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延迟原因及护理配合研究*

2017-04-20赵艳媚邓晓云

关键词:急救车病史溶栓

赵艳媚 邓晓云

(江门市新会区中医院,广东 江门 529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延迟原因及护理配合研究*

赵艳媚 邓晓云

(江门市新会区中医院,广东 江门 529100)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延迟原因,探讨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按其是否就诊延迟分为就诊及时组(发病至就诊时间≥6 h)48例和就诊延迟组(发病至就诊时间>6 h)54例,收集所有患者各方面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分析法分析两组相关临床资料的差异,进而分析患者就诊延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关护理配合对策。结果 两组性别比较无明显差异,与就诊及时组相比,就诊延迟组年龄明显较高,受教育年限明显更短,个人收入水平明显更低(P<0.05),两组职业状态、医保情况、既往病史、发病模式、与医院距离、是否呼叫急救车、NIHSS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延迟原因主要涉及患者基本情况、认识、行为等方面,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职业状态、医保情况、既往病史、发病模式、与医院距离、是否呼叫急救车、NIHSS评分等,临床应重视健康教育与急救意识宣传,完善急救系统等护理配合。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就诊延迟;护理

脑卒中是导致世界人口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临床多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及复发率均较高,是威胁患者生命和致残的重要杀手[1]。目前被广泛认可的积极有效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式主要为早期溶栓治疗[2],但临床溶栓的时间窗较窄,很多患者入院诊断后已错过溶栓的时间窗,继而导致临床治疗延误,而临床上尤其重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的“黄金时间”内进行早期诊治,然而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延迟的现象普遍存在[3],目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延迟原因的相关分析并不多见,而针对延迟就诊原因的护理对策分析更鲜见,本研究主要以我院近年来就诊的1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就诊延迟的常见原因,并提出相关护理建议,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其中男66例,女36例,年龄56~77岁,平均(61.59±4.86)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确定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4],均已排除无法确定发病时间、第一次接触就诊医护人员时间的患者,痴呆或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不完善或无法统计的患者。按其是否就诊延迟分为就诊及时组48例和就诊延迟组54例。

1.2 方法 在结合患者病历资料和检查报告基础上制定统一的问卷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调查,对于不能配合完成问卷的患者主要通过对其了解病情的家属进行协助调查,内容涉及患者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收入水平、职业状态、医保状况、既往病史、发病模式、就诊情况(与我院距离、是否呼叫急救车)、患者对脑卒中知识是否了解、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可能影响患者就诊因素的内容进行调查。发病时间从发现病发起记,睡眠中发病则以醒来时间起记,昏迷患者以知情人发现患者发病时间起记,就诊时间以患者到达我院时间为准,而就诊时间以患者在我院第1次用药为准;就诊延迟为从发病至我院就诊的时间>6 h。

1.3 观察指标 两组就诊可能延迟原因比较,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受教育年限)、个人收入水平(以3000元为分界)、职业状态(在职、退休、无业)、医保情况(公费、医保、无)、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发病模式(突然发病严重、发病波动较轻)、就诊情况(与我院距离、是否呼叫急救车)、NIHSS评分(评分范围为0~42分,分数越高,神经受损越严重)。

2 结 果

两组就诊可能延迟原因比较,两组性别比较无明显差异,与就诊及时组相比,就诊延迟组年龄明显较高,受教育年限明显更短,个人收入水平明显更低(P<0.05),两组职业状态、医保情况、既往病史、发病模式、与医院距离、是否呼叫急救车、NIHSS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就诊可能延迟原因比较±s)

3 讨 论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以脑组织急性缺血及出血性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并突然发生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血流完全中断,甚至出现停止供血、供氧等,引发局部脑组织崩解、破坏;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的80%以上[5]。缺血中心区神经细胞短时间内可发生不可逆的坏死,其周围神经组织形成缺血半暗带,即使神经元电生理活动已停止,但其在一定时间内仍可保持正常的离子平衡与结构完整,在此“一定时间内”仍来得及采取措施恢复血流供应和生物活性,避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一步加重。

溶栓治疗目前被普遍认为是挽救脑组织的最佳治疗手段,因脑组织对缺血耐受性较差,缺血数分钟即可发生不可逆性损害[6],故临床上溶栓治疗的关键就是时间,溶栓治疗是要求在患者发病后6 h内采用溶栓药物使血管疏通,同时减轻脑水肿、缩小梗死灶、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挽救缺血半暗带等。以往传统的溶栓治疗时间窗为3 h,随着医疗技术与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时间窗可延长到4.5 h,有研究报道溶栓治疗时间不得超过6 h,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6 h内溶栓出血率为25.0%,而发病后6~8h 出血率可迅速达53.0%[7],可见溶栓治疗超过6 h可极大增加出血风险和病死率。本研究结合我院医疗水平基础以发病6 h为就诊时间分界。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性别比较无明显差异,与就诊及时组相比,就诊延迟组年龄明显较高、受教育年限明显更短、个人收入水平明显更低,两组职业状态、医保情况、既往病史、发病模式、与医院距离、是否呼叫急救车、NIHSS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分析可知,导致就诊延迟组出现就诊延迟的原因与患者性别关系不大,与患者年龄、受教育年限、个人收入水平、职业状态、医保情况、既往病史、发病模式、与医院距离、是否呼叫急救车、NIHSS评分等密切相关,其中高龄是导致患者延迟的重要因素,加之受教育年限短、文化水平较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可能更少,可能误认为其为小病小痛,进而耽误治疗;患者在职、退休、无业三种就业状态可能影响患者心态及发病时周围是否有熟人及时送医;而医保情况、收入可能使患者对医疗费用产生不同的考虑,也可耽误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病史可能使患者误认为旧病发作导致病情往往被忽略;同时发病模式的不同可引起患者及其家属重视程度不同,突然发病严重可引起患者及其家属更大的关注与担忧,因此可及时寻求救助,而发病波动较轻时则相反;同样,NIHSS评分分数越高,神经受损越严重,患者症状越严重。王妮等[8]的研究证实认知、社会、行为因素均可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延迟,其中也包括职业状态、收水水平、文化程度、年龄、NIHSS评分等,与本研究大致相符。

通过本研究结果分析,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能导致的延迟就诊应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配合,建议护理配合措施有:(1)开展健康教育,不仅需要进行传统健康教育来提高公众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水平,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患者突发疾病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方法;(2)鼓励患者家属密切关注患者症状表现,由于患者大多为老年患者,身边可能无子女时刻陪伴,应加强子女教育,提醒子女多陪伴、看望老人;(3)扩大医院急救站的范围,缩短站与站之间的距离,为急救赢得时间;(4)鼓励患者积极寻求帮助等;总之,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应从患者、家属、医院、社会等多方面努力。

综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延迟原因主要有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职业状态、医保情况、既往病史、发病模式、与医院距离、是否呼叫急救车、NIHSS评分等,因此其护理配合重视健康教育与急救意识宣传,完善急救系统等。

[1] 陈小明,陈晋莉,叶小祥,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认知调查及延迟就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4-10.

[2] 马玉宝,李成文,李卫东.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时间延误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生,2011,14(10):3380-3381.

[3] 王振海,谢柳青,赵春梅,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及院内延迟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3):2605-2608.

[4] 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项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79.

[5] 牛青,刘丽丹,黄文贞,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延迟影响因素的现状[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12):68-72.

[6] 李金英,白玉雪,赵春哲,等.抗凝对预防急性脑梗死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作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2.

[7] 何红丽,王培席,浮荣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转运情况对就诊时间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B):2613-2615.

[8] 王妮,杨娟,曹莹莹,等.认知、社会及行为因素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延迟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744-2747.

赵艳媚(1976—),女,广东江门人,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急救护理工作。

R473

B

1004-7115(2017)02-215-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7.02.040

2016-11-14)

猜你喜欢

急救车病史溶栓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住院医师病史采集能力的对照研究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给急救车“让道”,为生命“保驾护航”
一次性PVC腕带在急救车封存管理中的应用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