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问题式教学法初探

2017-04-20杨周相胡美娟

文教资料 2017年2期
关键词:西藏高校问题式教学法

杨周相+胡美娟

(西藏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摘 要: 为了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实效,必须充分发挥问题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社会发展实际、追求学科性与兴趣性的有机统一,自然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问题式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问题式教学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西藏高校

随着中国当前社会政治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思维能力悄然发生各种变化。作为培养建设人才主力军的中国高校,此种变化到来得更早。为了社会培养业务好且有担当的优秀人才,全国高校纷纷改革和提升自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下文简称为“原理”课)的教学改革,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两大主要方面展开。本文是对当前高校“原理”课问题式教学法的一点思考,尤其就西藏高校藏族大学生的“原理”课教学谈谈体会。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学习“原理”课的状况

当前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实现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国家、社会和家庭对于大学生的在校学习都提出新标准、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自然面临提升自我专业技能、思维能力和核心价值观的系列现实需要。分析中国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现状,成为“原理”课问题式教学法有效探索的前提和基础性的必要工作环节。

(一)中国当前社会各界民众不断增强的长远发展意识,引发了在校大学生学习与择业的深度思考。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解决就业和溫饱问题,中国政府引进和扶持了一大批劳动密集型的代工企业和来料加工型企业。随着中国社会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整体提升,社会商品需求不断趋于个性化,原有的简单模仿和粗加工制造企业面临提升和转型。外出务工人员工资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加大了企业成本。寻求长远发展与创新,已然成为企业和社会各大群体的共同认识。2015年“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出台,更彰显了中国企业未来智能创新的全新发展理念。中国政府先后出台和行将出台的9年、12年“免费义务教育”政策、职业教育免费和支助政策,使得更多的家长及其子女的成长设计更趋于理性和长远。以往初中毕业后,某些没考上高中的农村青少年即外出打工,现在更多的父母则会建议子女进入职业学校学得一技之长,以图长远发展。有机会进入高中学习的青少年,大多也是为了进入高校提升自己,其长远发展意图更加明显。在中国社会总体趋于长远发展观念之下,在校大学生的成长理念自然会变得厚重和颇具战略性。

受社会上某种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某些大学生甚至部分大学专业课任职教师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便可立足于社会,而着眼提升大学生人文道德素质的文史哲课程普遍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冷遇。中国社会发展改革的深化,向高校教育提出了具有长远发展眼光、独立思考、有社会担当的创新型专业人才的需求。近十年以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力度,关注和学习基础理论的学风已然在大学生中逐渐形成。

马克思主义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武器,是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导引性理论,更是培养大学生长远发展和创新理念的重要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光能培育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和生活能力,还能为其学历进一步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更能为其日后的社会竞争提供思想意识的厚度和韧性。学习和学好“原理”课,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一种整体性潜意识。

(二)高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教育功能,优化当前“原理”课的教学环境。

为了提升办学竞争力,中国各大高校已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意识和举措常态化。对于普通院校来讲,其最大的困扰就是学风不好。以往一般院校学生认为60分即可,他们总觉着反正考得再高也竞争不过“211”“985”院校的毕业生。随着社会用人单位用人理念的转变,弱化毕业院校而注重能力的择人标准越发普遍。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普通院校纷纷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举措,其中学风建设为重中之重。现在绝大部分普通高校加大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平时能力考核比例,对在校大学生的补考、重修门数进行了严格限制,对所有考试课的75分门数比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校大学生不仅要学,而且要学好。为了促进和提高,普通院校还强化了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考勤、提高考试监考要求等,为在校大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学习和不断提高的外在氛围和环境。在课程考核方面,许多学校实施了考教分离的题库题考试,加大了学生在校学习的压力。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改革,校方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课堂引导学生积极上进和努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人们提供了最为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应为人们所长期继承和坚持。面对社会发展现实而努力提升自我,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践性的重要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要教给大学生的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潜心学习和努力提升,是任何一个学生应该坚持的学习理念。解读发展观和揭示中国社会巨大发展现实,当是马克思主义第一要务。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建设力量,要正视发展和参与发展,更要不断提升自我。对于想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的大学生,硕士研究生考试必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好“原理”课,无疑会加大学历提升的砝码。如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不断提高的指路明灯和重要法宝。

(三)某些传统偏见依然影响部分大学生学习“原理”课的主动性。

虽然来自当前社会和高校的变化为“原理”课教学提供了一些机遇,但是长期以来存在的传统偏见依然困扰着部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娃娃抓起,从小学开始就开设有思想品德课,中学开设有思想政治课,大学开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课程。把思想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始终,教人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道理,本来是极好的事情。因为这些教育的实施经常化,使得某些人对其产生厌倦情绪。思想政治教育课要开,就需校方聘请专业人员任职和进行专职讲解。以往一些地方的中小学政治课教师的选拔都不够严谨。某些不称职的政治课教师的不负责任的粗浅说教,使得学生对政治课产生了一种莫名的躁烦心理。其次,某些专业课老师的主观偏见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积极性。普通高校的管理层基本比较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但是专业课教师却不一定达到此种认识高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强调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一些专业课教师有意无意地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他们看来,大学生只要学好专业课,即可在社会中立足。殊不知,一个再有才华的大学生,没有德行和担当则有可能变得自私自利,甚至危害他人。面对某些专业课教师的误导,一些在校大学生对于“原理”课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心生疏远。最后,中学学习方法会影响大学新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实效。中国当前中小学教育虽已向素质教育转型,但是应试教育依然根深蒂固。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是当前中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为了在中考、高考中取得高分,题海战术更是强化了知识学习和记忆的重要性。刚刚进入大学,某些大学生认为政治课考前背背即可,无须深究。许多大学新生认为以前中学阶段这样学习能考上大学,现在大学这样学习也能顺利毕业。限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意识和方法,使得部分学生对包括“原理”课在内的大学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不够重视。

如上所述,当前中国高校“原理”课教学面临的机会良多,但亦有挑战。要切实提高“原理”课的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就必须进行该课的内容和方法改革。问题式教学法的探索就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大潮中的一种尝试,它的不懈探索和合理应用将有利于“原理”课教学效果的强化。

二、在高校“原理”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应注意的方面

问题式教学法实效如何,关键在于“问题”的提出和剖析。要充分有效地发挥问题式教学法在“原理”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问题”的提出和剖析极须切实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普通高校“原理”课教师只有吃透学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准确和科学地剖析问题。

有人指出,“问题式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在课堂内以教师设置问题为出发点,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然后教师重点讲解与点拨,以达到在课堂训练掌握新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法,而且可以应用到课堂外的实践教学之中”[1]110。问题式教学法是由教师设置、讲解、点拨和学生参与思考解决的一种教学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支配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水平成为该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既然是“原理”课教学,那么问题式教学法应用的前提必然是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全面把握。只有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全面准确把握了,才有可能提出有效解读和深化认识相关原理的问题。如果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握不够,极有可能提出曲解基本原理的问题。例如,“原理”课教学中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場问题。在“原理”课中,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2]3。在基本立场的解读上,不仅要讲清其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而且要清楚地告诉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是什么”。“原理”课教学绪论部分的“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部分指出,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它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又有何种关系?对于课后思考题中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问题剖析,首先就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立场说明其阶级性,然后通过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是什么”,很容易在教材中概括出来,但是如何理解和回答“为什么”则比较困难。“原理”课任课教师如果不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及其“定位”,就不可能说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及其同科学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问题虽然出现在“原理”课的绪论部分,但其已经涉及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的生产力学说、生产力最高标准学说、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学说等,同时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剩余价值学说、经济危机学说,涉及科学社会主义部分无产级革命学说和人的解放学说等。综上所述,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问题至少存在三大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其中“是什么”问题最好回答,而“为什么”才是关键。只有弄清楚了“为什么”问题,才能灵活地回答“为什么”和检验马克思主义到底“怎么样”问题,才能有效回答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要弄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无产阶级性,就需通盘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

“原理”课教师要全面深入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需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原理”课教师要有问题意识,通过科研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质。单纯以考试和毕业文凭为砝码逼出来的“原理”课学习,只能流于表面。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什么”,深究其“为什么”和“怎么样”,拓宽知识和智慧层面及深度,才能全面深刻地把控和解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原理”课教学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紧密结合,才能在教学内容层面以理服人。另一方面,作为“原理”课教师,必须静下心理解和吃透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否则任何有质量的问题的提出和剖析皆无可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为有效解决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危机而创立的,是对当时工人运动和马克思、恩格斯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几千年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要学好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全面了解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美学、人类学、宗教学等学科知识,必须结合近代社会发展实际,否则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把握只能流于文字层面。总之,在“原理”课教学中,多问一些“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将问题意识贯穿教研与学习的始终,才能提高师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原理”课问题式教学法只有以当前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为背景,才可使提出的问题“接地气”。

问题式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提出的问题剖析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之所以如此,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多比较抽象。如此必须保证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要容易理解,最好来源于受教育者的文化背景。例如,要让西藏高校的藏族学生有效直观地初步感悟马克思主义,就有必要从信仰入手设计问题。在一年级的藏族大学生“原理”课第一节课堂上,如果提出“如何理解藏民族的传统信仰的产生和发展?”就会充分引导他们对有关传统信仰的讨论。在随后对西藏传统信仰发展过程的讲解中,即可通过西藏原始信仰、苯教信仰和藏传佛教信仰的产生、发展和衰落说明藏民族信仰智慧及其开放性,从而说明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西藏传播、发展的必然性。通过藏民族信仰的历史分析,使其真正理解信仰的生存智慧功能,进而引出藏民族认同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只有和受教育者的所知衔接起来,他们才会有可能深入学习。

为了增强“原理”课教学的针对性和生动性,完全可以把马克思的成长历程和思想发展融入教学过程。1830-1835年马克思就读的特利尔中学,是当地一所教会学校。马克思的中学作文,也大多是宗教类文章或渗透有宗教色彩的表述。在柏林大学期间,马克思开始学习和研究黑格尔哲学。马克思学习黑格尔哲学,有效继承和坚持实践了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哲学思想。不迷信现存的事物,把所有现存事物看成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存在,是辩证法的精髓。马克思的思想起点是黑格尔哲学,而且是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在博士论文《德谟克里特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别》中,马克思转为笃信自我意识哲学的青年黑格尔派。在《莱茵报》担任主编期间,面对保守腐朽专制的普鲁士当局的种种作为,马克思开始了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在克罗茨纳赫小镇和法国巴黎的一系列写作笔记和文章,通过批判和清算黑格尔哲学、青年黑格尔派哲学,马克思先后有效完成了如上两个转变。在1845-1848年的布鲁塞尔时期,先后写作和发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最终公开问世。马克思的成长和思想演变,充分说明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性,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

把“原理”课的讲授放到马克思与学生鲜活的现实生活与学习中,即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原理”课教学的实效。

(三)坚持有始有终原则,才可最大限度地发挥问题式教学法的效用。

“原理”课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和剖析无所不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哲学问题的设计较为关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的理论剖析,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和归宿”[3]4。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和把握了,才可有效解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要设计哲学问题,就需在第一次上课时摸清受教育者分析和解决哲学问题的能力。这时即可设计“你看见过人吗?”和“逝去的人是不是人?”这些看似容易回答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即可观察大学新生把握问题关键点的能力,了解他们对概念思维形式的理解。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检验他们区分具体物质形态和概念的能力。凡此种种,皆可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学习提供教学参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居于整个理论体系之首,在展开学习之先通过问题设计了解受教育者自然必要。如果说授课开始的提问带有摸底性质,那么课程行将结束时通过问题设置则有较强的总括性质。“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3]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通过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分析,充分论证了“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辩证统一,从而说明了人的解放的必然性。要把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抽象的人的解放学说直接讲出来,未尝不可。因为教学任务、教学时间及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长期性等原因,使得对人的解放学说只能进行简单明了的说明。基于以上分析,即可在“原理”课行将结束时提出“你认为共产主义能否实现?”的问题。通过此问题的讨论和解答,即可检验学生一学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实际效果。

(四)坚持学科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才可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原理”课教学实效。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包括哲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美学及新闻学等在内的庞大理论体系,其基本组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基本立场,贯穿马克思主义者思想始终且自成一体,其论证和展开较为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科学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2]3。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内容丰富,以哲学为基础的任何问题的解读皆显烦琐。在“原理”课教学中,如果展开学习和说明,短短48课时显然不够。再者,作为公共必修课,也不可能占用大学生太多学习时间。在教学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形下,只有化繁为简和以典型问题概括说明相关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来就比较抽象,再以具体问题加以说明,很容易造成问题设计的学科性过强,如此更使教学内容晦涩难懂。设计既能说明问题又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成为“原理”课教学的关键。例如,在西藏高校的藏族新生的“原理”课教学中,要引入和讲透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辩证法,就需设计一个既能说明问题学生又感兴趣的问题。在西藏历史上长期流传着一系列创世神话,比如,凤鸟神话、蛋神话、虎神话、猕猴神话和牛神话等。在上述五大藏族创世神话中,蛋神话最能说明藏民族早期思想意识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藏族创世说的蛋神话看来,世界最先在虚空中形成风(木)、火、水和土四大根本元素(有人认为是水、铁、木、火、土五大根本元素),这几大根本元素和合形成的清净和浑浊精华分别生出光明蛋和黑暗蛋。几大根本元素和合生成的光明蛋的蛋心生出桑波本赤,玉湖泡沫生出的光明蛋又生出了果巴曲堅(又称果巴曲久甲茂)。“桑波本赤与此女(果巴曲久)结为夫妻,子孙繁衍,形成人类”[4]192。在蛋神话创世说中,风(木)、火、水和土四大根本元素的提出,显然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实体说的思想。风(木)、火、水和土四大根本元素相合生出光明蛋和黑暗蛋,又包含了藏文化早期朴素辩证法思想中的联系观特征。“苯教文献中起源于蛋的神话与古代波斯著名宗教琐罗亚斯德教(即拜火教)和摩尼教(吸收了拜火教的不少内容)的创世说及教义颇为近似”[4]193。藏民族几大元素和蛋生万物的神话传说与波斯创世说的相似性,也说明了西藏传统信仰的开放性特征。在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讲解之初,引入藏民族蛋神话创世说问题的提问和解读,显然兼顾学科性和趣味性两个方面。

如上所述,问题式教学法在“原理”课教学中运用时,必须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实际,必须联系受教育者自身实际。只有这样,提出的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三、结语

随着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和“十三五”建设的开局,西藏要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与全国各地一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西藏社会发展水平较低,于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委实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切实维护西藏社会的稳定和加快西藏的发展,培养大批敢于担当的业务合格人才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西藏高校教育的最大要求。要统一思想和提高认识,西藏高校大学生就需学好马克思主义。虽然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探索和藏文化的研究还需投入更多努力,但是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原理”课教学必须改革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问题式教学法、意境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先进方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汤文隽,陶迎春.论问题式教学法在“概论”课立体式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滁州学院学报,2014(06).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才让,杨生芳.藏族创世神话中的文化内涵[J].西北民族研究,1999(01).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藏主体民族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项目号:13BKS102)的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西藏高校问题式教学法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