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传志做客央视《朗读者》道尽做父亲的心声

2017-04-21

北广人物 2017年13期
关键词:柳林朗读者董卿

柳传志做客央视《朗读者》道尽做父亲的心声

柳传志是联想集团的创办人,也是一位幸福的父亲。在《朗读者》节目里,他不仅朗读了自己在儿子柳林婚礼上充满智慧和爱意的致辞,也在和董卿的谈话中吐露了许多心声,分享了他的成长经历和家庭教育中尚不为人知的故事。

《朗读者》首期节目的嘉宾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朗读在儿子婚礼上写给儿子的信。朗读之前,柳传志接受了董卿的专访。

“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我荣幸地有机会给柳林当父亲有四十几年的历史了。”这是柳传志给儿子信中开头第一句话,他悄然褪去了企业家的外衣,在外界看来只是一名父亲在儿子婚礼上的娓娓道来。在致辞中,他深情转送了一句他父亲的话给儿子,“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柳传志说:“在我的一生中,经历坎坷,天上地下,水中火中,但这句话,让我直面环境,坦荡相对。”经历半生商场拼杀的柳传志告诉儿子,“正直两个字,包含了忠诚坦荡、光明磊落等多种真善美的内涵,我还想加的半句话是,懂得融通,也就是有理想而不理想化。”当他大声读出这段情真意切的致辞时,他安然的表情,紧张、兴奋和幸福的复杂情感都来自他最真实的内心感受,引得现场观众掌声不断。

子女不准进公司的“天条”

此外,主持人董卿还和柳传志进行了面对面交流。谈及了企业文化、“子女不准进公司”的规定以及父子亦师亦友的相处方式等等。柳传志表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文化实际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而联想特别崇尚的是诚信。在他眼里,中国确实历来对商人是看不起的。过去讲士、农、工、商,商人是排在后头的,还有一句话叫”无商不奸”,所以在中国,尤其是作为民营企业,真的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真的要用良币驱除劣币。

要问联想到底把诚信看得有多重,柳传志称其实就是说话要算话。为了推动这一点,首先要以身作则。比如说开会迟到的问题,在大家时间观念不强的情况下,柳传志定了一个规矩:开会迟到是要被罚站的。无论是谁,只要迟到,会议主持人就要把会停下,在这种尴尬的局面下让他站一分钟。柳传志也直言道,自己也一共被罚过三次。而关于子女不准进公司的“天条”,柳传志称,“这个是因为我1984年创办联想的时候,是和计算所的一批老同事,我们一起出来的。出来以后,那个年代上大学最好的学种大概就是计算机,我们又是计算所,都是做计算机的,子女学计算机的人也多,如果孩子们都进公司,我相信会影响公司的管理和发展。互相联姻、盘根错节,还能管吗?所以整个公司就做了这么一个规定,所有人都要遵守。”柳传志的儿子柳林,做投资与互联网金融。

董卿与柳传志采访实录:

董卿:我知道您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您有一个原则我们都知道,就是您的子女是不准进联想的,始终都是坚持的。

柳传志:是。这是因为我1984年创办联想时,是和计算所的一批老同事一起出来的。出来以后,那个年代上大学最好的专业大概就是计算机,我们又是计算所,都是做计算机的,子女学计算机的人也多。如果孩子们都进公司,我相信会影响公司的管理和发展的。互相联姻、盘根错节,还能管吗?所以整个公司就做了这么一个规定,所有人都要遵守。

董卿:您的这个规定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您的孩子,包括您的爱人,他们能理解吗?

柳传志:当时孩子还小,没有什么。爱人有点意见,也没有什么。比如像我的孩子,一个在北大,一个在北邮,都算是在中国名牌大学里学计算机。后来到美国读研究生时,一个在哈佛,一个在哥伦比亚。毕业后,他们都按照预定的规划在美国电脑公司工作。我儿子当时在美国的一个软件公司工作,工作以后那个公司希望通过他来成为联想的供应商,他自己就觉得很为难,不愿意,最后的结果是他干脆辞职了。再后来我儿子回国了,回国后发现有个重大问题就是,他不能进联想,但如果不进联想的话,在他的专业范围内,选择的企业不是联想的上下游,就是联想的竞争对手,这就很麻烦。这时我太太觉得,你叫孩子学电脑,还希望他们回国,却又不能进联想,是不是弄得有点尴尬?但从总体来讲,我觉得还是不进联想要好得多,因为进了公司,我自己觉得对他是公平甚至严格的,他可能也会觉得很严格,但其他同事呢?其他年轻人呢?可能还是会容易觉得你给了孩子更好的条件和机会。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他们不进联想,自己去发展,还是非常好的。

董卿:这么严格的父亲,您在家里跟孩子们的关系怎么样呢?

柳传志:我自己感觉还行吧,真的觉得还行。我做了一个折算,我和他们30%是朋友,30%是同学,40%是家长。我表达这个观点以后,受到他们一致反对,但是他们也承认有一部分是同学,但他们认为当家长的比例高过51%。现在我们家里,每礼拜六有一个聚会,在微信里沟通这聚会,有一个秘书长出来负责主持。有多少人、喜欢吃什么、喝什么酒等需要秘书长弄得更温馨一点。有时候还请一些朋友来。在聚会讨论的过程中,我经常被他们贬。

董卿:比如说什么情况呢?

柳传志:比如说他们笑话我。虽然我是在北京长大的,但是我在大学念书的时候,难免会受到东北同学口音的影响,我又是在南方出生的,所以口音里前后鼻音分不清。再比如我小时候读的是《水浒传》,但他们读的是金庸、古龙,他们从这方面挖苦我。

董卿:家庭成员之间有没有真正有矛盾的时候?比如说真的有些事情大家有了意见,您希望他们能听您的吗?

柳传志:有,说一件吧。我儿子上大学时,学会抽烟了,我太太和我父母都对抽烟很反感。因此呢,我太太就跟儿子谈了,叫他不要抽烟。但是他阳奉阴违,嘴上那么说说,但实际还是抽,结果我太太就一定要我去跟他谈谈。我就跟我儿子说,真的别抽烟,没什么好处,还惹你妈生气,何必呢?他也跟我笑笑,但是接着还抽。这时候我爱人就要求我要严肃地跟儿子谈谈。我就跟我太太表明了我的态度,我说我不能跟他谈,为什么不能谈呢?因为我自己是戒过烟的人,戒烟的难处我知道,而且抽烟也不是什么根本性、原则性的问题。如果我真的和柳林认真地谈,我说不能抽烟了,如果柳林当时就不同意我的意见,那弄得爷俩肯定下不来台。

董卿:您要真的跟他严肃谈话,他真的会把您顶回去吗?

柳传志:以前没有过,但是我不能不做好这种思想准备。第二种可能是他同意了,但实际戒不了,我是不能允许这种说话不算话的。可能我会说我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下次不能这样,他要再抽了我怎么办?我真能为这个跟他就撕破脸吗?也不行,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别谈。最后,我顶多跟他说,“你要能把烟戒了,我高看你,我觉得你了不起。”后来,柳林自己就真的把烟戒了。有时候,比如他们的某些缺点,假定不是原则性的东西,那我只能去启发。当真有原则性问题的时候,我也会采用一些更强劲的方式,但是仍然会很在意他们的感受。

据中CCTV《朗读者》新网等整理

猜你喜欢

柳林朗读者董卿
中英双语阅读 柳林风声
有一种友情叫倪萍与董卿
柳林风声(节选3)
柳林风声(节选2)
柳林风声(节选1)
董卿最有才华的四次救场
与中国诗词有不解之缘的董卿
评小说《朗读者》中《奥德赛》的隐喻
董卿的宝贝
一封关于《朗读者》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