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综合实践活动在历史教学中绽放别样光彩

2017-04-20杨艳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6期
关键词:活动教学综合实践初中历史

杨艳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进行了一定的量的积累后,以实践活动的方式,将其作一个横向的综合整理,使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佐证理论,以获得质的飞跃。本文在阐述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与价值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因近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三个方面展开方法论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277-02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与价值

是历史,都会与现实有着遥远的距离,无论其中的人是在生活压力、运动方式、行为模式,还是文化价值、精神追求、认知程度等各个方面,均与现实生活中的初中学生大相径庭,虽然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不一定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深入到这些方面,但为了能“贴近生活”、“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帮助学生更为理性、更有智慧地认识人类的历史和生活的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1新版)》),实现课程标准,有的时候,尽可能推动学生走进古人就成为了一条捷径,与其教师一点点细致分析讲解给学生听而他们并不领情,不如为他们指出一个方向,给出一些方法,不时在常规教学的间隙插入一些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主动学习历史,还能让他们从亲身的实践中,摸索到各种知识理解技巧,深刻感知历史学习的意义。这是侧重于“实践活动”的作用,从强调“综合”来说,学生还能够扩大学生历史学习的视野,将它放置到一个更大的平台上感知、理解、分析与整合,因为在这里,综合既是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理论的结合,也是对各种历史知识,或者是以历史知识为中心的各学科知识的关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有计划、有意识地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非常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

(一)因近制宜,充满亲和逐渐独立

在学生的周边,有许多与历史形成千丝万缕关系的人、事、物,它们有古有今地存在于同一媒介中,如邮票、绘画、文章,轶事、趣闻、互联网等,通过这些学生举手可触的,又是他们喜欢的中介,教师可以与同学一起讨论,策划出多种活动方案,随着年级的提高,教师应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设计,而本人只需把把关,做一下最后的订正即可。教学时,我曾仔细体会过近教师的活动,与近学生的活动的区别:当举办的活动更靠近教师,如以跳房子、拍洋画等方式开展时,教师的把握度非常精准,学生在开始时也比较有兴趣,但并不会产生教师一般的共鸣;当举办的活动更接近学生时,他们就很容易沉湎其中,有人全神贯注,还有人开怀大笑。因此这个用以制宜的“近”,应当是与学生距离近的“近”,这就是教师举个七八十年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远不如就近几年出现在学生周年的事来得有效的原因。

七上二单元12课,就是一个非常棒的实践活动设计,它以了解调查为基本的活动方式,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实践活动,因此,实施时,我首先从学生周边经常接触的事物中,挑出了幾个主题,如食物、文具、生活用品,并试问了学生对书上其他几个(服装、生产工具、信息传递工具和交通运输工具)的了解,除了能说出他们平时所接触的一些皮毛外,基本上没什么认识,对于如果要进行调查了解,可以从哪着手,怎样进行的问题,更是无从答起,所以我去掉了这几个,而让学生再考虑几个他们熟悉的主题,结果有人提出了钱、农具(班上有不少农家子弟,还有个学生家长经营农具生意),我们最终确定下这五个主题。于是首先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小组,选择主题,剩下的由我进行调配。

第一回合的结果并不十分理想,学生的报告不能跟书上的两个例子相比,这个结果我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我感觉他们的提升空间还很大,于是我找了两个其他学校的成功例子,在班上展示,让学生对比自己小组的报告,作出优劣分析评价,再让各小组在班上展示,组际之间相互评价、建议各组组好记录,然后再次写出计划、实施操作,终于第二次顺利完工。

从两次的计划实施中,同学们收获的不仅是对某一特定主体的古今了解,还学会了怎样自主开展实践活动。

(二)因地制宜,善用本土教学资源

查阅历史,顺昌是一个颇有沿革的县城,从汉代开始便有记载,县城及其周边如今依然保留着不少的名胜古迹,民间也流传着不少的历史故事,在建筑、交通、特产、教育、风景等多个方面,都能寻找到与教材相关的历史痕迹,虽然它们与重大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并无直接关系,但如能以小见大,侧面联系,将这些素材充分利用到教学中,尤其是让他们自主实践探索,学生是会非常乐于进行探究的。当然这样的自主并非完全放手,毕竟作为初中生,他们的学习经验和规律方法都积累得比较少;而历史学科每周仅有两节课,学生不可能像每周六节的语数英一样,学习得那样的熟练和深入。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常采取课堂进行组织,课外开展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明了即将要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同时也指导他们充分将业余时间有意义地利用起来,将间隔较远的课堂教学有机联系起来,缩小了课堂间距,促使他们尽量科学地提升自我记忆能力和整合能力。

八上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抗日战争,单元活动是学唱看日救亡歌曲,这个活动当然能够加深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了解,也能从情感上打动学生,但我感觉这样的情感还是有些虚,为了增加真实的情感分量,结合顺昌在抗战时的特殊地位(大后方,但也深受日军侵害),我同时增加了一个“抗战中的家乡”的调查活动。上课时,我跟同学们商量后,除了建立歌曲搜集整理组,寻找好听的抗战歌曲,印发成歌片分发给同学们学唱外,还建立了故事组、人物组、遗物组等,以拍照、绘画、录音、文字等方式,记录下自己的走访结果,学生按照兴趣、特长进行自由分组,教师作协调。

(三)因时制宜,富有青春时代气息

历史与现实总是会有很多的不谋而合,也总是会有许多的异曲同工,有时还会出现一些难得的惊人相似,这是历史在现实生活中的投影与折射。在教学时,教师如能有机地将教材中的历史与现实中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则不仅能获得与因地制宜殊途同归的效果,便于学生理解,容易对历史产生共鸣,还能以新鲜和时代气息,焕发学生的青春活力,把古老的前尘往事与崭新的今生时事相结合,这是对学生学习历史,活用历史的一个良好示范,置于一个活动中,则是学生了解人类历史进程,发现其发展规律的一个升级契机。

八上第一单元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低谷: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屈辱条约,主权受损,山河破碎,在单元终结的第五课,教材编者设计的是“画地图讲历史”活动,我感觉这一综合了单元内容复习与作图读图能力培养的活动,对于学生强化记忆也是很有帮助的,但它主要就是起单元复习的作用,如果能开展为实践活动,对学生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获得综合认识问题的能力帮助更大。于是我将“画地图”改为一个作业,而重新设计了一个对比活动,让学生搜集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各种方式(图片、文字、视频、录音、文字等)整理成册,在班上举办“新中国成立六十x周年成就展”,并在每一类型的展品后留有空白,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留言,留言中的网络流行语的运用,和五花八门的建议,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祖国强盛的自豪感,同时也深深明白了只有奋斗方能强国的道理。

初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说是各种辅助教学法中最能体现“以生为本”理念,也最有效果的方法之一,它始终以历史为主线,在学生周围取材,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实践,开展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课堂知识根植于现实中,让学生不再对历史有距离感。教材中每个单元结束时,都会有一课以学习与探究形式出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们可以直接按照安排上,也可以略做调整以适合具体的学情,还可以重起炉灶另作设计,只要是能够利于学生发展的,便于学生操作的,诸如辩论讨论、社会走访、搜集资料、考察调研、服务社区等,都可以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

参考文献:

[1]王洪亮.整合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06).

[2]俞晟昱.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优化历史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16,(04).

[3]银少华.初中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主题研究摭谈[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4,(02).

[4]陈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例谈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形式[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11).

猜你喜欢

活动教学综合实践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