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3教学模式在《制冷与空调工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17-04-20张玲黄奕沄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6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考核技能

张玲++黄奕沄

摘要:针对《制冷与空调工程》课程的特点,提出了3+3教学模式。即将启发点、知识点、技能点与网络自主拓展学习交流、分阶段分层次的技能训练、分组讨论学习训练三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基于课程内容特点和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实际情况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探索。

关键字:课堂;教学模式;分阶段;分层次;分组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193-02

课堂教学是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环节,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高职教育无论如何强调实践环节,仍然脱离不了课堂教学这个环节。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改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面对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学习自控能力不足的高职生源,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方法效果越来越不尽如人意。

一、国内高职课堂教学现在与存在问题

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发展二十余年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强化实践教学内容为重点,到形成了理论和实践并存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逐渐形成职业实践导向的特色化课程体系。[1]近年来,国内高职院校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借鉴国外新型教学方法,如常见的项目教学法[2]、德国的行为导向教学法[3]以及近几年开始流行的翻转课堂[4]、慕课[5]、微课[6]等。但是,高职院校众多的专业,诸多课程甚至相同课程不同学校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如何将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并确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依然是一个困扰广大高职教师的一个难题。

分析当前高职课程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内容的开发依然受学科课程的束缚。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依然没有突破学科课程的束缚。这主要是因为参与课程改革的高职院校教师都是接受和从事了多年学科教育,学科课程思想已经深深地渗透在他们的意识中。因此,在课程改革时对课程内容难以取舍,导致学生学习内容偏多,学生接受度较差。

2.授课模式仍旧以教师讲解为主。由于授课内容过多以及对新的教学方法难以把握,大部分教师的授课模式仍以讲课为主,学生在课内没有足够的时间与老师或者其他学生之间产生互动。

3.课程的评价仍旧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虽然很多课程考核过程中已经注重了平时的过程考核,但主要局限于有课程设计和实训的课程,对于以理论上课为主的课程,还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如何关注学生的平时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实用的知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实践。

4.各种已知的教学模式不能合理应用到专业课程中。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各种教学模式已经比较成熟。但由于不同专业以及不同专业课程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根据课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而这恰恰是课程教学改革最大的难点。因为这不仅要求教师对课程定位、特点了然于心,更重要的是要熟悉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课程的教学模式。

5.对高职学生的评价存在的误区。对于高职学生,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由此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放开手脚,不给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另一种是完全放手,认为学生能够自己学习,忽视了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二、《制冷与空调工程》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

近年来,国内空调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多联式空调系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制冷技术与中央空调技术联系日益紧密。原《空调用制冷技术》和《空气调节》两门课程内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在采用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时遇到了诸多困难。《制冷与空调工程》课堂就是将这两门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需要进行重新组合、有机结合而成。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与优秀的空调企业合作,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1.在课程内容上,不再强调“内容全、讲解细”,理论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

2.重组课程内容,将教材内容整合成几个模块,每个模块都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充分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将中央空调课程设计与施工图识读实践环节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分类。

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3+3课堂教学模式

3+3课堂教学模式着眼点是将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模块设计了三个核心点:启发点、知识点、技能点。其中,启发点是为引导学生学习某专题而设定的相关问题,用以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点是学生学习完某模块后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内容;技能点是学生在学完某模块后应具有的专业技能,如专业报告撰写、设计及识图施工等技能。针对三个核心点,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自学与讨论式教学的结合,采用网络自主拓展學习交流、分阶段分层次的技能训练、分组讨论学习训练三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与三个核心知识技能点构成3+3教学模式。

1.网络自主拓展学习交流教学模式。网络自主拓展学习交流教学模式是借助网络平台,以启发点为引导的启发式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要求学生组成不同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启发点,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知识并进行延伸解读。学生可以从启发点拓展到相关知识领域,而局不限于课本的内容。课内以小组形势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讲完后进行点评、补充、延伸,完成该知识领域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促使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够提高资料整理、专业报告写作等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上台演讲的表达能力锻炼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分阶段分层次的技能训练。分阶段分层次的技能训练包括分阶段模拟设计训练与分层次施工图识读两个类型,每个阶段和层次的训练采用项目教学法,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做法。将模拟设计、小型施工图设计及施工图识读的深度、层次进行合理划分,以实现逐步递进学习,匹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课程设计从局部区域递进到整个建筑,施工图识读从小型建筑递进到较大型建筑。而学生根据学习能力的不同可以挑选不同层次的训练内容。

3.分组讨论学习训练。分组讨论学习训练模式穿插在前两个教学模式中,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学期初就进行分组,在网络自主学习、分阶段模拟设计训练与分层次施工图识读以及课后的中都以小组形式来共同完成。由于最终评分与小组成绩挂钩,因此能够促进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今后学生走上就业岗位必不可少的职业素质要求。

五、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课程不再采用终结性考核,而采用过程性多元考核。主要的考核内容包括:1)自主学习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查找资料和文字组织的能力、上台表达的能力;2)课堂讨论表现考核。将学生课堂上问答表现计入过程考核,并占较重要的比重;3)作业单考核。作业单是针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设置的,通过作业训练,加强学生对该单元知识点的掌握;4)训练单考核。课程设计与施工图识读的过程成绩;5)期终综合测试。综合测试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考核,还包括实践技能的成果,甚至以成果代替期终测试。

通过全过程多元考核,避免了个别学生企图平时不学习,通过期末一次终结性考试蒙混过关的侥幸行为。

3+3教学模式是将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项目教学法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基于课程内容特点和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实际情况有机结合的一种探索。初步的实施情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悠.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6):23-25.

[2]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43-44.

[3]邹红,李秀梅.探析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模式[J].时代教育,2014,(23):227-P227.

[4]樊玉国.基于合作理论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6,(14):23-P26.

[5]郑志民,黄宁江,杨红霞,等.慕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6,(63):150.

[6]熊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微课”创新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5,(32):51-P53.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考核技能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画唇技能轻松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