“命根子”。

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处处长朱书玉说,自补水以来,河口淡水湿地生态逐渐得到改善,鸟类捕食区建设管理也得到加强,加之三角洲沉积而成的特定泥质海岸,湿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鸟和内陆鸟,逐渐成为“鸟类国际机场”。

关注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多年的中国科学院韩广轩博士说,如果没有黄河淡水每年常态性补足,三角洲水资源就可能中断,尤其是在四五月份的枯水期,蒸发量大,海水上泛,盐度增加,可以看到有鱼横浮在水面上。“可以说,在这场保护湿地的拉锯战中,黄河水至关重要。”

在保护中前行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以其仅占6%的地球表面面积,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和物质资源,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在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3年,被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批准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1996年,被湿地国际亚太组织批准加入“东亚-澳大利西亚涉禽迁徙保护区网络”,成为首批19个国际成员单位之一;1997年,被批准加入“东北亚鹤类保护区网络”,成为首批16个国际成员单位之一;2013年,被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保护湿地,是为了让人们走近湿地、亲近湿地、热爱湿地,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態服务功能。在严格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2005年开发了生态旅游,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工程师刘月良对记者说:“生态旅游一直坚持适度开发,也就是要在保护好的前提下,让更多人分享湿地保护的红利。这也是我们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猜你喜欢

黄河口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跟您走向黄河口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河口的小康图景
悠悠黄河口,浓浓黄河情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策略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协调行为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
阅读理解
黄河口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