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在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实施策略

2017-04-20林振国杨煜东蔡钰虹翁楚歆

文教资料 2017年2期
关键词:三下乡精准扶贫实施策略

林振国+杨煜东+蔡钰虹+翁楚歆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 大学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国家精准扶贫战略落实与推进的有效渠道。然而,当前大学生在“三下乡”活动中关于精准扶贫的工作依然没有落实到位。本文基于对当前大学生“三下乡”扶贫工作的现状调查,有针对性地从大学生的扶贫认知力、技术力、创新力及扶贫制度保障力等方面构建与优化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中的扶贫工作实施路径。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 实施策略

2015年11月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组织大学生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落实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途径。在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背景下,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探索教育、专业、科技三位一体的高校精准扶贫模式,体现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担当。大学生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和智力优势,积极投身农村扶贫工作和农业发展中,帮助农村、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和难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正是广大青年学生在成长路上的重要实践和尝试。

一、“精准扶贫”与“三下乡”活动的内在联系

“精准扶贫”概念是相对于“粗放扶贫”而提出的,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地区、不同致贫原因、不同贫困群众的现状,运用科学、精确、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这种“个人定制”式的治贫模式的落实与推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基层”的广度、“访群众”的力度、“入农户”的深度。没有对基层扶贫对象进行充分的认识与了解,“精准”二字就难以实现。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作为“一种高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1],一方面,其本身就是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表现,在形式上与精准扶贫的内在要求相符合。另一方面,“三下乡”中的文化、科技、卫生“下乡”,不但能够把党的政策和党的温暖带到农村,把文明新风和民主法制带到农村,同时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传播到农村中,使科学知识真正地成为第一生产力,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彻底促进、改变乃至贫困的根源,与精准扶贫的最终目标相贴合。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通过服务和奉献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素质,磨炼意志,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形成新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由此可见,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深入精准扶贫是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因此,以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深入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运用大学生的知识、智慧和能力解决农民和农业的发展问题,是促进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并指导实践的有效途径。

二、扶贫工作在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中的运用现状分析

第一,在认知上,一些大学生对精准扶贫了解相对贫乏。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主要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简单来说,精准扶贫就是“个人定制”式的扶贫,根据每一个贫困户的不同的贫困情况及造成贫困的原因采用不同的帮扶策略,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不仅保证个人短时间内经济上翻身,更注重帮扶对象未来的发展,让其经得起党中央的检验。目前许多大学生并没有精准地理解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对精准扶贫思想上认知并不成熟,依旧认为与以往的粗放型扶贫工作并无差异,只是名头不一样而已。

第二,在情感上,一些大学生对精准扶贫的兴趣淡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有效的驱动力,但是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之一的精准扶贫工作对于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大学生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一些大学生对其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没有兴趣的天然引导,大学生对扶贫工作多是认为走走形式就好,在情感上并没有太多的认同感和迫切感,对扶贫工作的深远意义感触不深,兴趣不浓。

第三,在动机上,一些大学生缺乏参与扶贫工作的主动性。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参与扶贫工作更多的是一项任务,一项无关紧要的活动,有的大学生是将下乡扶贫工作当成一道需要完成的工序,一個实践活动要做的“任务”。往往是被动地参与扶贫调研工作,在实践中多采用敷衍打发的态度,对扶贫的深刻含义、扶贫效果并不关注,缺乏有力的驱动力。

三、构建精准扶贫在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运用的实施策略

(一)提升大学生对精准扶贫的“认知力”。大学生精准扶贫工作要落到实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加强大学生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达成共识,从而形成推动政策落实的主力。

一是要开展针对大学生的精准扶贫专题的培训,开宗明义,使大学生对精准扶贫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意义有着深入的了解,坚持让大学生村学用结合,学习扶贫开发有关政策,吃透文件精神,找准工作切入点,不断提高扶贫开发的能力。通过政策讲解、系统培训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项伟大的战略,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来完成,每一个学生都是完成这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都肩负着不可脱卸的责任,并不是供学生消遣的可有可无的策略,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情况与中国梦的实现息息相关。

二是要重视大学生精准扶贫宣传动员工作。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导师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大学生将精准扶贫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觉行动,激起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号召他们积极投身扶贫活动,转变以往求稳求无过错、多说少做的思想观念,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创实绩、求实效,将精准扶贫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积极主动,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三是要落实大学生精准扶贫的实践程序。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对当前扶贫态势的准确认识与把握,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精准扶贫的意义与精髓。因此,要提高大学生对精准扶贫的认知能力,就要求每一个大学生通过积极的调研走访活动,了解掌握贫困户的思想动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困难问题,分析贫困原因,并同贫困类型进行分类总结,建立起每一户的贫困档案,通过“一户一卡”,将贫困对象的基本资料、帮扶情况、帮扶责任人、脱贫时限等信息全部登记在册,形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信息核查表》,做到户有册、村有表,实行动态管理。制订“一户一策”脱贫规划[2]。充分发挥好互联网的高效作用,通过网络加强不同区域间信息交流沟通,促进大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成长。在扶持方式方面采用技能培训、结对帮扶、救助等不同的帮扶办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同时,实行挂图作战,根据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难度,制定脱贫路线图,明确每个贫困村、每家贫困户的发展目标和脱贫时间表及责任人,绘制扶贫攻坚作战图,做到“发展目标上图、脱贫计划上图、工作措施上图、作战组织体系上图”[3],有计划、有路径地带动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

(二)深化大学生精准扶贫的“技术力”。大学生自身扶贫能力有限也是导致扶贫方式单一的重要原因,做好扶贫工作,对大学生自己而言就要不断地坚持自我重电,提升自身的扶贫技能,能够在切实分析好帮扶对象贫困原因的基础上提供有效的脱贫策略。这就需要一方面组织大学生村官认真学习扶贫开发工作相关知识,准确把握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另一方面认真落实好大学生扶贫的帮带机制,安排专业的领带人员,帮助大学生解决在扶贫社会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使大学生在扶贫思路上有人引、扶贫方法上有人教、扶贫困难中有人帮,使之不至于处在无从下手的彷徨之中。与此同时,在贫困县的党建网开设大学生扶贫活动专栏、大学生扶贫实践活动QQ群、大学生精准扶贫活动贴吧等,定期邀请扶贫先进典型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通过面对面地介绍扶贫方法、传授扶贫经验,为大学生开展扶贫工作“传道”、“授业”、“解惑”。通过理论和业务培训指导,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带领实施扶贫开发项目的能力。对大学生村官实施的创业扶贫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对项目的实施进展、资金使用等情况每半年进行总结。对已经完成实施的项目,抓好后续管理,确保项目长久发挥效益。

(三)强化大学生精准扶贫的制度“保障力”。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是推动工作的“方向标”[4],对于大学生实践活动来说也是如此。首先,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扶贫工作经验,结合中国特色的发展实际,制定科学的精准扶贫基本型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贫困辨识标准体系,使之成为扶贫项目决策的可靠依据,并成为各地扶贫政策措施制定和落实的参照标准。将大学生在扶贫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与毕业成绩、日后就业、荣誉体系等相关联,使之成为大学生学生生涯中不可多得的一项荣誉,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其主动性。其次,建立完善独立、科学、规范的扶贫绩效评价体系。建议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体化的考核措施,实行“考核积分制,增加扶贫减贫分值”[5],考核不仅是对扶贫工作队工作的考核,而且要纳入对各贫困县镇的年度综合考评。这样将促使各政府机关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对大学生村官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对健全完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扶贫项目实施到位、创业项目带动效果好的进行宣传表彰,在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方面积极向有关部门推荐。对发现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整改通报,有利于政府部分与大学生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扶贫工作落实。

(四)激发大学生精准扶贫手段的“创新力”。产业扶贫、异地搬迁、扶智脱贫、医疗救助、保障供养是我国扶贫政策落实的主要方向。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扶贫手段薄弱是不争的事情,在时代发展迅猛的今天,需要结合现有的新业态,变扶贫为发展机遇,提升社会创新力和生产力。比如与“互联网+”的结合,大学生应充分发挥高智商作用,作为互联网的推崇者,积极进行“电商知识教育培训,发挥各自的网络专长,通过淘宝、1号店、网店、微商、电商等方式进行创业”[6]。政府优先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电商创业培训,邀请阿里巴巴专家、杭州电商协会会员进行面对面授课、手把手辅导,并建立对口帮扶长效机制,长期为大学生村官发展农村电商提供技术支持,并对扶贫对象进行电商知识培训,推动电商进村入户。

参考文献:

[1]张坤晶.大学生乡村支教助力精准扶贫[J].传承,2016(8).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EB/OL].http://www.cpad.gov.cn/col/col31/index.html.2014-5-12.

[3]林广毅.农村电商扶贫的作用机理及脱贫促进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4).

[4]赵武,王姣.新常态下“精准扶贫”的包容性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S2).

[5]郑瑞强,曹国庆.基于大数据思维的精准扶贫机制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5(8).

[6]孙璐.扶贫项目绩效评估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5(9).

本文是2017年度廣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立项项目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三下乡精准扶贫实施策略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论学生党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性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