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助力特色小镇建设
2017-04-20主持人
■ 主持人 蓝 枫
高端对话
PPP模式助力特色小镇建设
■ 主持人 蓝 枫
政府推进PPP模式下的特色小镇建设,助力建设的同时面临风险和挑战。全程全方位管理,才能趋利避害。本期会客厅邀请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郭昀、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体制政策室主任吴亚平、兴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立武,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市场化机制有助于特色小镇建设
郭 昀
主持人:PPP模式如何服务特色小镇建设?
郭 昀:PPP模式在浙江等东西部地区特色小镇建设中比较普遍。社会资本参与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类项目或是创业类项目进行投资。国内部分金融机构已对一些特色小镇项目提供了资金方面的支持。例如,在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及PPP项目推介会上,24个涉及特色小镇和PPP的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其中20个PPP项目,总投资852亿元,引入社会资本766亿元。浙江民间资本充裕,发展PPP模式的条件得天独厚。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安排了意向性融资700亿元,重点支持特色小镇项目建设、支持优质企业发展,为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金融便利。能否吸引民间资本,关键在于项目的盈利空间和回报机制的设置能否匹配社会资本的预期收益率。
PPP模式下,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利可图。首先,从特色小镇设立的目的来看,特色小镇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政府公益性项目,它是一个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平台。因此,定位准确、运作科学、机制合理的特色小镇未来产生的价值完全可以满足社会资本的投资回报。其次,在政府为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会从多方面落实相关政策,提供优惠条件,包括解决好社会资本的投资回报问题,例如从土地、税收、银行信贷及财政等方面落实政策。同时,小镇的收益来源和资金循环问题也至关重要。如果回收资金有障碍,这个特色小镇,甚至后面将要开发的小镇在延续上就会有一定的难度。
特色小镇必须要考虑投资和收益的匹配,而特色小镇的核心问题是要找到一种能够长期经营的模式,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否则很难做下去。例如:华侨城正在建设中的甘坑新镇项目,即是由深圳市龙岗区政府、华侨城集团公司和深圳市甘坑生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三家公司,以PPP模式合作开发,总投资额300亿元。甘坑新镇的收入来源是“门票收入+地租+销售分成”,其中前两部分收入是长期稳定的收入。地租即租金,以前旧的厂房每月每平方米租金是15~20元,华侨城将之改造后租金能提高到50~60元,这部分收入是稳定的。而销售分成,包括在城镇中开发的农产品、餐饮服务、培育产品的销售等,这部分收入不好把控,风险也会比较大。
对于企业实力相对薄弱的小镇,除了加强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合作,还应注重市场化运作,创新融资方式,探索产业基金、股权众筹、PPP等融资路径,加大引入社会资本的力度,以市场化机制推动特色小镇建设。
专业化管理有效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吴亚平
主持人:推进PPP模式下特色小镇建设应注意哪些问题?
吴亚平:第一,合理划分特色小镇项目的政企分工。一是政府方的责任和义务。小镇总体规划和项目审批;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必要的注资和申请上级政府补助资金;协助招商引资;绩效评价和外部性监管;必要的政府补助/付费;土地出让收入和新增税收通过可用性付费和绩效付费返还;二是社会资本方的责任和义务。小镇规划设计(优化);投资、融资土地整理开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和维护;产业服务和招商引资;小镇管理和运营维护。
第二,建立小镇PPP项目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PPP推进机构牵头,发改、财政、专业部门和项目实施机构参加,重点研究解决两类问题。PPP项目实施方案联审,包括确定投资、价格、税收和土地等政策。协调解决重大PPP项目建设和运营中的突出问题。
第三,注重发挥专业PPP咨询机构的作用。一是研究策划小镇PPP项目;二是PPP项目市场测试,编制项目实施方案;三是评估项目实施方案,提高PPP项目可行性;四是代理招投标,协助谈判和草拟相关协议;五是第三方监管和运营绩效评价。
第四,建立全过程的社会参与和监督机制。一是项目实施方案公开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必要时召开公众听证会,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二是项目的政府补贴或付费调整等重大事项,亦应召开听证会,公开征求公众意见;三是在项目建设和运营全过程中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第五,建立PPP全过程的信息披露制度。一是项目实施机构建立项目各项前期工作的公示制度,在政府网站和办事大厅及时公布PPP项目实施方案、招投标和协议谈判的过程和结果;二是PPP项目公司建立项目信息披露制度,在项目建设和运营阶段,参照上市公司的做法,发布高管任免离职、重大建设和经营事项、季度和年度财务报告以及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及时通过主要媒体和网站向社会公布。
第六,PPP模式只是特色小镇投融资模式的一种形式。一是社会资本投资特色小镇项目并非一定采取PPP模式,还有民建、民有、民营的模式,即自主决策、自主投资、自担风险。地方政府只需放开市场准入,放开价格管制,做好外部性监管;二是即使需要政府配置资源、政策和资金的特色小镇项目,也不一定纳入PPP模式中。这取决于特色小镇的产业功能、城镇功能和社会职能定位;三是PPP不应作为弥补特色小镇政府投资不足的投融资模式,融智和融制尤为重要;四是PPP模式不仅可用于特色小镇项目的整体开发,也可用于项目的一部分,如仅用于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项目。
第七,PPP模式特色小镇建设应注意趋利避害。特色小镇开发具有区域/片区综合开发性质。一是项目涉及行业领域多。产业项目、房地产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公共服务项目;二是项目属性不一。非经营性项目、准经营性项目、经营性项目;三是综合开发的产出标准不容易界定。政府资源和政策难以定量确定;四是不同项目经济寿命期不一。难以确定合理的PPP合作期,移交期质量标准难以确定;五是征地拆迁安置难度大。供地存在较大风险,成本控制难度大;六是建设风险大。投资控制难度大,开发周期难以控制;七是房地产开发前景难以预测,影响小镇土地开发收入;八是产业发展制约。经济下行时期招商引资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影响主导产业发展和税收增长。
PPP模式下特色小镇实践已有不少成功案例
周立武
主持人:您认为PPP模式下建设特色小镇有哪些优势?
周立武:PPP模式下建设特色小镇的目的一是减轻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二是改善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三是倒逼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制度体系变革。PPP模式操作流程如下:
1.项目前期准备阶段
包括项目发起和项目准备两部分。项目发起主要工作内容是启动准备和前期调研等;项目准备阶段工作主要是项目策划实施方案研究和编制。
2.项目招投标实施阶段
包括协议编制、竞争性程序、签署协议三个部分。中标人在约定时间内办理好项目公司成立的有关事宜,资金到位,政府配合完成资产交割及项目审批有关事宜,正式与项目公司签约。
3.项目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包括项目设计、建设和项目运营三部分。
4.合同终结阶段
移交时,政府应注意项目是否处于良好运营和维护状态,以便保证项目的运营和服务质量。
主持人:兴源环境一直致力于特色小镇建设,您能介绍一下具体案例吗?
周立武:近些年来,兴源环境一直致力于特色小镇建设,参与了一些特色小镇的建设。
案例一:岛湖风情小镇—古建修复
案例二:河北粮画小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寿东村入选“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案例三:杭州梦想小镇—水环境整治
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先行试点,毗邻未来科技城、阿里巴巴淘宝城,产业环境得天独厚
相关链接
国外特色小镇发展经验
法国格拉斯:全世界的香水之都
现代香水发源于16世纪法国南部的小镇格拉斯,俗话说:“世界的浪漫在法国,法国的香氛在格拉斯小镇。”
格拉斯小镇位于法国东南部,地中海和南阿尔卑斯山之间,是一座环境优美清幽、气候温和湿润、街道交错狭窄的中世纪小城。它地处山区,较为温暖,距海边20公里,特殊的气候非常适合花卉种植,再加上地区人文和产业偏好,小镇重点产业逐渐偏向花卉种植业及香水工业。花卉种植业包括茉莉、月下香、玫瑰、水仙、风信子、紫罗兰、康乃馨及薰衣草等众多品种,其香精让众多香水师趋之若鹜。
格拉斯小镇是法国香水的第一产地,小镇人口仅4万却有超过30家的香水工厂。自18世纪末以来,格拉斯的香水制造业一直非常繁荣,风靡世界的品牌香奈儿5号香水就诞生于此,它也为法国赢得了“香水之国”的美誉。
其实,法国小镇格拉斯最初成名于皮革业,后来因环境污染发展了养花,再后来格拉斯便借了花的精髓成了世界的香水之都,如今旅游业又成了小镇的主导产业。由此可见,格拉斯小镇历经了多次的产业转型,并最终走上了以绿色农业为基础(鲜花)、新型工业为主导(香水)、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旅游)的经济发展模式。
第一次转型从16世纪初一直持续到17世纪中叶,这次转型使格拉斯人抛弃了污染严重的手工皮手套生产,转而生产更环保、附加值也更高的香精和香水。这次转型有两个成功之处,第一是实现了香味皮手套对异味皮手套的淘汰,实现了产业的升级换代,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第二是善于发现商机的手工匠们主动放弃了皮手套产业,转而进入附加值更高、具有更大社会需求的新兴产业—香精和香水产业,获取了更高的收益。小镇第二次转型是近半个世纪的事情,它成功融入了全球产业链。迄今为止,格拉斯小镇始终保持着活力,仍在探索新的转型与发展之路。
美国格林威治:对冲基金的传奇之地
美国的格林威治,世界对冲基金之都。在这有传说中的千亿美元级对冲基金大鳄。
格林威治小镇占地面积只有174平方公里,是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小镇。但这座小镇里却集中了超过500家的对冲基金公司,其掌握的财富更是惊人,仅Bridge Water这一家公司就控制着1500亿美元的资金规模。所以说美国格林威治小镇是对冲基金的传奇圣地。
格林威治除了富丽堂皇的豪宅,还以水道、乡村路、森林、草地和峡谷著称。大多数对冲基金的工作人员都能步行上班,满眼尽是绿色。格林威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目前的规模,可以说它是自发形成的,但是也有政府的因素在里面。这里税收特别优惠,吸引了很多对冲基金落户。
丹麦卡伦堡:工业共生的生态之城
丹麦卡伦堡市是企业共生与循环经济的体现。卡伦堡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西边约百公里,是个规模不大的小镇,居民约5万。过去40年,卡伦堡创造出了产业共生模式—“你的废物是我的原料”,证明跨产业的资源循环利用并非梦想。最初,这里只有一座火力发电厂和一座炼油厂。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卡伦堡的主要企业相互交换蒸汽、不同温度和不同纯净度的水以及各种副产品或者“废料”。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地发展部门意识到这些企业逐渐自发地创造了一种体系,将其称之为“工业共生体系”。“工业共生体系”的发展使这个不为人知的小镇举世闻名,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其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其他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区域循环经济的传统典范。探求卡伦堡小镇的发展动力,可以看出,第一个驱动力来自于政策机制;第二个驱动力来自于企业经济效益和长期发展;第三个驱动力来自于企业的生态道德和社会责任。同时,卡伦堡还积极打造绿色宜居环境,引导地区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