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在村镇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以重庆Z村镇银行为例
2017-04-20吴迪何跃群
●吴迪 何跃群
层次分析法在村镇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以重庆Z村镇银行为例
●吴迪 何跃群
本文通过构建Z村镇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从组织控制、权限控制、目标控制、程序控制四个要素构建该行内部控制环境自我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模型,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并最终对该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Z村镇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存在诸多不足和薄弱之处,本文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为村镇银行提高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层次分析法 村镇银行 信贷业务 内部控制 评价
Z村镇银行成立于2009年,位于重庆某区县,是一家由华东地区某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同时吸纳多家投融资企业资金成立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为2400万元,服务对象主要为当地小微企业和农户。近年来,该行通过金融创新战略的实施,实现了金融服务产品方式的多样化,其金融服务领域的也逐步拓展,盈利能力也不断提高,但同时面临的风险防控压力也与日俱增。因此,提高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对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贷款业务是村镇银行的核心资产业务之一,也是其发挥支农支小职能和作用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是村镇银行风险防控的重点和薄弱环节。以Z村镇银行为例,该行自成立以来,发生的2笔骗贷事件和大部分次级贷款案例均与内部控制职能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有一定的关联,故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对保障该行资金安全以及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现状及意义
银行内部控制研究方面,目前研究人员更多地从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如梁晓娟(2005)认为:“商业银行通过调整所有权结构、优化制度建设、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培养内控文化,可以改善内控环境。”欧阳昌永(2007)针对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特点,对内部控制环境诸要素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和改进措施。李莉(2010)则认为: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内部整合、明确人员分工、设置专门机构、合理规定部门及人员职责权限、制订规章制度才能有效达成内部控制。另外,刘春志、吉琳(2013)等人通过实证研究指出管理制度、组织结构、领导层态度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环境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对于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于增彪、王竞达和瞿卫菁(2007)运用实际调研方法,针对亚新科安徽子公司如何设计和应用内控评价体系作了比较详尽的探讨。池国华(2010)提出基于管理视角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张兆国等(2011)提出了构建目标导向下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还有学者依据案例来分析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问题,如刘春华(2010)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的分析,主要以重庆移动公司为个案。潘乐(2012)在典型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做到“全员参与、以风险为导向、强化对行为的规范与引导及重视对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的保护”等。
综上研究不难看出,目前,内部控制评价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国内外会计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研究角度上,大多数研究人员研究角度侧重于监管部门,对于自我评价方面的角度研究较少。二是从评价方法上看,大多数研究方法采用的是审计等视角的定性研究方法,采用定量研究方法较少,并且基本集中于对其整体评价,其针对性较弱,也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其研究结论对于村镇银行的可适用性较弱。即使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研究也大多注重于可靠性理论、五要素理论等方法,受到研究主体影响较大,评价方法推广能力有限。
因此,针对上述薄弱环节,有必要对村镇银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研究。本文以Z村镇银行为具体研究对象,借鉴上述研究成果的先进理念和有效方法,坚持企业内部控制创新思路,运用层次分析法,制定出该行的内部控制环境评价体系并进行评价和分析,力求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现实意义在于,以Z村镇银行为例,针对该行的实际情况,通过结合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主要是经济学界大力提倡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试图构建该层级银行(村镇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评价的框架,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力求促进Z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内部控制制度的改善,提高村镇银行资产风险管理能力,保障村镇银行资金安全,减少坏账发生的可能性。同时还可为一般村镇银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构建Z村镇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萨蒂就提出了“层次分析法”,主张“按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其最终目标是要“形成一个多层次、有序的分析结构模型”。因此,这一方法主要针对处理那些多目标、多层次、难以完全用量化方法来分析与决策的复杂系统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进而揭示各层次不同的组成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即权重;再通过综合计算这一权重,得到“最低层相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次序”。“层次分析法”在实际运用中显示出极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一)递阶层次结构是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基础
把问题层次化是“层次分析法”的核心内涵,即按照上述萨蒂先生的主张,沿着“性质目标——问题分解——关联分组——递阶层次”的程序,作为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基础。
笔者通过对Z村镇银行内部控制相关资料的收集,结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规范》的评价要求,按“层次分析法”,一般可将Z村镇银行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指向目标,也就是评价最终内部控制所取得的实效性;第二个层次则包括组织控制的有效性、权限控制的有效性、目标控制准确性、措施控制的有效性;第三个层次包括组织体系、岗位分工和目标、规则等具体的指标。具体分类见表1。
表1 Z村镇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二)判断矩阵依赖于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和判断矩阵的标度
层次分析法以判断矩阵为基础,是得出指标权重的重要依据。判断矩阵元素的值可以反映人们对“同一层两两因素与上一层因素”相对重要性的认识,它在影响决策的效果方面非常显著。在实际的标度判断实践中,学界一般采用1—9及其倒数标度方法,重要性标度及含义如表2所示。
表2 判断矩阵的重要性标度及含义
(三)确定指标权重
本文通过将判断矩阵A的特征向量经过归一化处理的方式,分别求得各个指标的权重。其主要步骤如下:
(四)进行一致性检验
对所构建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是为了保证得到的结果具有合理性。一般而论,判断矩阵不可能具有完全的一致性,因此,笔者有必要按照计算一致性的公式,作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检验:
式中,λmax是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n为矩阵的阶数(n≥2)。当CI=0时,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除非n=2);相反,CI越大,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就越差。
为了进一步检验矩阵的一致性,只需将CI与随机一致性指标RI做比。RI的数值由计算机生成,如表3所示。
表31 —9阶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然后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公式为CR=CI/RI,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反之,当CR≥0.1时,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直到符合一致性检验为止。
三、运用层次分析法对Z银行内部控制环境实施评价
(一)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层次的权重
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由该行相关主管组成专家小组利用层次分析法的1—9级标度法将内部控制决策层的三个要素相对内部控制的作用进行两两相互比较,得到判断矩阵1,见表4。
表4 判断矩阵1
同理,可构建判断矩阵A1—A13,A2—A23,A3—A33,用于对其他方案层对准则层的重要性分析。
表5 判断矩阵A1—A13
表6 判断矩阵A2—A23
表7 判断矩阵A3—A33
表8 判断矩阵A4—A44
由此可以得到方案层与准则层的权重Ti(i= 1,2,3,4)如表9所示:
表9 准则层与方案层权重表
(二)综合评价分值的设定
在确认了内部控制各个方面的权重后,本文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各个指标的分值。然后可以根据得到方案层与准则层的权重Ti(i=1,2,3,4)计算出综合评价分值。本文首先确定了评价等级。根据评价得分确定被评价对象内部控制等级,等级标准分为4级,其中:优秀级为综合评分大于等于90;良好级为80到90分之间(包括90分);一般级为70到80分之间(包含80分);较差级为小于等于70分。
表10 评分等级表
在确定等级以后,本文通过访谈的方式,调查了对该行信贷业务较为了解的10位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专家和部门负责人,对该行内部控制环境各方案层指标进行了打分,得到各项目的评分结果(R1,R2,Rn),评分依据和评分结果分别见表11和表12。
表11 方案层评分依据表
表12 方案层评分结果
然后进行准则层的评价,评价方式是运用公式S=∑Xi×Wi进行计算,假设准则层的评分结果用Qi(i= 1,2,3)表示,则组织控制的有效性Q1可以表示为
按照上面的方法可以得到组织控制的有效性得分为Q1=76.1272,权限控制的有效性Q2=91.9563,目标控制有效性Q3=88.9442,措施控制的有效性Q4=83.644。
并算出该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0.5638,0.1178,0.0550,0.2634)*(76.1272,91.9563,88.9442,83.644)T= 80.67。
然后结合此前确定的等级评价标准,可以认定该行内部控制处于(80—90分)良好水平,但距离一般的标准仅有不到1分之差,因此,Z村镇银行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具体各评价层级评价结果如表13所示。
表13 各评价层级评价结果
从各准则层的得分情况上不难看出,组织体系的有效性要素得分最低,仅为一般水平,而这一要素同时也是对信贷业务内控整体影响最为显著的要素,这表明在大多数监管者及部门人员看来,Z村镇银行要想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其关键点在于加强信贷业务组织体系建设,而从方案层的得分也不难看出,要想提高信贷业务组织体系的合理性,则必须从机构设置上入手并提高职务说明的明确性。同时,在措施控制方面,岗位责任监督的有效性和完善不良资产定价机制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四、提升Z村镇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水平的相关建议
(一)构建科学的内部治理结构
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是带有基础性特征的内部控制手段,对其控制目标的达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此,Z村镇银行首先应该利用其股权结构的自身优势,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如引进民间战略投资者等举措),充分发挥民营资本投资者在法人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借此提高股东参与经营决策的能力和积极性(如强化股东的风险意识和责任约束等),基本形成以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为主体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同时,现代化的股份制银行下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对提高Z村镇银行深化改革的内在动力,以及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建立,从整体上保障其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构建有效的组织结构
为了弥补现有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中所存在的弊端,Z村镇银行必须重新构建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具体而言,可包括:
一是在该银行董事会下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同时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主要负责Z村镇银行风险管理的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风险管理政策的指引、风险管理的执行监督检查等工作。
二是Z村镇银行的职能部门较为单一,难以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因此,Z村镇银行的高层管理者应增设职能部门,成立授信受理中心和贷后管理中心。
(三)完善稽核审计机制,强化稽核防线
为了加强稽核审计能力,提高内部风险监督能力,Z村镇银行应当设立独立的稽核审计部。稽核审计部成为董事会下属的专门委员会,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稽核审计部在审计稽核管理以及实行工作问责制方面,可以实行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稽核员划片责任制,将普通稽核监督与信贷业务内部控制、业务状况、风险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一并进行稽核评价,强化稽核防线。
(四)加强全方位岗位责任监督
岗位责任监督方面,Z村镇银行对于信贷各个环节上的参与人员,应当建立起贷前、贷中、贷后,从贷款调查到贷款收回进行严格的责任分工,并建立起各步骤之间、信贷员相互之间,以及信贷部门领导与分管领导相互之间的责任监督和追究机制,确保各个贷款环节的责任落实到位。
(五)加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强化内部控制评价的约束作用
为了更加有效地防范和化解潜在的经营风险,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村镇银行有必要将其内部控制评价纳入日常工作,构建有效的、定期的日常评价机制,并将评价的结果作为考核和调整的依据。对此,一方面,应当统一内部控制评价的频率,构建常规动态评价为主,年度静态和专项评价为辅的评价机制,并及时根据评价结果对审查频率等进行动态调整;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评价部门的独立性,通过保证评价人员的独立性,减少评价人员受到外界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保证其职责的有效履行,确保工作的严谨性和真实性。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池国华.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J].会计研究,2010,(01).
[2]梁晓娟.关于改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环境的思考[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5).
[3]刘春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理论与实践——基于重庆移动公司的案例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6).
[4]刘春志,吉琳.内部控制环境与经营绩效——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06).
[5]欧阳昌.永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环境分析与优化[J].财会研究,2007,(11).
[6]潘乐.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案例分析及其启示—以W市A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2012,(05).
[7]于增彪,王竞达,瞿卫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亚新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J].审计研究,2007,(03).
[8]张旺峰,张兆国,杨清香.内部控制与审计定价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1,(05).
(本栏目责任编辑: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