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中国故事

2017-04-20律星光

财经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大会书法传统

律星光

有媒体提问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如何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让青少年更好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冯骥才表示,青少年是未来的生活主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修养特别重要。当前,社会节奏太快,通过手机、网络接受的多元文化太多、信息量太大,我们好像跟传统文化有一点远。所以,让人们亲近传统文化,尤其对年轻人,需要循循善诱。有的传统文化修养,让精神是幸福的。所以要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喜欢、幸福。

“我赞成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让孩子学习、获得一些知识,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把他们带领到传统生活里去。我认为,文化学习最好的方式是体验,希望教育要注意体验。”冯骥才强调。

冯骥才进一步说, 还有一个就是不断创新的方式。这两年央视几个节目,比如《乡愁》、《诗词大会》、《朗读者》都很好。我们要不断地用新方式,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大家的热爱,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提高他们的修养。这个是潜移默化、循循渐进的过程。我们一定要静下心来,文化的事情要慢慢做,踏实做,一定要做实,一定要想各种办法。

另外,有关传统村落保护的问题,冯骥才还建议,国家应该建立一个机制,传统村落已经进入名录的,没有提出严格的以保护为基础的旅游计划,国家不能批准他们开展旅游,这应该是一个硬性措施。因为村落不仅仅是旅游的消费品,也需要留给后代。不能让积淀了千百年的村落,在我们手里一年两年就糟蹋掉了。文明传承就像火炬传承一样不能熄灭,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所面临的艰巨问题。

有关书法进校园以及汉字书写推广的问题,苏士澍表示,作为两届政协委员,一直在为书法进课堂奔走呼吁。2009年他在全国政协大会发言指出,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看到孩子不好好写字,拿笔的姿势都不对,看来传统文化在孩子们身上有一点远了。后来在教育部的推动下,书法进课堂发出了通知。

现在来看,当前有很多学校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都是在美术或者国文里学书法,书法没有列为一类学科,所以这些毕业生没有办法到学校当老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经过调研之后,各地都有不同的办法,有的“1+1”,请书法家和老师一起;还有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中国书协、中国文联和教育部用五年到七年的时间“翰墨薪传”培养了7000名书法老师,现在需要教育部门把书法教师的岗位和编制解决好,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另外,经过调研发现,小学基本上还是写字课,怎么办?只有通过语文老师加强培训来解决。中学或者高中的体育课有操场有体育老师,音乐课有教室有钢琴,要想办法上书法有一个教室,再有一个老师就好了。这样通过几方面努力书法进课堂就可以解决了。

从网上看,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各界人士对于书法进课堂、传统文化进校园给予大力支持。落实国家传统文化传承工程,书法进课堂必不可少。相信在未来的几年内,书法进课堂会全面开花。

苏士澍说,这两年,写万福送万家,得到全国好评。特别在去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大字”,这一天他在北京车站开始印了30万张,后来印了50万张,写万福送万家。他说那个时间段在北京站上车的人,拿到书法家一个福字、一副对联,心里特别高兴。

“我想,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好好把汉字,这个中华民族的根,利用一个节日传承下去。我觉得,从小学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苏士澍强调。

当下国内兴起了一股国学热,一些文化类综艺节目非常火爆,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媒体如何运用好的形式和方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此,海霞说,据数据表明,今年播出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第一轮的播出收视人群将近12亿,到2月中旬,节目在微博中话题阅读量达到9000多万次,在网络中点播了将近600万次,另外海外社交平台Facebook上,总浏览量也达到了800多万次以上。

其实,不仅今年,在去年《中国诗词大会》刚刚推出第一季的时候就好评如潮,并获得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综艺节目奖。而且《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一系列大会节目当中的一员,从2013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就不断地推出这样的文化综艺类节目,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谜语大会》等,而且每播必火,已经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热潮,有很多人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文化,喜爱中国文化。

海霞进一步说,其实不仅仅是文艺综艺类节目关注中国文化,就像《新闻联播》节目,在春节期间,大家都注意到了老百姓自拍的《厉害了我的国》,在百度搜索量已经超过了1亿,还有像街景式的海采,《一路回家》、《天下父母》等这些节目都获得了非常好的收视。为什么这些节目老百姓这么爱看?总结来看有一点是非常相似的,中国文化尤其是到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去挖,能挖出很多东西,那是一个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中国诗词大会》就是源于我们中国人从小就背的唐诗宋词,《汉字听写大会》也是中国人都要写的汉字,像新闻里面相濡以沫的老夫妻,他们温情的表白,就代表了中国人的爱情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过年的时候一家人照一张全家福,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家庭观,过年的时候阖家团圆,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文化。

“记得当年冯友兰先生谈到中国的文化有一句话,他说‘盖举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这说明我们中华文化在全世界文明当中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基因非常强大、非常优秀,所以才会不断地选择和传承。”海霞表示,我们的中华文化就是一个大富矿,需要不断地从中挖掘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去传承它。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媒体人的坚守、奉献,对于中国文化的责任,真的不是说一句空話,而是体现在一个个节目当中,一条条新闻片子当中。

世界更喜欢什么样的“中国故事”,华语媒体在传播“中国故事”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对于媒体提出的问题,刘长乐说,《茉莉花》这个民间小调,是由乾隆时代的英国公使秘书巴罗用五线谱的方式,英文记录了乐谱,把它传到了西方。在乾隆33年,也就是1768年,距今250年,那时卢梭在《音乐词典》中收录了这首歌。到1924年,意大利最有名歌剧大师普契尼创作了《图兰朵》非常著名的歌剧,歌剧的主要音乐素材就来自于《茉莉花》,现在已经脍炙人口,非常熟悉。《茉莉花》这个曲调加入歌剧以后,1926年在意大利演出,一时间一鸣惊人,效果非常震撼。这首曲子直到现在大家都难以忘怀,有人说是中国的第二“国歌”。《茉莉花》的故事说明了民族的东西是中国自己的特色,说明了美好的东西是全世界受众了解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草房子》是曹文轩老师写的一个儿童文学作品,2016年4月4日,曹文轩老师获得了安徒生国际文学大奖,这是儿童领域的奥斯卡奖,也相当于诺贝尔奖的一个奖项,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曹文轩老师讲了一个叫桑桑的孩子经历苦难的故事。这个故事反映出了曹文轩老师作品里有非常多的悲悯情怀,这个悲悯情怀讲的是从苦难中奋发图强。这说明世界上需要真实的、多元的中国题材,这也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例子。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最近获得奥斯卡奖外语片奖提名的伊朗作品《推销员》,这个作品是法哈蒂先生导演的第二部在奥斯卡得奖的大作,第一部是2012年的《一次别离》。他的作品反映人性,反映生活,故事虽然很曲折,跌宕起伏,但是确实是以人性、人类的共同情感作为题材,是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

有关如何发挥媒体的作用,刘长乐举例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13世纪来到北京。那时候北京是一个国泰民安的、祥和的、富裕的城市,马可波罗把中国介绍给了世界,西方对中国形成了非常美好的印象。但是,在启蒙时代,像法国的孟德斯鸠这样的哲学家,他们眼里的中国就是另外一个中国了。他和英国节目制作公司合拍了一个《寻踪马可波罗》,当时请了一个意大利人作为旁观者来寻找马可波罗的足迹,看看马可波罗走过的地方如今变成了什么样。此片造成了很大的轰动,有2.75亿的受众观看了这个节目,网上有900多万点击率,给中国形象带来非常正面的影响,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去年11月,成龙获得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也成为了中国首位获得这项荣誉的电影人。他在获奖感言中尤其提到,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当接到奥斯卡通知我拿终身成就奖,第一感觉不相信,第二因为从来没有想过我去拿这个奖,四十几年前我们拍低成本的庸俗动作电影怎么会拿奖?不管是金鸡奖、百花奖、金像奖、奥斯卡,离我太远了。那个时候拍《蛇形刁手》、《醉拳》,25万、50万拍完一部戏、一个电影,就是一个空地、一个庙就拍完了,而且也不讲剧情。”

他说,自己闯出来一个动作喜剧,成功了,闯出亚洲,飞到美国,人家看看你,表演一套拳,说英文不行,走吧。再到美国学英文,又去拍了一些不适合自己的电影,结果照他们的意思,拍他们的东西,讲话没有力,电影出来后不但美国人没有人看,回到本土市场也没有人看。于是,就放弃了美国市场,还是拍回自己的东西,继续去拍一些卖命、没有特技、真功夫的动作片,不管票房好不好,自己都用心去拍。

成龙进一步说到:“接到奥斯卡电话,叫我去拿这个奖,我才发现,如果坚持做一样事情,不管有沒有人看见,不管是哪个行业,某一天一定会有人赏识你。今天是奥斯卡来找我,不是我去找他们。所以坚持做一件事情,所有机会都会来找你的。以后拍电影的过程中,不仅关注剧情、动作,还要把中国的文化加进去。所以,我们的电影人只要努力,很快就会走得更好,因为会有更多外国人跟我们合作,共同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只要努力,所有的梦想会来找你。”

猜你喜欢

大会书法传统
声讨大会
大会选举
图说大会
诗书画苑
少年力斗传统
图说大会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