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配价理论概述及分类

2017-04-20张玉水

文教资料 2017年2期

张玉水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00)

摘 要: 由法国语言学家吕西安提出的配价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起初,“价”是化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一个原子和其他原子结合的能力。类似地,语言学中,价是指一个动词所带的论元数量。依据这一原则,可以将动词分为零价动词、一价动词、二价动词、三价动词等。此外,价变机制是配价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介绍人类语言在减价、转价和增价句法行为的同时,对最重要的增价现象—致使结构进行专门的论述。

关键词: 配价 减价 增价 转价 致使结构

1.引言

配价和及物性两个概念常常混淆。严格来说,及物性与有动词无语法宾语有关。带一个直接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带一个直接宾语和一个间接宾语的动词是双及物动词,不带直接宾语的动词是不及物动词。及物性和配价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及物动词不一定是二价的,双及物动词并不总是三价的,不及物动词也并不总是一价的。例如,动词place“放”是三价的,因为必须指定放东西这一动作的人、被放的东西和放的地点。缺少任何一个论元,句子都是不合格的。为了更好地区别及物性和配价,将价变机制和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应用其中。

2.变价手段

在动词为基本形式时,观察论其论元分布情况,通常可以得出动词的核心配价。基本形式指简单主动陈述句中的动词形式。语言的形态句法可以通过增价或减价,改变动词核心配价。有些变价机制是形态式的,即配价的升降通过谓语动词或其论元所带的词缀进行标志。另一些变价手段是分析式的,即把词和词序而不是词缀作为配价改变的主要方式。当然,形态手段和分析手段也可以一起使用。最终,动词的配价改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词汇化,词汇化发生时,也就产生了新的动词。下面介绍各种变价手段。

2.1减价手段

当一个动词词根的论元数目降低时,这个动词的配价就降低了。减价手段主要有被动结构、反被动结构和名词并入,其中被动结构是最常见的减价方式。

(1)a. The thugs will mug Bugs. (歹徒们要袭击布格斯城。)

b. Bugs will be mugged (by the thugs). (布格斯城将会被歹徒袭击。)

(2)a. X-at-in-bok (lian)

TNS-2-1-call I

I called you. (我叫你。)

b. X-at- bok-e (laat) (in-ban)

TNS-2-call-PASS you 1-by

You were called by me.(你被我叫。)

如英语和Kekchi语的句子所示,被动结构(1b)和(2b)通过把逻辑宾语提升到主语位置,把逻辑主语降低到不接受核心语法标记的位置,降低及物小句的配价,由此得到的小句是不及物的。被动结构常见于主格-受格语言中。这些语言所使用的减价手段可能主要是分析式的(如英语),也可能主要是形态式的(如Kekchi语)。另外,它们在施事名词是否表达上也不同。在上面的两个例子中,施事名词的出现是选择性的,但是在一些语言中,它们是不允许出现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动结构会发生词汇化。在古希腊语中,许多形态被动形式固化了,不再有与之对应的主动形式。

phobeomai “be afraid”(害怕)

Erchomai “come” (来)

一旦一个形式词汇化了,就不宜把它分析成与非词汇化形式句法相关的形式。古希腊语中尤其如此。历史上,phobeomai是“cause fear”的形态被动形式,erchomai是“bring”的形态被动形式。但是,这些形式已固化,不再以主动形式出现。因此,虽然它们在词源上与被动相关,但是最好把它们看成存储在词库中的简单不及物动词。

通常,作格-通格语言如I?觡upiaq语中,采用一种类似的去及物结构,叫反被动结构。反被动结构降的是及物小句的宾语,而不是主语。

2.2转价手段

在一些语法结构中,动词的总体配价没有发生改变,但是论元的相对语法关系发生了变化。其中一种是主语-宾语转换。下面的例子来自Kutenai语:

(1)a. wu:kat-i palkiy-s titqat

see-IND woman-OBY man

The man saw the woman. (這个男人看见了这个女人。)

b. wu:kat-aps-i titqat palkiy.

see-S/O.REV-IND man-OBV woman

The man saw the woman.(or, The woman was seen by the man.)

(这个男人看见了这个女人。或这个女人被这个男人看见了。)

(1a)中的主语和宾语在(1b)中仍然是核心论元,即两个小句都是及物的。尽管(1b)最好翻译成英语被动小句,但是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在Kutenai语中它是被动的,也没有理由认为配价降低了。更确切地说,这两个名词只是在保持语义特征不变的同时交换了语法关系。

一种被称为与格变换的语言现象能在不改变配价的情况下重新分配小句的语法关系,以印度尼西亚语为例。

(2)a. Saja mem-bawa surat itu kepada Ali

I TRANS-bring letter the to Ali

I brought the letter to Ali.(我把这封信拿给Ali。)

b. Saja mem-bawa-kan Ali surat itu

I TRANS-bring-BEN Ali letter the

I brought Ali the letter. (我拿给Ali这封信。)

三价动词可以和它的论元一起出现在双及物结构中,即带一个直接宾语和一个间接宾语的结构,或双宾语结构中。注意(2b)中的Ali和surat都没有格标记或伴随介词,因此,它们在形态句法都是直接宾语,被标记为“双宾语”。英语是一种含有与格变换的语言,但是英语不需要用形态来标记这一变换。因此,我们可以说英语使用的是纯分析式的转价手段。英语转价也会在有限的范围内发生词汇化,如典型双及物结构和典型双宾语结构的区别。动词promise(承诺)仅倾向于用在双宾语结构中,因此,一些说话者认为“Mary never promised the money to you.玛丽从没承诺给你钱。”是不可接受的,而动词donate(捐赠)通常用在典型的双及物结构中。“I donated him my favorite baseball cards.我捐给她我最喜欢的棒球卡片”。

2.3增价手段

增价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将非必要论元提升为宾语,一是致使结构。在许多语言中,可以用另一个名词置换及物结构的逻辑宾语。

a. Ha punu si Miguel i babui para guahu

3S kill PNoun Miguel the pig for me

Miguel killed the pig for me.(Miguel替我杀了这头猪。)

b. Ha puni-i yu si Miguel nu i babui

3S kill-for me PNoun Miguel OBL the pig

Miguel killed the pig for me.(Miguel替我杀了这头猪。)

例(a)中Chamorro语的例子是一个简单及物小句。注意直接宾语babui(猪)不受介词的管辖,而且在益事名词的前面。(b)中的句子仍然是及物的,但是益事名词已经夺取了(1a)中配置给直接宾语的特征,babui现在由介词nu引出。在这一结构中,yu和babui都是必要的。因此,动词提升了一价。需要进一步注意的是,动词配价的这一改变是由一个动词后缀标记的。

3.致使结构

因为我把词汇致使也列为致使结构的一种类型,所以我们可以确定地说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有致使结构。我们也可以认为形态上孤立的语言倾向于使用分析致使结构,而粘着语言倾向于使用形态致使。

致使结构在类型学上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被致使者的语法关系。Comrie发现,被致使者的语法关系通常可以在动词增价类型(动词是由一价增到二价,还是由二价及物动词增到三价)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如果致使结构基于不及物结构,那么被致使者则倾向于有直接宾语的特征。如果致使结构基于及物结构,那么被致使者则被看作间接宾语,如果致使结构基于双及物结构,那么被致使者将会被当作旁格。换句话说,Comrie认为被致使者会占据下图可及性序列中最高的可及位置。

主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旁格

图 被致使者可及性序列

当语言中有一种以上表达致使的方式时,致使结构的本质变得更加吸引人。人们很快发现形态致使,分析致使或词汇致使的选择并不是任意的。相反,致使结构的表达形式能反映致使语义的变化。

3.1直接致使和间接致使

人的大脑能够以多种方式表征两个事件,A和B之间的关系概念。A和B可能没有任何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也没有其他任何联系。

a. Bob ate burnt toast this morning.(Bob今天早上吃了烤焦的吐司面包。)

b. John Kennedy was assassinated in 1963.(约翰·肯尼迪于1963年被暗杀。)

此外,两个事件之间可能有一些感知上的联系。当一个事件被认为是另一个事件的诱因时,两者之间的关系叫致使关系。每种语言都有多种表达致使关系的方法。两个小句可能只是简单并列,不明确表达致使关系;也可能使用引起致使解读的时间连词;还可能使用明确表达致使关系的特殊连词。

4.結语

本章的主要话题是配价,与谓词及其论元的语法联系相关(我只讨论了动词和它们的从属词之间的关系,尽管配价的概念还可以拓展到其他谓词类型,如名词和形容词)。特别指出,配价指动词的必要论元数目。

一个动词的配价不是固定不变的。当动词处于其基本形式时,即是简单陈述句的中心词时,会呈现其核心配价。但是,这一核心配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改变。语言可以通过形态、语序或其他手段,减少或增加配价,或重新分配动词论元的语法关系。

不同结构配价的改变有不同的原因。前面的内容只论述了一小部分。例如2.1小节中反被动结构背后的动因可能是为了把不定名词看作动词宾语之外的语法关系。因此,反被动结构可以被看成一个用于表达名词短语特定语义信息的语法化结构。

参考文献:

[1]Comrie,Bernard.Language universals and linguistic Typology[M].2nd ed.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2]朱玲.浅析配价语法对语言教学的贡献[J].课程教学,2013(2).

[3]李敏.双宾动词的词汇语义与双宾语句式语义的互动[J].世界汉语教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