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三坝灌区弃水资源利用探析
2017-04-20梁曙光
梁曙光
(山西省汾河二库管理局,山西 太原 030012)
汾河三坝灌区弃水资源利用探析
梁曙光
(山西省汾河二库管理局,山西 太原 030012)
汾河三坝灌区是北方典型的利用弃水资源自流灌区,从试验到推广,充分证明了弃水的可利用性。弃水资源蓄水灌溉不仅可以改善土壤墒情,满足作物需水,还可以补充地下水,改善生态,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弃水资源;蓄水灌溉;地下水库
1 水资源概况
汾河三坝灌区水资源为当地地下水和过境地面水。据有关资料分析,三坝灌区年可开采地下水资源量为2 804万m3,浅层水占到90%,而且大部分矿化度在3~10 g/L,不宜灌溉使用。过境地面水包括汾河水库配额水、汾河一坝至三坝引水枢纽区间水和太原市的部分城市污水。
汾河干流三坝以上流域面积16 430 hm2,多年平均径流量9.77亿m3,最小值为3.17亿m3。多年平均下泄水量1.375亿m3,最大年下泄水量9.62亿m3,最小年下泄水量0.117亿m3。6—10月的多年平均泄水量为1.18亿m3,占年均泄水量的86.6%。由此可见,汾河三坝在6—10月间有水可引,具备反季节利用水资源条件。
2 弃水资源调蓄试验
根据地形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接受强的特点,选取平遥县宁固村和净化村作为试验区。
宁固试区安排在西八支的3斗、4斗,西九支渠的北二斗,净化试区安排在西十支二斗干二号闸和四号闸受益的地段,水源均为汾河水。
2.1 试验方法
采用不同灌水定额进行比较,在项目区内采用了4种淡水定额方案,分别为干地2 250 m3/hm3,3 000m3/hm3,3 750m3/hm3,用水时间从9月下旬开始,在开始两年,此时正是棉花开满地、高梁七成熟、蔬菜遍地长、大秋作物几乎未收割的时候,此时推广困难重重。如果缓后灌溉,将错过利用弃水的良机,因此先灌溉,待水全部入渗后再收割。由于秋灌比春灌地耕作层早干,农民从秋灌中得到实惠,自发将播种时间提前10~15 d,并用塑料薄膜覆盖保地温,使庄稼早出苗早收割,为秋季抢收后蓄灌提供了条件。
2.2 弃水蓄灌对作物水分供给作用分析
为满足作物正常生长水分的需求,作物主要根系土壤的含水量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正常情况下,土壤水分不断消耗和被蒸发,补给主要靠降水和灌水等措施。试验区补给经常不到位,造成地下水位逐年下降。
2.2.1 弃水蓄灌对地下水的补给量
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如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水源枯竭,建筑物下沉开裂,地下管网断裂等,因此,补充地下水,成为水利工作的当务之急。
根据土壤水分分布规律,地面以下2m土层含水量为土壤容重、土层厚度和土层含水百分率的乘积。三坝灌区面积3.33万hm2,2m以内土体形成了1.1亿万m3的有效库容;2m以下—5m以上形成重力库容为16 808万m3,涵养地下水,改善地下水质。同时利用现有排退水渠、灌溉渠、村内坑槽,可蓄水736万m3,用以补充地下水。
2.2.2 蓄灌对盐分的减小性
三坝灌区位于汾河冲积平原,土壤盐化较为严重。通过几年秋灌及盐分调查发现,盐分下移,碱地减少。大定额秋灌形成的重力水溶解土壤中的盐分并下渗,使原来的盐碱地越来越少。
3 弃水资源推广应用
项目区的试验充分说明了合理利用弃水,能够增加土壤含水量,改良盐碱地,补给地下水,达到作物增产增收的目的。但弃水蓄灌推广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水源是否充足,工程设施是否完备,灌溉技术指导是否合理,经济支撑能否可以达到。
3.1 水源充足
根据汾河三坝历年的泄水资料,每年6—10月最大泄水量可达9.16亿m3,占全年总水量的86.6%。据记载,1985年以前,多年平均泄水量为3.8亿m3,说明有充足的水源,可以满足该项目的利用。
3.2 工程完备
汾河三坝可随时拦蓄汾河来水,库容200多万m3。灌溉系统有总干、西干各一条、支渠5条,全长81 km,斗渠72条;排水系统有红心渠、团结渠2条干排,7条支排,全长87 km,斗排7条,长度28 km,同时汾河穿灌区中间而过,长度为40 km;磁窑河从灌区西面南北直穿,全长35 km。因此工程具备引水送水条件,可以进行灌溉。
3.3 经济可行
试区处于平遥县经济条件普通、人均收入理想的地区,完全可以承担任务。关键是当地严重缺水,农民浇地积极性较高,加之采用生产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财政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依靠乡镇和各村,边灌溉、边试验,群众损失由各村自行解决,大大促进了试验的开展。
3.4 推广思路与区域
在试点取得成功、粮食获得增产、群众有了实惠的基础上,灌水定额、灌水时间等灌溉技术问题需进一步验证,一些与蓄水灌溉相关的课题,需进一步探讨。
以支所为单位,在各受益村中选取工程条件好、干部支持、群众拥护、田面工程条件较好的村庄,有利于开展推广工作。经过推广应用,对蓄水灌溉与降水、春浇、井灌、土壤灌水定额、经济效益等方面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
4 推广应用效果分析
4.1 利用弃水与降水的关系
以降水量作为可灌不可灌的依据,南方降水超过800 mm不需要灌,800~650 mm可灌可不灌,降水650mm以下需要灌。而三坝灌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38.7mm,且分布不匀,因此,需要直接灌溉。
蓄水灌溉指通过汛期蓄水,纳雨造墒和灌溉补充的方法,使0~2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含水量。降水是云中的水分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当水降到地面后,若降水量小于5mm时,水分由于蒸发作用,渗入到土壤中的水量为0;若降水量大于土壤的入渗量时,雨水会形成径流流走。但不管是蓄水灌溉还是雨水下渗都是外界水给土壤供水,达到供作物吸收的目的。
根据作物可吸收水分程度,以2m土体达田间持水率为标准,如果灌水和降水结合起来,超过此标准,就会造成重力下渗,成为地下水。
4.2 利用弃水与春浇的关系
利用弃水在秋冬作物不需要水分时反季节灌溉,实际上是秋冬水蓄储在地内,春天或夏天时供作物吸收。春浇为适时灌溉,为习惯性灌溉。
4.2.1 避免了用水矛盾
利用弃水淡季用水,大河有水可以随时浇灌农田,使弃水充分利用。春灌水少时,解决了争水、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更解决了给下游送水损失大和上游村用水不出水费的恶习,突出了经济效益。
4.2.2 增加了土壤含水率
利用弃水用水比春灌用水大一倍。通过土壤含水量测定,在同样土质情况下0~100mm要多出5%。在生育期,春浇地干,秋浇地湿,因此在伏天时,秋浇地作物不旱;春浇地夏天中午作物半卷叶,无浇地半干叶。
4.2.3 提前了播种时间
利用弃水土地,如果春季遇上干热风,也能保证出苗率,根据实际观测,蓄灌土地出苗率要高于春浇地10%,高于旱地80%。
蓄灌土地种植时间在清明时就可以下种,比春浇地提前10~15 d,这是因为它可以充分地利用光热,使作物生长期提前,而且能错开农时劳动力紧张时间。4.2.4 提高了出苗率
出苗率顺序依次为:弃水秋浇>春浇>旱地。
4.2.5 改善了土壤墒情
弃水秋浇>春浇>旱地。从苗情看:弃水秋灌不旱,春灌小旱,旱地大旱。
5 结语
汾河三坝灌区利用弃水的探索,关键是大田的推广运用。不但使淡季弃水得到利用,更重要的是使农业增产,单位面积增值提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TV213.9
C
1004-7042(2017)03-0009-02
梁曙光(1984-),男,2011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助理工程师。
2017-01-03;
2017-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